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顺德,创业首选之城!
7月6日上午
“友好智造·益创未来”
2023年“创业顺德”系列活动启动仪式
在北滘丰明中心举行
今年活动全新升级
搭建“1+1+N”的
创新创业综合服务体系
构建开放协同的创新创业生态圈
01
构建“1+1+N”
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顺德是一片创新创业的热土,也是创造奇迹的地方。根植这片创新热土,“创业顺德”活动历经十五载,从最初的一档电视节目,发展成为湾区极具影响力与号召力的“双创”品牌,累计孕育孵化了华运通达、华交科工程、隆深机器人、潜龙工业设计、卡蛙科技等超2000个明星项目,引入省市区各级创新团队97个,促成首次投融资金额超2亿元。
一直以来,顺德坚持传承创新创业基因,厚植创新创业沃土的初心不变。在此基础上,今年活动全新升级,搭建“1+1+N”的创新创业综合服务体系,通过打造1个“创业顺德”服务基地、1个“创业顺德”战略联盟、开展N个创新创业特色活动,构建开放协同的创新创业生态圈,助力顺德打造最友好的制造业强区。
顺德区科学技术局副局长甘智敏表示,接下来“创业顺德”系列活动将全面拉开序幕,近40项创新创业活动轮番开展,月月有主题,月月有亮点,涉及产学研对接、科技金融对接、创新创业大赛、创业导师问诊、创业育成孵化、创业成果汇等六大主题。
活动上,广东顺控自华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斌、广东德尔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军卫分享了创业心路历程,鼓励更多创业者选择顺德、落户顺德。
02
深化引导培育体系
孵化优质项目
为扩大“创新顺德”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今年活动引导培育体系优化升级。其中,创业导师库扩容升级,阵容更强大。创业导师由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组成,既有科研院校专家学者,行业、省级协会大咖,还有曾任世界500强企业高管、知名投融资机构资深投资人等。
创业导师团队将通过参与交流对接、企业走访、路演辅导、管理咨询、技术指导等,为不同层次、不同发展阶段的创业团队,分类指导、分层培育、陪伴成长,从而挖掘和培育一批创业优秀项目和人才。
与此同时,“创业顺德”活动科创服务体系将进一步深化,为创业者提供更加多层次、专业化服务。目前,全区建有27个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科技企业孵化器31家、众创空间23家,创业者在“家门口”就能找到最合适、最优质的产业园区。创新团队携项目、技术和资金落户顺德,最高可获得5000万元扶持。
03
广泛链接资源
构建开放创新生态
开放的营商环境是厚植创新创业沃土的“法宝”。今年“创业顺德”活动内涵更显多元化,广泛链接社会资源,共建创新创业生态圈。
女企业家是顺德经济社会的重要力量,“创业顺德”活动今年牵手顺德区女企业家协会,推出“睿兰创力行动”品牌项目,联动顺德区双创公益基金会从创新孵化、创业加速、产业协同、投融资对接、企业家精神赋能五个维度,培育女性创新创业能力,支持女性创新创业创优。
“制造业创新是顺德的秘诀,也是顺德未来发展的基底”,顺德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朱凌霞表示,“创业顺德”作为一个举办15年的品牌活动,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全面升级“双创”全链条赋能体系,创业最便利、创新最友好,让创新创业者在顺德如鱼得水。区政府将坚定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借助“创业顺德”培育一批科技型、创新型、领跑型企业,让创新蔚然成风。
期待更多创业明星项目
通过“创业顺德”平台
像种子一样破土而出
助力顺德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在科技竞争的图谱中,一支“生力军”正异军突起——新型研发机构。
凭借“建设主体多元化、管理制度现代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用人机制灵活化”的“新”特色,新型研发机构逐渐成为集聚高端创新资源和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重要平台,推动科技创新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
广州,拥有新型研发机构近80家,连续7年数量稳居全省第一。如何促进从“量变”到“质变”,用好这支“生力军”?7月4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为《意见》)正式印发。7月6日,广州召开新闻发布会作进一步政策解读。
《意见》作为指导性文件,聚焦围绕技术供给、人才引育、成果转化、企业孵化和金融赋能“五大功能”,着力强化新型研发机构技术创新和产业支撑能力,打造世界一流新型研发机构。
先来划会议亮点
▼
广州产投集团设立50亿元“人才与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基金”,以新型研发机构为主要合作对象;
《意见》鼓励有条件的新型研发机构利用自有资金发起或联合社会资本共同设立天使投资等科创基金;
鼓励建立健全科技成果收益分配激励制度,明确科技成果转化净收入、科技成果形成的股份70%以上可以奖励给科技成果完成人(团队);
允许新型研发机构设立多元投资的混合制运营公司,其管理层和核心骨干可以货币出资方式持有50%以上股份;
事业单位性质的新型研发机构对其持有的科技成果享有自主处置权、收益分配权,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不再审批或者备案……
《意见》23条措施中,蕴含了几条思路:目标导向,明晰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定位;问题导向,对收益分配激励制度、运营管理机制等关键问题予以支持、引导和规范,开展体制机制创新;全局思维,以金融赋能、共建机构机制撬动社会力量,共促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共同推动广州从科研资源大市迈向科技创新强市。
明晰定位根本:
提升关键技术攻关能力,
支撑战略产业发展
▼
新型研发机构“新”在哪儿?
广州工业智能研究院院长于广平总结了两个特点:“三无”,没有编制、没有事业经费、也没有级别;“四不像”,不像企业、不像大学、不像事业单位、不像传统研究所。“这也更强调新型研发机构要更面向市场。”《意见》进一步明晰了广州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特色和角色定位:
从目标上,《意见》明确,新型研发机构须突出体制机制创新,强化产业技术供给,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实现自我造血功能及可持续发展。
从机制上,《意见》提出,鼓励新型研发机构不断提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支撑广州经济社会发展,面向企业着力攻克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
“技术供给能力是新型研发机构的‘生命线’,是立足之本、生存之基。”广州市科技局一级调研员(市管)李江在会上强调。
围绕科技创新战略任务需求,结合地方重点产业布局,广州近年推动建设了一批具有战略性、前瞻性的新型研发机构。2022年,广州市新型研发机构承担纵向项目592项,经费5.47亿元,其中国家级147项,省部级218项,累计已形成国家标准172项,逐步在空天科技、智能技术、纳米技术等领域形成领先优势,带动做强做优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智能装备与机器人、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例如,围绕航空轮胎动力学大装置,广东粤港澳大湾区黄埔材料研究院完成了航空轮胎国产化技术全链条贯通,实现了仿生合成橡胶和数字轮胎软件2项从“0”到“1”的原创性技术突破,掌握了41项核心技术和231项关键技术。
促进成果转化:
70%以上股份可作奖励,
研制设备或入国家、省、市目录
▼
“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活动全过程的‘最后一公里’,这也正是国家大力发展新型研发机构进而解决传统科研机构转化能力不足问题的重要原因。”李江直言。
广东粤港澳大湾区黄埔材料研究院科研部部长朱文彬认为,要发挥新型研发机构在体制机制上的创新性,形成以产业化和经济效益为主要导向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如何打通“最后一公里”?要让科研人员“内有驱力”,成果转化“外有助力”。
在增强“内驱力”方面,《意见》直面收入分配制度这一问题关键,鼓励新型研发机构建立健全科技成果收益分配激励制度,积极输出技术和知识产权等科研成果,明确科技成果转化净收入、科技成果形成的股份70%以上可以奖励给科技成果完成人(团队),5%以上可以奖励给为成果转化作出贡献的人员。
同时,明确合作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共建期结束后,合作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原则上实行市场化运行;事业单位性质的新型研发机构对其持有的科技成果享有自主处置权、收益分配权,可以自主决定成果的转让、许可或者作价投资等。
在增强“外助力”方面,《意见》以多项措施帮助新型研发机构“找客源”“上货架”。包括,推动成立新型研发机构协同创新联盟,促进新型研发机构与企业、科技金融机构、科技服务机构供需有效对接、加强联动。积极推动新型研发机构研制设备进入国家、省、市三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目录,对符合目录要求且实现销售的装备产品纳入用于支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研制与推广应用的资金项目库。
据悉,2022年,广州市新型研发机构技术性收入达19.79亿元,其中技术服务收入14.76亿元,技术开发收入4.79亿元;服务企业5438家,有效支撑企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发挥专业技术优势,
从引企落户到自主孵化
▼
在广州南沙,一个个以新型研发机构为核心的产业生态圈正在崛起。
广州市南沙区副区长陈国庆会上介绍,围绕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南沙打造了广东医谷国家孵化平台和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产业基地,培育和孵化300多家生命健康企业,形成“研、产、医、康”精准医学产业生态圈。
广东空天科技研究院(南沙)引进后,带动中科宇航、吉利航天等航天航空领域的“独角兽”企业落户南沙区,推动国内首个全产业链精益化、数字化、智慧化的商业航天产业化基地投产运营,南沙区商业航天基本形成“一箭一星一院一基金”产业格局。
如何进一步发挥新型研发机构强大的科研攻关能力和与市场需求高度契合的特色?广州提出了从“生态聚集”到“自主孵化”的思路,将孵化企业作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落地的重要形式。
《意见》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围绕优势专业领域,利用自有物业、闲置楼宇建设科技企业孵化载体;鼓励通过科技成果作价、资金投入等方式参股孵化企业;鼓励加强与广州市科技企业孵化载体合作,推动创办或引进孵化的企业落户广州。
据统计,目前广州市新型研发机构通过技术作价入股、建设孵化载体等方式开展企业孵化已初见成效,技术作价入股35家企业,其中2022年技术作价入股13家企业;累计孵化801家企业,培育上市企业7家,高新技术企业10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45家,2022年新创办企业88家。
推动金融赋能:
构建多元化“输血”机制,
50亿元专项基金投早投小投科技
▼
“新型研发机构多数都是无事业经费的科研单位,对于较大投入去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机构是偏保守和谨慎的。”于广平直言目前困境。实际上,无论是在技术研发阶段、科技成果转化阶段还是市场化阶段,科技金融的资金融通功能都有着重要意义。
如何发挥金融资本杠杆作用,推动社会资本投资新型研发机构孵化企业和项目?广州产投集团副总经理姚朴介绍,今年2月,广州产投集团牵头成立了500亿元广州创新投资母基金,服务广州科技创新战略。特别设立50亿元的“人才与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基金”,以新型研发机构为主要合作对象,撬动社会资本共同发起设立子基金,投早、投小、投科技、投创新。专项基金最高出资比例可达50%,重点投向优质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意见》也将金融赋能作为关键一环,鼓励有条件的新型研发机构利用自有资金发起或联合社会资本共同设立天使投资等科创基金,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新型研发机构可按照相关规定申报设立科技创新子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向科技创新项目。
在运营管理机制上,《意见》提出,试点实施事业单位性质的新型研发机构运营管理机制改革,允许新型研发机构设立多元投资的混合制运营公司,其管理层和核心骨干可以货币出资方式持有50%以上股份。在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前提下,盈余的国有资产增值部分可按不低于50%的比例留归运营公司。
“对于有产业化前景的优质科研成果,科创基金将其扶上马,送一程,这个起步助力作用将会非常巨大。我们与广州产投已经进行多次沟通交流,也期待像广州产投这样的科创基金设立,能够让金融赋能科技,让科研成果加速落地产业化进程。”于广平说。
7月7日,联塑班皓新能源产业基地在位于顺德区龙江镇的佛山九龙高端装备及新材料制造产业园(顺德片区)动工,该基地占地面积约421亩,总投资约60亿元,达产后产值将超过120亿元,助推大湾区新能源产业集聚。
未来该基地将结合扬明新能源展贸中心,串联光伏产、展、贸等环节,在顺德打造大湾区光伏中心,预计将带来数百亿元市场交易额,力争成为全国新能源标杆基地。佛山市委副书记、顺德区委书记刘智勇等领导嘉宾现场见证。
投资60亿
打造全国新能源产业标杆
新能源光伏展示厅、工商业储能展区、充电桩展区、户外储能展区、会场绿色光伏发电……在开工仪式上,联塑班皓为产业节能减排提供的高质量场景解决方案,光伏发电、工商业储能一站式提供会场用电等新场景让来场嘉宾叹为观止。
作为大型管道建材产业集团、管材行业的龙头企业,联塑集团2021年12月正式进军新能源产业,在龙江镇成立广东联塑班皓光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此为基础全球布局新能源产业。联塑通过原有产业空间升级改造、加大对光伏产业的投入,2023年1-4月,联塑班皓产值相对去年同期增长超40倍。
联塑集团副总裁、广东联塑班皓总裁黄金朝表示,项目计划总投资约60亿元人民币,规划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将分两期建设该基地,第一期在2024年投产,第二期在2025年全面投产。
该基地致力于先进的、高效的N型TOPCon电池片研发及生产,重点打造规模约10GW光伏电池片、5GW光伏组件的生产总部基地,产值将超过120亿元人民币,助推大湾区新能源产业集聚,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目前联塑班皓的业务已经在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并且在欧洲、中东、非洲、东南亚、美洲等地区设立了海外仓储物流配送。
未来,联塑将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著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进行产学研结合、打造省部级产学研项目,计划设立省一级研发中心,为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同时也将助推大湾区新能源产业集聚,促进大湾区的能源转型和城市绿色发展,打造全国标杆性的新能源产业集群。
顺德区委常委、副区长梁伟沛表示,今年以来,顺德区全力做强支柱产业、做大新兴产业,积极引进重大项目,鼓励本土优质企业增资扩产,争取全年推进7000亩工业用地挂牌出让。联塑班皓新能源产业基地项目的顺利奠基,正是顺德区全力支持本土骨干企业增资扩产、开辟新赛道的最好示范。希望更多的本土企业突破发展瓶颈、加快转型升级、提升科研创新水平,加快迈向高质量发展。
全力拼经济
推动顺德产业蓬勃发展
联塑班皓新能源产业基地所在的佛山九龙高端装备及新材料制造产业园总面积约13542亩,位于龙江西北部、顺德西部,是承接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以及港澳产业、人才、技术等资源溢出的重要阵地,具有区位条件优越、配套设施完善、交通便利等特点。
目前,九龙产业园(顺德片区)已开发面积约6175亩,已经落户项目6个,除联塑班皓外,还包括海天高端装备智能生态产业基地、弘亚数控集团顺德高端家具装备智能制造基地、龙峰志达汽车部件生产基地项目等。这些项目总供地面积约2093亩,总投资超229亿元,预计达产年销售收入超219亿元,标志着九龙园区产业规模集聚更上一台阶。
在此次项目的筹措阶段,顺德成立以区委书记亲自挂帅督办项目的落地机制,龙江镇主要领导更是多次牵头组织专题会议,紧密协调土地出让、配套设施建设等事项,大力推动项目落户,充分体现了顺德制造业当家和打造最友好制造业强区、龙江镇打造最友好制造业强镇的本质特征。
今年以来,龙江多个项目全面开花,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据统计,2023年1-5月龙江镇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68.33亿元,增速16.14%,总量全区排名第5,增速全区排名第1。
龙江镇镇长伍成亮表示,基地的动工推动了龙江“三老三新”产业战略布局的快速发展,为龙江打造成绿色低碳的新能源小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进一步助推了龙江的高质量发展。
接下来,顺德区将持续推进“双十”等重点园区建设,支持园区优化生态环境、完善配套设施,持续聚焦效率最高、成本最低、发展最好、环境最优,为企业提供最优质贴心的服务,拿出最好的地块、最贴心的服务、最实际的支持,让企业实现顺德人常说的两句话:“嚟顺德、一定得”“喺顺德、真喺得”。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