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区政协召开三届九次常委会议
近日,增城区政协主席丘岳峰主持召开区政协三届九次常委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省委、市委、区委常委会会议和全省、全市、全区干部大会精神,部署区政协今年重点工作安排。
会议强调,全国两会是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召开的重要会议,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区政协常委要发挥好带头示范作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思想政治上的高度共识,体现为贯彻执行上的具体行动,共同做好新一年的政协工作。
会议要求,要自觉将政协工作置于全区工作大局中思考,主动担起人民政协为人民的使命要求,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围绕全区高质量发展中的核心关键问题和民生实事项目推进落实情况开展协商议政,确保议政议到点子上、协商监督落在关键处。要科学周密安排工作计划,加紧研究推进工作的具体举措,做深做细专项调查研究,推进基层委员联络站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促进政协工作提质增效。政协常委要带头履职尽责,协助党委政府做好协调关系、化解矛盾和凝聚共识工作,积极参与政协各类视察协商调研活动,争做协商议政的表率;政协机关各委办要加强服务工作,强化责任意识,对照年度协商计划,提前谋划、精心筹备好每一次协商议政活动,做到建言有成效、活动有影响。
会前,与会人员前往太子森林公园视察增城区的生态林建设,并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助力绿美增城建设。
来源:增城区政协 李信楷

近日,市民建企业家联谊会天河分会、天河民建政协委员工作室、天河民建会员之家(以下简称:天河民建“一会一室一家”)成立大会和揭牌仪式举行,市政协副主席、市民建主委姚建明出席会议并讲话,天河区政协党组书记、主席邵国明,中共天河区委常委、区委统战部部长谢长林及市民建部分领导班子成员参加。
会上,姚建明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民建工商联界联组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并分享他在现场聆听的感受。他提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四点要求:一要坚定信念,做新时代的最美奋斗者;二要增强信心,做广州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助力者;三要乘势而为,做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强劲带动者;四要勇担道义,做弘扬社会正能量的模范实践者。
姚建明希望,天河民建“一会一室一家”形成联系广泛、联结紧密和协同有力的工作体系,民建政协委员工作室充分发挥政协委员桥梁纽带和联系服务功能,成为反映群众心声、企业诉求的“聚言堂”,天河民建会员之家成为联系和凝聚会员的基地。
来源:民建天河区基层委员会 戴志明
编者按:4月19日,2023年“读懂中国·湾区对话”平行研讨会在越秀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与会嘉宾围绕“中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与全球发展新动能”进行主题发言及研讨。现转载市政协委员、广州人才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汤恩发言内容,以飨读者。
建议针对紧缺人才推出相应的人才入户政策
“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背景下,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其中重要的要素之一是劳动力要素,而广义的‘人才’便是劳动力要素。”汤恩带来《人才有序流动:统一大市场下的人才市场化改革》的分享,探讨了人才要素如何更畅通、有序地流动起来,发挥我国人才优势,激发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活力,实现人才强国。
“首先,我们来看人才要素市场化改革的政策背景。”汤恩说,在2021年国务院印发的《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中,对人才要素的表述包含三方面,一是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二是畅通人才流动渠道,三是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这三方面都指向人才有序流动,指出了人才市场化改革的关键是破除人才体制机制障碍。”
2022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再次强调,健全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促进劳动力、人才跨地区顺畅流动。此外,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求贤若渴,不拘一格,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
汤恩表示,从这些政策指引中不难看到,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聚焦于人才要素的关键在于解决五个痛点。
一是户籍制度造成流动阻碍。长期以来,城乡分割、地区分割成为制约劳动力和人才流动的主要障碍之一,其降低了人才要素配置效率,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劳动力市场的歧视,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原则难以贯彻执行。
二是引才标准错配实际需求。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31个省市中,有19个省市人口“净流出”。在此人口形势下,招引人才显得尤为重要。但实际上,各地人才政策常出现人才标准跟风、不匹配当地人才需求的情况。
另外三个痛点分别是编制资源未增横向效能、灵工群体缺乏就业保障、创新人才亟需产业融合。
针对这五个痛点,汤恩提出五个方向来寻求解决路径。一是结合人才流动情况,适时适度调整人口户籍管理制度,或针对紧缺人才推出相应的人才入户政策,以缓解人才紧缺的难题。二是根据本地实际人才需求制定人才标准与引才政策,可缩短人才政策适用时段,以便动态调整。三是设立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机构间的人才横向流动办法,建立相应的人才评价体系,使不同机构间的人才标准得以相互参考借鉴。四是建立灵活用工统筹平台,推动灵工群体就业保障的试点经验复刻,优化现有灵工市场保障标准不一的情况。
另外,要加强人才行业与重点产业的融合发展,常态化监测重点产业的人才发展现状,出台创新人才扶持政策、建立创新人才项目孵化平台、设立人才基金等,优化人才产业链以服务科技产业发展。
文:新快报记者 陈慕媛 麦婉诗 黄闻禹 王彤 李应华
图:新快报记者 邓迪
来源:新快报2023年4月20日第A08版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