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站点
> 追赶创新发展新风口,广州智能新能源汽车要“怎么开”?
详细内容

追赶创新发展新风口,广州智能新能源汽车要“怎么开”?

时间:2024-03-28     人气:972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
概述:“全球汽车产业处于历史转型的十字路口,技术创新已成为引领产业发展的第一动力。”3月27日,广州生产力促进中心(广州创新战略研究院)发布《广州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发展研究报告》......

  “全球汽车产业处于历史转型的十字路口,技术创新已成为引领产业发展的第一动力。”3月27日,广州生产力促进中心(广州创新战略研究院)发布《广州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发展研究报告》(下称《报告》)。

  开展广州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研究,旨在助力完善广州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和创新链,为未来制定新能源汽车发展政策提供决策思路。《报告》对广州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逐一分析,并提供了相关发展建议。

  2023年,广州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了65万辆,居全国第五位。新能源汽车销量为23.34万辆,位列全国第二位。《报告》提到,广州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存在领军企业优势不突出等短板,同时拥有制造业高速发展、车企高频创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提高等发展机遇。

  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各国重点发力方向

  着眼全球,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发展,年产量逐年上升。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1074.9万辆,较2016年的92.5万辆增长了10.6倍。其中,美国是新能源汽车技术水平最发达国家;欧洲有全球规模最大产业集群。

  纵观全国,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占全球市场份额的64.8%,超过欧洲(23.8%),连续九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从市场份额来看,2023年新能源汽车销量20强榜单当中,中国品牌占据了一半以上。

  《报告》指出,和传统汽车产业对比而言,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框架构成方面呈现出多样化与复杂性特征,产业总体呈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融合特征。

  在产业融合背景和交通、能源、环境协同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社会愿景下,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各国重点发力方向,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不断创新和技术突破,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呈现出了许多新的趋势。

  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快速增长,2023年产销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纯电动汽车是我国销量最高的新能源汽车种类,2023年纯电动汽车销量为668.5万辆,同比增长24.6%;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专利申请全球排行第一,截至2022年9月28日,我国新能源汽车专利申请量占全球新能源汽车专利总申请量的41.20%。

  目前,我国主要形成了六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区,分别是珠三角集群、长三角集群、东北集群、京津冀集群、成渝西部集群、中三角集群。其中,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产业集群集聚了传统车企广汽集团、广汽本田、广汽丰田等和以小鹏汽车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总部位于深圳的比亚迪,是珠三角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代表企业。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全国产业支持政策持续出台。我国新能源汽车政策主要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牌照政策及针对特定领域的政策等多项政策,已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从宏观统筹、推广应用、行业管理、财税优惠、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方面全面推动了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

  广州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具备五大优势

  聚焦广州本地产业发展概况,《报告》提到,广州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产销量位居全国前列,初步形成了智能新能源汽车的技术优势和拳头产品,拥有埃安、小鹏、合创等智能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已初步形成了“一核三极”的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空间新格局。

  从产业链视角可见,广州智能新能源汽车领域已基本具备了动力电池、电驱、机电耦合、电控、智驾网联等智能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同步开发及整车开发制造能力。《报告》同时表明,广州智能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自主品牌核心竞争力差距明显,有较大影响力的龙头优势企业依然不足,缺乏产销规模较大的自主品牌企业,产品综合竞争力与国外产品仍有一定差距。

  从创新链视角可见,广州智能新能源汽车领域完全具备了持续创新发展的资源禀赋和巨大潜力。2006年以来,广州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明专利授权量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2015年至2022年,广州智能新能源汽车领域共获得中国专利奖45项,占广州获奖总数的10.20%,占全国授权量的2.39%。另一方面,广州智能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整体而言,广州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具备五大方面优势。在该领域,广州的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自主品牌格局显著,智能化优势明显,广州还拥有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以及潜力巨大的粤港澳大湾区市场。

  不容忽视的是,广州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存在领军企业优势不突出、核心技术掌握不足、产业链结构不完整、产业集聚度不高、技术人才缺口明显等短板。未来,面对制造业高速发展、车企高频创新、粤港澳大湾区、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提高等发展机遇,广州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仍需应对好技术竞争日趋激烈、国际形势和用车环境等考验。

  从企业产业到空间环境,多措并举促发展

  “十四五”时期,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步入加速发展新阶段,也将面临更加复杂的竞争环境,产业发展由政策驱动型逐步向市场驱动型转变,补贴形式从购买直接补贴向使用期补贴转变。

  为了促进广州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报告》从五大方面给出了建议。

  首先,突破重点优势技术领域,筑牢产业发展基础。《报告》提到,在车规级芯片、底层操作系统、燃料电池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着力突破面向量产的L3、L4级自动驾驶技术;支持在穗的智能新能源车企赴国内的先进城市和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设立设计中心或工程研发中心。

  其次,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夯实产业内生动力。支持关键链主企业壮大,形成关键核心产业链乃至全产业链控制能力的链主企业;培育国际市场竞争能力,鼓励广汽埃安、广汽传祺、小鹏汽车等自主品牌智能新能源汽车企业与世界知名汽车企业合作;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第三,提高产业链附加值,增强产业链韧性。支持智能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加强研发投入,提升自身竞争力;完善零部件区域供应,支持知名的核心零部件企业在广州建立研发、生产和服务基地;加强先进产业标准供给,支持开展多领域国际标准、产品标准、技术规范研制。

  第四,补强产业空间环境,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切实落实已出台的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保障智能新能源汽车企业用地、用房供给,积极推进新型价值园区建设。加强政策精准持续供给,持续优化市场发展环境。

  第五,营造一流环境,加快产业人才引育。参照广州市有关人才政策,对智能新能源汽车行业高端紧缺人才给予政策倾斜支持。充分发挥在穗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学科专业优势,加快培育一批智能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基础创新人才。此外,加快集聚高端紧缺人才。

  从1885年卡尔·本茨发明第一台现代汽车以来,汽车产业从未像今天一样成为如此多技术变革的交汇点。广州抢抓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机遇,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未来前景值得期待。


(声明: 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