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千亿重大项目为载体,广州全力推进智能建造技术落地
3月20日,第七届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协同发展技术交流会暨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超大安置项目技术观摩会在广州开幕。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卓越工程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及70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工程技术人员出席开幕式并参加会议。
本届交流观摩会由广州机场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牵头主办,由《建筑结构》杂志社牵头承办,得到了众多单位的协办和支持。大会聚焦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主题,搭建了高水平、高层次、专业性的学术平台,邀请在该领域具有丰富研究和实践经验的专家教授作40场主题报告,现场观摩广东省在建规模最大的安置区项目--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安置项目,以专业的视角解读行业最新科研成果、技术应用情况、热点难点问题,集合各方智慧探讨建筑工业化和智能建造的未来方向。
权威专家深入解读,探讨未来建筑业发展方向
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欧进萍以“全模块装配式消能减振韧性建筑结构”为题,用生动详实的案例和数据从承载-消能钢质结构/钢质连接RC构件及其装配式建筑结构、承载-消能钢模块及其装配式建筑结构、全封闭内装修继承模块及其装配式建筑结构三个方面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全模块装配式耗能减振韧性建筑结构的研究进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孟建民作了《微空间建筑研究与实践》主旨报告,从科技发展对建筑理念的影响讲起,表示建筑功能空间正从传统稳态性向智慧可变性演进,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将是稳定的架构体系与灵活替换的空间单元的完美结合。
首批国家卓越工程师、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中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住建部建筑产业转型升级专业委会秘书长叶浩文作了《工业化建造与转型升级》的报告,指出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成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要素和核心引擎,是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并阐述了装配式建筑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典型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和发展趋势。
广州将制定政策,推动智能建造技术广泛应用
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宏伟在致辞中表示,推动建筑业的工业化、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势在必行。通过发展智能建造,促进建筑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催生建筑产业互联网、建筑机器人、数字设计、智能生产、智能施工、智慧运维等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有助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王宏伟介绍,广州将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制定更加精准的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智能建造技术的广泛应用。同时,建设更多的研发机构和创新中心,吸引并培养更多具备数字化建造能力的技术人才。广州将促进建筑业与科技、金融等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构建产业生态圈。此外,广州还将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步伐,全面提升城市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水平。
机场三期安置区探索形成建筑业“新质生产力”
作为本次大会的主办方,广州机场建投集团负责建设投资超千亿元的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征拆安置项目。项目跨越白云、花都两个区,共规划建设15个安置区,建设用地面积7.15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达1235万平方米,充分运用智能建造新技术、数字化建设管理平台,推动实现“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为广州建筑业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充足的应用场景和空间载体。
“项目建设遵循智能建造、绿色建造、精益建造的理念,充分运用建筑工业化新技术,以数字化建设管理平台运行为依托,大力推动产业和科技互促双强。”广州机场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周铁峰表示。目前,项目已获奖66项,其中包括国家级BIM奖21项,省级奖9项。
建设中的白云机场三期安置区项目,成为了本次会议的重头戏,不仅在交流会上重点分享经验做法,还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工程技术人员到现场观摩。“我们以新型建筑工业化为导向,探索形成建筑业新质生产力。”广州机场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光苗为大家详解项目。
工业化意味着,建筑从设计开始就实现标准化,化作一个个模块。项目在客、卧、餐等每个模块设计都从最基本的家居尺寸开始推敲,实现模块标准化;由三级模块组成灵活多变的户型,实现户型标准化;由各户型组成不同楼栋形态,实现楼栋标准化。“项目对装配式PC构件需求极大,总计约52.5万立方米。我们对每个预制构件发行RFID芯片,实现生产、质检、出厂、运输、施工全过程追踪。”
“在施工环节,我们实施装配式施工,目前机场三期所有安置区装配率均大于50%,为各类新型建造技术提供应用场景。”徐光苗说。在龙口-小布安置区养老院,开展广东省首个“新型预应力快速装配式框架(PPEFF体系)试点;在方石安置区,开展广州市首个CMC模块化建筑体系,于3月16日完成首次吊装;在清㘵安置区,开展广州市首个SPCS(装配整体叠合结构体系)试点;在小㘵-平山二期安置区、方石安置区应用双面叠合剪力墙结构体系;在小㘵-平山二期安置区开展广州市首个GS-building(钢结构装配式建筑体系)试点,装配率达到国家AA级装配式建筑标准。
机场三期安置区住宅小区探索绿色化运营,按不低于绿色建筑二星的要求实施,大力推广应用绿色建材,争创省级绿色建材应用试点项目。同时,规划建设广州机场三期安置区光充互联建筑绿色能源示范区,利用安置区屋顶及停车棚建设光充互联系统,可配套近5000个新能源车位,将光伏电消纳率提升80%。
数读机场三期安置区: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涉及白云、花都、天河3个行政区、9个街(镇)、62条村的征拆,动迁居民约1.8万户、6.2万人,总用地面积约34平方公里。
机场三期规划建设15个安置区,建设用地面积7.15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约1235万平方米,包括住宅846栋,配建幼儿园及中小学42所,规划养老设施7处,项目由广州机场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实施,总投资超千亿元,是广东省在建规模最大的安置区项目。
项目积极响应广州市加快推进建筑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全面转型的要求,在安置区引入先进的装配式建筑建造技术,住宅塔楼装配率均超过50%。(广州机场建投集团供稿/供图)
清明假期火车票今日开售!假期首日的车票于3月21日开售,需要留意的是,广州各火车站车票开售时间不尽相同,广州南站车票10时起售,广州站、广州白云站和新塘站都是11时起售,广州东站则是11:30起售。假期最后一天(4月6日)的车票将于3月23日发售,旅客记得提前购买回程车票。
铁路部门提示,铁路12306(含网站、手机App和小程序)是中国铁路唯一官方网络售票平台,从未授权任何第三方平台发售火车票。旅客通过第三方平台购票,可能会遭遇附加费、捆绑销售服务等“陷阱”,发生退票、改签时无法收到应退款项等问题,同时存在个人隐私信息泄露等风险。
清明坐火车回乡祭扫,有些特别物品也是可以通过安检带上火车的。鲜花和绿植都可以带上火车,只需妥善保管;骨灰盒也可以携带上车,但需要隐匿携带、妥善保管;普通打火机最多可以带两个上车,安全火柴可以携带不超过两小盒;水果、点心和熟食也都可以携带上车,只需要妥善保管。
铁路部门特别提醒:请在规定区域安全祭扫,铁路周边环境与列车运行安全有着密切联系,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内祭扫可能会有引起火灾的风险。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内埋设着大量的铁路光电缆,祭扫引起火灾会毁坏光电缆,燃烧产生的烟雾也会影响机车乘务员瞭望,影响后续列车运行。
3月20日,省委常委会到珠海调研并召开会议专题研究珠海工作,要求珠海在新时代新征程担当作为、加快发展,奋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增长极、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努力建设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样板。这也是省委常委会继在广州、深圳、汕头进行调研并召开专题会议之后,第四次将高规格的专题研究举措安排在珠海。
珠海是全国首批经济特区和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占据发展先机。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等国家重大发展政策持续深入实施,港珠澳大桥架起珠海通往澳门、香港的快速大动脉,“澳车北上”和“港车北上”政策落地,“粤车南下”即将兑现,加上广东实施“五大都市圈”发展规划,珠海被确定为珠江口西岸都市圈的核心,给珠海带来了更有利的发展机遇。
广东正在发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珠海肩负着重要使命。
按照省委最新部署,珠海要着眼“一国两制”大局,担负起服务港澳、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责任,立足港澳所需、珠海所能推动港珠澳协同发展,抓住横琴合作区建设这个关键,把握珠港合作发展这个机遇,不断巩固提升港珠澳三地综合竞争优势、打造大湾区重要动力源;要着眼全省发展全局,担负起加快建设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辐射带动珠江西岸和粤西地区发展的责任,下功夫做大规模、做强实力,提高品质、提升功能,向北聚合、向西辐射,不断提升发展能级,更好履行“头雁”责任,激活“雁阵效应”;要着眼新时代经济特区发展,担负起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样板的责任,以更高标准、更高追求打造活力之城、创新之城、美丽之城、共富之城,建设具有浓浓中国风、岭南韵、珠海味的现代化城市,更好展示中国式现代化的优越性和生命力。这“三个着眼”是省委赋予珠海的发展方向,也是沉甸甸的责任。
在以高质量发展为主旋律的新时代,珠海有基础、有能力实现更大发展。
从区位优势来看,珠海作为内地唯一与港澳同时陆桥相连的城市,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门户枢纽,优势十分突出。
从发展潜力来看,珠海从改革开放之初至今坚持拒绝“三来一补”产值低、污染大的产业,摒弃粗放式的工业发展模式,将目光投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绿色环保的新兴产业,为珠海留住了宜居的生态环境,也留下了发展的潜力与空间。
从发展动力来看,珠海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早在上世纪90年代起,珠海就首开国内科技重奖先河,科技创新的基因奠定了珠海的精神底色。近年来,珠海强化科技创新赋能产业,推动成立澳珠产学研创新联盟,加速促进港澳及国际高端科技资源落地转化,推动创新要素不断升级。2023年,珠海推动1272家企业参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1家,新增省重点实验室2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1家;全社会研发投入118亿元、增长3.8%;人才总量突破90万人;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147.7件、居全省第二;重点发展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与健康、智能家电、装备制造、精细化工构成的产业集群年产值超过4400亿元,其中新能源增长27%、集成电路增长28.9%、智能家电增长13.9%;工业投资从过去每年300亿元左右提升至近两年每年600亿元左右,近十五年来首次超过房地产投资……这些数据显示,珠海正在着力推动城市加快转型,积蓄着新的发展势能,新兴的产业力量正在珠江西岸强势崛起。
珠海重塑竞争优势正处在重要时刻,省委专题研究部署珠海发展大计正当其时。
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为牵引,联动港澳做大做强“澳珠”极点;抓住高水平推动横琴开发建设,创新产业合作模式,营造趋同澳门的宜居宜业环境,更好聚人聚商聚产;聚焦释放港珠澳大桥效能,以现代服务业合作为重点,全面提升珠港合作水平;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主导产业、优势产业集群化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生产力加快向新的质态跃升;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陆岛统筹发展;加强绿美珠海建设,不断提升“含绿量”;做足海的文章,高质量发展海洋产业,加快建设区域性海洋中心城市;全面提升城市发展能级,推动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协同发展……
这些具体部署是省委为珠海“度身定制”的“作战图”,与珠海的禀赋十分切合。抓住这些着力点,珠海必将会拼出一个新的未来。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