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广交会首次增设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展区
新能源车“出海”抢单忙
“你们的车真的可以上路吗?”“你们的座舱居然能播放体感助眠乐曲?”……连日来,在新增设的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展区内,各式各样“神奇”的问题都被抛出。从自动驾驶飞行器到自动驾驶小巴,再到新能源纯电动汽车,今年展出的新能源驾驶产品十分亮眼,获得境外采购商频频认可,并表示寻求建立长期合作。在高新科技快速发展的背后,中国汽车行业正不断以“过硬技术”抢占国际话语权。
创新科技展示“吸睛”
在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展区的入口处,亿航智能展位的自动驾驶飞行器首先映入眼帘。现场,有不少国内外的参展商在飞行器前拍照打卡,甚至走入座舱中新鲜“试驾”,过把体验瘾。这三架是分别针对不同应用场景的自动驾驶飞行器,其中面向城市低空飞行的载人级自动驾驶飞行器尤其受关注。
境外采购商参观汽车展台。
“中国不仅是基建大国,在汽车科技领域的实力也这么强!”来自土耳其的采购商阿白对新能源汽车和自动驾驶很感兴趣,“有机会,我要去现场体验自动驾驶!”
在文远知行展位,前来打卡自动驾驶小巴的人流络绎不绝。车内无方向盘、没有驾驶舱、没有刹车踏板……这次,广州文远知行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文远知行”)带来全球首款前装量产的L4级自动驾驶小巴——文远小巴。
“你们的车真的可以上路了吗?”这句话频频被外商们问道。文远知行相关负责人张羽雪自豪地表示,这款自动驾驶小巴不仅能跑,还上路很久了,真正做到载人运营。
创维属于跨界造车的家电企业,这是创维汽车首次参展广交会。据介绍,销往海外的创维新车搭载的智能健康座舱已从1.0时代走向2.0时代,将体感助眠乐曲、VAT体感音乐疗法系统等融入其中,推动汽车座舱的健康持续转型。
广交会助力新能源车“出海”
记者留意到,本届广交会新设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等展区,不仅为更多企业提供了展示新技术新产品的舞台,更为中国科技企业“出海”创造机遇。
“新增设该展区专业性更强,能更有针对性向外商展示中国在新能源行业的实力。”转型为新能源企业的温州蓝天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点赞道。该人员透露,2018年,公司从加油站供应商转型发展为充电桩的制造商和供应商。
“这可以集中展示中国企业的科技硬实力,为企业拓展了新商机。”张羽雪表示,文远知行已进军海外市场,海外市场在公司营收中的占比也在逐渐提高。“我们借助广交会获得更多海内外的上下游合作伙伴,预估公司今年在海外的业务有一个比较乐观的增长。”她表示。据悉,文远知行今年将在阿联酋、沙特等国家陆续推广自动驾驶小巴、无人驾驶出租车,希望与这些国家的智慧城市、智慧交通建设相结合,推动自动驾驶解决方案“走出去”。
创维汽车创始人、开沃集团董事长黄宏生表示,公司面向国内、海外市场销售。据了解,创维汽车2021年年底开始进入海外市场,2023年一季度,海外销量超过3000辆,同比增长了10倍。他表示,海外市场每个国家的需求不一样,不能关起门来研发,必须走到用户端去。
观察:主动拓展需求下“超前棋”
为什么此届广交会要增设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展区?市场普遍认为,这是基于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出口迅猛增长的大背景而设的。据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3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7.8万辆,同比增长3.9倍。1月至3月,新能源汽车出口24.8万辆,同比增长1.1倍。
业内人士评价,激烈的竞争不仅会倒逼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智造水平提升,更关键的是激发主动性的创新思维。如果说市场的常规逻辑,是先有需求再有供给,那么中国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则是先想客户所想,大胆下“超前棋”。
记者在逛展时发现,这步“超前棋”的成果正在被国际市场认可。一名境外采购商表示,“我们就是来找新能源汽车的,希望能建立长期的商业合作。” 他表示,这次的线下展会不仅能与新的中国工厂展商面对面交谈,还能真实地感受到产品品质。这对于寻找新产品以及长期合作伙伴至关重要。
“已经三年没来了,我们很想中国!”来自土耳其的境外采购商也告诉记者,这是三年后的首度参展,新能源汽车是他们很感兴趣的产品,想通过广交会找到合适的伙伴。“目前我们也已经找到了一些符合要求的工厂开始合作了,也下了一些订单。”他开心地表示希望这种“忙碌”能让市场变得更好。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这种致力于实现“化被动为主动”的更新换代思维,也许将是中国车企抢占国际话语权的又一坚实“新武器”。
春和景明,惠风和畅,大咖云集,共谋发展!4月18日,主题为“智联枢纽,芯聚增城”的第九届中国广州国际投资年会增城区平行分会·泛半导体暨微器件产业发展论坛在增城凯悦酒店举行。
广东省工信厅总工程师董业民,广州市发改委、市工信局相关领导,增城区委书记赵国生,区委副书记、区长霍阳,区领导罗干政、林怡辉、广新力、张文杰、邓静红,开发区总经济师以及来自国内外的半导体、传感器、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超高清视频和新型显示企业高层,知名院校、科研机构、投资机构代表等近200名嘉宾出席。
活动现场,增城区人民政府与广州湾区智能传感器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框架协议。该公司于2021年10月成立,是广东省大力实施“广东强芯”工程、构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四梁八柱”推动成立的三大集成电路产业集团之一,目前拥有6家参股控股企业。根据框架协议,广州湾区智能传感器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将发挥自身行业和资源优势,助推增城泛半导体产业集群发展。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增城区计划签约和开工竣工项目118个,项目总投资不少于2000亿元,预计总产值超2500亿元,主要招商引资指标同比增速保持双位数增长,为增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注入澎湃动力。
当天,现场还举行了智能微器件产业论坛,增城区政府有关负责人与多位学界、业界大咖,围绕增城泛半导体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展开深度对话,共同探索新时代与新技术下,增城泛半导体、智能微器件产业的新挑战、新机遇。此外,参会领导嘉宾还参观了增城开发区展厅、增芯项目现场,感受增城浓郁的产业发展氛围。
董业民在致辞中指出,近年来,广东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高度重视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充分发挥优势,加快补齐短板,精准科学实施“广东强芯”工程,以大项目、大基金、大平台为抓手,加快构建集成电路产业“四梁八柱”,打造中国集成电路第三极。诚挚欢迎各位半导体行业专家、企业家积极参与广东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多到广东、广州、增城来学习交流,扩大合作,共同推动广东省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迈向更高台阶。
霍阳在作增城营商环境现场推介时表示,增城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政策平台优势日益释放,区位交通优势日益突出,产业体系优势日益增进,营商环境优势日益提升,泛半导体微器件产业区域协同、集聚发展的“中间机会”优势明显。当前,增城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以高标准规划建设广州东部枢纽为战略牵引,坚定不移实施“制造业当家”、推进“百千万工程”、建设“绿美增城”、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企业家、投资人一起关注增城、投资增城、选择增城、布局增城、兴业增城。
4月18日,第九届中国广州国际投资年会增城区平行分会·泛半导体暨微器件产业发展论坛圆满举行
看好增城 企业家发展信心满满
近年来,全球5G、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智能汽车等新兴领域的蓬勃发展,为增城泛半导体产业带来巨大机遇。增城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林怡辉在论坛中介绍了增城推动以传感器为特色的泛半导体产业链发展各项举措和规划,为在场企业家注入强大发展信心。
位于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广州增芯科技有限公司是响应国家号召,在增城落地的第一家芯片制造的企业。去年12月,增芯项目如期全面开工,计划今年7月底竣工,并于明年上半年完成设备投产。“增城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非常有利于企业引进人才和对外合作交流。项目落地以来得到了增城区政府和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我们非常有信心在增城发展,未来也希望把国内的优质资源全部落地到增城来。”广州增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亮表示。
“选择增城无疑是最正确的。”在此次活动中与增城区人民政府签订战略框架协议的广州湾区智能传感器产业集团董事长陈晓飞对增城发展泛半导体产业同样充满信心。他认为,增城位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区域交通便利,营商环境优良,政策支持力度大,当前正高质量规划建设广州东部枢纽,期望更多优秀企业落地增城,共同推动增城泛半导体产业走科技创新、产品创新道路。
在芯谋研究首席分析师顾文军看来,增城政府服务热心、专业在业内有口皆碑。随着增芯项目的落地,增城也先后引进了一批半导体产业上下游企业,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产业发展优势。“在广州东部枢纽重大历史机遇下,越来越多的科技、人才、金融要素资源开始流向增城,未来增城有望与黄埔、东莞等周边区域形成更加紧密的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关系。”顾文军指出。
活动中,来自深圳大学、湾区智能传感器、博世集团、广汽资本、凯世通半导体、歌尔微电子公司的学界、业界代表围绕泛半导体与增城、大湾区发展有效结合的路径进行探讨交流。在他们看来,增城将成为发展泛半导体产业的一片热土。
芯聚增城 加快构建发展芯格局
近年来,增城聚焦“芯车显”主导产业,先后引进广本增城工厂、北汽两大汽车整车企业,超视界、维信诺两大新型显示龙头企业,集聚了180多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和40余家新一代信息技术上下游企业,形成了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新型显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
作为广州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一核两极多点”产业格局中的重要两极之一,增城还积极引进了半导体检测行业龙头——工信部电子五所总部项目、传感器产业链主企业——增芯12英寸先进智能传感器及特色工艺晶圆制造量产线项目、晶圆级先进封装领域重点项目——越海集成高端传感器8寸/12寸TSV封装项目等优质泛半导体产业项目。此外,九识新型先进化合物半导体材料量产、光电传感器芯片制造项目、海格天腾信息产业基地项目等一批新的项目蓄势待发,全面构建起泛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四梁八柱”。
今年,增城区属国企区城投集团投资建设开发区半导体创新智造园项目,致力于打造成为大湾区首个异构集成技术领域的先进公共服务平台,为省、市、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产业集聚作用,助力增城打造成为广州市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一核两极”中的“一极”,成为广东省集成电路“四梁八柱”的研发大梁。未来,该项目将引进一批集成电路上下游优质企业入驻。
增城将瞄准泛半导体产业新赛道,科学规划泛半导体产业园区,构建“两核两带四组团”产业空间格局,配套建设电子化学品产业园区,协同湾区智能传感器产业集团在增城高标准布局产业园区,与行业龙头企业组建微电子产业联盟,从资金、平台、人才、空间等方面发力,聚焦研究、设计、晶圆制造、封测、材料、微器件及装备、检测服务、应用等领域,加快推动泛半导体产业上下游集聚,提升产业新能级。
聚力招商 一季度招商工作实现开门红
作为广州制造业重镇,增城正紧紧围绕广州东部枢纽功能定位,以国家级增城开发区、国家城乡融合试验区“两区”带动,聚焦“芯车显”等主导产业,抢抓招商机遇、强链补链延链,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今年以来,增城将招商引资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提出实施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党政主要领导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协调调度、亲自外出招商,推动凝聚全区招商引资“一盘棋”合力。其中,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带队赴北京、深圳、澳门等地招商30余次,对接洽谈企业近百家次,近七成企业有明确投资意向。
为进一步拓宽招商引资渠道,增城变“被动等”为“主动找”,开展“敲门招商”“驻点招商”“联合招商”,全面拓展招商引资的广度和深度。今年增城聘请首批8家招商机构担任增城招商顾问,为在产业研究、产业经济、招商引资等方面为增城提供更多意见建议和专业支持,进一步提升增城招商引资工作的市场化和专业化水平。同时,积极参加市工信局联合广本赴重庆开展的汽车产业项目招商活动、“创新广州 投资未来”广州产业投资母基金、广州创新投资母基金、广州产业发展研究院成立大会、“外引内联 共赢广州”2023年广州外事服务高质量发展项目对接会、“黄金新赛道 机遇滨海湾”2023全球数字医疗创新生态峰会(中国·滨海湾)等多场招商推介活动;拜访市商务局、省促进企业投资协会等上级部门和商协会、机构开展项目拓展洽谈活动,赴深圳拜访意向投资企业,挖掘优质先进制造业项目信息源,加快推动项目落户增城。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在完善招商引资产业政策配套,加强土地、平台等要素保障,加强营商环境宣传推介等方面下更大功夫,多措并举招引更多优质项目,为增城高质量发展奠定更坚实的基础。”增城开发区投资促进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增城将锚定招商引资“双百行动”计划,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将年内招商引资新洽谈项目、签约注册项目、引进项目等指标,合理分解到47个各招商主体责任单位,推动形成全员招商合力,并建立“红绿黄”通报预警制度,通过开展“竞标争先”“比武打擂”活动和亮诺亮绩亮牌行动,推动各镇街、各部门比学赶超、赛龙夺锦,营造红红火火、干事创业的浓厚招商氛围。
锚定枢纽 打造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在国内外经济错综复杂大背景下,增城仍然显现出较强的投资吸引力,离不开日益凸显的区位交通、创新发展和营商环境优势。
做优区位及交通优势能级。增城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重要节点,区位交通优势日益凸显。增城将继续抢抓广州东部枢纽、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等重大机遇,全力构建顺畅便捷辐射区域的综合交通网络。目前区内拥有增城站以及4条国铁、4条地铁、3条城际、6条高速公路,30分钟可达广州中心城区,40分钟内坐拥广州、深圳两大空港和黄埔、新沙两大海港资源,1小时左右可达大湾区主要城市。
做强产业平台,拓展发展空间。增城区发展空间广阔。增城开发区是广州重点谋划建设的重大战略性发展平台、广州三大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委托管理范围拓展至302平方公里,产业空间广阔。正在高标准规划广州东部枢纽,打造高质量发展动力源,扎实推进国家级重大项目——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重大平台规划建设,建设生产服务型和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大湾区国际班列集结中心。2023年,增城将整合产业用地一万亩以上,力争全年批复用地约1.6万亩,保障足够的土地资源承载产业项目。
做细“妈妈式”服务,做精各项工作举措。一直以来,增城高度重视营商环境改革优化,将其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坚持“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的理念,聚焦企业初创、落户、竣工、投产全流程、全链条,推出增城区产业项目“全生命周期筹建服务”及“妈妈式服务”等特色工作机制,通过“带方案出让”“多证一齐发”“关键项验收”等一系列改革举措,全力服务企业发展。
近日,《广州市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条例》已经省人大会议批准,将于今年5月1日起施行。其中明确了增城开发区的任务:全面建设广州东部枢纽,打造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深联动发展示范区和粤港澳大湾区新兴智造高地。接下来,增城将持续依托重大平台建设加强规划、聚焦“芯车显”主导产业狠抓招商、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2023-04-19 10:00 来源:中国环境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绿色发展,一代接着一代干,久久为功,建设美丽中国,为保护好地球村做出中国贡献。
浩瀚的海洋孕育了生命,联通了世界,促进了发展。我国是海洋大国,海域辽阔、岸线漫长、岛屿众多、资源丰富,海洋也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强调“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关爱海洋”,推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在认识高度、改革力度、实践深度上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特别是“十三五”以来,我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显著成就,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圆满完成,陆海统筹的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持续推进,“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等深入实施,海洋生态环境总体改善,局部海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明显提升。
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得到根本缓解,海洋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等问题仍然突出。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发现,一些地方还存在违法围海造地、毁坏红树林、海水养殖无序发展、入海排污口违规排放等问题,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我们既要有打攻坚战的决心,又要有打持久战的韧劲,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着力解决制约海洋生态环境持续稳定改善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十四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明确,以美丽海湾建设为主线,着力推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从污染治理为主向海洋环境和生物生态协同治理转变,从单要素质量改善向海湾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改善转变,从主要关注指标变化向更加注重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转变,以海洋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促进沿海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突出重点,合力攻坚。作为经济发展高地、生态保护重地和亲海戏水胜地,海湾还承载着各类人为开发活动的环境压力,其面临的海域环境污染、生态退化失衡、环境风险高企等问题最为集中和突出。抓住海湾,就抓住了海洋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突破口。坚持因地制宜,切实解决老百姓反映强烈的突出海洋生态环境问题,让“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成为滨海常态。
陆海统筹,综合治理。海洋生态环境的问题在海上,根子在陆地。坚持陆海统筹、河海共治,增强陆海污染防治协同性和生态环境保护整体性,构建完善沿海、流域、海域协同一体的综合治理体系。加强部门协作,健全完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责任体系,推进陆海统筹的生态环境治理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权责明晰、多方共治、运行顺畅、协调高效的海洋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创新驱动,补齐短板。解决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要依靠科技力量。注重科技创新,深化对海洋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及成因根源的科学认知,加快补齐基础性、关键性能力短板。加强海洋环境风险排查整治和应急能力建设,打造海湾生态环境智慧化监管平台和常态化监管机制,积极推动海洋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相关科技成果转化和示范推广,切实提高治理能力。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面向海洋则兴、放弃海洋则衰。放眼未来,要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海洋开发总布局之中,坚持开发和保护并重、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并举,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碧海蓝天。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