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站点
详细内容

第三章 则阳

时间:2020-02-05     人气:1335     来源:佛山资讯网     作者:陈书增注解
概述:则阳游于楚,夷节言之于王,王未之见,夷节归。彭阳见王果曰:“夫子何不谭我于王?”王果曰:“我不若公阅休。”......

第三章 则阳

1.无德有知

【原文】则阳游于楚,夷节言之于王,王未之见,夷节归。彭阳见王果曰:“夫子何不谭我于王?”王果曰:“我不若公阅休。”


彭阳曰:“公阅休奚为者邪?”曰:“冬则擉鳖于江,夏则休乎山樊。有过而问者,曰:‘此予宅也。’夫夷节已不能,而况我乎!吾又不若夷节。夫夷节之为人也,无德而有知,不自许,以之神其交,固颠冥乎富贵之地,非相助以德,相助消也。夫冻者假衣于春,暍者反冬乎冷风。夫楚王之为人也,形尊而严;其于罪也,无赦如虎;非夫佞人正德,其孰能桡焉!


【解释】则阳(鲁国人,名字为彭阳,字则阳)到楚国游说,夷节(楚国大臣)向楚王引荐了他。楚王不愿意接见则阳,夷节只好作罢回家。


彭阳见王果(楚国大臣),说道:“先生你为何不向楚王推荐我呢?”王果回答道:“我不如公阅休(隐士名字)。”


彭阳问道:“公阅休是什么人呢?”


王果回答道:“他冬天的时候,就用叉刺(擉)鳖于江上,夏天就休息在山林旁(山樊)。有人经过就问他。他回答道:‘这就是我的住宅。’”


王果又说道:“夷节既然都不能引荐,更何况是我呢!我又不如夷节。”


王果又说道:“夷节的为人,无有德行而有智巧。不以气节自许,可以不择手段地去处事,善于以智巧神化其交际。所以颠倒昏聩于富贵之地。”


王果又说道:“夷节这个人,你让他举荐你,打错算盘了。他不能以德性相助,反而会相互消耗。所以推荐你无益。”


王果又说道:“冬天受冻的人渴望温暖的春天,夏天中暑(暍)的人反而会求冬天的冷风。”赋闲在家的人想当官,当官的人羡慕逍遥自在的隐士。王果劝他知晓为官的利害。


王果又说道:“而且楚王的为人,外形尊贵而显得很有威严,自视甚高而待人刻薄。楚王对于有罪的人,毫无赦免之心,像猛虎一样凶残。除非是内怀贤德,而外有才辩,如同佞臣,如此有勇有谋的人方能伺候好楚王。如果不是这样的人,如何能够令楚王屈服(桡)呢!”


2.饮人以和

【原文】“故圣人其穷也,使家人忘其贫;其达也,使王公忘爵禄而化卑;其于物也,与之为娱矣;其于人也,乐物之通而保己焉。故或不言而饮人以和,与人并立而使人化父子之宜。彼其乎归居,而一闲其所施。其于人心者,若是其远也。故曰‘待公阅休’。”


【解释】王果又说道:“所以说圣人处于穷困的时候,能够使得家人忘掉其穷困。处于显达的时候,能够使王公大臣忘却爵禄,而转化高傲为谦卑。”庄子穷困的时候,家人会忘却其穷困。因为并不是无官可做,而是不愿意做官罢了。


王果又说道:“圣人虽然入世,只是逍遥游于世间。对于外物,与外物娱乐,如同看电影一样罢了,不会执着于外物。对外物不将不迎,看花开花落。圣人不会受物欲污染,保持本真。不会像丝线一样,放在蓝色染缸就是蓝色,放在红色染缸就是红色。圣人对于人,乐于与人沟通,而又不会受不好的影响,而能够保全自己形体,也能保全自性本心。”前面有讲,夷节这个人,与其交往,不会助长德性,而是损耗德性。


王果又说道:“所以说,圣人行不言之教,虽然没有言语,但是和气熏蒸人。使得世人饮其和气,就似乎已经醉了。圣人只要跟人并立站在一起,就能够感化父子,使得相宜。”


王果又说道:“公阅休为富有盛德的圣人,虽然有感化世人的光明德性,可是却归隐于山林。赋闲其施行教化,不着急出来做官。”相比之下,则阳却汲汲于名利。


王果又说道:“公阅休的思想,与一把人的想法,岂不是相差太远了呢。所以说,‘待公阅休’。”由于楚王的性情残暴,必然要等待大德。令公阅休先感化他,方可去亲近。并不是让则阳等待公阅休举荐他。


3.旧国旧都

【原文】圣人达绸缪,周尽一体矣,而不知其然,性也。复命摇作而以天为师,人则从而命之也。忧乎知,而所行恒无几时,其有止也若之何!


生而美者,人与之鑑,不告则不知其美于人也。若知之,若不知之,若闻之,若不闻之,其可喜也终无已,人之好之亦无已,性也。圣人之爱人也,人与之名,不告则不知其爱人也。若知之,若不知之,若闻之,若不闻之,其爱人也终无已,人之安之亦无已,性也。


旧国旧都,望之畅然。虽使丘陵草木之缗,入之者十九,犹之畅然,况见见闻闻者也,以十仞之台县众閒者也!


【解释】圣人达绸缪。圣人上达于形而上之道,能够解脱事物的纠缠(绸缪)。世人笑蚕作茧自缚,然而却不知自己也作茧自缚。蚕被有形的丝线束缚,看得见的丝线相对来说容易解开。人被无形的丝线所束缚,无形的丝线更难解脱。所谓的无形的丝线是行为所做,心里所想,嘴巴所说,这些都是在吐丝,作茧自缚。


周尽一体矣,而不知其然,性也。圣人已经恢复本心,发明本有光明的德性。圣人为大人,有大心,大心无所不包,无所不容。大心以天地万物同为一体,周遍天地万物。而世人不知为何如此,其实是每个人的自性本心本来就如此。圣人只是恢复本有良知罢了。


复命摇作而以天为师,人则从而命之也。《道德经》中讲,归根曰静,是曰复命。事物纷纷扰扰,给人以无法解脱的束缚,然而归于根本,就是安静。静到了极点,也就是佛家所说的禅定,就可以恢复自性本心了。动静互为阴阳,本来无动无静,也要打破对静的执着。圣人不管是静是动(摇作),都以天道为宗师。行住坐卧无不是定,并不是一定要打坐。所谓禅定是心安于静定,而不是非得要坐着。即使在打坐,内心妄想纷飞,也不是禅定。圣人本无名,然而世人从而称之为圣人。


忧乎知,而所行恒无几时,其有止也若之何!世人忧虑所知甚少,而所行又不能恒久坚持几时,走走止止,停停走走,又如何能够知多少呢?修道如同走路,并不是站在路的起点就全部知晓沿路风景的。走多一步就可以同时多见到一些风景,是知行合一的。修道并不是向外走多远,而是向内走多远,在自己心地上做功夫,恢复本有良知。《道德经》中讲,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生而美者,人与之鑑,不告则不知其美于人也。天生就很美丽的人,别人拿镜子给她照,如果不告诉她,说她很美。她不知道自己比别人美。圣人安于天道,如果世人不称之为圣人,他只是顺应自然罢了。


若知之,若不知之,若闻之,若不闻之,其可喜也终无已,人之好之亦无已,性也。自性本心如同天然的美人,只是世人不知罢了。如果不告诉世人说,你的自性本心本来很美,世人是迷糊的,还不知道。如果你对别人说,你身上有无价之宝,别人肯定打死也不相信。无价之宝即是自性本心,其中具足一切。王阳明龙场悟道,就是顿悟自性本心。自性本心不管是世人知道也好,不知道也好,听闻也好,不听闻也好,自性本心还是在那里。自性本心的宁静喜乐不会止息。世人喜爱自性本心也不会止息,毕竟是最天然的自性,毕竟是每个人的心灵家园。


圣人之爱人也,人与之名,不告则不知其爱人也。圣人大爱世人,而人给予圣人美名。如果不告诉世人,世人是不知晓圣人如何爱世人的。圣人以天地万物同为一体,把世人当成自己的收入,如何不爱呢?圣人以万物,以世人为刍狗,不得不爱。


若知之,若不知之,若闻之,若不闻之,其爱人也终无已,人之安之亦无已,性也。不管是世人知道,还是不知道,听闻相信,还是不相信,圣人大爱世人都不会终止。圣人只是恢复自性本心罢了。圣人教化世人,无非是发明世人本有光明的德性罢了。世人安于自性家园,也不会止息,也不会有所变化。


旧国旧都,望之畅然。自己的故国故乡,只要远远望着都会感到心情舒畅。每个人的自性本心就是故国故乡。虽然不知道,听闻也不信,可是莫名地也会开心。


虽使丘陵草木之缗,入之者十九,犹之畅然,况见见闻闻者也,以十仞之台县众间者也。虽然一眼望过去,会有丘陵草木的遮蔽(缗),这些杂物映入眼中占有十分之九,然而依稀可以看见故国故乡的影子,仍然觉得心情舒畅。所谓丘陵草木对应于物欲,物欲遮蔽本心,遮蔽十分之九,然而还可以依稀看到一点亮光。看一看,听一听故国故乡的消息都会感到开心了。更何况是建起十仞的高台,悬挂在众人之间,让众人可以登台观望呢?或者有人在高台上看清楚,虽然众人没有亲自登上去,听一听,轮流上去看一看,都会感到极其欣喜的。每个人都想亲自上去看个究竟,在高台上的是圣人。世人如果上了高台,也可以称之为圣人了。


4.除日无岁

【原文】冉相氏得其环中以随成,与物无终无始,无几无时。日与物化者,一不化者也,阖尝舍之!夫师天而不得师天,与物皆殉,其以为事也若之何?夫圣人未始有天,未始有人,未始有始,未始有物,与也偕行而不替,所行之备而不洫,其合之也若之何?汤得其司御门尹登恒,为之傅之。从师而不囿,得其随成。为之司其名,之名嬴法,得其两见。仲尼之尽虑,为之傅之。容成氏曰:“除日无岁,无内无外。”


【解释】冉相氏得其环中以随成,与物无终无始,无几无时。冉相氏为古代的圣王。冉相氏得知大道的中枢(环中),也就是恢复自性本心,因而能随顺自然而成就万物。冉相氏以天地万物同为一体,无始无终,无时无期。


日与物化者,一不化者也,阖尝舍之!得道的圣人与万物同游,随顺万物变化,然而一成不变化的是自性本心。不管何时何地,何尝舍弃自性本心呢!


夫师天而不得师天,与物皆殉,其以为事也若之何?刻意有心以天道为宗师,如此就不能得道为宗师了。如果要以道为师,连成佛成道的欲望也都要放下。世人都是有心以天道为宗师,刻意地追求贤德,实则是追求名利,就会与外物一起失去本性。世人如同飞蛾扑火,都是如此,又能怎么样呢?


夫圣人未始有天,未始有人,未始有始,未始有物。圣人不曾有心以天为宗师,不曾刻意仁爱世人,而是不得不爱。圣人以万物、百姓为刍狗而已。在圣人心里,宇宙是无始无终的,已经回归于万物诞生之初。爱因斯坦说过,时间和空间只是人类认知的错觉罢了。前面有大风吹大树的公案,大风对应于心,大树的万种孔窍对应于万物实相,万种声音对应于万事万物。树欲静而风不止,圣人的心归于静定,万种声音就止息了,万籁寂静了,也就回归于万物未生之时了。


与也偕行而不替,所行之备而不洫,其合之也若之何?圣人与世人同行而不废止。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虽然圣人有出世的心,但是入于尘世,与世人同行,帮助世人罢了。圣人虽然入于尘世,所言所行周备而不会沉溺(不洫)于物欲。圣人符合于天道,又是什么样的呢?


汤得其司御门尹登恒,为之傅之。成汤为一代圣者明君。成汤知晓圣人之道,不管出身多么卑微,只要贤德,就会以之为师。伊尹原本只是厨师,拜为相国。成汤对于看门的贤德的人也不放过。有一个看守王宫御门的武官,官称为御门尹,名为登恒。成汤以他为师傅。身边不乏贤德人才,只是看有慧眼发现罢了。


从师而不囿,得其随成。成汤虽然以看门官员为师,但是不局限于师傅所教。正所谓依法不依人,以自性本心为师,以良知为师。只是得到明师,以其为镜子,随顺成就自己的本性罢了。


为之司其名,之名嬴法,得其两见。成汤作为圣人,并非为了礼贤下士的美名而刻意为之。不是为了彰显自己的贤德,而以看门的、做饭的人为师,而是求贤若渴罢了。所谓的名,只是身外剩余之物罢了(嬴法)。如果落于美名,就陷入于是非、得失、美丑的两端了,就有分别心了。


仲尼之尽虑,为之傅之。孔子虽然为人的师傅,可是尽心思虑,如何去为师。如果有心为师,就不是天道的宗师了。每个人应当以自性本心为师,如此才是天道的宗师。


容成氏曰:“除日无岁,无内无外。”容成氏传说为古代帝王。容成氏曾经说过:“除去日,就没有岁了。所谓的岁,就是一年。一年为日积月累所得,如果把日去除,就没有年了。如果把内去除,就无外了。如果把自性本心遮蔽,如何能够成就外物呢?如果把镜子遮住,如何能够照见外物的影子呢?”西方科学割裂了观察者和被观察者,割裂了心和物,所以遇见根本的困难了。除去内心,则无外物了。苏东坡有一首琴诗,如果琴上有琴声,为何放在匣子里不自鸣?如果手指上有琴声,为何不在手指上听?手指对应于内心,琴对应外物实相。琴声对应于万事万物。


5.求道而已

【原文】魏莹与田侯牟约,田侯牟背之。魏莹怒,将使人刺之。犀首闻而耻之曰:“君为万乘之君也,而以匹夫从仇!衍请受甲二十万,为君攻之,虏其人民,系其牛马,使其君内热发于背。然后拔其国。忌也出走,然后抶其背,折其脊。”


季子闻而耻之曰:“筑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则又坏之,此胥靡之所苦也。今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衍乱人,不可听也。”


华子闻而丑之曰:“善言伐齐者,乱人也;善言勿伐者,亦乱人也;谓伐之与不伐乱人也者,又乱人也。”君曰:“然则若何?”曰:“君求其道而已矣!”


【解释】魏惠王(魏莹)与齐桓公订立盟约,然而齐桓公却违背盟约。魏惠王大怒,打算派刺客刺杀齐桓公。


公孙衍当时当犀首(相当于后世的虎牙将军)这个官职,听闻这个消息,感到很羞耻。他对魏惠王说道:“君候你为万乘之君,为大国的君主,而却如同匹夫一样去报仇!公孙衍请君候给我甲兵二十万,为君候你攻打齐国,俘虏其百姓,牵着他的牛马。让齐桓公难受一下,让他急火攻心,而痈疽发于背上。然后攻破并占领他的国家。齐国的大将田忌也会望风而逃,然后我就用鞭子抽打他的背,还要折断他的脊梁。”


魏国的贤臣季子听闻了,又认为公孙衍的做法比较可耻,就说道:“筑起十仞高的城池,城池已经筑起十仞,而后又去破坏掉,这都是苦了筑城人。坏了又要筑城了。现在兵戈不起足足有七年了,这是王业的根基所在。也是由于君候的仁德所致。公孙衍实在是挑起战乱的人,不可以听取他的意见。”胥靡,服劳役的筑城人。


魏国的贤臣华子听闻了,又以季子所讲为丑,他说道:“竭力劝谏讨伐齐国的人,这是在挑起战乱。劝说不要讨伐的,也是在扰乱人心。评论讨伐还是不讨伐是扰乱人心,这样的评论者也是在扰乱人心。”


魏惠王听闻就问道:“按照你的看法,该如何办呢?”


华子回答道:“君候只要求道就可以了!”如果君主符合于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自然魏国就不会有危险了。华子还有功利心,而不知求于大道。十仞高的城墙不算高,更严重的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的围墙。人与人之间被物欲所间隔,所堵塞,所遮蔽,所以心无法相通,就有怨恨,就会有战争了。


6.有国于蜗

【原文】惠子闻之而见戴晋人。戴晋人曰:“有所谓蜗者,君知之乎?”曰:“然。”“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君曰:“噫!其虚言与?”曰:“臣请为君实之。君以意在四方上下有穷乎?”君曰:“无穷。”曰:“知游心于无穷,而反在通达之国,若存若亡乎?”君曰:“然。”曰:“通达之中有魏,于魏中有梁,于梁中有王。王与蛮氏,有辩乎?”君曰:“无辩。”客出而君惝然若有亡也。


客出,惠子见。君曰:“客,大人也,圣人不足以当之。”惠子曰:“夫吹管也,犹有嗃也;吹剑首者,吷而已矣。尧舜,人之所誉也;道尧舜于戴晋人之前,譬犹一吷也。”


【解释】惠子听闻魏国的戴晋人为得道的贤者,所以引荐给魏王。


戴晋人问道:“有名字叫蜗牛的小动物,君候可听说过呢?”魏王回答道:“知道的。”


戴晋人又说道:“有个国家在蜗牛的左角,名字为触氏;另外一个国家在蜗牛的右角,名字为蛮氏。”虽然两个国家名字不同,实则都是一个蜗牛身上的两个触角罢了,本来就是同为一体的。鲁国为周公的封地;齐国为姜太公的封地。周朝几百个诸侯国无不是如此,本来好些君候都是有血缘关系的。九头鸟为了争夺食物,打得头破血流,可是它们却不知道,它们有共同的一个胃,不管谁吃进去都一样。


戴晋人又说道:“两个国家为了争夺土地而发生战争,倒伏在地的尸首有数万之多。胜方追逐败北的一方,足足追了十五天才返回。”


魏王听了就问道:“咦!这都是假的吧?”


戴晋人又说道:“为臣尝试为君候证实此话。君候以意推测四方上下有穷尽吗?”君候回答道:“没有穷尽。”


戴晋人又说道:“既然知晓游心于无穷的大道之乡,却反而局限在人迹所至的狭小之国。四方上下的无穷尽和狭小之国对比,相差很巨大吧?国家如此渺小,小到似乎都可以说存在,也可以忽略不计了吧?”魏王回答道:“是的。”


戴晋人又说道:“四海之内,人迹通达之处有个国家叫魏,于魏国中有魏国都城梁,于都城梁中有王侯。王侯和蛮氏,两者之间有什么根本区别吗?”戴晋人真会起名字,蛮氏似乎是野蛮人,把魏王比喻成随便发动战争的野蛮人了。


魏王回答道:“没有区别。”客人走后,魏王有点怅然若失的样子。


客人出去后,惠子拜见魏王。


魏王说道:“刚才的客人是大人,是得道的人。称之为圣人都不足以形容。”所谓大人是有大心的人,并非年龄大,并非官大。


惠子回答道:“吹奏竹管,尚且还会有宏大的声音(嗃);吹剑头的小孔,只会听到细微的声音(吷)而已。尧舜,世人所赞誉的圣人。在戴晋人面前谈论尧舜,尧舜就犹如细微的声音罢了。”


7.其志无穷

【原文】孔子之楚,舍于蚁丘之浆。其邻有夫妻臣妄登极者,子路曰:“是稯稯何为者邪?”仲尼曰:“是圣人仆也。是自埋于民,自藏于畔。其声销,其志无穷,其口虽言,其心未尝言,方且与世违而心不屑与之俱。是陆沈者也,是其市南宜僚邪?”


子路请往召之。孔子曰:“已矣!彼知丘之著于己也,知丘之适楚也,以丘为必使楚王之召己也,彼且以丘为佞人也。夫若然者,其于佞人也羞闻其言,而况亲见其身乎!而何以为存?”子路往视之,其室虚矣。


【解释】孔子去楚国,寄宿在蚁丘山卖水浆的人家中。所谓的水浆就是解渴的饮品。卖水浆人家的邻居,夫妻和奴仆都登上屋顶观看孔子的车骑。子路问道:“那些人纷纷(稯稯)登上屋顶干什么呢?”


孔子回答道:“那些人是圣人市南宜僚的仆从。此人自己隐姓埋名于普通百姓之中,隐藏于乡村田野之间。”


孔子又说道:“他的名声已经销声匿迹了,但是其志向上达于道无有穷尽。虽然还在开口说话,但是他的心未曾有什么言语了。心处于静定了。他德性高洁,似乎违背世俗常理,只是由于不屑于与世俗同流合污罢了。在陆地而犹如沉入水中,比喻身在市朝而自隐。这个人就是隐居的圣人市南宜僚吧?”


子路请求孔子,去召见这位隐士。孔子说道:“还是算了吧!他知道我对他十分了解,知晓孔丘我这次去楚国,必然会令楚王召见他。他也许以为孔丘是谄佞之人。”


孔子又说道:“这样的话,他对于谄佞的人,听闻说话都会感到羞耻,更何况是亲自见到呢!你凭什么以为他还在那里呢?”


子路再去看的时候,屋子空无一人了。


8.深耕心地

【原文】长梧封人问子牢曰:“君为政焉勿卤莽,治民焉勿灭裂。昔予为禾,耕而卤莽之,则其实亦卤莽而报予;芸而灭裂之,其实亦灭裂而报予。予来年变齐,深其耕而熟耰之,其禾蘩以滋,予终年厌飧。”


庄子闻之曰:“今人之治其形,理其心,多有似封人之所谓:遁其天,离其性,灭其情,亡其神,以众为。故卤莽其性者,欲恶之孽,为性萑苇,蒹葭始萌,以扶吾形,寻擢吾性;并溃漏发,不择所出,漂疽疥痈,内热溲膏是也。”


【解释】长梧地方守护封疆的官吏问子牢(孔子弟子)道:“你为政不太粗疏(卤莽)了,治理百姓不要太草率(灭裂)了。”


他又说道:“以前我耕种庄稼的时候,耕地很粗疏,则庄稼也以粗疏的态度报答我;锄草很草率,则庄稼也以草率的态度报答我。”


他又说道:“我来年改变耕作方式,深耕土地而仔细锄草(熟耰)。禾苗就很繁茂,粮食颗粒饱满,我一整年都饱食(厌飧)无忧了。”工作和修行也是如此,如果以粗疏草率对待,也会以粗疏草率的结果来报答。如果我们能够深耕心地,进入无上甚深禅定,心地的杂草就会清除干净了。不管做什么,只要一门专一持久深入,就会成功了。


庄子听闻就说道:“现在的人调养身体,调理心神,大多耗时封疆官吏所说的那样。”真正的福田是自己的心田,真正的福地是自己的心地。方丈穿着袈裟,上面有一格格的图案,代表着福田。如果有物欲的杂草,就要及时清除。


庄子又说道:“逃遁其自然天理,背离其自然本性,泯灭其良知真情,失去其真神,精神耗散,这都是由于太多有为、追逐物欲所造成。”


庄子又说道:“所以说,粗疏其本性的人,欲念和恶念所造的孽,对本性所造成的伤害,就好像是芦苇(萑苇)对禾苗造成的伤害。”心地长满杂草,如果不及时清理,就会伤害本性。


庄子又说道:“芦苇(蒹葭)刚刚开始萌生的时候,可以扶持我的形体。吃饭穿衣这些初始的欲望,可以供养人的形体,然而如果整天想着吃山珍海味,穿华丽高贵的礼服,这就危害本性了。如此久了,就会遮蔽自我本性。”芦苇长高大了,就会遮蔽禾苗,使得禾苗不见天日了。欲望膨胀长大了,就会遮蔽本性,使得失去本性的光明。


庄子又说道:“就像是浑身的疥疮一起并发溃烂,毒素不知从哪里排泄出。毒疮、内热和溺精等就是这样发生的。”如果不注意修身养性,疾病一起发作的时候,可就晚了。


9.立人所病

【原文】柏矩学于老聃,曰:“请之天下游。”老聃曰:“已矣!天下犹是也。”又请之,老聃曰:“汝将何始?”曰:“始于齐。”


至齐,见辜人焉,推而强之,解朝服而幕之,号天而哭之曰:“子乎!子乎!天下有大菑,子独先离之。曰‘莫为盗,莫为杀人’。荣辱立,然后睹所病;货财聚,然后睹所争。今立人之所病,聚人之所争,穷困人之身,使无休时。欲无至此得乎?”


【解释】柏矩为鲁国人,师从老子学道。他对老子说道:“请求游学于天下,到列国去宣传先生之道。”老子听了就说道:“还是算了吧!天下的情况跟这里没有什么两样。”他还是不放弃想法,又向老子请辞。老子问道:“你将要从哪里开始讲道呢?”他回答道:“从齐国开始。”


柏矩来到齐国,见到街头有一具受刑的死尸(辜人)。他就用手强推,把尸体摆正,然后解下朝服把尸体覆盖住。他就仰天嚎啕大哭,说道:“你呀,你呀!天下有大灾祸(大菑),唯独你却先遭遇上了,离开了人世。”


他又说道:“人们常说‘不要偷盗,不要杀人’。可是荣辱观念树立起来了,然后目睹太多荣辱的事情,就会犯病了。看到有钱有势的人很荣耀,看到穷困卑贱的人很耻辱,所以就都争相去得到名利,所以就会犯病了。财货聚集起来,然后世人目睹就会争夺了。”《道德经》中讲,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他又说道:“现在树立世人所困扰的荣辱观念,聚集世人所争夺的财货。世人就会被荣辱、财货所困扰,就会为此不择手段,疲于奔命,永无休止之时。如果想不至于此地步,不遭受刑罚死于非命,这怎么可能呢!”


10.失为在己

【原文】“古之君人者,以得为在民,以失为在已;以正为在民,以枉为在己;故一形有失其形者,退而自责。今则不然。匿为物而愚不识,大为难而罪不敢,重为任而罚不胜,远其涂而诛不至。民知力竭,则以伪继之,日出多伪,士民安取不伪!夫力不足则伪,知不足则欺,财不足则盗。盗窃之行,于谁责而可乎?”


【解释】柏矩又说道:“古代的君主,把功劳归于百姓,把过失归于自己。”成汤为商代开国君主,为一代明君,伊尹辅佐他。成汤在位的时候,曾经连续七年大旱。他坐在柴火堆上,向上天祷告求雨。他说如果上天有什么要怪罪的,就降罪于他一个人身上,不要殃及百姓。


柏矩又说道:“把正确的做法归于百姓,把胡乱枉为的做法归于自己。”如果有什么不对的做法,都怪自己,不会过多地责怪百姓。对于经营企业的领导是否也应该推功揽过呢?


柏矩又说道:“所以,如果有一个人受到刑罚的伤害,就会退而自责,反思自己的过失。”对于这个受刑而死去的人而言,君主也应该要反思自己的过失。


柏矩又说道:“现在则跟古代明王刚好相反。故意隐匿事物的真实情况,而责怪百姓不了解。故意加大事情的难度,而加罪于不敢做为的人。加重任务,而处罚不能胜任的人。增加路途,而诛杀不能按期而到的人。”


柏矩又说道:“百姓的智慧和力气都竭尽了,则只好伪造虚假应对了。居于高位的人每天都以伪诈对待百姓,底层的百姓如何不虚假应对呢!只好疲于奔命了。”


柏矩又说道:“气力不足则只好伪造了(如果一天要搬动多少石头构筑城池,气力不足只要弄虚作假了,否则无法完成);聪明不足则只好欺瞒了(如果君主要臣下想出外交的万全之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为了保命,只好欺瞒了);财货不足,为了保命,则只好盗窃了。”


柏矩又说道:“盗窃行为的发生,到底该责怪谁呢?”百姓难以治理,君主该反省自己。


11.莫见其门

【原文】蘧伯玉行年六十而六十化,未尝不始于是之,而卒诎之以非也,未知今之所谓是之,非五十九非也。万物有乎生而莫见其根,有乎出而莫见其门。人皆尊其知之所知,而莫知恃其知之所不知而后知,可不谓大疑乎!已乎已乎!且无所逃。此所谓然与然乎!


【解释】蘧伯玉为卫国贤德的大夫。蘧伯玉活到六十岁而六十年以来都是与时俱进的。正如《大学》里讲,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未尝不是一开始肯定的,而最终却认为是错误的。六十年以来,可以说蘧伯玉的良知一点点显现,所以认识就不断地进步。世人最难知的就是自己,就是自己的自性本心。


现在认为所谓对的事情,并不是五十九岁的时候认为是错的,这是不一定的。五十九岁认为错的,六十岁可能认为对,也可能还是认为错的。形容蘧伯玉一年年地恢复自己的本心,恢复自己固有的良知。如此贤德的大夫,尚且如此,由此可见恢复良知有多艰难。


只看见万物生长,而不能见到其大道的根本。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万物属于器世界。大道为形而上,不可见,不可闻,不可说,所以看不到根本。


万物都从大道中生出,而却看不见天门。《道德经》中讲,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世人都自以为自己所知很尊贵,自以为是,以为自己很聪明,以为自己博学多才,天上地下无所不知。然而世人却不知凭借自己所知,去探究所不知的真理,而最终得到真知。这难道不是最大的糊涂嘛!苏格拉底能够知道自己的无知,而雅典城所谓的聪明人却不知道自己的无知。知道自己,知晓自己自性本心,这才是真正的真知。


已乎已乎!算了吧,算了吧!世人都自以为自己很聪明,而不能醒悟,这是最大的糊涂。如果不能自己去反省,这注定是无处可逃的,终其一生都稀里糊涂的过了。


世人所认为对的,到底是对还是不对呢!当今世界面临新的科学革命,传统文化复兴会令真正的科学思想回归。霍金曾感叹哲学已死。西方量子理论所认为对的,到底是对还是不对呢!西方科学家行走得太快,把灵魂落在后面长达一百年,如今是知行合一的时候了。


12.灵公为灵

【原文】仲尼问于大史大弢、伯常骞、狶韦曰:“夫卫灵公饮酒湛乐,不听国家之政,田猎毕弋,不应诸侯之际;其所以为灵公者何邪?”大弢曰:“是因是也。”伯常骞曰:“夫灵公有妻三人,同滥而浴。史鳅奉御而进所,搏币而扶翼。其慢若彼之甚也,见贤人若此其肃也,是其所以为灵公也。”狶韦曰:“夫灵公也死,卜葬于故墓不吉,卜葬于沙丘而吉。掘之数仞,得石槨焉,洗而视之,有铭焉,曰:‘不冯其子,灵公夺而里之。’夫灵公之为灵也久矣,之二人何足以识之!”


【解释】孔子问卫灵公的史官大弢、伯常骞和狶韦道:“卫灵公沉湎于饮酒作乐,不愿意处理国家政事。经常出外田猎,用网捕捉走兽,用弓箭射杀飞禽。不爱参加诸侯间的交际活动。可是死后却追加谥号为灵公,这是为何呢?”看卫灵公所为,十足的昏君,如何能够称之为灵呢?


大弢回答道:“给他这个谥号,是因为有这样的德行。”卫灵公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呢?令史官能够给他如此高的评价。


伯常骞回答道:“卫灵公有三个妻子,在同一个洗澡盆中洗澡。史鳅(卫灵公贤德大臣)奉召而进入卫灵公的寓所。卫灵公只好急忙接过衣裳遮丑,恭敬地接见史鳅。”卫灵公对待贤德大臣,有点周公吐脯的风范了。周公正在吃饭的时候,贤臣拜见,就会马上吐出饭菜,急忙接见。周公正在洗头的时候,贤臣拜见,就会马上盘起头发,急忙接见。


伯常骞又说道:“虽然平时卫灵公表现得极其傲慢,但是见到贤臣如此肃穆恭敬,这是之所以追加谥号为灵公的缘故。”


狶韦回答道:“卫灵公死后,占卜说埋葬在预先构筑的墓地不太吉利,而占卜说埋葬在沙丘(地名)就吉利。挖掘数仞之深,得到一个石制的外棺。清洗干净后仔细查看,有铭文刻在上面,写道:‘子孙不足以保住墓地,后世灵公夺此墓地而埋葬于此。’”


狶韦又说道:“灵公虽然乱但是不离政事根本。政事的根本是举贤任能,所以称之为灵。卫灵公可以称之为灵已经很久了,你们两个又怎么能够知晓此事呢!”其它两个人都在是非上辩白,然而却不知是非从天然自性中分化而出。自性本心可以称之为灵台,卫灵公不会偏离灵台太远,所以称之为灵公。


13.丘里之言

【原文】少知问于大公调曰:“何谓丘里之言?”大公调曰:“丘里者,合十姓百名而以为风俗也;合异以为同,散同以为异。今指马之百体而不得马,而马系于前者,立其百体而谓之马也。是故丘山积卑而为高,江河合水而为大,大人合并而为公。是以自外入者,有主而不执;由中出者,有正而不距。四时殊气,天不赐,故岁成;五官殊职,君不私,故国治;文武殊能,大人不赐,故德备;万物殊理,道不私,故无名。无名故无为,无为而无不为。时有终始,世有变化。祸福淳淳至,有所拂者而有所宜,自殉殊面;有所正者有所差。比于大泽,百材皆度;观于大山,木石同坛。此之谓丘里之言。”


【解释】少知(人名)问大公调(人名)道:“什么叫关于丘里的妙论呢?”丘里也就是乡里。


大公调回答道:“所谓丘里,就是聚合十个姓氏的人家,上百个人在一起,所形成的风俗。”四井为一邑,四邑为丘;五家为邻,五邻为里。


大公调又说道:“把差异的姓氏、上百个差异的人合在一起,成为同一个乡里,同一个乡里就有同样的风俗。如此可以称之为同。”让我们想到惠施关于合同异的学说。天地万物同为一体,如此为大同。天地万物本来都是不同的,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片竹叶,王阳明先生格竹子估计也会想到这一点的。东西方价值观差异、男女习惯有差异,可是没有关系。东西方合在一起,同为人类共同体,可以称之为大同。男女组成家庭,同为一家。高明的调和者会经营家庭,弹奏出和谐美妙的乐章。高明的治国者也是如此,弹奏出和谐的社会大治乐章。


大公调又说道:“如果把同一个乡里散开,就成为差异的姓氏,上百个差异的个人,如此可以称之为异。”西方价值观崇尚个人自由,也就是崇尚差异,崇尚个人特质,如此就会有纷争。东方价值观崇尚和而不同,也就是崇尚大同,不要太多个性冒尖的东西。如此就会和谐。因为中国人知道枪打出头鸟,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大公调又说道:“指向马的百个不同的部分,各部分是差异的,如此分散就不能得到马;然而把马系在面前,合百个不同的部分,就可以称之为马。”量子物理科学家为天下万物忙得不亦乐乎,实则天下一马。今年是鸡年,也可以说天下一鸡。整个宇宙对应于一匹马,科学家分散观察不同差异的个体,就会出现电子、中微子、希格斯粒子等不同的粒子。高明的科学家能够调和不同的粒子,弹奏出宇宙万物和谐美妙的乐章。不高明的科学家,就只能看到不同的粒子,不同理论之间的矛盾和纷争。


大公调又说道:“所以说,山丘从卑下积累尘土砂石而能成其高,砂石尘土都为不同的个体,然而合起来同为一体。江河把差异的水流合起来,同为一体,所以能够成其大。大海又把差异的百川合起来,同为一体,所以称之为大海。大人有大爱之心,有大心,把天下差异的人,差异的私心合并起来,天下同为一家,称之为大公。”虽然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私心,但是大人能够看到每个人的自性本心都是相同的,只是由于本心上遮蔽或深或浅的物欲。私心的不同只是物欲遮蔽深浅程度不同罢了。


大公调又说道:“所以,不同的差异个体合起来,成为大同。外来一个差异的个体进入,虽然有主人,但是不会太过于排斥和偏执。不同的差异的国家合起来,成为大同世界。外来一个差异的个体进入,虽然有主见,有自己的价值观,但是不会太过于排斥和偏执,又能够把外来的东西给融入进去,形成新的大同世界。外来的言语从外而入我的内心,虽然我自有主见而不会偏执。”大人找到自身真正的主人,也就是自性本心。每个人都是一个差异的个体,大人尊重别人的意见,而不会偏执。由此可见,春秋五霸不能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别人,当今世界也是如此。


大公调又说道:“有一个差异的个体从大同中离散出去,虽然有君主之正,而不会拒绝。”对于明王而言,如果富有盛德,差异的百姓个体不远千里就会前来归附。如果个体离去,也许是做得不够了,就不会拒绝,就会反思自己。宇宙为一整体,天下一马,虽然暂时分出差异的个体中微子,可是却不会太过于执着。中微子只不过是中微子实相和心相互作用一瞬间所产生的罢了。


大公调又说道:“一年四季有四时,虽然寒暑燥等不同的气,上天不会偏赐,所以一年有好的收成。”如果一年四季都是相同的,也许就不会有好的收成了。


大公调又说道:“不同的官员有不同的职责,君主不会偏私某个官职,将百官之力形成合力,所以国家能够大治。”一身如同一国,五官有不同的功能,然而不会偏私某个器官。如果偏私在吃,其身就不会康泰了。


大公调又说道:“文武百官有不同的才能,担任不同的职务,大人不会偏赐,所以能够德行圆满而完备。”《道德经》中讲,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整辆车由不同的部分构成,正是形成一体,所以有车的功用。一国如同一辆车,哪个部分都重要,关键是形成一个整体,才能有国家的大治。


大公调又说道:“万物虽然都有不同的理。一物必有一理。然而大道不会偏私于一物,所以大道无名,而万物皆归。”


大公调又说道:“大道无名,所以无为。虽然说无为,可是无不为。”天地万物,中微子、电子、夸克等,一物必有一理,一物必有一名。然而名都是给起的,道也是勉强起的名字。万物都归于道,都合于道。万物在道都是同的。然而却没有一个名字。正是由于大道无形无相,看似山谷那样虚空,看似无用然而有大用。车轱辘中间有空,所以有车的用;房屋中间有空,所以有居住的功用。


大公调又说道:“时间有始有终,世间有变有化,大道无始无终,自性本心真常不变。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东方不亮西方亮。社稷有兴衰,人情有离合。”天地万物组成了这个世界,世界归于大道,归于大同。然而构成的个体都在随着时间而循环往复地变化。


大公调又说道:“福祸无常(淳淳)而至,有所拂逆而有所顺宜,各自向不同的方向流转变化。”大道分化为是非、福祸、贫富。福祸虽然不同,然而合起来为大同。福祸都在随时间变化,人的命运有起起落落。有时候顺一些,有时候逆一些。喜怒哀乐未发,合起来称之为中,中分散而为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合起来才有美味,如果单单一个味道,就会腻味了。伊尹为得道高人,融通中医药,著有《汤液经》;融通厨艺,成为中国厨神;融通治国理政,成为一代贤相。药物有寒有热,一种药物有一种偏差,刚好可以纠正人体阴阳之偏,需要调和在一起,有君臣佐使,同为一副方剂,如此对于身体才有大治。


大公调又说道:“有所正确的,也有所差错的。”福祸无常,可是并不是都是正确的,刚好让好人遭受灾祸了;也有可能让坏人得到好处了。然而其中必有深层次的原因。股市如同人生,我们看股票的起落,有时特别低,有时高得离谱。不管是怎么样的价位,也必定是合理的价位,如果不合理,也不会出现。所以存在必然是合理的。只是原因比较隐蔽,让人不容易察觉罢了,所以世人会认为有差错。人生也有起落,也有福祸。


大公调又说道:“比如大泽,百种树木虽然不同,形态各异,但是都同样生长在同样一片大泽之中。”无数种微观粒子,虽然形态各异,然而都同样生长在宇宙之中。


大公调又说道:“再观看大山之中,百种树木,万种石头都同处于一块地方。”大同包含有小同。百种树木合起来称之为小同。树木和石头又合在一起称之为大同。电子和原子核合起来为原子,如此为小同。不同的原子又合起来,成为分子。分子又组合起来成为万事万物,组成这个大同世界。


大公调又说道:“万事万物形态各异,如果以道看破,则如孔子所说一以贯之就可以了。万事万物都归于一,归于大道。如果看不破,就各自为是,争论不休。这就是所谓关于丘里的言论。”虽然很土的乡里言论,但是实则是无上天音。百家争鸣,百家虽然言论各异,但是合起来并无什么不同。爱因斯坦和波尔争辩一辈子,无法形成大同,然而站在更高的视角,形而上的视角,就可以归于同一了。


14.道者为公

【原文】少知曰:“然则谓之道,足乎?”大公调曰:“不然。今计物之数,不止于万,而期曰万物者,以数之多者号而读之也。是故天地者,形之大者也;阴阳者,气之大者也;道者为之公。因其大以号而读之,则可也。已有之矣,乃将得比哉!则若以斯辩,譬犹狗马,其不及远矣。”


【解释】少知又问道:“然则把丘里的言论称之为道,足以胜任吗?”


大公调回答道:“不足以称之就是大道本身。”关于丘里的言论只是大道的一小勺而已,并不能说就等于大道本身了。


大公调回答道:“现在我们计算事物的数目,远远不止于一万个,而大约称之为万物。只是形容数目太多了,所以勉强称之为万罢了。”大道本来无名,只是勉强起个名字为道罢了。大道无形无相,无有止境,不能说就是如此而已。


大公调回答道:“所以说,天地为有形体里面算最大的。天覆地载,恩养万物。然而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比天地更大的是阴阳。阴阳,为气之最大的。天有天气,地有地气。天地归于阴阳。然而比阴阳更大的,就是大道了。大道分出阴阳,就有是非、善恶、福祸。大道为天下大公,为天地、阴阳、万物所公用。在万事万物之中,都存在大道的形迹。”


大公调回答道:“正是由于道大,无形无相,无穷无尽,所以勉强以一个道字称呼罢了。”


大公调回答道:“可以将天地、阴阳、万物这些差异的个体组成大道,同归于大道。这里只是举丘里之言作为例子见证大道罢了,然而如何能够将此言论与大道相提并论呢!”


大公调回答道:“如果以丘里言论和大道相辨别,就好像是狗马那样,差别很远了。”


15.万物何起

【原文】少知曰:“四方之内,六合之里,万物之所生恶起?”大公调曰:“阴阳相照相盖相治,四时相代相生相杀。欲恶去就,于是桥起。雌雄片合,于是庸有。安危相易,祸福相生,缓急相摩,聚散以成。此名实之可纪,精微之可志也。随序之相理,桥运之相使,穷则反,终则始,此物之所有。言之所尽,知之所至,极物而已。睹道之人,不随其所废,不原其所起,此议之所止。”


【解释】少知又问道:“四海之内,天地之间,万物是从何处生出来的呢?”


大公调回答道:“阴阳推移,互相照应,互相遮盖,相生相克。阴阳一对互相都是对应的。孤阴则不生,独阳则不长。有东必有西,有动必有静,有福必有祸。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如此互相遮盖,互相隐藏。阴能生阳,也能克于阳。阳能生阴,也能克于阴。”对于一个家庭而言,女人属于阴,如果能够柔顺平和,就能够生阳,有利于丈夫。相反地,如果刚勇强悍,就不能够生阳,反而有克于丈夫。


大公调又说道:“阴阳随四时而变化,一天也类似于一年四季变化,阴阳之气也不断变化。阴阳之气相互迭代变化,寒暑往来,贫富起落。阴阳之气顺,就会相生,比如春夏。天地之气顺,就会相生。天地之气逆,就会相杀,比如秋冬。”


大公调又说道:“爱、憎、进、退,也是就会凭空而起了。”这里说桥起,很形象。桥连接此岸和彼岸,无此岸就无彼岸,有此岸就有彼岸。搭建拱桥,此岸和彼岸就归于一。无爱就无憎,无进就无退。社稷也有气数,也有阴阳之气的变化。如果社稷之气不顺,则贤人退而归隐等待天时。此一时彼一时。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范蠡该退则隐退,保全其身;文种该退不退,则有杀身之祸。


大公调又说道:“雌雄两相合,夫妻两相合,阴阳相对应,阴阳相滋养。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如此就常有子孙后代。”万物众生莫不如此,从而生生不息。这也就回答万物怎么生出来的问题。


(声明: 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