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牢绿色底线 服务绿色发展 激发绿色动能——2022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以高水平保护促高质量发展
2023-02-13 10:20 来源:中国环境报
◆本报见习记者温笑寒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2022年,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充分发挥引领、优化和倒逼作用,采取多样措施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努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环境高水平保护协同共进,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督察紧盯、区域落实,守牢发展的绿色底线
一度被称为“珠三角污染最重的河”——茅洲河,实现了从黑臭水体到河清岸绿的蝶变。而黑臭了近30年的练江,经过治理迎来鱼翔浅底、白鹭翔集的美景。
两条被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点名的重污染河流如今发生“美丽蝶变”,展现了督察以磅礴之势推动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协同推进的绿色实践。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紧盯被督察对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情况,推动各地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多赢。
过去一年,生态环境保护在贯彻国家区域重大战略中的担当尽显,生态环境系统治理深度、生态环境状况好转速度呈现出新的突破,一批绿色发展高地和美丽中国先行区正在打造: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继续,大力推进工业企业污染治理和运输结构调整,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天蓝云白成为常态。
陕西黄土高原、青海祁连山区水源涵养区等13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进行,黄河流域生态安全屏障进一步筑牢。
《长江口—杭州湾近岸海域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协议》签署,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协作机制不断健全。
而与之同时,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愈发完善,明确了标准规范、划好了发展框子、掌握了排污情况,绿色的发展底线得以牢牢守住:
海洋环境保护法组织修订,80余项国家生态环境标准发布;全国4万多个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单元和准入要求在市、县探索落地应用,源头预防作用正显;344.66万个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实现了动态全覆盖……
创新措施、优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得到保障
去年8月,总投资超过700亿元的平陆运河开凿。这项被称为打通广西壮族自治区开放发展“任督二脉”的世纪工程,去年3月正式立项,不到半年便吹响了开工的集结号。
快速展开的背后,是各级生态环境部门的努力:成立平陆运河工作专班,组织环评单位、设计单位部门共同研究;与交通、发改等部门沟通,合作研究解决项目环评工作遇到的问题;组织多轮行业专家咨询会对重点专题报告逐个审查把关,邀请专家提出意见和建议。
过去一年,生态环境部门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将生态环保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考量,切实为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及时出台文件,创新政策工具。印发《关于做好重大投资项目环评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文件,创新提出台账管理、简化环评文件编制、试点“打捆”审批、提供环评审批服务单、优化管理流程等方面一批举措,形成一整套政策工具。
加强帮扶指导,解答地方疑惑。各省建立环评服务台账,采取提前介入、超前服务、环境监测数据共享共用等方式,督促指导环评保障落实。同时利用全国环评技术评估服务咨询平台以及部长信箱等,为基层和小微企业“远程会诊”、答疑服务1000多次,解决实际困难。
用好“三本台账”,审批重大项目。全年生态环境部审批重大基础设施和资源开发、煤炭保供、重大产业项目等项目环评共180个,涉及总投资超过1.9万亿元。据初步统计,2022年,全国共审批12.3万个项目环评文件,涉及投资约23.3万亿元。
优化执法方式,提升执法效能。加强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管理,对守法企业“无事不扰”。推广非现场监管模式,实现远程精准锁定企业问题,执法效能大幅提升。以监管对象所需所急为出发点,对企业污染防治和环境管理中的短板提出针对性建议,帮助企业不断完善、提升。
政策激励、试点探索,生态动能逐步激发
一片小小的茶叶,如何发展成为脱贫致富的“黄金叶”?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毛坝镇,远处青山连绵,眼前茶园连片,茶农在其间忙碌,游人络绎不绝。
毛坝镇建成茶园面积10.6万亩,其中有机茶2000亩、绿色认证茶两万亩,培育大小茶叶加工企业153家,茶叶年产量达到1.4万吨,产值突破7亿元。
“两山”转化的成功实践唤醒了“沉睡”的生态资源,为当地经济发展赋能。一项项政策出台,均指向开启绿色引擎,激发生态环境保护相关产业活力:
建成中央生态环境资金项目储备库,落实“让项目等资金,不能让资金等项目”要求。同时建立生态环保金融支持项目储备库,引导国家开发银行等10家金融机构向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等八大领域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公布全国23地入选“气候投融资试点”,引导和撬动更多社会资金进入应对气候变化领域,进一步激发潜力、开拓市场,推动形成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同意开展第二批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试点,持续推进环境治理模式创新,探索通过生态环境治理与产业开发项目肥瘦搭配,组合开发,统筹推进,以产业盈利反哺生态环境治理。
而在全国,一批自由贸易试验区实践正酣。围绕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和风险防范水平、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和能耗、强化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等内容,各地正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高质量发展创新成果:
中国(浙江)自贸试验区杭州片区的高新区(滨江)聚焦纺织行业绿色转型,创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纺织CAD/CAM系统技术,推进绿色先进生产技术落地应用,加快建设数码喷印机产业化生产线;
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充分挖掘福建省生态优势、资源优势,以“海上风电+海洋牧场”融合发展模式为切入点,探索建设深远海养殖海上风电融合试点项目;
中国(山东)自贸试验区烟台片区重点围绕黄河三角洲区域监测评估多种碳汇本底值,拓展潜在蓝碳增汇途径和方式,开展海洋生物固碳监测评估、海洋生态预警等新技术研究,努力将海洋优势转化为生态优势、经济发展优势。
2022年,是成绩斐然的一年: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上取得新成效,推动绿色发展上实现新进步,推进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迈出新步伐。展望2023,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定能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助力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保障。

日前从增城区统计局获悉,2022年,增城区努力克服疫情以及国内外经济环境复杂变化影响,工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工业生产销售持续增长,各项主要宏观指标持续保持在合理区间。其中,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731.56亿元,同比增长2.2%,高于全市2.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07.78亿元,同比增长2.5%,高于全市1.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982.21亿元,同比增长15.5%。
统计数据显示,装备制造业保持较快增长。2022年,全区装备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3.8%,高于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全区32个大类行业中有17个行业产值同比正增长,行业增长面53.1%;有15个行业增速高于全区平均水平,产值占全区67.2%。重点行业中,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同比增长9.0%,拉动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0个百分点;汽车制造业同比增长6.1%,拉动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0.9个百分点;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同比下降2.8%,降幅比上半年收窄0.5个百分点;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金属制品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四个行业实现双位数增长,合计拉动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2个百分点。
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2022年,全区“3+5”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增加值221.92亿元,占全市5.6%,比重较2021年提高0.5个百分点,同比增长8.2%,高于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5.7个百分点,高于全市“3+5”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5.6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市第三。8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16.9%)、智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13.7%)、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13.9%)、新材料与精细化工产业(7.3%)快速增长,增速分别高于全市19.5个、8.3个、12.8个、14.3个百分点。
新入库企业贡献较大。2022年,全区180家新入库企业完成产值107.19亿元,同比增长47.5%,对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为66.9%。其中,167家年度小升规企业完成产值74.05亿元,同比增长24.5%,贡献率为28.3%。极东、风行、日立马达、思瑞克斯等13家2021-2022年度新增企业带来新增量20亿元,同比增长1.5倍,贡献率为38.6%。
主要产品快速增长。2022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在产的109种工业产品中,有50种产品产量同比增长,增长面45.9%。新动能产品方面,在风行乳业的带动下,乳制品产量同比增长19.3倍;在日立马达的带动下,电动机产量同比增长1.8倍;超视界产能提升,带动液晶显示屏产量同比增长28.2%。此外,高技术、新能源以及传统行业产品均实现快速增长。
企业盈利能力平稳。2022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2.9%,成本费用利润率3.0%,分别低于2021年1.9个、2.1个百分点。剔除超视界数据后,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4.4%,成本费用利润率4.6%,均比2021年提高0.3个百分点。人均营业收入也不断提高,2022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人均营业收入171.26万元,比2021年增加20.3万元,同比增长13.4%。
“当前,国内外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企业经营压力仍然较大,工业企业效益恢复仍面临诸多挑战。”区统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增城将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区,聚焦“车”“显”“芯”三大领域,加快引进一批基础强、层次高的主导产业项目,加强企业跟踪服务,落实各项帮扶措施,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厚植高质量发展产业根基,推动2023年工业经济运行持续稳定增长。
根据广州市政府工作部门领导接访群众工作安排与要求,现就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领导2023年2月接待群众来访通告如下:
一、接访时间:2023年2月23日(星期四)上午9:00—11:30。
二、接访地点:广州市天河路112号二楼信访室。
三、接访领导:蓝伟宁 副局长
四、注意事项:
(一)为确保来访群众的人身健康,切实做好防疫工作,请来访人员自觉进行信息登记,原则上来访人员应全程接种新冠肺炎疫苗。如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疑似症状、涉疫人员接触史或其他疑似情况的,应委托他人或择期来访。
(二)请来访人员备齐有效身份证明和相关书面信访材料。
(三)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投诉请求,不属接待范围。
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3年2月13日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