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尊重正教分
第十二章 尊重正教分
1.皆应供养
【原文】“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
【解释】佛陀又说道:“其次,须菩提!如果有人随时随地宣说此经文,乃至只是说了四句偈颂这么少的经文。可是应当知道所宣说的地方,一切世间众生、天界之人、阿修罗,都应当供养此经。就好像是供养佛、供养塔庙那样。更何况是,有人能够全部受持,读诵、修持和践行这部经呢,这样的福德就更大了!”什么是阿修罗呢?佛家讲六道轮回,其中的一道是阿修罗,阿修罗的众生易怒好斗。如此我们供养此部经典是很有福德的。
东土很多翻译的经文前面都有武则天写的四句偈颂: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如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武则天是不是夸大了呢?一点都不夸张,她曾经去出家为尼姑,想必对佛法深有研究。她能够成为帝王,必定有其过人之处,不傻子。她都说了,佛法很玄深,很微妙;这是百千万劫都难于遇见的。这部《金刚经》就在我们面前,已经遭遇了,能不去修持诵读,能不去供养吗?但愿人人都能够了解掌握佛法真实要义。
2.希有之法
【原文】“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则为有佛,若尊重弟子。”
【解释】佛陀又说道:“须菩提!如果尽能持受这部经文,应当知晓,这个人已经成就了最上乘佛法,世间所稀有的佛法。此部经典所在的地方,则如同有佛在那里一样,就要像弟子尊重世尊那样尊重受持这部经典。”
如今是末法时期,我们能够有缘接受这部经典,这是几辈子修来的福分了。佛陀教我们识别善知识,识别好的老师。因为末法时期,邪师横行,这是佛陀提醒我们的。如何去识别好的老师呢?能够去修持、践行和读诵这部经典的人,这就是好老师了,能够读通,按照经文所教去修行,能够进行法布施的,也就是好老师了。当然了,明心见性就可以读通经文,但是明心见性只是开始罢了,还要继续修行,直到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只是打破了语言文字相,离语言文字相,打破了语言文字对我们的封印罢了!
《道德经》中老子感叹,知我者希!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知晓老子的人很稀少,就像白天的星星那样稀少!取法于我的更加少了,更加难能可贵了。所以圣人在怀里有宝玉藏着,不敢轻易示人。因为懂这块玉的价值的人太少了!可是呢,经文又很容易知,很容易行,只是世人不能知不能行罢了。正所谓大道至简,这是极其简单易行的事情,只是大家被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罢了。
《道德经》中还教大家如何去识别老师,识别得道的善知识。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如何识别得道高人呢?因为这些高人敬畏天道,对于名利不去追逐。勉强形容一下,小心谨慎如同冬天过冰冻的河面一样;小心谨慎如同害怕周围的邻居说自己的不是那样,很慎独,别人看不到听不到也不敢做什么坏事。
《论语》中孔子开篇就说,人不知而不愠,人不知道自己,也不要不高兴,不要生气。
儒释道三家都讲了知晓善知识,知晓真正的善法,这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但是也是最容易的事情。我们不知晓经典没有关系,千万要敬重经文。
此章佛陀教大家尊重正法,尊重善知识,如此就不会断了自己的慧命,不会与经典擦身而过。因此称之为尊重正教分。
第十一章 无为福胜分
1.恒河沙数
【原文】“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
【解释】前面十章须菩提与佛陀一问一答,打破了对于相的执着,打破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和寿者相;打破了对于佛法相执着,对于佛的执着。佛陀教弟子们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不要住相而生心。
心即是净土,心静则佛土净。佛身很广大,居于净土,心为净土也是无所不包。
打破了对于外相的执着,就证入了空性。须菩提是讲空性第一的,一切法无自性。
讲到这里已经把弟子们的疑虑解答了,佛陀从住相布施延伸而讲,很贴合当时的场景。因为弟子们刚刚从城里乞食回来。有的弟子专门挑穷人乞食,因为觉得穷人很可怜,要多把福德给种在穷人那里,多照顾穷人;有的弟子专门挑富人,觉得穷人太穷了,没有多少东西进行布施。
佛陀循循善诱,开导弟子们到了这里,讲理已经讲到极致了,担心弟子们不信,接下来就较量福德多少了。把持受一句两句经文的福德,法布施一句两句经文的福德和世俗的福德进行对比。
佛陀又说道:“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子那么多的数量多不多呢?如果像恒河沙子那么多的恒河,每条河流当中都有恒河沙子那么多,这样的数量多不多呢?”
须菩提回答道:“很多,世尊!恒河那样的河流都无数,更何况是里面的那么多沙子呢。”
如果住众生相,众生无数,如同恒河沙那么多,如何度得完呢?如果众生度不完,就无法成佛。菩萨们很着急,不能安心。如果以慧眼看破众生相,就一下子灭度完了,实则无一众生可度,不执着于众生相。也不可以执着于无一众生可度,还是要入世去帮助众生解脱的。之所以这么说,是为了让菩萨们不要对众生相执着。
世界上股民无数,如恒河沙数,股市当中众生无数,也需要通过智慧救渡股民。不住相就不会住绿肥红瘦,不会因为股市翻红而高兴,也不会因为股市变绿而忧伤。
物理学当中微观粒子如同恒河沙数,如何探求得完呢?各国投入巨资建造粒子加速器,方向都走错了。物理学家们住粒子相了。其实很简单,观察光实相的一瞬间,创造了光子一物,这是现象实体。观察电子实相的一瞬间,创造了电子一物,这也是现象实体。佛陀所讲,万法唯心造,真实不虚!
2.七宝布施
【原文】“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
【解释】佛陀又说道:“须菩提!我现在明白地告诉你: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装满恒河沙数量那么多的三千大千世界,这么多的沙子进行布施,所得福德多不多呢?”佛陀够厉害的,恒河沙已经够多了,一个大千世界已经够大了,还要用七宝装满这么多的大千世界,这是一个天文还要天文的数字了。
须菩提回答道:“很多,世尊!”
3.为他人说
【原文】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
【解释】佛陀告诉须菩提:“如果善男子、善女人,在这部经中,如果能够受持四句偈,不光是自己学会,如果能够为他人解说,后者所得福德比前面七宝布施还要多得多。”经文中的偈颂往往包含有佛法的要义,是总结前面所讲的佛法,所以言简意赅。
佛陀是不是骗人的呢?一两句经文就超过那么多财宝布施。佛陀从来不会骗人,从来不打诳语。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经文为载道文字,一字一句都是全息的,一句经文就包括了整个大藏经,比如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等。一个慧字也能够说明问题。上面两只手,中间一把扫把,下面是心字,两只手抓住扫把,把心的灰尘清扫干净,如此就能够生慧了。
这是很划算的买卖,所以我们要努力去学习持受这部经典。我在这里解析,发布出去分享给众生学习,互相交流,这是法布施,也有利于增长我的福德。大家何乐而不为呢?
此章讲持受经文,进行法布施,这样无为所得的福德,胜过无量七宝布施的功德。因此称之为无为福胜分。
第十四章 离相寂灭分
1.未曾得闻
【原文】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
【解释】这时,须菩提听闻此经,深解其中奥妙,深感佛陀大爱慈悲,哀怜众生而宣说此经。
因此,须菩提听完就鼻涕眼泪一下子就流出来了,他对佛陀说:“真是太稀有了,世尊!佛所宣说如此甚深微妙的经典,我从昔日所得慧眼以来,也未曾听闻过如此精妙的经典。”所谓得慧眼是已经明心见性了,得道了。如果已经明心见性,就能够见到法身佛,见到自性本心亮光了,就不会迷失了。须菩提赞叹说,以为明心见性,已经一经通所有经通了,但是还没有听过如此精妙的经典。原来悟性是不断扩大的,心如同生锈铜镜,见性有慧眼就是见到一丝亮光,如此有光亮指引,就有慧眼了。
2.稀有功德
【原文】“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
【解释】须菩提又说道:“世尊!如果又有人听闻这部经,信心大增,心地清净,则可以照见实相了。心如同明镜一般,如果心地清净,就可以照天照地,就可以如实照相了。应当知晓这样的人,成就了世间第一稀有的功德了。”
3.是实相者
【原文】“世尊!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
【解释】须菩提又说道:“世尊!这个实相,即并不是相,所以如来说名字为实相。”
有慧眼可以看到实相,看到相背后的东西。康德是西方著名的哲学家,康德物自体可以说对应于实相;现象界的实体对应于相。
现在已经到了科学与宗教融合的时候了。当代著名物理学家赵国求教授创立了双四维时空理论。有两个时空,一个是自在时空;另外一个现象时空。自在时空中的东西为自在实体;现象时空中的东西为现象实体。自在实体对应于实相;现象实体对应于相。我们要有智慧看透相背后的东西。
世尊是大彻大悟,不仅仅看到,内证了宇宙和人生的实相。
观察光的实相一瞬间,创造了光子这个现象实体。光的实相可以说是以太,虽然说是以太,而非以太,名以太罢了。我们需要打破名字的封印!以太和光实则是一回事,以太为光的实相,而光子为现象实体罢了。
4.后五百岁
【原文】“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解释】须菩提又说道:“世尊!我现在得闻如此经典,相信、理解、受持不觉得难。可是如果来世,五百年以后,有众生听闻此部经典,如果能够相信、理解和受持,这样的人是第一稀有的了。”我跟此部经典的缘分很深,看到就很喜欢,能够契入其中的心法,看来我也是稀有动物了!但是不可以骄傲,还要继续努力。佛陀在世的时候,相信是容易的,可是五百年后,特别是当今已经两千五百年以后了,众生相信此部经典很不容易了。《道德经》中讲,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半信半疑;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可以说,相信经典已经很不容易了,大家读到半信半疑也算不错了。
须菩提又说道:“为什么这么说呢?此人已经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和无寿者相了。”如果能够信进去,起码已经明心见性了,已经得道了。既然已经得道,就有了慧眼,于相而离相了,已经打破了四相的执着了。
须菩提又说道:“为什么这么说呢?我相即不是实相,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和寿者相这些也不是实相,也是非相。为什么这么说呢?如果能够离一切诸相,不被相所迷惑,不执着于相,可以称之为诸佛了。”相对应于现象界;而非相对应于实相。众生被相所封印千万亿年,所谓相是语言文字相、外貌的色相等;眼睛所看,耳朵所听,鼻子所闻,嘴巴所尝,身体所触摸等都是相。手去摸石头,这一瞬间创造的坚硬,这也是相的一种。如果能够内证离相,即等同于佛了。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离相就是无上甚深禅了。为什么离相这个事情这么紧要呢?现代物理学的瓶颈全部都卡在观察创造实在这句话当中!这句话奥秘如果解开了,封印打开了,就可以实现物理学的大统一了。可以说,这句话封印了西方许许多多优秀物理学家。这是历史赋予东方物理学家千载难逢的好时机,可以实现弯道超车!也许我这部书分享出去以后,学界会创立一个金刚物理学的学派呢!
所谓观察创造实在,观察创造了相,创造了现象界的东西,创造了现象实体!世人以现象实体为实在,所以说观察创造实在。西方科学家把粒子光子,电子这些都看作实在!实则这一切都是虚妄的。
5.不惊不怖
【原文】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
【解释】佛陀告诉须菩提:“是这样的!是这样的!如果有人听闻这部经典,不惊不怖,不畏惧,应当知晓这样的人甚为稀有。”
大家如果看了《庄子》,可能会被里面的夸大的言词所雷到,可能会觉得不可思议,惊讶。《道德经》中讲,不笑不足以为道。可能面对真理的时候,我们容易笑话它,感觉到惊讶、畏惧,如同叶公好龙那样。如果看了此部经典,不惊不怖,已经契入内心,这样的人极其稀有,已经明心见性了,已经得道了。
世尊听了须菩提陈述自己的领悟,世尊以佛心印,以心印心,印证须菩提所说,于是说:如是,如是,诚如所说。就是这样的,对的,对的。
因为世尊所讲,如同降下大法雨,小的根器就受不了,会东倒西歪的。六祖坛经中也有相应的描述。因为根器小,听闻的人就会惊讶、怀疑、恐怖和畏惧了。如果有听了不惊不怖,不怀疑不畏惧的,这样的人就极其稀有了。世尊所说,不在于语言,而是在于语言背后的东西。
6.第一菠萝蜜
【原文】“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
【解释】佛陀听了,又说道:“为什么呢?须菩提!如来所说的第一菠萝蜜,是非第一菠萝蜜,只是名字称之为第一菠萝蜜。”
大家不要好奇佛陀这样的说法,什么非,什么名字,只是佛陀让大家不要被语言文字所封印罢了,需要离语言文字相。《道德经》、《清静经》中讲道,这只是勉强起的名字罢了,讲道,即非道,是名道罢了。因此讲,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什么是菠萝蜜呢?名彼岸,虽然说是彼岸,而非彼岸。此岸众生受苦,佛陀度众生到了彼岸,彼岸是净土。
什么是第一菠萝蜜呢?第一菠萝蜜就是绝对真理,就是宇宙和人生的实相,就是第一义。绝对真理等于无数个相对真理之和。七巧板等于七块不同的板加上背景板,这个背景板对应于虚空无形无相的道,对应于第一菠萝蜜。我们要追求物理学大统一理论,只能无限制地去逼近,用有限个相加上道,就可以统一物理学了。如果离开了这个无形无相的背景,就无法统一物理学。佛陀有三十二相好,无数个相加起来才能逼近佛陀的实相,不仅仅是三十二相。三十二相只是其中的重要的相。
7.忍辱菠萝蜜
【原文】“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是名忍辱波罗蜜。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嗔恨。”
【解释】佛陀又说道:“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所说的非忍辱波罗蜜,是名忍辱波罗蜜。”忍辱菠萝蜜是通过修忍辱行而到达彼岸,这是一个法门。心性不能硬来,只能忍受随顺。心理学中有个东方禅疗的疗法叫森田疗法,主张忍受痛苦,为所当为;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比如睡眠难以入睡,如果越想睡就越难睡;越怕睡着反而容易睡着。如果睡不着的时候,忍受痛苦,做该做的事情,该躺着就躺着,数数可以,数羊也可以,慢慢地自然就睡着了。心性如同倔驴,越抽越不动,需要顺着毛撸。心性如同牛脾气,要按牛喝水很难,等到牛渴了自然会低头喝水。心性不能硬按,如同水中葫芦,这边按住,另外一边就冒出来了。妄想杂念也是如此,这个念头按下去,那个念头冒出来,不能强制硬来。只要把注意力放在念阿弥陀佛上就好了,任由念头起落,云卷云舒,慢慢就会进入静定了。只有我们忍受,臣服接纳了,内在的力量才更加强大。
佛陀又说道:“为什么这么说呢?须菩提!比如我昔日往世的时候,当时是个忍辱仙人,那时被歌利王割截身体。我在那个时候,已经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和无寿者相。为什么说已经无这四相了呢?因为如果昔日被节节支解时,如果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就会生嗔恨心。”这是佛陀方便的教法,实际上是一个公案,其中蕴含着奥妙。前面佛陀刚讲完,听到这个经不惊不怖,不产生畏惧的人,是世界上极其稀有的人了佛陀很调皮,这里开始讲公案吓人了。佛陀讲,以前有一世,他是忍辱仙人,被当时的国王歌利王割截身体。忍辱仙人忍辱不动心,后来居然能够全部恢复如初。这是佛陀方便的教法。所谓仙人是你的心,歌利王是物欲。世人颠倒,心应该为王。心被物欲所分割,就成为小心了。如果看见色时,仙人的眼睛就坏了,被蒙蔽了;听闻声音的时候,仙人的耳朵就坏了。还有其它的知觉,都被节节支解了。道如果被物欲所间隔,就是有间道;道是无间道,没有物欲间隔的。如果我们心不被物欲所分割,就要修忍辱菠萝蜜。看到好吃的,也忍一下,不要乱吃了;看到好看的,也要忍一下,不要乱看了。
佛陀往世已经把忍辱菠萝蜜修到极致,可以从忍辱行修到彼岸了,即使被节节肢解都不会有嗔恨心。为什么修行建议吃素食呢?动物在宰杀的时候,被节节肢解,升起嗔恨心,特别痛苦,肌肉当中都是毒素,我们吃了对身体很不好。
8.忍辱仙人
【原文】“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解释】佛陀又说道:“须菩提!过去五百世之前,我那个时候是忍辱仙人,在那一世,已经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和无寿者相了。”
9.离一切相
【原文】“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则为非住。”
【解释】佛陀又说道:“所以,须菩提!菩萨应当离一切相,不要着相!”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离相就是无上甚深禅了!离相有很多,包括离语言文字相。如果离语言文字相,就证入了无字天书的境界。语言文字封印我们很厉害,如果打开语言文字相,就可以打开封印,恢复我们的灵性了。整个物理学界被封印在一句话当中,一句观察创造实在这句话当中,可以说被封印在禅当中!量子物理被封印在频域空间、概率空间,只能计算不能理解;只能谈电子云,谈概率,谈不确定、测不准,不能确定。整个股票投资界被封印在概率空间,概率是投机,而不是投资,只能谈追涨杀跌,只能谈不确定,而不是确定赚钱的。如果打开股票投资的封印,就会厌恶风险,选择一定赚钱的,百分百赚钱的价值投资,而不是选择某个概率。如果打破一切相,就不会被现代的糖尿病、各种癌症病名所吓死,面对这些就会坦然许多,能够不惊不怖。中药注射剂可以说是伪科学!真正的中医在《黄帝内经》、《伤寒论》当中。
佛陀又说道:“菩萨应当发大菩提心,不应当住色生心,也不应当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当生无所住的心,不要住在任何一个相上。正所谓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如果住语言文字相,就以为语言文字就等于实相了,两者实际有分别的。我们的心容易欺骗我们,把两者划上等号。
佛陀又说道:“如果心有所住,不要觉得心住在那里了,则是非住。”心住在色声香味触法里面,心就不能住,不能安心了。心要归于王者之位,心为君主之官。如果心跟着外界跑,就不能安住了,所以佛陀所非住。
10.离众生相
【原文】“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
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应如是布施。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
【解释】佛陀又说道:“所以佛说:‘菩萨心不应该住色布施。’不要看贫富布施等。须菩提!菩萨如果要利益一切众生,应该如此布施,不要住色布施。如来说:一切诸相,都需要离,都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也需要离众生相。”
11.无实无虚
【原文】“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
【解释】佛陀又说道:“须菩提!如来是从来不讲假话的,讲的都是真话,都是实实在在的,真实不虚的。”佛陀担心众生不信,特别是后五百岁,后两千五百岁的众生更加不信,所以佛陀很慈悲,专门强调了一下。不仅仅此经不容易信,《道德经》也是如此,所以老子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佛陀又说道:“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佛法是无实无虚的。”如果说佛法实在,可是又要离佛法相,不能住佛法。所以佛陀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如果过了河,还要背着船干啥。如果病好了,还要执着于药,还要去吃药干啥。如果说佛法不实在,佛法很虚,那也不行,因为佛所说都真实不虚,不会骗人。所以说,佛法是无实无虚的,非实非虚。
12.日光明照
【原文】“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则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
【解释】佛陀在这里讲无住布施的益处。有住之心,属于无明,这个名字起得好,一点明亮光亮都没有了。心如明镜,如果全部被覆盖了,就无明了。心如太阳,如果全部被物欲的乌云所遮蔽,就无明了。心被障碍住了,如同人走入暗处,什么都看不见,看不到太阳了,但是并不代表太阳不存在。无住的心,各种物欲障碍已经去除,人相破了,我相破了,如同太阳升天,朗照天地万物。这个无住之心,就是真实的般若,佛陀在菩提树下所证的,无非就是此心而已。
不仅仅是佛教,三教圣人都是如此,王阳明先生临终前遗言: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佛陀又说道:“须菩提,如果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就好像是人走到黑暗处,则看不见任何东西;如果菩萨不住于法布施,就好像人有眼睛,日光亮亮地照耀,到哪里都是光亮的,可以看见种种色,外在万物的种种相。”
13.当来之世
【原文】“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即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解释】佛陀又说道:“须菩提!在未来之世,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够受持读诵这部经典,即为如来。”我们在佛陀眼里都是善男子、善女人,亲爱的读者,有缘耐心读到这里,您已经有很大的福报了。不仅仅读诵这部经典,就是如来;而是要信解受持,才是如来。人人皆可成佛道,人人都有佛性。佛陀这里给我们信心了。如果能够正信进去,起码已经得道,明心见性,才能够信进去;能够理解佛经,理解这些公案,量子理论只能计算,不能被理解,这是不对的。爱因斯坦临终前说,宇宙最不可理解的是,居然是可以理解的。可能他在临终前顿悟了,打破了物理学的相。如果已经明心见性,就成为佛子了,可以称之为如来。但是,见性只是开始,还要继续往上修。
佛陀又说道:“如果以佛的智慧来看,借佛慧眼看,就知晓这个人,可以看见这个人,能够成就无量不边的功德了。”佛陀鼓励我们继续精进修行,诵读理解,内证这部经典。如果真的相信了,就是得道了。正所谓知一心而知万心,知一世而知万世。
此章须菩提陈述自己的领悟,佛陀印证。佛陀教菩萨离一切相,发大菩提心。因此称之为离相寂灭分。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