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天河区分局召开2023年度工作会议
2023年1月17日上午,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天河区分局2023年度工作会议在天河区房地产登记交易中心召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邓堪强副局长、方武祥一级调研员、天河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黄卓丰同志到会指导,全局干部职工约170人参加了会议。
会上,局党组书记、局长刘俊杰同志对2022年工作进行了总结并部署2023年工作,从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三个方面回顾2022年度各项工作;同时,聚焦规划战略引领、重点区域开发、重点项目保障、深化区域协调发展、谋划好政府基金收入组织、不断深化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探索实践等七个方面对2023年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要求全局干部职工转变过去业务链条化的老观念、老惯例,举全局之力加快推进重点平台规划、区域开发和项目建设。
黄卓丰副区长对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分局2022年的工作予以表扬与高度的肯定,分别从思想意识方面和业务工作方面提出要求。在思想意识方面:一是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提高思想站位高度,形成全方位大局观意识;二是勇担重责,增强服务意识,肩负起广州天河区的使命与担当,做出应有的贡献;三是守住昂扬的精神状态,发挥抗疫精神,不怕苦,不怕累,做好迎接新挑战的准备。在业务工作方面:一方面是要求细求实,落到实处,加快三大医疗地块、三大教育地块、九大市政道路以及四块地的建设,组团式奋力发展。另一方面是要继续完善局“战斗队形”建设,由局主要领导统筹,班子成员负责具体牵头,落实专班人员组建作战队伍。讲效率、求方法,切实落实好每件事项,以高昂的工作热情,在破解难题上体现作为与担当,力争为全市全国创新引领贡献有价值、有意义的举措。
邓堪强副局长回顾并充分肯定了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分局过去一年所取得成绩,尤其是分局组建“战斗队形”的工作方法,是应对新形势提出的新实招。邓堪强副局长对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分局2023年工作提出了三点要求:首先是充分认识2023年是大发展的一年,面临新的形势、新的任务,要进一步学习贯彻省委、市委全会对经济发展工作相关的新要求,全力抓好经济建设与发展;其次是理清服务与管理的关系,通过管理提升服务的水平,加快审批效率,助力经济生产部门实现高质量发展;最后是筑强宣传阵地,挖掘亮点,总结优秀案例与经验,通过宣传平台推广可借鉴、有创新的举措,推动各项工作出新出彩!
岭南春来早,奋进正当时。在癸卯兔年的首个工作日,广东省、广州市陆续召开高质量发展大会,吹响了省市上下奋进高质量发展的动员号角,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紧扣省市召开的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围绕广州赋予的绿色发展示范区的新使命,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牵头制定《广州市从化区关于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促进乡村振兴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措施》,从规划引领、用地保障、耕地保护、农村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留用地高效开发、乡村建设项目规划报建、乡村生态保护修复综合整治、历史文化资源活化利用、涉农资金整合、农民权益保障等10个方面,助力推动从化高质量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区。
何谓“十条措施”——立足整治任务,为高质量发展提供要素支撑
在粤港澳大湾区深化自然资源领域改革背景下,从化区紧抓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着力构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1+N”的政策体系。《十条措施》以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乡村生态保护修复和历史文化保护修复等4项基本整治任务为出发点,提出通过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安排不少于10%的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保障乡村振兴项目用地需要,对纳入重点项目库的乡村产业项目给予30亩以内的建设用地规模支持,优先在广州市乡村振兴项目土地利用计划中争取专项用地指标支持等具体措施,着力构建支撑乡村振兴的国土空间发展要素保障体系。
何以“十条措施”——破解发展难题,为高质量发展赋能增效
面对农村耕地碎片化、空间无序化、土地资源利用低效化等问题,面对当前省委提出的“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和“绿美广东”建设的工作要求,从化区充分利用国家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国字号”试点优势,以高质量发展为落脚点,在《十条措施》中明确探索通过“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明确规划管控要求,继续推动“点状供地”项目建设,对于乡村重点产业项目的规划报建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办理等措施,切实解决目前制约从化乡村振兴的规划、用地、报建等方面问题,推动乡村振兴向着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推动从化区绿色发展示范区的高质量建设。
从化区生态设计小镇
从化区艾米农业公园
鳌头万亩良田示范项目工作现场
开局之年,当有开局之势头、开局之作为、开局之气象。当此之际,以全省、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的召开为契机,广州市规划资源部门将锚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拿出“开局就抢跑、起步就冲刺”的劲头,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走深走实乡村振兴之路,助力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作,赋能全省、全市高质量发展。
重塑开发区精神 再创开发区优势
大会通报表彰2022年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突出贡献企业。李文杰 摄
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将重塑开发区精神,再创开发区优势,回归两位数增长的开发区常态,开创高质量发展与高速度增长“双高”同步的新模式。1月31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召开高质量发展大会,通报表彰纳税突出贡献企业、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突出贡献企业、研发创新优秀单位、“雏鹰企业”,介绍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新时期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作出示范行动计划,发布和解读《促进存量工业企业创新发展实施办法》和《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壮大若干措施》,为黄埔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前列、作示范,奋力交出“五年大变化”优异答卷,全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黄埔样本下达了“动员令”、吹响了“冲锋号”。现场,全区16街1镇和相关职能部门、部分企业代表纷纷发言,分享感想,畅谈思路,为该区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重塑开发区精神:
开创高质量发展与高速度增长“双高”同步新模式
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拥有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作出示范的产业优势。
会上,广州市委常委、黄埔区委书记、广州开发区党工委书记陈杰表示,广州开发区建区39年来,始终坚持“制造业当家”,GDP年均增长20%以上,形成了5大千亿级和3大五百亿级产业集群,财税总收入连续六年超千亿元,是名副其实的速度之区、效益之区。
2022年,面临各种复杂严峻的客观环境,黄埔区、广州开发区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206个“攻城拔寨”项目完成投资870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132%,带动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20.8亿元,增长2.7%,投资总额位居全国经开区和全省各区第一,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保持平稳。
目前,该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区GDP比重超过了50%,孕育出高新技术企业超220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1家、国家级“单项冠军”18家、上市企业77家。
“2023年黄埔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目标是7%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以上,力争实现工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00亿元,增长25%左右;工业投资完成超650亿元。”在1月28日召开的广州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上,陈杰表示,黄埔区将重塑开发区精神,争创开发区贡献,全力开创高质量发展与高速度增长“双高”同步的新模式,聚焦“万亿制造”计划,全力做大工业投资,全年实现180个以上项目动工、120家以上筹建企业试投产。
黄埔区区长、广州开发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冼银崧表示,坚定实施制造业当家“一把手”工程,锻造经济“双高”模式强大支柱。该区将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努力打造10家龙头企业、50家重点企业、100家以上骨干企业,实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倍增计划,推动产业规模尽快突破千亿元。同时,着力提升湾区科技创新枢纽能级,不断夯实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深入创建“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创新示范区,力争新增高新技术企业超200家、瞪羚企业400家、独角兽企业5家以上。
“春风浩荡产业路,提质增速看黄埔。”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主任赵宇亮对该区接下来的“双高”发展充满信心。他表示,以黄埔为核心基地,广纳院将坚守为国家补短板的初心使命,为国家打通1~9级全过程科技创新生态链,创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创新体系,集聚创新人才,加速成果转化,无缝对接市场金融资本,创建一种有效且持久的创新激励机制:让资本为科技质量服务,科技为经济质量服务,经济为人民生活质量服务。
坚持“制造业立区”:
10大行动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会上,黄埔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王大通就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新时期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作出示范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作介绍说明。
行动计划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区”,秉承“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开发区精神,围绕建设实体经济发展核心引擎、全球创新网络重要节点、高水平人才聚集高地、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标杆、老城市新活力示范区等5大目标,大力实施精准招商全球行动、实体经济扩本行动、专精特新育成行动、科技创新加速行动、高水平人才集聚行动、产业数字“双化”行动、营商环境迭代升级行动、平台能级越阶行动、“五外联动”冲锋行动、幸福黄埔暖心行动等10大行动,以决战决胜之势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黄埔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雷敏在会上表示,将聚焦“万亿制造”计划,紧紧扭住八大支柱产业,全力以赴把制造业这份厚实家当做大做优做强。实施汽车产业“固链”行动,发挥广本、小鹏等链主作用,引导智慧车载系统及核心零部件企业本地化生产,争取全年实现产值2200亿元;实施集成电路、生物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产业“补链”行动,发挥粤芯、百济神州等重大项目牵引作用,吸引一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集聚,争取全年共实现产值2500亿元;实施能源、美妆、新型显示等传统产业“延链”行动,探索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积极布局高成长、品牌化空间赛道,争取全年共实现产值5100亿元。
鸿基创能是我国首家实现燃料电池膜电极大规模产业化的领军企业,于2018年正式落户广州开发区,公司建成当前国内产能最大的膜电极自动化生产线,年产能达1000万片,良品率达到99%以上,制造规模及良品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在量产化方面填补了国内空白,避免了“卡脖子”。鸿基创能公共关系总监胡匡济表示,2022年,鸿基创能在疫情的影响下面临诸多方面的挑战,但在黄埔区以及产业链各方的帮助下,逆境创造了膜电极出货170万片的行业新纪录,产品出货量处于国内第三方膜电极供应商的首位。
“我们用了四年多时间建成了粤港澳大湾区首家且唯一进入量产本土12英寸晶圆制造企业。截至目前,一二期项目均已建成投产,四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0亿元,2022年6月份产能突破3万片/月,建厂以来累计出货突破80万片,建成了多个工艺平台,满足多种模块需要的芯片制造工艺需求。”广州粤芯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谨也感叹,正是因为开发区“一切为了企业,一切为了投资者”的服务理念,和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创新改革精神,激励和造就了今天的粤芯。
惠企暖企:
全国首创存量工业企业创新发展扶持政策
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提信心、稳预期、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先手棋”。会上,黄埔区副区长徐丹发布和解读《促进存量工业企业创新发展实施办法》《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壮大若干措施》,在优化营商环境上再布局,为企业鼓劲、纾困、解难。
《促进存量工业企业创新发展实施办法》在全国首创支持老企业改造基础设施、最高扶持1000万元,在开展技术改造方面最高扶持3000万元,在转型发展总部经济上最高扶持5000万元,大力支持工业企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壮大若干措施》提出组建10亿元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基金,为企业融资提供资本支持,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给予最高100万元租金补贴,让中小微企业安心扎根发展。
在惠企暖企力度上,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可谓是诚意满满。刚刚过去的2022年,该区全力以赴帮助市场主体纾困减负,积极落实特殊困难行业帮扶的退税减税降费措施,全年增值税留抵退税预计149亿元,同比净增123.6亿元,增长约500%。出台实施工业企业蒸汽价格补贴方案,为区内供热企业提供1800万元资金补助。积极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发挥金融服务超市、首续贷服务中心等作用,累计促成企业融资超350亿元。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近年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推动营商环境5.0改革迭代出新,推出23个领域125项创新举措。开展“电力10条”2.0改革,创新“永临永”“临永结合”模式,推行用电报装“信任办”,低压电不超过7天、高压电不超过35天,全国首创20kV及以下电力外线工程免审批。建立“一业一单”监管机制,编制全国首张行业重点检查事项监管清单。出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十大共性问题解决意见,助力项目快速落地。
区民营经济和企业服务局局长林兴良在会上表示,将全力加速筹建粤芯三期、孚能科技、广本新能源等项目,推动小鹏二期、深南电路、兴森半导体等项目建成投试产,确保全年统筹180个项目动工、120家企业投试产。促进重点项目“引进即筹建,签约即进场,拿地即开工”;支持项目“边施工边办电”“边装修边验收”“边验收边投产”,服务项目“竣工即投产”,力争全年实现550亿固投目标。
(周翼 黄蓉芳 范敏玲 段小沛)
附件下载: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