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伟强局长赴广州应急安全全民体验馆项目实体馆调研督导项目建设工作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省应急管理厅关于广州应急安全全民体验馆项目建设的工作要求,尽快高质量、高水平建成实体馆,4月17日下午,市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杨伟强赴广州应急安全全民体验馆项目实体馆(6号馆)现场调研督导项目建设工作,并主持召开了项目装修工程施工推进会议。
杨伟强听取了地震监测中心关于项目实体馆建设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和应对措施的汇报,对重点工作进行了检查督导,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希望和要求。
杨伟强强调::体验馆项目是市委、市政府部署的应急管理领域重要民生实事工程,是提高全民安全应急素养的重要创举,各参建单位要高度重视,压实责任,严格把关各个环节,从严从实从细落实各项建设任务,确保把体验馆打造成为标杆工程、廉洁工程、安全工程。
杨伟强要求:一是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各参建单位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重要指示要求,把应急管理工作与体验馆建设紧密结合,坚定目标任务,优化衔接配合,提高工作效率,高质量、高水平将体验馆建成安全工程、精品工程。二是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地震监测中心要坚持以目标为导向,抓住主要矛盾,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科学施工,尽快解决项目实体馆屋面多联机基础安装和消防疏散钢梯开门洞等问题;同时做好陈展工程招标采购的前期准备工作,跟进和协助好市财政局的预算追加事宜。三是各尽其责,抓实抓细。各参建单位要依法依规依合同各司其职、各尽其责,认真研究和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困难问题,责任明确到人,抓实抓细抓出成效,确保项目实体馆早日建成。四是加强沟通,形成合力。各参建单位要加强沟通、密切配合,建立良好的联动协作关系,强化支持与服务意识,凝聚强大工作合力,统筹加快项目实体馆建设。五是严格管理,确保安全。项目代建单位和工程监理单位要加强项目装修工程施工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施工进度、质量、安全。
市应急管理局一级调研员(市管干部)李增华,局办公室、项目协调小组办公室、地震监测中心、城投资产经营公司流花分公司、项目代建单位、工程监理单位、陈展工程设计单位、装修工程设计单位、装修工程施工单位等相关负责同志参加了调研活动和推进会议。
四月广州,春光明媚;千年商都,拥抱广交。第133届广交会如期而至,八方商客来宾相聚广州,四面经济活水腾跃琶洲。在这个国际贸易的盛会中,会展庞大广阔、产品琳琅满目、交易热火朝天,人们热切地接触与洽谈,无限商机蓬勃而生。
千年商都,不仅搭建起一个交易的大平台,还聚集起一个交友的大平台。在展馆门前、在摊位之间,千里迢迢远赴广州的新老朋友,热情相拥、互相问候,感情与友谊亦在此逐渐升温。还有广交会那完善的硬件设施、细心的配套服务,让每一位商客都能感觉到宾至如归。
正是岭南好风景,广交时节又逢君。4月15日,“中国第一展”第133届广交会重启线下盛会,截至4月18日,广交会展馆进馆累计客流量达1113,911人次。
4月17日,广交会展馆内盛况空前,人流如织。来自全世界2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采购商汇聚广州,共同参与这场全球贸易盛会
广交天下,互利共赢。“好久不见”的线上思念终于化作一声声“终于见面”的热情问候。对于众多外贸人而言,久违三年,他们终于回到这个签下职业生涯“第一笔出口订单”,交往人 生中“第一个外国朋友”的“启航之地”;对于众多境内外采购商来说,他们终于能够回到广州这座“千年商都”重逢老友,回到这座“美食之都”“最美花城”,叹美食、赏美景,迎商机。
行走在展馆里,令人目不暇接的精彩产品和火热的旺盛人气,彰显着中国外贸的韧性与活力;一幕幕双向奔赴的相聚场景,让人倍感广交会“朋友圈”的亲切温暖——人多而有序,整洁且高效。广交会就像是一个窗口,向全球客商展现中国经济的复苏活力和中国服务的强大实力。
广交会吉祥物 “好妮Honey”
“仅今天上午,我们就接待了来自非洲、中东和东欧等地区的采购商。”深圳创维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海外营销总部负责人说,“本届广交会前,我们向80多个长期合作的采购商发出邀请函,期待在广交会上与老朋友们见见面、叙叙旧。”
4月18日,两位境外采购商相聚广交会,比肩前行
澳柯玛海外发展事业部负责人也是广交会的老朋友,从2002年第一次参加广交会,到现在已20多年。“这次我们提前联络了几乎所有国外老客户来参加广交会,希望能促成更多新的合作。”
4月18日,境外采购商们笑容满面,掏出手机合影留念
老朋友们喜相逢,新朋友也纷至沓来。在尼日利亚经营一家家电贸易公司的葛嘉楠,穿行在家电企业展位中,了解新产品、新技术。“我们非常看好中国企业开发的智能系统和产品品质,除了直接采购外,希望与更多中国企业在产品协同开发、联合开拓市场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葛嘉楠对本届广交会抱有很大期待。
4月17日,一位境外采购商正在试骑电动车
展厅内人声鼎沸的同时,会议室里掌声阵阵。开幕数天来,第二届珠江国际贸易论坛5场主题论坛成功举办,重在回应市场关切,满足市场需求,帮助广交会参展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助力贸易高质量发展。
一位境外采购商在广交会展馆前自拍,留下珍贵回忆
在4月15日举行的“贸易数字化创新发展”论坛上,商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已经制定了粤港澳大湾区全球贸易数字化领航区的建设方案,将开展贸易数字化指标体系研究,推动货物贸易数字化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在“知识产权保护和贸易高质量发展”论坛上,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负责人表示,期待各国政府部门完善对话交流机制,积极维护和发展知识产权合作体系,深化共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知识产权务实合作。
广交会展馆设施完备,配套设施干净整洁
广交会吉祥物“好宝Bee”
4月19日是第133届广交会第一期的最后一天,但精彩不会落幕——4月23日,第二期展会上,更多企业将携最新产品前来相会,让我们共同期待!
2022年,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12.8万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1.33万亿元,企业类市场主体超700万户、占全国1/7……作为第一经济大省,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成绩单持续亮眼。随着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广东省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和后劲该如何拓展增强?
“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要坚持辩证思维,转变观念,努力把短板变成‘潜力板’”,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新一届广东省委、省政府部署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从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化乡镇节点功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等方面着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一幅城乡协调发展的崭新画卷在南粤大地铺展。
“聚焦实施‘百千万工程’,我们将坚决扛起乡村振兴专班牵头责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省,为广东省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广东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省乡村振兴局局长刘棕会表示,广东省农业农村系统正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抓重点补短板,一体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把三农这块高质量发展“压舱石”压得更稳更实。
粮食生产恢复性增长,筑牢重要农产品保供基础
“与传统方式相比,工厂化集中育秧出芽率高达95%以上,还可以节约50%以上的土地和80%以上的人工成本。”广州市大旺莱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谭增伟说起新的种植方式颇感自豪,在他身旁,集中育秧流水线正加紧作业,育秧房外,则是连片稻田里机械化翻耕、无人机插秧的场景。
从集中育秧,到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在广州已非新鲜事。今年,广州市按照“只增不减”的原则确立了20.9万亩早造粮食种植面积,为做好全年粮食生产工作,已下达农机购置补贴2800余万元,支持绿色、高效、智能农机装备购置和报废更新,在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导向作用下,大力培育壮大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同时,通过健全耕地管理政策体系、实施耕地“零弃耕”专项行动、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积极推动冬种生产等举措,积极落实藏粮于地战略。
粮食主销区广州市着力重粮抓粮,是广东省全力做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以强化科技装备支撑、深挖土地生产潜能为重要抓手,广东省粮食生产总体保持稳定发展态势,粮食播种面积呈恢复性增长、单产和总产稳步提高,2022年,广东省粮食面积、产量、单产已连续4年实现“三增”。
“增长的稳定性、发展的可持续性都是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守住粮食安全这条底线,既保障了城市农产品供应,又带动了集生产、加工、服务等环节的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是增强城乡发展协调性的应有之义。”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宗云表示,一方面,将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健全种粮收益保障机制,力保粮食面积稳定、产量增长;另一方面,树立“大食物观”,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植物动物微生物并举”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夯实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乡村特色产业提质升级,释放助农增收致富效应
每天清晨,湛江市遂溪县草潭渔港靠岸渔船的马达声、鱼贩的叫卖声混成一片,显得格外喧闹。这里是湛江深海网箱养殖金鲳鱼最集中的地区之一,今年行情不错,越冬鱼码头价格最高达到24元/斤,创造了历史新高。
“一条鱼”搅动产业“一池春水”,渔业市场火热的背后,是完整的水产品食品产业链在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在湛江,从饲料生产、网箱制造到水产种业、流通加工,涉及深海养殖产业的年产值达500多亿元,产业链从业人员100多万人。
依托海岸线长度全国第一、装备制造业基础雄厚等优势,发展现代化“海洋牧场”正成为广东省着力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举措之一。根据相关规划,广东将大力支持沿海县域建设打造相关产业集群、产业园区,推进建设专业特色镇,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促进沿海地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同样在湛江,徐闻县“菠萝的海”也迎来收获季。作为年产量占全国1/3的主要菠萝产地,当地早已走出“丰产不丰收”的怪圈,而这要归功于由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创新提出、在徐闻县实践证明的“12221”农产品市场体系。“打造统一的菠萝销售大数据平台,组建专业经纪人队伍,通过品牌活动拓展市场,实现了产销有效对接、农户增收致富等目标。”徐闻县农业农村局干部介绍,目前菠萝地头价稳定在每千克3元左右,稳住的是农民的“钱袋子”、收获的是满满的“幸福感”。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推动高质量发展,要让农民共享产业发展成果。”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东表示,多举措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现代农业产业园、“12221”市场体系、预制菜等正成为广东农业发展的重要引擎。现代乡村产业带动下,广东城乡居民收入比持续缩小、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连续十年超过城镇居民。
乡村建设串点成带,融合宜居宜业和美多重目标
茂名,别称“南方油城”,是我国重要的石化基地,但长期的石油开采令生态欠账问题突出;同时,作为广东省唯一农业总产值连续两年超千亿元的地级市,农业人口就近就业与有序转移也考验着当地主政者智慧。
“把县的优势、镇的特点、村的资源更好统筹起来,发挥好县镇村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主阵地作用。”近年来,茂名市委、市政府提出实施与“百千万工程”高度契合的“百墟千村振兴计划”,通过抓好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县镇村一体化建设,推动形成“县城—中心镇、专业镇—样板墟—普通镇”多层次城镇体系,打造遍布全市的城乡融合“小引擎”。
坐上小火车沿露天矿生态公园观光、累了便在风貌街区享用特色小吃,走进茂南区金塘镇展现油城文化的“油城墟”,曾经的“工业锈带”变身“生活秀带”。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文旅产业项目建设,使村庄规划焕然一新、精品民宿成为周边村民增收新渠道,项目整体覆盖8个行政村、受益群众3万多人。
示范带动,串点成线、连线成片,已成为广东省高水平推进乡村建设的普遍态势。据广东省委农办常务副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副书记、省乡村振兴局常务副局长黎明介绍,以“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为主抓手,广东省在各地持续推进农村绿化美化亮化,密集崛起的示范村镇,成为生态宜居示范区、特色产业汇集池和城乡融合先行地,乡村治理效能和乡风文明水平也随之进一步提升,乡村建设多重目标实现融合、有效破解“盆景化”“碎片化”问题。
以全省122个县(市、区)、1609个乡镇(街道)、2.65万个行政村(社区)为实施主体,到2025年,突出短板弱项基本补齐;到2027年,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展望2035年,新型城镇化基本实现,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沿着“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擘画的战略蓝图行走在南粤大地,不难发现,一条以城乡融合为主要途径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已逐渐清晰。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