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帝诞上演国家级非遗盛宴
时隔三年,佛山祖庙庙会昨日重启
启动仪式现场表演。
市民争相摸摸狮头祈好运。
“汉服雅集”方阵。
巡游队伍中的粤剧演员。
潮州英歌舞表演。
黎平侗歌方阵表演。
昨日(22日)是农历三月初三北帝诞,佛山迎来一大民俗盛事:时隔三年,佛山祖庙庙会重启。
北帝出巡线路长2.5公里,600人组成的10个巡演方阵轮番上阵,呈现出恢复“北帝诞”以来最完整阵容的北帝出巡盛况。巡游沿路吸引大批市民围观,热闹非凡。据不完全统计,约有6万人参与了此次庙会活动。
作为延绵了数百年历史、历久弥新的岭南民俗盛事,在盛大的春祭祈福后,北帝仪仗队沿祖庙正门—祖庙路—人民路—福贤路—建新路—祖庙路—祖庙正门进行巡游。来自西藏墨脱、贵州黔东南侗族大歌、潮汕英歌舞的表演队和禅城本地的醒狮、武术、花神演出团体参加巡游,献上最具地方特色的文化艺术表演。
北帝巡游落下帷幕后,精彩的非遗展演和庙会活动还将持续至24日。
北帝出巡 迎来历年最完整阵容
上午九时半,在祖庙三门前,春祭大典隆重举行,整个仪典参照古制,九大祀典仪程,全套祭祀礼器,106件北帝仪仗震撼出场;“北帝之光”祭祀舞蹈,诠释出水神北帝的历史文化内涵,众人祈愿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上午十时,在一片敲锣打鼓中,北帝正式出巡。罗伞开路后,身穿古装盔甲的北帝仪仗队率先亮相。由110名顺德区陈登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组成的北帝仪仗队手拿“兵器”,踏着整齐的步伐而来。今年北帝仪仗队严格依照1899年清朝北帝仪仗队的出巡规制,以最完整的阵容全面展现北帝出巡的历史盛况。
参与巡游的方阵共有10支队伍,寓意“十全十美”。据祖庙博物馆负责人介绍,方阵共分为三大板块,第一板块具有鲜明的佛山特色,其中有威震四方的北帝仪仗队、瑞气呈祥的众仙贺神诞、内含花式飞钹的佛山十番会、充满“精武雄风”的佛山真功夫以及南狮纳吉“岭南醒狮团”五大方阵;第二板块分别是来自贵州、西藏、潮州的非遗表演团队,其中有“天籁传四方”的黎平侗歌、“墨脱神韵”西藏高原情、“潮味醉岭南”的英歌舞起等方阵;第三板块是“汉服雅集”之十二花神艳方阵,该方阵是根据民意调查,精选出的人气颇高的特色方阵。
浩浩荡荡的巡游队伍从祖庙正门出发,沿人民路、福贤路,再经建新路回到祖庙。路上吸引大批市民观赏。“今天比过年还热闹!”家住岭南天地的刘婆婆说。
风情浓郁 打造全国非遗“大观园”
今年的祖庙庙会主题为“岭南圣域,大美非遗”,由佛山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指导,禅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禅城区祖庙街道办事处、佛山市祖庙博物馆主办。
庙会活动除传统的四大项目“春祭祈福、北帝出巡、演戏酬神、北帝贺诞宴”外,剪纸、年画、狮头、彩灯、石湾陶等非遗项目,齐聚祖庙集市,来自黔东南的黎平侗歌以及西藏墨脱的表演队,也呈上民族风情浓郁的专场非遗表演。
今年现场设置了三个定点表演区,除祖庙正门外,还有福贤路与建新路转弯处、百花广场十字路口。威风凛凛的北帝仪仗队走过后,各种歌舞巡演翩翩起舞,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蝉之歌》、国家级非遗项目洪州琵琶歌《晚辈要把老人敬》、来自广东潮州的英歌舞等,吸引了众多市民的目光。
巡游队伍表演时,喝彩声最高的莫过于佛山精武会带来的各种武术表演,数十名武林高手现场“过招”,咏春、洪拳、太极等拳种一一亮相。
在佛山十番方阵中,一群孩子手持“飞钹”做出各种高难度“演奏”,娴熟的操控下,两个小钹上下翻飞,不时互相敲击和鸣,博得阵阵喝彩。
当天,12名“花神”身穿华丽的汉服参与巡游,吸引了不少年轻人。90后袁佳晓说,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汉服,重启的祖庙庙会融入了汉服文化,让岭南文化更具吸引力。
据主办方相关负责人介绍,佛山祖庙庙会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不仅着眼于弘扬本地传统文化,还搭建了一座全国非遗展示的“大观园”,各地区、各民族的非遗内容丰富且独具特色,浸透着当地独特的文化和情感,通过佛山祖庙庙会的平台,展示不同地区的非遗,增进文化共享和交流,弘扬国粹,传承中华文脉。
大戏上演 万福台下观众如痴如醉
“三月三”北帝诞贺宴是当天活动的重头戏之一。中午12时,祖庙开设100席,佛山乡绅以及省、市嘉宾共同品尝岭南传统盆菜。
万福台上,广东粤剧院上演大戏。广东粤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获得者蒋文端,国家一级演员文汝清等粤剧艺术家,带来了经典粤曲《花好月圆》《天女散花》《七月七日长生殿》,让台下观众看得如痴如醉。
“今年三月三能看上省团大班演的戏,特别开心。”市民陈晓亮说:“为了观看这次演出,我的戏迷亲戚还专程从吴川、珠海、茂名等地赶过来。”
佛山市祖庙博物馆负责人介绍,“三月三”北帝诞活动虽暂停举办三年,但佛山祖庙庙会的传承与发展并未停滞:2020年珍贵文物“灵应祠”仪仗修复,并依托其打造出全套仿制品用于北帝出巡;2021年“统握元枢——道教真武文物特展”成功举办;2022年启动祖庙庙会的数字化工程、明代“灵应牌坊”全面修缮竣工……
当天上午,“丹青情浓系祖庙”名家书画雅集公益义卖活动在祖庙藏珍阁序厅举行。钟汝荣、梁国荣、李小如、王志敏等佛山名家现场挥毫泼墨。
此次公益义卖活动源于佛山北帝民间信仰文化的浓厚氛围和岭南文脉传承的悠久传统,致力于以文惠民、丰富祖庙庙会活动、完善祖庙景区设施等。
活动期间,市民捐助相应善款后,可请书画家即席挥毫作品一幅。现场作品义卖所募集到的善款全部交由佛山市祖庙博物馆,用于支持公益惠民活动、进一步完善祖庙景区设施等。
这样一场传递爱心、用艺术滋润心田的活动,吸引了不少市民现场观赏、认购。
活色生香 非遗文创产品魅力十足
当天,祖庙博物馆还发布了灵应牌坊的数字藏品,单份价格为18元。从上午10时开始开售,到22日17时止,共销售2817份。
作为祖庙庙会的系列活动,4月22日~24日,非遗集市在庆真楼前广场热闹开市,现场展现了佛山本土的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游客和市民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魅力,体会非遗文创产品为现代生活带来“活色生香”的艺术享受。
非遗集市上好物汇聚,互动不断,格外热闹。彩扎、剪纸、年画、灯彩、石湾陶艺、秋色、藤编、玉冰烧酿酒等非遗产品集中亮相,不少市民开心地将心仪的非遗文创产品带回家。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地方珍藏的记忆,也是一个地方文化脉络的延续。”市民周先生说,通过非遗集市,让大家可以零距离感受岭南文化魅力,与非遗传承人、非遗项目面对面,成为非遗的参与者、见证者、推广者。
除了非遗集市,还有其他文化盛宴同时上演。《尺素诗情——太仓博物馆藏清末民初名人手札展》在藏珍阁展出,共展出文物73件(108页),展品兼具历史、文学、书法价值。
4月21日晚,梁园夜话现场。
二月二“游朱紫 大红大紫”活动中,粤剧演员现身朱紫街。
2023年1月17日晚,禅城“逛灯会 游古镇”年俗巡演。
4月21日,“古风新韵 潮游岭南”2023佛山(禅城)民俗文旅周(以下简称“民俗文旅周”)在梁园外广场举行开幕式,为市民朋友们奉献一场连续四天的民俗文旅盛宴。
活动现场,禅城区举行了多个区域合作签约,并整合发布了佛山禅城十大民俗,邀请同程、马蜂窝、途牛、驴妈妈等在线旅游平台共同推广佛山民俗旅游,以及紫南文化旅游区4A级旅游景区授牌仪式。
今年是禅城建区20周年,也是禅城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三年计划的关键之年。同时,也是后疫情时期文旅市场全面复苏、禅城区文旅产业发展迎来新机遇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重要节点上,本次民俗文旅周在以往举办旅游文化周的基础上进行了全新升级,并以改革创新之举让传承千年的岭南广府文化潮起来、活起来、火起来,系统性展示禅城民俗文化魅力、提振文旅消费市场,推动禅城文旅产业再爆发,为打造“六最”现代化禅城,全力奔赴“佛山之心”,再造新引擎、再添新动能。
透过这场活动,我们也可以看到佛山中心城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更多新可能。
新可能之一
以节为媒 推介老城新美学
这场活动之上,禅城高朋满座。从区域看,来自广州、佛山、香港、澳门等大湾区城市以及北京等地的嘉宾齐聚禅城,从参与人员看,旅游协会专家、各大在线旅游平台相关负责人也都到场。
中国旅行社协会副会长、秘书长孙桂珍,原北京市旅游局副局长、北京市老龄产业协会旅游专业委员会负责人熊玉梅,佛山市政府办公室二级巡视员邓灿荣,禅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礼锋等出席本次开幕仪式。
“这里有300年的仁寿寺,500年的南风古灶,上千年的佛山祖庙,散落在禅城大街小巷的古籍地标与龙狮功夫、剪纸、陶艺等非遗技艺,与行通济、北帝诞、华光诞等民俗活动,共同生长孕育成为佛山这座古镇的文化肌理。”王礼锋表示,禅城是一座古今交融,有历史、有故事的地方,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是最能够讲述佛山历史的地方。他向广大游客发出“来佛山、游禅城”的邀请,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
今年,禅城将依托深厚的岭南文脉,梳理十大民俗活动,将行花街、佛山古镇灯会、行通济、龙狮闹元宵、游朱紫、文昌诞、祖庙庙会(三月三北帝诞)、塔坡庙会、粤剧华光诞、佛山秋色等传统民俗节日串珠成链。并通过联动各镇(街)、旅行社等多方力量,从内涵和形式两个层面做强禅城民俗文化“事标”与千年祖庙、广东四大名园之一的梁园等佛山古镇“地标”群,为广大市民游客带来一场全年不间断的民俗文化“狂欢”。
在民俗文旅周期间,禅城区时隔三年重启佛山祖庙庙会(三月三北帝诞)。市民游客零距离品味岭南民俗之光、禅城非遗之美,领略禅城民俗魅力。
“禅城区给我留下的印象特别好,既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又有生活的烟火气,现在还有都市的繁华活力和国际范了。”孙桂珍表示,禅城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完美结合,构筑起一个具有独特魅力的现代化城市形象。
可以预见,本次民俗文旅周将以一次民俗文旅品牌的重塑、一场永不落幕的庙会和一场民俗文化的狂欢,助力禅城塑造具有岭南味、年轻态、时尚感、国际范的城市美学形象,提升城市气质,焕发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新活力,让“传统文化、城市文化、禅城新文化”走得更深更远。
新可能之二
以文为脉 激活“佛山之心”引力场
对于区域交流合作而言,文化的力量,如静水深流,蕴藏着润物无声的巨大力量。
在本次民俗文旅周的开幕仪式上,除了发布禅城十大民俗品牌之外,禅城区以文化为纽带和桥梁,通过区域合作的方式,联动内外,实行文旅资源的交流和互补,放大民俗文旅效应,激活“佛山之心”引力场。
岭南广府文化,广州和佛山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两个极点城市,都是广府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开幕式上,禅城区与南海区、广州荔湾区,达成多项合作意向。三地文旅合作将重磅推出一条特色线路,串联广佛岭南文化的地标性景点,打造游客体验广府文化的最佳旅游载体。同时,三地也将联合申报国家文旅融合示范区,合作打造国家级文旅发展高地。
开幕仪式上佛山、香港、澳门本着资源互换、互惠共赢原则,结成旅游市场开发战略合作伙伴,共同打造佛山、香港和澳门旅游品牌,推进三地旅游业持续发展。此外,禅城区将开展与黔东南州黎平县的合作互访,祖庙街道和西樵镇进行了合作签约。
届时,市民游客在禅城民俗文旅周期间可以看到潮州的刚劲雄浑的英歌舞、西藏墨脱的民族歌舞方阵,品尝到来自黔东南黎平县的茯苓侗果、雀舌山茶等特色产品,体验不同文化之间的异域风情。
“希望以市、区、街道三级互动的形式,实现资源共享,把活动的内容做得更丰富,吸引更多游客过来。”禅城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刘芳表示,通过各层级区域文旅合作、互访,在旅游层面,做强旅游产品,相互导入客流,联手做旺旅游市场;在文化层面,推介广府文化,推动地域文化交流。
除了线下合作,禅城区与同程旅游、景域驴妈妈、马蜂窝、途牛旅游等在线旅游平台,共同打造了一张禅城旅游地图,借助在线旅游平台构建立体精准营销体系,吸引目标人群,重点宣传推介禅城岭南文化特色民俗旅游活动,打响禅城旅游品牌知名度,助力禅城打造岭南文脉之城。
以文旅为纽带,以活动为平台,推动跨区域合作,进而推动各项要素在粤港澳大湾区乃至更大区域跨越流动、共享,“佛山之心”还有更大的能量。
新可能之三
文旅融合 推动城市流量变留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文旅活动和消费全面恢复的重要一年。
后疫情时代,如何激活文旅市场、刺激消费回补?近年来,不同主题的文化旅游节庆活动成为文旅融合的一抹亮色。尤其是近几年,旅游与节假日、节庆相遇,必然出现“人从众”的盛况。节庆给很多城市带来的最为直观的效益是节日期间增长的客流量及经济效益。
例如,浙江乌镇的戏剧节,通过结合戏剧文化,放大乌镇枕水人家的特点和历史街区魅力;陕西西安的永兴坊深挖陕西文化基因,成功晋级为西安旅游新坐标。
在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系统着力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加快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奋力建设更高水平的文化强省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示范省的背景下,禅城区提出打造“最佛山”现代化禅城,奔赴“佛山之心”。
本次民俗文旅周禅城通过挖掘自身文化底蕴,重启或借助传统节日,激发文旅消费新热点,助力文旅产业升级。同时,适逢广交会、陶博会、旅游文化周、“五一”黄金周出行消费旺季,禅城区推出了《佛山市禅城区“禅城好客”促消费活动落实方案》《佛山古镇加快发展首店首发经济扶持办法》等政策大礼包,将各种优惠措施进行整合推出,吸引游客到禅城旅游。
活动期间,祖庙街道各大商圈将同步开展商圈庙会市集特色活动。铂顿城、岭南天地等各大商场纷纷开展市集活动。此外,活动现场推出文化类互动类节目、特色歌舞表演等,复现佛山古镇庙会的热闹场景,打造消费新场景、探索文旅消费“新路径”,助力禅城挺进大湾区新型消费中心,打造都市消费中心。
“非遗和旅游的融合不仅能够催生出更多独具文化意蕴的旅游产品,还能够创新旅游业态,丰富旅游供给,促进文旅产业的发展。”孙桂珍表示,本次民俗文旅周活动以弘扬和传承岭南非遗文化为切入点,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民俗文化活动,是对文旅融合发展理念的最好践行,为推进文旅融合提供了新思路、新路径和新模式。
活动当晚,民俗传承活化的业界、学界、传播者、实践者在梁园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围炉夜话,共同探讨民俗文化赋能旅游产业的当代路径,寻找大湾区背景下的禅城文旅新流量密码,让禅城民俗的“流量”成为禅城文旅的“留量”。此外,禅城区还开展了“最佛山 新精彩”禅城特色文旅考察,来自全国、全省的业界大咖、旅游平台、旅行社代表深入了解禅城民俗资源与鲜明特色,为禅城旅游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王礼锋表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极点城市的中心城区,禅城区将以此次民俗文旅周为契机,着力做大做热文旅市场,将旅游产业链拉长建强,推动旅游消费和旅游投资携手并进。
可以预见的是,当扩大内需成为当前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当文旅产业逐渐成为各地角逐的主战场,借势造节,进一步打造“网红禅城”,推动流量变“留量”,不断为城市聚集人气、财气,禅城还可以探索更多,贡献更多。
佛山市第九小学师生与石磊老师
李建军教授在外国语学校讲授《恐龙足迹讲述的远古故事》
胡健民教授带领三中(初中部)学子《亲历南极,探索地球演化奥秘》
除了石磊老师以外,来自地质与地球物理、力学、生态研究、航空、地质、自动控制与机器人古生物学等领域的白武明、陈光南、徐德诗、胡健民、林钢华、李建军、原魁等老科学家走进佛山市第三中学、佛山市同济小学、佛山市第二十五小学等学校,为同学们带来《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探秘月球》《亲历南极,探索地球演化奥秘》《恐龙是怎样变成鸟的》《工业机器人——制造业皇冠顶上的明珠》等16场科普报告,讲座以其直观形象的形式、亲切自然的解说、精彩故事的叙述,赢得了师生的一致好评。
1997年,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刚成立之时,演讲团就到佛山五区中小学作巡回科普报告,至今已开展了25年。截至目前,区科协组织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在禅城区共举办了300多场科普报告,受惠学生超15万人次,“大手拉小手——科普报告希望行”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科普品牌活动。
“2023年大手拉小手——佛山市科普报告希望行(禅城段)”活动,让同学们与“国字号”的科学家零距离交流,发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一起《亲历南极,探索地球演化奥秘》;携手遨游太空,《探秘月球》;回溯时间,看看《恐龙是怎样变成鸟的?》;求知结出硕果,摘下《工业机器人——制造业皇冠顶上的明珠》。让中小学生在内容丰富的科普体验中感受到科学魅力,在探索中树立起科学思维,在思考中启迪了科学智慧。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