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深耕“农文旅” 为乡村高质量发展赋能
■驻清远连州市西岸镇工作队队长何继英在介绍当地特色产品。
■清远连州市西岸镇综合农业产业园的秸秆综合利用加工厂房已建成。
■驻清远连州市西岸镇工作队合影。
■清远连州市西岸镇石兰古寨。
■清远连州市西岸镇,村民在田间采摘连州菜心。
广州市黄埔区驻清远连州市西岸镇工作队:
成功争取清远市“百亿产业”连州菜心基地落户西岸镇;推动“东村之恋” 生态旅游景区成功创建国家3A级景区;统筹乡村振兴631资金及黄埔区自主帮扶资金约3305万元,补短板、强弱项,兴修水利、撂荒耕地、土地流转、饮水安全、防返贫监测、修路修桥、农田灌溉、产业发展、教育医疗等52个乡村振兴帮扶项目,增进民生福祉……2022年,广州市黄埔区驻清远连州市西岸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下称“驻镇工作队”)聚焦乡村振兴工作重点,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台阶,充分发挥西岸镇资源优势,积极探索以能人促改革、农文旅融合的产业发展道路,推动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奋力谱写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增进民生福祉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2022年6月22日,西岸镇遭受百年一遇特大洪灾。驻镇工作队队长何继英和队员及时联系帮扶成员单位筹集善款约26万元,企业、单位和个人捐赠救灾物资一批,帮助受灾群众解决实际困难,防止因灾返贫致贫,及时消除返贫风险。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进驻西岸镇以来,驻镇工作队始终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对防返贫监测对象,工作队分类、因户施策,开发式帮扶与保障性措施相结合,申请黄埔区防返贫帮扶资金45.25万元作为保障基金,确保不漏一户一人。大力实施消费帮扶,助销连州菜心、丝苗米、甜玉米、优质水果和茶叶等产品,帮助当地群众、合作社和企业增收203.2万元。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驻镇工作队下足功夫,配合华南农业大学规划团队编制《连州市西岸镇镇域十五年乡村振兴规划》,获得全省第三名的好成绩。2021年以来,投入6900多万元,乡村振兴风貌带节点建设基本完成,沿线8个特色村已建设完工并通过验收,夯实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基础。在工作队中,有3名队员分别驻东村村、奎池村、石马村党总支第一书记。“从重点村着手,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以点带面,激活乡村内生发展动力。”何继英说。
按照“西岸所需,黄埔所能”,驻镇工作队积极作为,提升镇域公共服务能力,增进民生福祉。乡村振兴,扶智先行。从2021年开始,黄埔区文冲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于龙帮扶困难学生1人,发动辖区广州祥和泰建材公司总经理郑伟帮助困难学生4人,每人每月资助400元。工作队申请黄埔区630慈善资金200万元,改善镇中心学校和清水学校教学环境;帮扶镇卫生院人才公寓安装空调,清水卫生分院新建DR室,留住了山区医疗人才流失,解决山区群众看病难、检测难的问题。
培育核心引擎 打造“连州菜心”产业集群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努力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在2022年清远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发挥农业、旅游资源优势,加大特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推动旅游全域化、品质化发展。
“连州菜心”是清远市打造的五大百亿级农业产业之一,西岸镇统筹规划河田、冲口、东江、石兰“连州菜心”优势产业集群,全镇种植菜心面积达2万亩。“今年春节期间,菜心供不应求,田头价格从往年的1.1-1.3元提升到3-5元,老百姓受益最大,过了一个好年!”
“秸秆综合利用加工厂房于去年10月开工,现在已经建成。” 何继英谈到在建的西岸镇首个综合农业产业园时说,产业园涉及农产品种植、冷藏、物流、加工等,除了秸秆综合利用加工厂房,已种植新品种青皮蜜柚、翠蜜100亩,今年6月稻谷烘干加工仓储区建成,年底果蔬分拣包装冷链物流区竣工,产业园建成后可覆盖东陂、瑶安、三水、丰阳、连州、保安等乡镇。
“下一步要推动连州菜心‘12221’市场体系建设,形成‘连州菜心’产业集群,促进特色产业扩量提质塑品牌,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高质量发展。”何继英表示,驻镇工作队将充分利用西岸镇在菜心、玉米、大米等特色农产品种植上的扎实基础,助力建设集农业生产、农业加工、农产品集散、多种经营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大力培育产业发展核心引擎,着力打造大湾区的“菜篮子”“米袋子”。
“我们引进了电商平台,利用闲置校舍,发展农产品深加工项目。”何继英告诉新快报记者,在打好乡村基础的同时,源源不断注入产业“活水”,壮大镇域经济和村级集体经济,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据统计,全镇14个行政村村集体收入均超过10万元。
深耕文旅融合 推动东村3A级景区再升级
“乘着全省高质量大会的东风,抢抓‘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机遇,我们推动企业再投入1500万元,启动‘东村之恋’生态旅游景区第四期建设。”何继英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又分享了一个好消息。
拥有近千年历史的东村,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引入企业开发建设“东村之恋”生态旅游景区,已成为远近游客打卡的“网红村”。每逢周末和节假日,村里的民宿经常是“一房难求”。
进驻西岸镇以来,驻镇工作队深耕“文旅融合”,聚集各项资源和扶持政策,深入推进东村乡村振兴文化振兴示范点和共同富裕示范点建设,成功申报东村为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广东省乡村研学旅行特色村、国家级古村落,入选广东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东村之恋”生态旅游景区成功创建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目前我们规划打造一条两天一晚的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不仅要把游客引进来,而且要把他们留下来,拉动旅游经济快速发展。”何继英表示,将把文化品牌深度融入到西岸镇文化旅游、休闲农业等各项产业中来,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接下来,驻镇工作队将积极协助西岸镇,加大对本地历史文化底蕴挖掘、包装和宣传的力度,在古村古道文化、农耕农采体验、研学基地、精品民宿等方面深入挖潜,形成西岸镇“古村+农采+文化”的独特农文旅产业发展格局。同时围绕“三线”(G537国道、346省道、二广高速)、“两村”(东村、石兰两个核心村),对“东村之恋”生态旅游景区进行升级和延伸旅游线路,促进东村、石兰全域旅游融合发展。
/ 采写:新快报记者 朱清海 通讯员 李晓声 / 图片:新快报记者 王飞 / 责编:陈玉婷 / 美编:李涛 / 校对:冯卓盈
(新快报 2023.2.13)
附件下载:

中新广州知识城综合改革工作会召开
2月9日,中新广州知识城综合改革工作会召开,会议现场介绍了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试验情况。6年多来,中新广州知识城首轮综合改革试验成效显著,推出全国首支纯专利证券化产品、全国首单知识产权海外侵权责任保险等20项首创改革措施。
知识产权是创新发展的源头活水,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创新能力和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广东知识产权地区发展指数、发明专利有效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下一步,广东将突出以高质量发展为牵引,全面发挥知识产权示范引领带动作用,持续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示范,实施知识产权“十个强市、百个强县”建设工程。
●南方日报记者 宾红霞
推出全国全省首创改革措施20项
今年1月,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交易博览会暨国际地理标志产品交易博览会宣布,知交会暨地博会永久落户全国唯一经国务院批准开展国家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的试验田——中新广州知识城。
知交会暨地博会永久落户的背后,凸显的是中新广州知识城在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上的成效。2016年,中新广州知识城获国务院批复,开展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试验。记者从会上获悉,6年多来,中新广州知识城在体制机制、协同保护、金融创新、产业引领、国际合作等方面深化改革、先行先试,成功走出一条知识产权赋能高质量发展的特色路径。
6年多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累计获批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示范园区、商业秘密保护创新试点等国家级改革平台9个,推出纯专利知识产权证券化、海外侵权责任保险等全国全省首创改革措施20项。
知识产权服务对提升知识产权创造水平、增强实体经济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支撑作用。为进一步激发科技企业知识产权创造新动能,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广州开发区全力打造知识产权服务新高地,在中新广州知识城高标准规划建设总投资超90亿元、占地420亩的知识产权服务园区。
随着知识产权服务生态环境日趋完善,广州开发区的知识产权服务集聚效应愈发凸显。目前,该区吸引集聚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超300家。6年多来,专利审协广东中心累计审批专利申请113万件,广州知识产权法院累计受理案件近8万宗。
2022年4月,全省唯一的国际知识产权服务大厅在中新广州知识城揭牌成立,包括法国诺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新加坡盛凯知识产权公司、马来西亚联蔚宾大斯专利事务所等多家国际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已进驻。
持续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示范
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试验工作是广东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试验田”。会议提出,中新广州知识城要围绕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知识中心”战略目标,以更高站位、更强力度推进知识城新一轮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试验,引导更多创新资源和政策支持向重大改革举措、重点建设项目倾斜,着力打造知识创造新高地、国际人才自由港、湾区创新策源地、开放合作示范区。
当前,广东围绕服务“双区”和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建设等重大战略,扎实推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运用和高标准保护,积极推动开展新一轮知识产权部省共建,印发并实施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十四五”规划,颁布实施《广东省知识产权保护条例》《广东省版权条例》《广东省地理标志条例》等地方性法规,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示范城市8个、强县建设试点示范县13个、强国建设试点示范园区8个。
兔年新春第一个工作日,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向全社会释放了快马加鞭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鲜明信号。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关系高质量发展,只有严格保护知识产权,依法对侵权假冒的市场主体、不法分子予以严厉打击,才能提升供给体系质量、有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广东将突出以高质量发展为牵引,全力落实国家战略部署。统筹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强省建设纲要、“十四五”规划实施,加快落实国家知识产权局与我省新一轮共建各项重点改革、重点项目,加强知识产权政策、要素集成,持续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质量、保护效果、运用效益和服务水平。
广东还提出要全链条发力,全面发挥知识产权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体系建设,落实知识产权助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专项政策,深入推进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培育,推动专利开放许可制度全面落地。持续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示范,实施知识产权“十个强市、百个强县”建设工程。
在国际合作和竞争方面,会议提出,广东将聚焦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等重点领域,培育一批原创型、基础型高价值知识产权,全力破解“卡脖子”难题。加强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交流合作,健全海外纠纷应对指导体系,不断提升企业海外纠纷应对能力。
(南方日报 2023.2.10)
附件下载:
羊城晚报讯 记者徐振天,通讯员孙旭东、谢剑威、刘姜春报道:2月9日,记者从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召开的高质量发展大会第一分会主题研讨活动中获悉,该区2023年将实现固定资产投资2500亿元。
研讨活动现场,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各经济部门和要素保障部门、各镇街、产业园区、区属国企负责人,以及重点项目企业家代表,围绕狠抓重大项目建设、全力推进有效投资落地落实展开深入交流,为该区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会上,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杨元师表示,今年该区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将实现三个“25%”:全年固投增速达到25%;全区固投占全市比重达25%,实现固投2500亿元;工业投资占固投比重超过25%,完成工业投资650亿元。
重点项目建设是稳投资的“强引擎”,也是促增长的“压舱石”。据介绍,黄埔区、广州开发区2023年预计安排240个重点建设项目,年度计划投资超900亿元。其中,科技和产业项目年度计划投资占比达到60%,有85个项目列入省重点建设项目计划。
(羊城晚报 2023.2.10)
附件下载: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