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体”拟办残特奥开幕式
天河体育中心整体景观、场馆将启动升级改造工程
天河体育中心将启动整体景观提升工程,为拟在此举办的残特奥会开幕式和全运会比赛做准备。目前,项目设计正公开招标,要求不大拆大建,尊重原场馆建筑设计理念,充分结合赛后使用需求,按体育文化中轴、体育生态轴、生态绿心艺术公园、无界休闲体育公园环四个区域进行提升改造,打造市民喜闻乐见、无界穿梭的全民健身体育公园。
按四大区域提升
拟6-12月施工
2025年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由广东、香港、澳门联合承办。项目设计任务书介绍,根据《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广州赛区筹备工作总体方案》,广州天河体育中心体育场拟承办全运会比赛项目为足球(女子16岁以下组)项目,为残特奥会开幕式的举办场地;体育馆拟承办全运会比赛项目为排球(女子18岁以下组)和全运会乒乓球比赛(群体类);游泳馆拟承办游泳(跳水)。
设计任务书提到,项目的建设既是满足足球赛事要求,保证赛事质量,顺利举办全运会和残特奥会的需要;同时,也是充分考虑场馆赛后可持续发展,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的需要。
根据招标公告,天河体育中心室外整体景观提升改造内容包括园林绿化、园建、广场、道路、停车场、园林小品(雕塑、智慧灯杆、喷泉、座椅等)、景观照明、室外配套工程(围蔽设施、公厕等)、现有建筑外立面及第五立面翻新、配套公用工程(强弱电、给排水等)、室外无障碍设备设施、室外标识系统、布展工程及其他工程等。
项目总提升室外用地面积195339.62平方米,按体育文化中轴、体育生态轴、生态绿心艺术公园、无界休闲体育公园环四个区域进行提升改造。项目建设周期14个月,其中施工期7个月,自2024年6月至2024年12月。
不大拆大建 打造无界全民健身体育公园
设计任务书要求,总体改造方案应本着“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原则,将投资用在刀刃上,不大拆大建,基于现有肌理。同时,尊重原场馆建筑设计理念,景观提升改造设计应与建筑设计风格、理念协调统一,突出场馆建筑特色。在满足竞赛要求的前提下,最大化利用现状条件,整体提升服务功能及环境,充分结合赛后使用需求,将天河体育中心打造成市民喜闻乐见、无界穿梭的全民健身体育公园。
在具体设计要求方面,方案需从城市设计、景观提升、文化展示、绿建节能以及便民服务、无障碍等多方面提炼设计亮点;应具备明显时代特征,改造效果应能体现修旧如新的直观感受。结合项目范围建筑群第五立面效果设计,整体提升鸟瞰效果。
方案要充分结合现有建筑泛光照明效果,以建筑内透为主,在充分凸显出建筑物本身特点的基础上,遵循简洁的原则,整体规划天河体育中心建筑泛光照明及景观照明。灯光设计应重点打造市民最常通行的路段,整体考虑与广州新中轴灯光的互动。
交通流线设计要在充分调研体育中心周边及内部交通流线现状,结合地铁等公共交通设施配套的基础上,提出合理、优化建议;设计需充分考虑体育中心与市政道路的有机联通。无障碍设计应做到无缝对接,从室外停车场至室内的各种无障碍设施应有连续引导,注意落实各种设计细节。
改造三大馆 让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更好结合
为了让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更好结合,招标公布了体育中心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的维修改造设计方案。这三个场馆维修改造的勘察设计,已于2023年11月完成招标。
根据设计方案,体育场现有固定观众座席53611座,改造后减少至52611座。改造将翻新立面整体涂料,更新顶棚侧面铝板、南侧LED显示大屏,优化功能平面和区域流线,修缮改造赛事用房。同时,内场足球场草皮将整体更换。在首层和二层平台,增设临时卫生间厕位170个以满足需求。三到五层主要是贵宾(赞助商)休息间及配套服务用房。
体育馆的观众座席预计由7980座减少到7600座。改造将整体翻新立面,还原初始设计外观效果。首层布置除观众区之外的其他功能区,同一功能区的各类房间集中布置、特定功能房间按需布置,多个出入口进行分流,流线互不交叉。二层主要为观众区,增加两个临时卫生间。
游泳馆的观众座席将由目前的3000座降至2822座。改造将进行立面整体翻新,还原初始设计外观效果。底层将增加1个临时卫生间,可满足按规范所需的卫生间数量。在首层及东西侧局部夹层,回收西侧外租区,改造用作新闻发布厅和媒体工作区。
另外,篮球城拟增设观众席,由目前的无座席调整为600个观众席。改造拟拆除原卫生间南侧的板房和景观亭,提升整体景观效果;对部分篮球场铺设橡胶弹性地板,增设临时观众看台及整体临时雨棚,增设临时卫生间;按需增设出入口。网球中心观众广场北侧景观绿地步道拆除,将部分草地改为硬质铺装,作为消防车道预留地。
上世纪80年代开全国先河
天河体育中心总占地面积50.7万平方米,于1984年7月4日开工建设,1987年8月30日落成,在全国开创了同时建成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三大场馆的先河。此后三十年间,陆续增建了网球学校、棒球场、篮球城、保龄球馆、门球场、亚运体育文化中心六个场馆,免费开放户外体育设施,运动项目达20多个。天河体育中心位于广州新中轴线上,承办了六运会、九运会和亚运会等大型赛事,见证了城市的飞跃发展。
佛山市仇边工业区位于佛山市,是一个以工业生产为主要功能的区域。它可能具备以下特点和优势:
1. **产业多元化**:仇边工业区可能吸引了各种不同类型的企业入驻,涵盖了多个行业,如制造业、加工业、科技研发等。这种多元化的产业结构促进了区域经济的稳定发展。
2. **基础设施完善**:该工业区可能拥有良好的交通网络,包括公路、铁路等,便于货物的运输和人员的流动。此外,水电供应、通信设施等基础设施也可能得到了充分保障。
3. **技术创新**:仇边工业区可能注重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鼓励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和产品升级。这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区域的产业水平。
4. **企业服务**:工业区管理部门可能提供一系列的企业服务,如政策咨询、行政审批、技术支持等,以帮助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人力资源**:佛山市可能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仇边工业区周边可能有多所高校和职业培训机构,为企业提供了充足的人才储备。
6. **可持续发展**: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仇边工业区可能注重可持续发展,推动企业采取环保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7. **区域合作**:仇边工业区可能与周边地区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形成协同效应。
3月27日,广州生产力促进中心(广州创新战略研究院)发布《广州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报告(2023)》(下称《报告》),聚焦广州生物医药产业建设情况,勾勒广州生物医药产业图谱,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驱动发展。
《报告》指出,广州积极培育生物医药产业,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已初步形成规模化、集群化、融合化和生态化的发展优势和先导地位,总体水平跻身国家第一梯队。在全球多个地区竞相布局生物医药产业的背景下,广州取得了多项成绩——
现有各类生物医药企业6400多家,总数保持全国第三;高新技术企业1000多家,上市企业数达到47家,总市值超过3000亿元,位居全国第四。广州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加快建设;拥有省内所有医学“双一流”高校和十多家知名学府,科研实力位居全国前列。
《报告》认为,广州生物医药产业与广州科技经济社会发展高度耦合,源头创新和产业碎片化是制约广州生物医药发展的两大瓶颈,并提出了“抓准发展战略定位,做深做实顶层设计”等九项发展建议。
观大势:
生物医药将保持中长期高景气发展趋势
从全球看大势,从全国看全局。广州的生物医药产业在日趋激烈的全球竞逐中,究竟处于怎样的位势?
根据Frost&Sullivan的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医药市场的规模达到15572亿美元,同比增长5.4%。《报告》指出,全球医药市场主要由化学药和生物药两大板块组成。其中,化学药品占比较大,达74.3%,生物医药占比达25.7%。
当前,全球生物医药市场蓬勃发展。伴随生物技术(Bio-Tech)快速发展,生物药的品种与治疗范围不断优化,安全、有效、用途广等优势特征凸显,市场规模及份额快速扩大,抗体药更是成为全球最畅销且增速最快的药物。
“全球生物药产业呈现聚集发展态势,主要集中分布在美国,欧洲,日本,新印度、新加坡、中国等国家和地区。”《报告》提到,全球规模逐年走高,东南亚等成为主要驱动力量。
近年来,全球医药市场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一些主要药品的专利将陆续到期,使更多的仿制药能够进入市场;另一方面是新兴国家的经济快速增长拉动了这些国家的药品需求。成熟市场将通过使用仿制药抵消使用新药的增加成本,并且更加关注定价和可及性措施,而新兴市场则力求实现在其经济前景走强时所允诺的可及性扩张预期。
聚焦国内,生物医药行业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既是生物技术最重要的应用方向,又是现代医药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
《报告》认为,伴随着“健康中国”建设等新机遇,我国生物医药行业发展的重要性与迫切性愈发凸显,正快速由最具发展潜力的高技术产业向高技术支柱产业发展。生物医药将保持中长期高景气发展趋势。伴随“长寿时代”到来以及疫情频发,推动生物医药行业发展、加快传统化学药及中药转型升级,成为“健康中国”建设中绕不开的焦点问题。
作为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保持较快增长。2023年中国统计年鉴显示,我国医药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6384.5亿元,实现利润总额4191.4亿元。
看局势:
产业与经济社会耦合度较高而协调度不足
《报告》认为,广州生物医药产业与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耦合度较高,但耦合协调度不足。
这意味着,生物医药产业各项指标的发展不仅影响自身系统的发展,同时也会对广州科技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影响。但生物医药产业与广州整体发展耦合系统整体在相互作用中良性耦合程度不高,协调状况较差,没有起到互相促进的作用,甚至可能出现相互制约的情况。
《报告》分析,原因可能是广州的整体发展相对滞后于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具体来看,生物医药产业在科研方面远不及经营和规模优秀,以及广州的科技发展没有匹配上其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没有起到足够的推动作用。
纵观全市产业发展概况,呈现出多项特征——
广州生物医药产业链布局比较完整,产业规模稳步上升并保持较高增速,但产业规模仍有待提升。医药制造业产业规模增长速度在全国位列前茅,但总体产业规模与北京、上海、深圳、杭州、苏州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政府政策补贴力度大,产业园区形成全产业链生态布局。为打造广州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生命科学合作区和生物医药研发中心,广州每年都制定落地一系列配套政策和措施。广州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形成研发在生物岛、中试在科学城、制造在知识城的全产业链生态布局。
广州生物医药科研成绩突出,新药研发与医疗器械取得进展。广州生物医药领域重视科研能力提升,科研院所、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目前在穗粤港澳联合实验室已达10家,其中4家是生物医药领域;13个实验室被认定为国家药监局重点实验室。
拥有可喜成绩的同时,广州生物医药产业也存在一定短板。例如,细分领域发展不均衡,广州生命与健康产业的优势领域存在门槛低、利润低,原创性不高的情况;广州的研发链条配套服务有待健全,目前未有P4实验室,缺乏能做大动物实验的高等级P3实验室。此外,企业与高校院所对接沟通不畅,资源利用率不高;部分待突破关键技术存在“卡脖子”危险。
明趋势:
从顶层设计到整体生态支撑产业发展
广州如何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如何反哺广州的整体实力,需要从各方面寻找更好的路径。基于对全市生物医药产业现状的分析,《报告》从九个方面提供了发展建议。
抓准发展战略定位,做深做实顶层设计。广州要继续壮大生物医药与健康新兴支柱产业,就需要坚持规划先行导向,从产业发展目标、具体措施、奖惩制度、监管制度等方面进一步完善生物医药产业扶持政策。
持续推进重大创新链研发平台建设,完善产业集群服务配套体系。例如,加快发展一批生物医药研发外包企业,加快临床CXO产业发展,寻求差异化发展机会等等。
强化生物医药核心技术供给,提升医药研发与生产能力。围绕临床救治和药物、疫苗研发、检测技术和产品、病毒病原学和流行病学、动物模型构建等重大主攻方向,加大研发投入力度。
提升高端医疗器械发展水平。持续优化二类医疗器械审评审批,除了在审批流程及产品招标等方面给与“绿色通道”外,出台相应政策,逐步提高国产创新产品的政府采购比例。
培育发展新型健康服务业,积极支持LDT试点。在医学检验领域,积极支持实验室自建检测方法(LDT)试点,鼓励开发“整合式”平台技术,研发高端检验检测一体化设备,攻克仪器的稳定性、可靠性、微型化和智能化等关键技术。
优化产业支撑服务平台资源集中管理协同机制,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支持科研院所、企业的专门技术实验室和测试基地开放实验资源,满足产业对共性技术的需求。
促进创新要素自由流动,加强大湾区跨境交流合作。充分发挥广州、深圳核心引领作用,带动珠海、佛山、中山、惠州、东莞、肇庆等地,打造布局合理、错位发展、协同联动、资源集聚的生物医药发展格局。
打通“卡脖子”关键技术研究成果转化关键环节。通过高校、科研院所与生产企业的联合,突破超高清CT、PET-CT等高端医疗器械以及人工智能应用等“卡脖子”技术。
营造创新环境,打造生物医药产业市场。广州政府应从技术引进、产品科研、专利保护、市场开发等方面,以市场为导向、生物医药研发企业为主体,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