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8.5%
商务部3日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我国服务贸易继续保持增长态势。服务进出口总额31358.4亿元,同比增长8.5%。
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服务出口13232.2亿元,同比下降5.9%;进口18126.2亿元,同比增长22.1%;服务贸易逆差4894亿元。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占比提升。上半年,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13639.2亿元,同比增长12.3%,占服务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43.5%,同比提升1.5个百分点。其中,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7923.4亿元,同比增长16%;进口5715.8亿元,同比增长7.5%。
此外,旅行服务明显恢复。上半年,旅行服务进出口6509.4亿元,同比增长65.4%,是增长最快的服务贸易领域。其中,出口同比增长52.4%,进口同比增长66.4%。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清单制度的意见》。《意见》要求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清单制度,推动领导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做到“两个维护”;牢固树立党章意识,更加自觉地学习党内法规,用党章党规党纪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牢固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等基本法治观念,做到在法治之下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
国有国法,党有党规。我们党坚持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既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又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从严治党。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要求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督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严于律己、严负其责、严管所辖;强调发挥领导干部示范带头作用,努力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意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提出“总体要求”,具体列明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党内法规、国家法律等学习重点,提出明确的工作措施,既有原则性要求、整体性安排,又有具体的清单,指导性很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认真落实《意见》要求,带头尊规学规守规用规、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做遵守党规国法的模范。
带头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实践者。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领导干部模范遵守党规国法,首先就要深学细悟笃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始终坚持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指导地位不动摇,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把学习掌握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重要必修课程,深入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习近平关于依规治党论述摘编》,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吃透基本精神、把握核心要义、明确工作要求,自觉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到自身履职担当的全过程各方面,为不断开创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新局面凝心聚力。
带头尊规学规守规用规。党的先锋队性质和执政地位,决定了党规党纪必然严于国家法律。党员是有着特殊政治使命、受到严格组织约束的公民,必须受到更加严格的党规约束。要在“严”字上下功夫,严格遵守党章党规党纪,不论党龄长短、职务高低,都必须严守党的纪律规矩。把党纪法规谨记在心,从小事小节守起,时刻自重自省,慎独慎初慎微,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要有敬畏之心,不仅“应知应会”,深刻理解掌握党规党纪基本精神,更要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敬畏党、敬畏人民、敬畏法纪。干任何工作、做任何事情,都要常怀敬畏之心、戒惧之心,都要守纪律、讲规矩,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把铁的纪律规矩转化为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
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遵守国家法律,群众看党员,党员看领导干部。领导干部能否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重要示范引领作用。领导干部要把法律作为必修课,自觉主动、与时俱进、坚持不懈地学习法律知识。认真学习宪法、学习总体国家安全观和国家安全法、学习推动高质量发展相关法律、学习民法典、学习刑法和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学习行政法律、学习与履职密切相关的其他法律。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部署,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带头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带头厉行法治、依法办事,决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必须严格依照法定权限、规则、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
纪检监察机关是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专责机关,自身要严格遵守党规国法,加强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把“执纪者必先守纪,律人者必先律己”落到实处。同时,忠实履行党章和宪法赋予的职责,强化监督执纪执法,严格执行党的纪律规定和规章制度,严格执行监察法等法律法规,执纪执法必严、违纪违法必究,促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维护纪法尊严、模范遵守党规国法,形成遵规守纪守法的高度自觉。
科研成果亮眼,科普教育升温,城园融合加速
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的黄杞,观赏价值高的中国无忧花、金花茶、杜鹃红山茶,珍稀濒危植物广东含笑、狭叶坡垒……近日,华南国家植物园新揭牌“绿美广东”物种展示园,园区从植物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等方面考虑,筛选出103种用于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特色植物,本次重点展示其中的20多种。
同日,30名粤港澳青少年在华南国家植物园种下分别象征广州、香港、澳门的木棉、紫荆和广东木莲三棵“粤港澳青年同心树”,寓意粤港澳三地文化同源、人缘相亲、亲情长青。
自2022年7月华南国家植物园正式揭牌至今一年来,这里的科研、科普教育、城园融合等方面都在加速变化。
对引种保育的重视度提升,科研成果亮眼
得知关于甘薯抗虫遗传基础解析方面的研究最终以封面故事的形式发表于《自然—植物》期刊时,现任华南国家植物园农业与生物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的侯兴亮心情激动又复杂。
这背后,有团队成员蹲在试验田小心翼翼挖甘薯,给甘薯一颗颗做标记的疲惫;有近8年奔波于15座城市、生怕找不到合适材料的担忧;也有投递论文时希望团队以及华南国家植物园能在世界舞台上有更大影响力的期待……
“甘薯是保障粮食安全底线的战略作物之一。但是,目前全世界都没有很好的方案去解决严重影响甘薯产量、品质的病虫害问题。”侯兴亮介绍,对甘薯种植危害最大的害虫是甘薯小象甲,为了防虫,种植户只能喷洒农药,这对环境和食物安全都会产生影响。
“培育天然抗虫品种是大势所趋,却是全球研究人员尚未攻克的问题。难度一方面在于弄清楚甘薯的抗虫机制,另一方面在于获得抗虫的材料。”侯兴亮说,为了解决问题,团队决定到甘薯的主产区寻找抗虫材料。
“我们通过实验发现,甘薯对甘薯小象甲的抵抗,依赖一种名为奎尼酸的代谢物及其衍生物。奎尼酸对人体并没有毒性,但是甘薯小象甲吃了含有这种物质的甘薯会影响其肠道消化吸收,所以它们就不吃这种甘薯了。”侯兴亮说,“目前,我们已经在培育新品种的甘薯,国家植物园的平台也会给我们在人才、交流、经费等方面更多的支持,希望能很快出成果,带动甘薯产业的良性发展和农民增产增收。”
“升级为国家植物园后,平台受到了更多关注。国家植物园的一个主要任务是植物的迁地保护,与普通植物园相比,植物物种收集要更丰富,因此引种保育这一块的工作量很大,要求也更高。”华南国家植物园园艺中心引种保育部副部长湛青青说,过去大家认为引种保育工作辛苦又不容易出科研成果,“以前缺少专业人才,现在植物园对引种保育的重视度大大提升,这对我们的工作是极大的促进。”
“2022年,我们植物园高水平论文产出数量大幅增加,揭牌成为国家植物园后,承担的国家、省级重大科研专项更多了,科研经费较此前增加了46%。”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主任任海表示,植物园不少研究成果都是在多方合作下完成的,科研成果亮眼也得益于平台的提升、国家的重视。
城园融合,植物园城市网络建设初步形成
华南国家植物园目前迁地保护了珍稀濒危植物643种和国家重点保护植物337种。
“未来华南国家植物园将启动植物综合保护计划,用3—5年时间使迁地保护物种数达到2万种以上,并筛选1500个具有经济价值的种类向地方政府推荐使用。”任海认为,植物园的建设,不仅在园,也要为城服务。
7月20日,广州木本花卉专类植物展示园正式揭牌。“作为首个华南国家植物园城园融合体系专类植物展示园,这里建成了国内首个野牡丹科国家花卉种质资源库、国内首个簕杜鹃木棉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培育了国内首个野牡丹新品种,首次突破大花荣耀木、粉花蒂牡花等繁殖难点,实现了产业化生产。”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植物研究所所长王伟说,专类植物展示园开放后,将结合园林园艺展示,开展专类植物引种培育、园艺技术推广、公众科普教育等。
“广州市正在与华南国家植物园共建城园融合体系,以‘本园+环园+城园’空间布局进行联动,提升环境保护力度,实现城园融合。”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副局长吴敏介绍,目前,植物园城市网络建设初步形成,最终目标是实现“1+3+N”国家植物园体系。其中,“1”是指华南国家植物园,“3”是指推进建设“北—中—南”3个迁地保护示范区,“N”是指建设10个以上专类植物展示园、200个以上生态科普宣教点。
“城园融合是要打造一个大城名园,让华南国家植物园成为广州的独特名片,可以让市民感受到植物多样性带来的幸福感。”吴敏表示。
打造科普实践基地,科普教育不断升温
城园融合不只是要在植物上下功夫,更得让人们了解植物,进而想要付诸行动保护生态环境。
近日,广州木本花卉专类植物展示园举行了“小小花匠”科普活动:小朋友们在实验室内观看科普动画片,参与为鲜花授粉的实验。他们积极回答科普工作人员提出的问题,课堂上充满欢声笑语。
随着影响力的提升,华南国家植物园也成为港澳青年大学生在广州的重要科普实践基地。来自澳门的高莹是这个暑期在华南国家植物园实习的港澳学生之一。“虽然来实习的时间不长,但这里已给我带来满满收获,也让我充分感受到国家在植物多样性保护上的巨大努力。”高莹说。
粤港澳青少年在华南国家植物园共植纪念树。
粤港澳青少年植物园奇妙夜第一期游园会在华南国家植物园开启。
揭牌以来,华南国家植物园旅游人数增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总入园人数已达141.5万人次,同比增长46%。一些特色科普研学及志愿者招募活动得到社会广泛关注,参与人数与咨询热度同比大幅增长。
“我们力争在5年内建成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国家植物园,保育物种2万种以上,科学研究水平继续位列全球植物园前列,年游客数达300万人次。”任海说,“一年来,我们的进度比预期要快,尤其体现在人才引进方面。”华南国家植物园将学习国际成功植物园的经验,结合本土实际,努力建设世界一流植物园。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