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制造业发展,广州给地,给力!
新质生产力,需要一定的空间才能落地生根、茁壮成长。优化配置城市空间资源,是强化新质生产力发展支撑保障能力的必然要求。
近日,《广州市关于优化空间载体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简称《实施意见》)挂网,该文件提出:到2028年,每年工业用地供应量不低于1万亩。今年,广州计划供地3019公顷,其中工业用地1300公顷,占比43%。
除《实施意见》,广州近期也推出了《关于推动工业用地高效利用的若干措施》《关于支持工业厂房建设的若干措施》《关于加快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一揽子政策,全力全力优化空间载体,全面服务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为构筑新质生产力生长空间,广州在土地空间上稳存量、谋增量、提质量,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
南方日报记者 傅鹏
保供地 未来每年不低于1万亩占比达三成
制造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保障用地空间必不可少。
《实施意见》提出工作目标:到2028年,每年工业用地供应量不低于1万亩,占年度建设用地供应总量的比例达到30%左右,打造5个左右特色标杆工业园,推动15个左右低效工业园改造提升,推动20个左右村镇工业集聚区更新改造试点。
总量不低于1万亩、占比约30%,这是什么水平?
先看今年,根据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公布的《广州市2024年建设用地供应计划》(简称《供应计划》),2024年,广州计划供地3019公顷,其中工业用地1300公顷,占比43%。
再多回顾3年:2023年,广州计划供地3203公顷,其中工业用地851公顷,占比27%;2022年,广州计划供地2505公顷,其中工业用地656公顷,占比26%;2021年,广州计划供地2544公顷,其中工业用地620公顷,占比24%。
可以看出,近年来广州总体供地有波动,但工业用地总量稳步提升,占比不断攀升。今年占比43%,为近年来最高,特别是今年相较于2023年,工业用地的计划供应面积上涨53%。
看完增量,再看总量。截至2023年底,广州全市现状工业用地面积近400平方公里,居全省第三,较2022年增加10平方公里以上,增量居全省第一。截至2024年3月,全市现有储备工业用地约21平方公里,且仍在不断增加中,助力广州工业发展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从空间上看,新增工业用地主要供给哪些区域?
根据《供应计划》,广州优先保障中心区域、近郊热点区域优质地块、重点项目的用地需求,着重安排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广州国际金融城、南沙明珠湾起步区、白云新城等重点区域用地供应,合理安排产居用地供给,促进职住平衡。
按区划分,今年的工业用地,增城约359公顷、黄埔约339公顷,两者占据广州全部工业用地的一半。
目前,广州东部中心正聚力建设“现代活力核”。根据《广州东部中心总体规划》黄埔与增城连接区域约896平方公里被规划为东部中心,定位为挺起城市发展的产业硬支撑、担当高质量发展动力源的“新广州”,未来服务超300万人口。
制造业有充足空间供给,城市的产业韧性和发展潜力才能更强劲。
善用地 提高工业用地利用效率
保障工业用地,要增数量,也要保效率,实现高质量用地。
尽管今年天河、荔湾、海珠、越秀暂无工业供地计划,但并不意味着这些区就要“躺赢”,而是要提高用地效率,用好存量。
如何用好存量?需要全流程管理提高工业用地利用效率。
首先要稳住基本盘,像保护耕地一样保护工业用地。
看长远,也看眼前。2020年,广州市在全省率先划定621平方公里的工业产业区块控制线,并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中。其中,一级控制线443平方公里,是保障长远发展的工业用地管理底线;二级控制线178平方公里,是为稳定一定时期工业用地总规模,未来可根据城市发展需要作适当优化的工业用地管理过渡线。
4年来,全市工业产业区块总规模稳中有升,增加至623平方公里,管长远的一级控制线增加至451平方公里。
用“底线思维”划定工业用地保护红线的同时,广州也持续推进“产业园区化”,坚持工业入园集聚发展。
广州已出台《广州市工业产业区块线管理办法》,要求新增工业用地、新引入工业项目一律进入产业区块集聚发展。近年来,广州95%以上的新增工业用地均位于产业区块内。
此次,《实施意见》也规定,各区纳入工业产业区块的规划工业用地面积占全区规划工业用地面积比例原则上不少于80%,单个工业产业区块内的工业用地面积不少于该区块总面积的55%。
针对传统工业园,广州也坚持“工改工”大方向,实施村镇工业集聚区改造。
放眼全市,广州共有工业集聚区1987个,用地面积约98平方公里,占全市现状工业用地总面积约25%,面临用地零散、产业结构低端、土地产出效率低等困境。
对此,广州对症下药,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出台支持村镇工业集聚区更新改造试点项目的土地规划管理若干措施,优化提升村镇工业集聚区规划,引导村集体在原地有序实施“工改工”改造。
唯品同创汇、小鹏汽车产业园、鱼珠智谷、天河智汇PARK……一个个村级工业园转身一变为现代定制化厂房。2022年以来,广州启动16个村镇工业集聚区的改造试点,用地面积约4.6平方公里,规划产业建筑面积约1121万平方米,预计可实现811亿元的产值和37亿元的税收。
优结构 以亩均产出论英雄
好钢用在刀刃上,好地要用在新质生产力上。
从行业来看,《供应计划》明确大力支持数字经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量子科技、纳米科技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用地供应,着重安排白云机场综合保税区、南沙保税港加工区、中新广州知识城、空港经济区等区域工业用地供应。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涉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新兴产业、谋篇布局未来产业,与之匹配的空间需求也随之发生新改变,需要与之适应的工业用地新思想、新方式。
一方面,是思想上的改变。
广州不以买地单价论英雄,而是以亩均产出论英雄,要把空间资源配置给真正投入实体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更好的企业。
另一方面,是方法上的创新,除了精致规划,还要精准供应、精细管理、精心服务。
因为土地有限,所以要精准供应,用好大块地,也用好“边角料”,精准提供给不同用地需求的企业。
从项目大小来看,可灵活采用“大项目保障用地,小项目保障用房”策略。比如,广州允许经济贡献高的制造业企业、“链主”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依托既有的制造业产业链,将产业用房分割转让给产业链上下游的伙伴企业,强化产业链纵向发展关系,近4年累计办理近100万平方米的产业用房分割或转让手续,惠及企业超过130家。
因为新兴行业“诞生”的企业往往有别过去,需要精准把握新需求,量体裁衣。
随着制造业企业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所需要的不再是单纯的生产工厂,而是需要一个用于技术研发和品牌打造的综合性环境。为此,《关于支持工业厂房建设的若干措施》鼓励高标准厂房建设,打造集设计、研发、创新、运营、智能制造于一体的“工业综合体”。
要精细管理,改进规划用地管理技术规范,让用地更可操作。
为回应先进制造业、现代都市工业对产业空间形态的最新需求,广州修订补充《广州市建筑工程容积率计算办法》,实事求是放宽工业建筑的层高计算标准,为实施“工业上楼”提供技术规范依据。
好政策需要好服务,要精心服务,让企业最快拿到地用于生产。
为实现项目“拿地即开工”,在供地前,通过主动向企业提供规划条件和红线、提前指导企业开展方案设计等,将拿地前的“等待期”变成项目推进的“加速期”。在供地后,通过免费提供地形图和地下管线等电子数据等,保障企业拿地后“少跑腿”“早开工”。
广州土地要素不断被激活,新质生产力发展空间充足,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支撑。
将军山,这里是广州黄埔东南部环珠江口一百公里“黄金内湾”的顶点。在过去,任谁都很难想象出,一片荒弃的采石场如何能拔地而起密集的产业园区。5月10日,随着第一抔土铲下,将军山片区首期产业园项目——粤港澳大湾区数创园启动区正式动工,崭新的图景将一步步从规划照进现实,将军山再不会是从前的样子。
今年是广州开发区建区40周年,肩负打造“广州东部中心”重任的黄埔“二次创业”再出发。新项目带来新活力,也将开启黄埔未来发展的新阶段。据了解,粤港澳大湾区数创园启动区占地近4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超8亿元,在地理位置上,联动广、深、莞三城。园区聚焦智能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工业互联网等高新产业,目前,已有10家企业意向进驻粤港澳大湾区数创园。不难预见,将军山片区将成为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全新引擎。
新项目:央地国企联手打造,规划建设四大产品线
本次动工的大湾区数创园项目,由黄埔区属国企科学城(广州)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科学城集团”)与中交城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下称“中交城投”)共同开发。项目启动区规划总建筑面积近15万平方米,综合容积3.47,拟建设独栋厂房、分层厂房以及园区配套,地下建筑面积超1万平方米。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栖。在产业引进方面,粤港澳大湾区数创园瞄准高新技术和科创前沿,依托广州开发区、黄埔区雄厚的产业优势,立足湾区创新走廊,将打造成为集研发孵化、 科技成果转化、智能制造、高端服务于一体的智造产业园。
据透露,项目将发挥中交城投在产业园建设和运营方面的经验优势和资源优势,构建以智能装备制造为核心、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科技服务两大业态为支撑、N个数字经济融合业态为特色的“1+2+N”产业体系。启动区预计引进企业50家以上,目前已有10家企业意向入驻,其中6家企业代表在活动上共同签约,涉及通讯技术、大数据、物联网平台、智能装备等多个领域。
“总体上看,粤港澳大湾区数创园项目将规划建设四大产品线,即孵化器、工业大楼、企业独栋以及研发大厦,匹配企业全生命周期。”中交华东投资公司广州公司负责人罗卫表示,此次合作将成为央地国企协同发展的新样板。
据了解,启动区的开发将践行产业先行理念,在搭建以“智造+数创”经济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同时,围绕开发大道配置主题公园和成熟社区,争取在短时间内改善城市面貌。
新活力:挖掘绝佳区位优势,打造产城融合新样板
首期项目的破土动工,也意味着黄埔将军山片区的开发拉开序幕。粤港澳大湾区数创园所在的将军山地块,前身为将军山采石场,因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决定收回地块重新开发。但实际上,这一地块恰恰坐拥绝佳的区位优势,蕴藏着巨大的产业活力。
从黄埔向外看,该片区地处黄埔东南部环珠江口一百公里“黄金内湾”顶点,在珠江东西岸创新走廊交汇区域,有利于人才、技术、资本等资源持续导入,拥有大湾区最活跃的创新创业氛围。从黄埔向内看,该片区又融入广州海丝城板块,处于珠江-东江高质量发展带和海丝智造轴交汇的极佳战略产业带。
更重要的是,将军山片区与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内的广州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试验区(鱼珠片区)、穗港科技合作园、穗港智造合作区三大板块相邻,得天独厚地具有产业高度融合发展的良好基础。
据介绍,将军山片区将按照“以产兴城、以城促产”原则,秉持“实业黄埔、创新黄埔、乐活黄埔”理念分三期开发建设。以“数创·生态绿城”为总定位,在本次动工的首期项目建设完成后,该片区二期开发将遵循组团式演进原则向东部延展,进一步完善教育设施和生活配套设施;三期则进一步补足城市配套功能,并着重与周边开发板块进行链接。
北倚龙头山,南望狮子洋。将军山不再是过去的将军山,一副既有山水掩映,又有产业园区的新样貌,越来越清晰。人在城中兴业,城在景中绰约。
科学城集团副总经理牛安达表示:“将军山片区承担着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和提升城市品质生活的双重任务,相信这里将成为广州东部中心首个产城共进共荣的示范性新城。”
新发展:融入东部中心建设,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
作为广州实体经济的主战场、科技创新的主引擎,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前瞻性地布局“三城一岛”战略发展平台,全力创建大湾区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先行区。其中,广州海丝城将成为广州东部中心和活力创新轴交汇枢纽。
位于广州海丝城重要区位的将军山片区,首期产业园项目的顺利动工,其背后是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对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和智能制造,加强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持续创造优质高效营商环境的长期坚持,在片区分类、规划引领和统筹推进上更加科学化、专业化,持续为项目落地动工提质增效。
在大湾区数创园项目启动之初,广州开发区企业筹建服务局就主动为项目方提供筹建全流程贴身服务,了解建设进展、对接困难问题,量身定作筹建计划,高效协调解决项目落地过程中遇到的用水、用电等问题,实现项目从签约到开工仅用3个月。
今年,是广州开发区建区40周年,也是黄埔区“全球投资促进年”的开启之年。年初,全市提出打造“广州东部中心”,黄埔被委以重任。开年以来,黄埔接连召开多场大型会议,推动广州颠覆性技术创新园等多个大项目集中动工。
将军山片区的开发,是广州开发区、黄埔区积极融入广州东部中心建设的具体落实,无疑将成为黄埔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又一强力引擎。
(孙旭东、吴小燕、温翠荣)
从静态发展走向“动静相宜”,禅城区推动优秀传统文化活态传承
即将到来的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
博物馆日逛博物馆,在佛山禅城,除了刚刚晋升国家一级的祖庙博物馆外,以岭南园林“入博”的禅城区博物馆同样是“必打卡点”。
依托“广东四大名园”之一的梁园建馆,使禅城区博物馆成为佛山市内唯一“馆园一体”的区级博物馆。禅博将岭南园林的景观“入博”,实现了欣赏园林美景、岭南建筑与品鉴文物融为一体。
如今,“文博热”席卷全国,让博物馆从过去的相对静态发展走向“动静相宜”。禅城区博物馆同样紧随时代发展的步伐,在佛山争当传承岭南广府文脉领头羊、禅城打造岭南文脉之城的指引下,积极推动古镇的优秀传统文化活态传承。
在岭南园林中读懂佛山古镇
以“梁园”为关键词在社交平台上搜索,许多园林美照随即显示出来。摄影师用独特的镜头语言描绘出梁园的格调:于奇石空洞中窥探对岸的庭园,畅意湖中氤氲之气增添几分诗意。
“衡岳归来兴未阑,壶中蓄石当烟鬟。登高腰脚输人健,不看真山看假山。”梁九图一首《自题十二石斋》,咏出以奇石造园的志趣。而这份奇趣在200年后依然存于梁园。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时至今日,梁园的秀水奇石、亭廊桥榭成为了国风潮人的慕名之地。每逢节假日,梁园倩影翩翩,俊男美女身着汉服凭栏垂袂,以光影记录美好年华。
作为清代粤中四大名园之一,梁园造园组景格调高雅、布局精妙;园内佳果盈枝、鸟语花香;亭廊桥榭、堂阁楼台式式俱备;园中奇石遍布,讲究一石成形,独石成景,在岭南园林中独树一帜,也体现了造园主对个性和自由人格的追求。园中的秀水、奇石、名帖并称“梁园三宝”。
梁园当属禅城区博物馆最具代表性的“藏品”了。禅城区博物馆馆长叶华东介绍,以岭南园林“入博”实现“馆园一体”,禅博是佛山市内唯一。
2021年梁园及周边环境改造提升工程完成。该工程包括复建历史景观、新建佛山古镇历史风貌展示馆及修缮梁园老园、适安里等。一个新的梁园片区诞生了。
而把梁园与一旁的佛山古镇历史风貌展示馆、适安里古民居群连在一起观看,一部立体生动的佛山古镇历史便铺陈开来。
佛山古镇历史风貌展示馆通过专题展厅配合多媒体互动的形式,以佛山古镇的历史发展为脉络,分为冶铸、中医药、武术、民俗文化、商业文化、陶艺珍品六个专题展厅,以全方位多方面的内容充分展示了佛山丰富的历史文化与非遗特色。
适安里则成为多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集中展示区。游客可以在此了解、体验佛山剪纸、佛山彩灯、香云纱、佛山陶艺等非遗项目。
梁园不仅是岭南园林文化的集中展示处,观者还可从中了解梁氏家族作为佛山“侨寓”的发展史,从一个家族中读出佛山古镇走向繁盛的历程。一代岭南名园的神韵,反映的正是老佛山工商立市的精神。
“动起来”激发文博新活力
如今,随着佛山提出争当岭南广府文化领头羊、禅城提出建设岭南文脉之城,梁园与禅博也不甘于“静态”展示,禅城文博正在积极“动”起来,寻求创新。
叶华东介绍,近年来,禅博立足服务群众,以“月月有活动、季季有精彩”为目标,举办一系列精品活动和展览,切实提高博物馆的知名度以及公众的参与度。例如,去年禅博推出了“梁园结良缘”文化活动品牌,这是梁园片区专属的首个文化品牌。
如同昔日梁氏叔侄喜好结交朋友并邀请至梁园做客一样,禅博通过“梁园结良缘”将梁园作为迎客厅,以文博与社会各界人士开展交流。比如,今年春节的“梁园结良缘”系列活动期间,书法家免费写挥春,文创市集展示各项非遗文创产品,醒狮表演、功夫表演、古琴演奏轮番奉上,非遗传承人在“禅博学堂”上为青少年开课……“动”起来的梁园让春节期间参观人数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约99.27%。
“梁园结良缘”文化品牌建设还在持续推进中。姻缘、友缘、学缘、业缘等各种缘分皆可在禅博结下。
在展陈方面,禅博亦在积极“走出去”和“请进来”。今年3月,“华彩裕固——裕固族传统服饰展”在禅博开幕,展示了甘肃省肃南裕固族的华美服饰。
4月,乘“禅南荔”联合打造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的东风,由禅南荔三区博物馆合作的“广府印记——2024年广府饼印文化联展”于今年4月初首次走进甘肃,向省外观众展示岭南广府地区的饮食文化。
5月初,禅博与安徽省的淮北市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合作,将禅博原创的笔刨藏品展与其馆藏砚台相结合举办联展,共同演绎兼具古典文化底蕴和当代生活美学的书房文化。
据介绍,今年禅南荔三地博物馆还将联合围绕清代通草画举办主题联展。该展览将展出三地收集的晚晴通草画作品,以呈现当时广佛地区社会经济与民俗民风。
对此,叶华东表示,立足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全国,是禅博今后办展的主要思路。
紧跟国潮筹划发展多元业态
禅博既然要立足大湾区面向全国,就不能不思考席卷全国的“文博热”所蕴含的发展意味。
有媒体指出,自2015年《博物馆条例》实施以来,博物馆不断深入挖掘文物藏品的文化内涵,创新文化传播的表现形式和表达方式。让文物故事以公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走入寻常百姓家,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已成为文博人的共识。博物馆主动寻求与人们的互动交流,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玩法已成了“标配”,传统与时尚并行不悖。
禅博也在积极谋划。“未来,我们希望打造一个具有岭南园林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叶华东介绍,今后计划以更多样化的文旅业态与文博内容充实发展,把梁园片区打造成为禅城区标志性的文商旅综合体。
夜游梁园将是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夜游的吸引点在于,能够将景区以与白天不同的新形式呈现。”广东首批国家级夜经济消费集聚区评委、时代文旅董事长熊晓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新形式意味着新的体验感。今年元宵节期间,梁园片区首次开放夜游。这是禅博开启新业态的一次尝试。“我们计划结合岭南园林的特点,进一步美化、亮化梁园,同时引入新技术增添沉浸式的体验。”叶华东表示,禅博正在筹划引入第三方运营商,在夜游增加多媒体声光电数字技术,并与粤剧等传统文化相结合,打造具有特色的夜游梁园。
除此以外,梁园的南片区也将打造成为精品的民宿休闲区,以增加整个梁园片区的文旅消费体验。在梁园内,禅博亦有计划进一步盘活古建筑,注入诸如阅读空间、文创空间等元素,丰富游客体验。
今年禅城区工作报告提出,丰富高品质文化供给。发挥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牵引作用,强化文旅、文数、文产融合,变事业为产业,关注文旅热点爆点,动态优化调整业态,做大做强文化产业。
一个更具活力的禅博值得让人期待。
■简介
禅城区博物馆
禅城区博物馆是禅城区的综合性博物馆,下辖佛山梁园、佛山古镇历史风貌展示馆、适安里古民居群非遗体验区、广东粤剧博物馆、佛山鸿胜纪念馆、陈铁军故居、李广海医馆旧址、国公古庙等场馆或旅游景点,以点带面辐射、盘活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促进岭南广府文化活态传承。博物馆馆藏以各个历史时期的佛山地方文物为主,兼陶瓷、书画、铁器等民间风俗文物。
该博物馆以地方性、历史性、展示性作为指导思想,以禅城区历史最为辉煌的清代时段,开展藏品收藏体系建设工作。截至2023年底,藏品数量达到5015件套、珍贵文物344件套,其中二级文物94件套、三级文物250件套。这些藏品共同体现了佛山历史变迁、社会发展、对外交流的重要价值。
例如,具有省级意义的馆藏二级文物清雍正三年“隆盛炉造”款龙纹蒲牢钮铁钟对研究佛山铸造和商业贸易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具有省级意义的馆藏二级文物《寒香馆法帖》为佛山梁园主人之一梁九章所刻。该法帖用料讲究,全部采用肇庆端石,刻工精良,收录历代名家书法22种,与吴荣光的《筠清馆法帖》、叶梦龙的《风满楼法帖》并称“清代岭南三大名帖”,是研究佛山乃至岭南地区书法史、收藏史、文人生活等重要实物佐证。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