黄埔区启动“百千万工程”乡村文化礼堂示范建设
3月1日,广州市黄埔区“百千万工程”乡村文化礼堂示范建设启动活动在广州幸福里历史文化街区举行,活动以“活力幸福里·文化进基层”为主题,正式揭开黄埔区有序打造一批乡村文化礼堂序幕。据悉,黄埔区乡村文化礼堂定位为综合性文化服务平台,将为弘扬乡村文化、提升民众精神生活品质打造新空间。当天,文艺演出、文创产品展示、知识问答等环节吸引众多居民踊跃参与,居民在家门口即可沉浸式体验“文化大餐”。
承载乡愁记忆
文冲街道乡村文化礼堂坐落于广州幸福里廷亨陆公祠,祠堂古朴有致。春节过去不久,祠堂还张灯结彩地悬挂着红灯笼,蕴含满满年味,周边回迁房错落,居民也经常来这里遛弯、参观等,很是热闹。
广州幸福里是文冲村在原有的古祠堂群基础上打造的历史文化街区,经过原址修缮以及迁移重建等改造方式,村民记忆中的风水塘、大榕树,陆氏大宗祠、文冲碉楼、文凤陆公祠等都被完整保留下来。如今的幸福里已成为集广绣、醒狮、曲艺、龙舟、武术等于一体的文化街区,昔日文冲廻龙市旧街繁华得以再现。
启动“百千万工程”乡村文化礼堂示范建设,是黄埔区学习运用好“千万工程”经验,推动“百千万工程”落地落实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打造一批文化礼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构建具有“农村的文化地标、村民的精神家园、共富的价值载体、乡村的治理基石”等内涵的综合性文化服务平台。
为了建好乡村文化礼堂,文冲街道打造“一线六景多点”特色景观,全面展示文冲历史文化、家风家训、城市更新、产业体系、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共同富裕探索实践等内容,传承乡愁文脉,打造文化新地标;同时充分发挥村史馆、六德台广场等阵地功能,组织开展各类小而活、泥土气息浓郁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推广使用“1+1+5”系列社区教育教材,推动社区教育与文化礼堂“牵手”进驻“幸福里”乡村文化礼堂,打造精神新家园。
“通过建设乡村文化礼堂,进一步延续乡村文脉、留住乡愁记忆、保护文化遗产、促进文旅融合、构建文化自信。”黄埔区“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专职副主任莫艳华表示。
据了解,除在广州幸福里启动乡村文化礼堂示范建设,黄埔区将按照分步实施、分类推进、示范引领、逐步覆盖的总体工作思路,初步挑选南岗街融德里、穗东街南湾社区、九佛街莲塘村等一批文化特色鲜明、人口相对集中、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较好的村居,启动首批建设试点,逐步在全区推广铺开。
打响文化名片
早上10点,现场以一首《潮龙贺新春》舞龙活动拉开了文艺活动的序幕,呈现了一场充满乡土味、文化味的文化盛宴。活动现场,老年文艺爱好者、街道青年职工、学校师生惊艳亮相,舞蹈、歌唱、啦啦操、器乐联奏、诗朗诵等多样节目轮番上演。现场氛围浓烈,台下座无虚席,吸引了近300位市民驻足观看,现场掌声连连,不少人拿起手机拍照。
“我是文冲街道老年大学舞蹈班成员,今天我们的节目第一个登台,之前还拿奖了。”黄埔区文冲街道居民陆炜荷向记者表示,近年来街道组织的文化活动越来越丰富,她和朋友经常在幸福里排练节目、演出,下个楼就到了,非常方便。
本次活动不仅将精彩演出送到居民家门口,更把活动办到群众心坎里。现场除了文艺活动,还有反诈宣传、“百千万工程”知识问答、兑奖等环节,现场群众纷纷积极参与,文化惠民成色十足。
在筹备乡村文化礼堂建设过程中,文冲街道升级改造了广州幸福里,打造了文化大师工作区、商业活化经营区和村民文体活动区,盘活资源、传承技艺,入驻的文冲善群堂龙狮协会被授予“广州市醒狮非遗传承基地”称号,举办醒狮培训、送戏下乡等民艺活动200余场次,带动群众3万余人次近距离接受文化熏陶,并在2023年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文冲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可以说,过去几乎每周就有一次文化活动展演。”
黄埔区文冲街道文冲社区宣传办副主任陈静雯表示,将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按照“文化地标,精神家园”定位,落实有场所、有活动、有队伍、有项目、有机制“五有”标准,以合作运营、联合打造、结对共建等方式,注重文明传承、文脉延续,把“广州幸福里”建成为集学教型、自治型、共富型于一体的具有示范意义的乡村文化礼堂,真正成为老百姓茶余饭后“放下筷子就想去的地方”。
(林文慧 陈艳霞)
桂丹西路是佛山市一条重要的交通干道,连接着佛山市南海区的桂城和丹灶两个区域。这条道路宽阔平坦,交通流量大,是市民出行和货物运输的重要通道。
桂丹西路的繁忙程度不言而喻,车流如织,人流熙攘。沿线有多个大型商业中心、工业园区和住宅小区,吸引了大量市民和游客前来消费、工作和旅游。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各种类型的车辆穿梭而过,有货车、客车、私家车等,它们共同构成了桂丹西路繁忙的交通景象。
除了交通功能外,桂丹西路还是一个商业繁荣的地带。沿线有许多大型购物中心、超市、餐馆等商业设施,满足了市民的多样化消费需求。在这里,你可以找到各种品牌的服装、鞋子、电子产品等商品,品尝到来自世界各地的美食佳肴。此外,桂丹西路还拥有多个工业园区,吸引了许多企业前来投资建厂,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此外,桂丹西路还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沿线有许多历史建筑、古迹和文化遗产,如古老的庙宇、祠堂等,见证了佛山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这些古迹和文化遗产不仅具有历史价值,也为当地增添了文化气息。
总之,佛山桂丹西路是一个繁忙与活力交融的地方。它不仅是市民出行和货物运输的重要通道,也是商业繁荣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地带。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城市的活力和历史的厚重,也可以享受到便捷的购物和美食体验。如果你想感受城市的繁华与活力,不妨来桂丹西路走一走,体验这里的独特魅力。
为做好2024年珠江水域禁渔期执法监管工作,守护好珠江水域生态环境,维护珠江流域禁渔期水域生态平衡,广州市海洋综合执法支队(以下简称“广州支队”)主动谋划、提前部署,全面启动广州市 2024年珠江水域禁渔期执法行动,组织落实全市556艘禁渔渔船靠岸停泊。
一是高位推动,强化执法打击。广州支队提前谋划禁渔期执法监管工作,制定印发执法行动方案,成立珠江水域禁渔期执法行动领导小组,全面推动执法打击,加大禁渔水域执法巡查力度。3月1日,全市同步启动开展巡航执法,广州支队组织增城大队开展市区联合执法,全面加强辖区禁渔水域巡查,重点打击违反禁渔期规定等非法捕捞行为,做到有禁必止、有过必罚、有案必查。
二是广泛宣传,强化普法引导。市、区海洋(农业)综合执法队伍坚决落实“谁执法、谁普法”工作责任制,积极开展禁渔期法制政策宣传,通过安排执法人员“进渔村、上渔船”面对面讲解、悬挂宣传横幅、张贴通告等方式广泛宣传渔业法律法规及禁渔期制度,充分运用微信公众号、微视频、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介宣传手段,营造全社会关注禁渔、理解禁渔、支持禁渔的良好氛围。
三是落实责任,组织渔船靠岸。禁渔期开始前,市、区海洋(农业)综合执法队伍开展禁渔渔船靠岸停泊情况检查,提前划定禁渔渔船停泊区,排查渔港、渔船停泊点防火防风、消防等安全措施落实情况,排查消除安全隐患,组织禁渔渔船停泊,目前全市566艘禁渔渔船已全部靠岸停泊,落实“人上岸、船靠岸、网入库”要求。
下一步,市区两级海洋(农业)综合执法队伍将继续加强辖区禁渔渔业水域的执法巡查,坚决打击违反禁渔期制度等涉渔违法行为,继续做好禁渔渔船停泊区巡查工作,利用船位监控、AIS终端等通导设备加强对禁渔渔船动态化监管;严格落实24小时应急值班制度,提高突发情况处置能力和防灾减灾的快速反应能力。
禁渔期间,欢迎广大群众提供违法违规线索。
举报电话:
广州市海洋综合执法支队:020-86393467
番禺区海洋综合执法大队:020-84861423
南沙区海洋综合执法大队:020-84955533
增城区海洋综合执法大队:020-82730080
花都区农业农村局:020-86883251
白云区农业农村局:020-31238005
从化区农业农村局:020-87976532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