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站点
> 广州西关大屋的青砖到底多有技术含量?
详细内容

广州西关大屋的青砖到底多有技术含量?

时间:2024-06-12     人气:788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
概述:说起西关大屋,你会想起什么?古朴的趟栊门?流光溢彩的满洲窗?在一条条青云巷里穿行时,你会不会好奇......

取土、制坯、烧制……道道工序都有讲究

  说起西关大屋,你会想起什么?古朴的趟栊门?流光溢彩的满洲窗?在一条条青云巷里穿行时,你会不会好奇,这一块块美丽的青砖,是怎么烧制出来的?其中蕴含着什么样的知识与技艺?

  取土制砖坯 技艺全在细节中

  看到“西关大屋的青砖如何烧制而成”这个问题,你或许会在心里笑出声:“你说趟栊门、满洲窗的制作蕴含了不起的技艺,我还信。就烧块砖头,有什么难的?你这不是小题大做吗?”

  你要真这么想,如果穿越到清代广州河涌旁的一个砖窑里当学徒,那可要自求多福了。烧制青砖工艺的第一步是取土,你如果随便从河边取来一堆土,师父一摸,一点也不黏,里边还有沙子,肯定会对你大发雷霆:“烧青砖,土要黏而不散,粉而不沙,你这找的是什么土!”

  原来,烧制用来盖大屋的青砖,连取土都是有讲究的。取来“黏而不散,粉而不沙”的黏土,还不能马上做砖坯。人们得先注上水,然后节奏均匀地踩踏。经过这个“踢踏舞”环节,土料的含水量才会均匀,烧制出来的青砖才能质地密实。

  经过踩踏的砖泥,含水均匀、质地细密,可以用来做砖坯了。做砖坯是把黏稠的土料摔打成长方块,再放入木模“整形”,接着脱去木模,把砖坯晾干,就可以入窑烧制了。不过,脱模的时候,砖坯还很软,一不小心就会弄掉一个角。晾坯时,如果忘了在上面均匀地盖一层稻草,大太阳一晒,砖坯又裂了几条缝……前面的努力就全白费了。

  烧青砖时要注水 很考验功夫

  砖坯晾干后,放入土窑中,把握火候,烧制出美丽坚硬的青砖,是整个制砖流程的最后一步,其中火候的把握最为讲究,不经过苦学与训练,一不小心就会把整座窑的砖都烧废了。

  早在两千年前,广州人就已学会了烧砖,但烧制青砖的技术,是到了宋代以后才渐渐成为主流。考古学家挖掘出来的东汉年间的墓砖,有暗红色、灰红色、红黄等各种颜色,色彩杂得很,与西关大屋清一色的典雅青砖相比,成色差得不是一点半点。与烧制红砖不同,烧青砖是要人工干预的。在快“烧熟”时,从窑顶慢慢往窑内注水,水慢慢往下渗,遇到高温,迅速变成水蒸气,新鲜空气就进不来了,还原焰在窑内唱起了主角,氧化反应不充分,砖坯中的铁元素就转化成了二价铁,呈现出来的就是美丽的青灰色。徒弟一边烧火,师父一边注水,等注水注得差不多了,把窑封住,烧制过程就完美结束了。青砖的冷却时间要比红砖短得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再说它们的耐腐蚀的“能力”也比红砖高很多,在市面上自然更受欢迎。

  当然,经验再丰富的老师傅,也说不明白这些工艺背后的道理,他们就是尝试再尝试,改进再改进,一代代积累经验,一代代传承。如果没有他们不懈地努力与尝试,我们又怎能欣赏到如此古朴典雅的西关大屋呢?

(声明: 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