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南海出台婚介服务、婴幼儿托育合同官方示范文本
近日,南海区先后印发《南海区婚姻介绍服务合同(示范文本)》《佛山市南海区婴幼儿托育服务合同(试行)》,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婚姻介绍服务行业、婴幼儿托育服务行业的纠纷争议。
今年10月,佛山某女青年反映某婚姻服务有限公司虚假宣传、非法获取个人信息,诱导其贷款购买婚保产品,共计花费34999元。缴费后发现机构服务与承诺的情况不符,在还没有接受机构服务的情况下想退款,却被公司索要昂贵的违约金。无独有偶,此前,三水区某女青年、禅城区某男青年同样反映某婚姻服务有限公司虚假宣传、诱导消费,缴费后实际提供的服务和保证承诺的内容相差巨大,想要退款商家却置之不理。除了婚介服务行业,还有不少市民群众反映婴幼儿托育服务同样存在类似的合同纠纷,让人防不胜防。
南海区市场监管局印发的《南海区婚姻介绍服务合同(示范文本)》,瞄准婚介服务行业纠纷争议的焦点问题,梳理易引发矛盾纠纷的风险点、易损害消费者权益的陷阱,对服务契约可能存在不清晰及容易产生争议的地方进行明确,有利于经营者与消费者双方进一步清晰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倒逼市场主体自律自治,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南海区卫健局、南海区市场监管局联合印发的《佛山市南海区婴幼儿托育服务合同(试行)》,紧盯婴幼儿托育服务行业纠纷争议的焦点问题,对服务过程中可能存在不清晰及容易产生争议的地方进行明确,有助于进一步督促婴幼儿托育服务经营者守法规范经营,有效提升消费者依法维权意识,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今后,南海区这两类服务都有了合同示范文本,按照示范文本去签订合同,交易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清晰明了,消费权益更有保障。
2023年以来,南海区市场监管局联合区委政法委、区司法局印发《佛山市南海区合同监督管理工作方案》,建立南海区合同监督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和合同联合评审制度,努力推动各行业合同示范文本的制定和推广应用。同时印发《南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2023年合同格式条款规范整治行动方案》,指导企业改正不规范条款,促进企业自主规范经营,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
无人机“炫技”、带货直播、机器人编程……12月22日,南海区职业学校青年教师数字化教学及专业技能比赛在南海区第一职业技术学校举行,44名参赛教师将新技术融入课堂教学,秀出“十八般武艺”。
本次比赛是“数字南海工匠摇篮”系列赛事之一,分为公共课组和专业科组类别,包括现场板书、说课展示、教学技能展示三个环节。其中专业科组涵盖了中职教育直播电商、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无人机、烹饪、模具制造等多个专业。
来自南海区九江职业技术学校的杨斯惠老师带来“多旋翼无人机四边形航线飞行”课程。伴随着“嗡嗡”声,杨斯惠快速操作遥控,让无人机在空中悬停、骤降、翻滚、穿越障碍。
“这些大小均匀、酸甜可口的猕猴桃都是从这片林子摘下来的。”在南海信息技术学校参赛教师林进发的课件上,以其本人为原型的AI虚拟人物表情自然、动作恰当。这是运用AI虚拟人直播技术达到的教学效果。
除了新兴专业,传统专业教师也积极运用数字化技术进行教学。南海区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参赛教师邓哲晗运用抠像技术带学生来到傣族泼水节“现场”,通过视频教授舞蹈动作,并以“动作捕捉”软件分析舞蹈动作的正确性。
曾多次担任省赛评委的袁吉玉教授表示,南海中职青年教师在比赛中展示了良好的教学基本功和扎实的专业技能。“很多老师将新技术、新工艺融入课堂教学,这是非常好的趋势。因为职业教育要与产业接轨,特别是佛山正在掀起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浪潮,这样的课堂教学能让学生快速适应就业环境和产业需求。”
近年来,南海建立健全专业动态调整、预警和退出机制,以项目引领、资金支持、检评结合的方式,引导区内职业院校重点建设数字化智能制造、智慧物流、工业机器人等高水平专业群,新增直播电商服务、增材制造技术应用等专业,为培育未来数字工匠夯实基础。
今年,南海区教育局还联合多个部门,成立南海区职业院校专业设置评议委员会,由专业设置评议专家组有针对性地指导各学校优化调整专业设置。
“教育数字化是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南海区教育局副局长焦玉君表示,本次比赛旨在引导广大中职教师践行“三教改革”,不断提升数字化教学水平和素养,努力成为德才兼备的“双师型”教师。
近期,气温持续走低,困难群众是否穿暖安好、牵动着无数人的心。链接多方资源,加大入户探访频次,及时送上群众所需物资和支持……连日来,禅城民政系统的工作队伍奔走在街头巷里,构筑起温暖防线。
“谢谢你们,总是牵挂我缺什么。”看到众人冒寒风上门送来物资、关怀备至,禅城区特困人员玲姨不禁湿润了眼眶。
对困弱群体的关注程度,体现着一座城市的温度。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禅城区民政局通过推动“1+5+6”救助服务模式,持续创新救助服务,着力破解以往“服务交叉、多头分散”的痛点问题,使困难群众真切感受到“禅聚温暖,救在身边”的关怀和爱心,把主题教育学习成果落实到民生服务提质增效中。
“行动快”“够细心” 个性化救助暖人心
近日,禅城区民政局工作人员带队,联合党员志愿者、“双百”社工、社区居委人员等,来到石湾镇街道特困人员玲姨家中探视,及时送上救助物资,纾困送暖。
“社工在此前走访中、细心发现玲姨家中没有厚大衣,老人家仅靠几件旧衣服叠穿来保暖,这次专门链接社会志愿者的资源,为她添置羽绒服、防寒内衣、棉鞋等衣物。”禅城区民政局工作人员表示。
玲姨年过七旬,自2020年老伴过世后就过着独居生活。她动情地说,早前自己治病出院后多有不适、心情低落,幸有民政部门、社工等人员经常关心她,常常上门送来爱心物资,还帮她解决疑难烦心事。现在,玲姨身体正慢慢恢复,时常下楼走动,心情也好了不少。
拿到崭新的羽绒服,玲姨更是爱不释手:“你们真是太贴心了,有了厚衣服,我下楼买菜也不怕冷了,谢谢你们。”
应对此轮低温天气影响,禅城区各相关部门早已行动起来,守护困难群体平安温暖过冬。
禅城区民政局重点面向辖区内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独居老人等特殊困难群体开展关怀行动,落实每周一次的恒常探访工作,加强关爱保障,提前做好安全防范;各镇街落实冬令救济行动,向辖区内困难群体派发油、米以及棉被、暖炉等御寒物资。
在此基础上,村(居)委会人员、生态网格员、“双百”社工等队伍充分发挥力量,深入关注了解特殊困难群体防寒保暖情况、实际需求,通过链接资源,为有需要的群众解决疑难问题。
“以玲姨为例,她是我们的重点救助对象,在寒潮来袭前,民政部门就提前为老人家派发了电热毯、保温杯等御寒用品。其后通过社工开展专业服务,针对她短缺急需的物资,及时发动志愿者开展个性化救助。此外,我们也在密切留意着冰冷天气下玲姨买菜购物、看病等是否受阻,以提供更细致的关怀,全力保障她温暖过冬。” 石湾“双百”社工站社工陈芷瑜说。
不断创新救助服务 托举困难群众生活希望
正如玲姨感受到的那样,禅城致力于实施更贴心更有温度的民生救助服务。通过系列工作,体现禅城打造“1+5+6”救助服务模式的效能。
据介绍,禅城“1+5+6”救助服务模式,“1”,指立足党建引领的“1”个中心;“5”指凝聚“五社(社区、社会工作者、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社区公益慈善资源)联动”合力;“6”指实施6项专业社工服务。
开展社会救助,需要全社会参与、形成“大合奏”。禅城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以往实施民生救助过程中,存在“服务交叉、多头申请”的痛点问题。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该局急群众之所急,把主题教育成效转化成为民服务的内在驱动力,结合“1+5+6”救助服务模式,不断推进救助机制完善及创新,切实提升服务效能。
其中,坚持党建引领,禅城区大力推进基层党建与社会救助融合,全区2000多名党员结对帮扶1500多名困难群众,形成“党建+救助”常态化机制,推动党员志愿者长期活跃在帮扶一线,积极为弱势群体解决“燃眉之急”。
同时,全区共有21个“双百”社工点,为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兜底人群建立8700多份服务档案,通过“社工+救助”机制,使得民生救助服务“不落一人”,实现服务覆盖100%。
此外,禅城区依托“双百”社工站(点)建设,统筹整合民政、妇联、残联、人社的资源阵地、服务对象以及服务事项,推动兜底民生服务向系统化、综合化、集约化转变,把救助金或简单生活型救助延伸至“物质救助+服务保障”的综合性服务救助,更好落实全方位、个性化救助服务,解决“服务交叉分散”问题。
一系列“群体全覆盖、探访恒常化、服务精细化”救助服务,让困难群众真切感受到“救在身边”。家住祖庙街道同华社区的陈先生年过五旬,患有严重心脏病,虽然他已纳入低保救助,但家中负担较大,一家人生活窘迫。了解相关情况后,今年10月,党员志愿者和救助社工帮助陈先生申请临时救助以及申请纳入医疗救助,随后又指引其在读大专的儿子申请困难家庭教育救助和免息助学贷款,大大减轻陈先生一家负担。
今年11月,凭借开展“1+5+6”救助服务模式、提供全方位民生救助服务所取得的成效,禅城区社会救助服务案例获评广东省社会救助领域创新实践优秀案例,先进工作经验获省民政厅在全省推广。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