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公示
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新设立、变更、延续公示 | |||||
序号 | 行政相对人名称 | 行政许可决定文书号 | 申请内容 | 许可决定日期 | 有效期 |
1 | 广州宸逸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粤网文〔2023〕0350-032号 | 延续 | 2023/2/1 | 2023-02-24至2026-02-23 |
2 | 天翼爱音乐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 粤网文〔2023〕0351-033号 | 延续 | 2023/2/1 | 2022-10-09至2025-10-08 |
3 | 广州盛勤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粤网文〔2023〕0352-034号 | 延续 | 2023/2/1 | 2022-11-13至2025-11-12 |
4 | 广州随手玩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粤网文〔2021〕0018-007号 | 变更经营范围 | 2023/2/1 | 2021-01-23至2024-01-22 |
5 | 广州爱拍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粤网文〔2023〕0287-024号 | 变更法人 | 2023/2/1 | 2022-11-16至2025-11-15 |
6 | 广州丰天豫科技有限公司 | 粤网文〔2022〕1090-089号 | 变更法人、股东和地址 | 2023/2/1 | 2022-05-20至2025-05-19 |
7 | 广州时刻销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粤网文〔2023〕0398-039号 | 变更地址和经营范围 | 2023/2/1 | 2023-02-07至2026-02-06 |
8 | 广州莱客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粤网文〔2022〕1784-136号 | 注销 | 2023/2/1 | |
9 | 广州时刻销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粤网文〔2023〕0398-039号 | 延续 | 2023/2/7 | 2023-02-07至2026-02-06 |
10 | 广州和风细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粤网文〔2023〕0399-040号 | 新申请音乐 | 2023/2/7 | 2023-02-07至2026-02-06 |
11 | 广州盛成妈妈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粤网文〔2019〕5760-1188号 | 变更经营范围 | 2023/2/7 | 2019-12-28至2022-12-27 |
12 | 广州玩心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粤网文〔2023〕0400-041号 | 新申请动漫 | 2023/2/7 | 2023-02-07至2026-02-06 |
13 | 广州菲扬音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粤网文〔2023〕0401-042号 | 新申请音乐 | 2023/2/7 | 2023-02-07至2026-02-06 |
14 | 广东新华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粤网文〔2020〕5012-312号 | 变更地址和股本 | 2023/2/8 | 2020-11-02至2023-11-01 |
15 | 广州创富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 粤网文〔2020〕6077-394号 | 变更地址 | 2023/2/8 | 2020-12-28至2023-12-27 |
16 | 广州山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粤网文〔2023〕0289-025号 | 变更经营范围 | 2023/2/8 | 2023-01-18至2026-01-17 |
附件下载: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公示2023.2.10.xlsx

近日,市人大城建环资工委副主任钟洁到从化区调研排水设施管理和流溪河水环境治理工作,市水务局总工程师冯明谦、从化区政府副区长黄小海、从化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钟梅芳等同志参加调研。
钟洁同志带队实地调研了从化水质净化厂,并在从化区政府召开座谈会,现场听取了关于从化区排水设施运行效益、流溪河流域水环境整治工作进展情况的汇报,就流溪河流域水环境治理和保护工作等相关工作进行了深入交流。
钟洁同志提出了三点要求,一要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绿色发展观,抓紧落实流溪河流域水环境治理和保护工作。二要继续推进流域水环境治理向纵深发展,积极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注重提升环保投入效益,特别是排水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发挥效益情况。三要不断研究探索,积极转变职能,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抓紧推进罗洞水环境治理和保护工作,注重问题导向,着力解决主要矛盾。
冯明谦同志指出,市水务局将继续统筹全市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工作,强化全市排水设施建设管理,以推进城市水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严格落实中央、省、市工作部署,持续推动流溪河流域及全市水环境持续稳健向好,助力广州高质量发展。
2023-02-13 10:20 来源:中国环境报
◆本报见习记者温笑寒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2022年,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充分发挥引领、优化和倒逼作用,采取多样措施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努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环境高水平保护协同共进,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督察紧盯、区域落实,守牢发展的绿色底线
一度被称为“珠三角污染最重的河”——茅洲河,实现了从黑臭水体到河清岸绿的蝶变。而黑臭了近30年的练江,经过治理迎来鱼翔浅底、白鹭翔集的美景。
两条被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点名的重污染河流如今发生“美丽蝶变”,展现了督察以磅礴之势推动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协同推进的绿色实践。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紧盯被督察对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情况,推动各地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多赢。
过去一年,生态环境保护在贯彻国家区域重大战略中的担当尽显,生态环境系统治理深度、生态环境状况好转速度呈现出新的突破,一批绿色发展高地和美丽中国先行区正在打造: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继续,大力推进工业企业污染治理和运输结构调整,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天蓝云白成为常态。
陕西黄土高原、青海祁连山区水源涵养区等13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进行,黄河流域生态安全屏障进一步筑牢。
《长江口—杭州湾近岸海域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协议》签署,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协作机制不断健全。
而与之同时,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愈发完善,明确了标准规范、划好了发展框子、掌握了排污情况,绿色的发展底线得以牢牢守住:
海洋环境保护法组织修订,80余项国家生态环境标准发布;全国4万多个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单元和准入要求在市、县探索落地应用,源头预防作用正显;344.66万个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实现了动态全覆盖……
创新措施、优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得到保障
去年8月,总投资超过700亿元的平陆运河开凿。这项被称为打通广西壮族自治区开放发展“任督二脉”的世纪工程,去年3月正式立项,不到半年便吹响了开工的集结号。
快速展开的背后,是各级生态环境部门的努力:成立平陆运河工作专班,组织环评单位、设计单位部门共同研究;与交通、发改等部门沟通,合作研究解决项目环评工作遇到的问题;组织多轮行业专家咨询会对重点专题报告逐个审查把关,邀请专家提出意见和建议。
过去一年,生态环境部门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将生态环保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考量,切实为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及时出台文件,创新政策工具。印发《关于做好重大投资项目环评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文件,创新提出台账管理、简化环评文件编制、试点“打捆”审批、提供环评审批服务单、优化管理流程等方面一批举措,形成一整套政策工具。
加强帮扶指导,解答地方疑惑。各省建立环评服务台账,采取提前介入、超前服务、环境监测数据共享共用等方式,督促指导环评保障落实。同时利用全国环评技术评估服务咨询平台以及部长信箱等,为基层和小微企业“远程会诊”、答疑服务1000多次,解决实际困难。
用好“三本台账”,审批重大项目。全年生态环境部审批重大基础设施和资源开发、煤炭保供、重大产业项目等项目环评共180个,涉及总投资超过1.9万亿元。据初步统计,2022年,全国共审批12.3万个项目环评文件,涉及投资约23.3万亿元。
优化执法方式,提升执法效能。加强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管理,对守法企业“无事不扰”。推广非现场监管模式,实现远程精准锁定企业问题,执法效能大幅提升。以监管对象所需所急为出发点,对企业污染防治和环境管理中的短板提出针对性建议,帮助企业不断完善、提升。
政策激励、试点探索,生态动能逐步激发
一片小小的茶叶,如何发展成为脱贫致富的“黄金叶”?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毛坝镇,远处青山连绵,眼前茶园连片,茶农在其间忙碌,游人络绎不绝。
毛坝镇建成茶园面积10.6万亩,其中有机茶2000亩、绿色认证茶两万亩,培育大小茶叶加工企业153家,茶叶年产量达到1.4万吨,产值突破7亿元。
“两山”转化的成功实践唤醒了“沉睡”的生态资源,为当地经济发展赋能。一项项政策出台,均指向开启绿色引擎,激发生态环境保护相关产业活力:
建成中央生态环境资金项目储备库,落实“让项目等资金,不能让资金等项目”要求。同时建立生态环保金融支持项目储备库,引导国家开发银行等10家金融机构向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等八大领域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公布全国23地入选“气候投融资试点”,引导和撬动更多社会资金进入应对气候变化领域,进一步激发潜力、开拓市场,推动形成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同意开展第二批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试点,持续推进环境治理模式创新,探索通过生态环境治理与产业开发项目肥瘦搭配,组合开发,统筹推进,以产业盈利反哺生态环境治理。
而在全国,一批自由贸易试验区实践正酣。围绕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和风险防范水平、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和能耗、强化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等内容,各地正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高质量发展创新成果:
中国(浙江)自贸试验区杭州片区的高新区(滨江)聚焦纺织行业绿色转型,创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纺织CAD/CAM系统技术,推进绿色先进生产技术落地应用,加快建设数码喷印机产业化生产线;
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充分挖掘福建省生态优势、资源优势,以“海上风电+海洋牧场”融合发展模式为切入点,探索建设深远海养殖海上风电融合试点项目;
中国(山东)自贸试验区烟台片区重点围绕黄河三角洲区域监测评估多种碳汇本底值,拓展潜在蓝碳增汇途径和方式,开展海洋生物固碳监测评估、海洋生态预警等新技术研究,努力将海洋优势转化为生态优势、经济发展优势。
2022年,是成绩斐然的一年: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上取得新成效,推动绿色发展上实现新进步,推进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迈出新步伐。展望2023,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定能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助力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保障。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