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正心修身
1.正心修身
【原文】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注解】所谓修身关键还是在于正心的。心为一身的主宰的,如果心不正,身就会偏离了的,就会去做恶了的。
前面说诚意了,就不会以善为恶,以恶为善了的。对于善恶就会比较分明了的。如果偏离了,就要使得此心归于正的。
有所愤恨,则心就不得其正了的;有所恐惧,则心就不得其正了的。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了的。前面有说到,西施照镜子,镜子只是如实的反应罢了。不会对西施喜欢得不得了的。东施来照镜子,也是如实反应罢了,也不会讨厌得不得了。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了的。
2.心不在焉
【原文】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注解】心如果不在其位,不居其正,看东西好像看不见一样,听就好像听不见一样。这里有个成语心不在焉,这个是出处的,我们经常会用到的。
吃东西都不知道是什么味道的。心为身的规矩的,如果心不正,规矩也就不正了的。所以说修身首先要正其心的。
第七章 必诚其意
1.必诚其意
【原文】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注解】前面讲格物致知,这里讲诚其意。
所谓诚其意,也就是不要自欺的。如厌恶恶臭,喜好美色,这些都是发自内心的。闻道恶臭自然就会捂住鼻子走远的,见到美色就喜欢多看几眼的。只是美就是美,丑就是丑,不会看到美的就有非分之想的。如此就不是自欺的。只是如实的反应真实的情况罢了。如果不能诚意,也许就会以善为恶,以恶为善了,以真为妄,以妄为真了的。也许大家很有信心,觉得根本不会的。要不为什么张果老要倒骑驴提醒世人呢?要不佛陀为什么会说颠倒众生呢?此心如同镜子,物来则应,物去不留的。不会看到西施来照一下,就想占有的。西施走了,也没有一丝的牵挂粘滞留在镜子里面的。
所以说君子必慎独的。不是别人看不见就去做恶事,不是别人听不见就去做恶事的。做一件善事,人的私欲就减一分,镜子上的污渍就少一点,良知就多一分;做一件恶事就相反了的。君子知晓这一点,就必然会慎独了的。离地三尺有神灵的。自修的过程,就好像是雕琢玉石的,不是别人看不见自己就偷懒的,这个都是自作自受的。小人自己一个人闲居的时候有做不善的事情,无所不作的。可是见到君子以后就觉得羞愧了的,就会掩盖其不善的一面,而把自己善的一面展示出来的。这说明即使是小人,即使是恶人也还是有羞耻之心的,良知还没有完全被遮蔽的。
2.人之视己
【原文】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注解】别人看你自己,如同看肝肺的,看得一清二楚的,做了恶事去掩盖有什么益处呢?作恶事善事也不是给人看的,做善事是给自己增加福分的。也就是说在内诚了,外形一定会有所体现的,所以说君子必然要慎独的。
3.心广体胖
【原文】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注解】曾子说道:“十双眼睛盯着你看,十只手指着你,是不是感觉到很恐怖呀?”不要以为做了恶事别人不知道的,全部都知道的。我们所说的造业,即是我们身体所行,嘴巴所说,心里所想。就如同蚕吐丝把自己束缚住一样的。虽然感觉做了一点点恶事,就如同蚕吐了一点点的丝,可是这些都无形中束缚住了我们的。我们现在说大数据,其实我们人脑中早就实现了大数据了的。右脑之中储存了列祖列宗的信息的,我们所做的事情都会记录下来的,而且还会影响着下一代的。富贵就会使得房屋滋润,富德就会使得身心得到润养。心胸宽广,特别是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仁爱,就会使得身体舒泰安康的。这个胖字并不是指的肥胖的。所以说君子必然要诚其意的。
第十章 齐家治国
1.齐家治国
【原文】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
【注解】治国必先齐家,如果家里都教不好,而能够把别人给教好的,自古以来是没有的事情的。所以说君子虽然不出家门口,而可是都已经感化教化于国了的。舜作为君子,虽然还不出家门口呢,其美名远播了的,影响了远近的许多人了的。尧帝年迈的时候,让长老四处寻找继承人,就找到了他。把天下托付给了舜帝的。
2.孝悌慈爱
【原文】孝者,所以事君也;悌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
【注解】孝顺,虽然这个是侍奉父母的,如此可以用来事君的,道理是类似的;孝悌,虽然这个是对待家里面的兄弟的,如此可以用来对待长辈的;慈爱,虽然这个在家是对待孩子的,如此可以用来对待百姓的。对待百姓要有慈爱之心的,不是用严峻的刑罚来对待的,而是首先要教化的,实在是恶性不改才可以去用刑罚的。
3.如保赤子
【原文】《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
【注解】《康诰》中说道:“如同慈爱婴儿一样。”对待百姓如果能够像慈爱婴儿一样,如此就可以感化百姓了的。
只要以诚心去求,以诚心去做,以诚心去对待百姓,虽然有时候也许做的有点不对,也差不太远了的。从来没有先要去学着养小孩,而后才去嫁人的。
4.一人定国
【原文】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
【注解】如果一家都仁爱,一国就会兴仁;如果一家都礼让,一国也就兴礼让了的;如果一人贪婪暴戾,一国就会作乱了。就是这么关键紧要的,天机如此的。也许有人说似乎说得严重了吧,这一点都不严重的。特别是在上位的人,在上位的君主,影响更加的深远的。桀纣暴虐,一国就乱了的。心为一身的主宰,心如果乱了,身体就会有危机了;君主为一国的主宰,君主如果不正,如果乱了,邦国就危险了的。
所以说不可不予以重视的,一句话可以坏事,一个人可以定国的。一根风筝的线牵引,风筝就飞的很高很稳;一颗有良知的心,就可以使得身体康泰的;一个方向盘,就可以操控车船平稳的;四两可以拨千斤的。一句佛号可以灭掉万年的愚痴的,有如此的神奇吗?念佛号可以入于静定的。
先王尧舜以仁作为表率而帅天下,而百姓都会被感化的,也会跟从的。齐王爱紫色的衣裳,全国的人都爱穿的;楚王喜爱细腰的美女,全国的人都爱细腰的美女,女子都纷纷减肥的。唐玄宗爱丰满的杨贵妃,全国的人都以肥为美了的。桀纣贪婪物欲,贪婪美色,以暴帅天下,而百姓也是跟从的。桀纣所命令别人的,跟对待自己的刚好是相反的,而百姓是不会服从的。
5.后求诸人
【原文】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
【注解】所以说君子对待自己怎么,而后才能够这样去要求别人的。如果自己贤德,可以要求百姓贤德的。如果自己都做不到,如何去要求百姓去做呢?自己都是喜欢安乐,喜欢享受,如何要求百姓勒紧裤腰带去交很重的税赋呢?自己先要去做到,才可以要求别人去做到的。
如果对待自己的恶事恶念都藏在身上,还是宽恕了自己;而对待别人比较严苛,如此是根本行不通的。所以说治国关键还是要齐家的。尧帝齐家做的很好,并不是以一己的私欲而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丹朱的,而把天下托付给了贤德的舜帝的。尧帝考察人也是很特别的,各方面都全面考察的。为了考察舜帝能否慎独,把自己的两个女儿下嫁给了他。
6.宜其家人
【原文】《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
《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
《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注解】《诗经》中说道:“桃花如此的美丽,其枝叶繁茂。这个姑娘要出嫁了,适宜全家人的,使得家人和睦的。”让全家的人和睦,而后才可以教国人的。如果一家都不能和睦,如何能够教别人呢?
《诗经》中说道:“宜兄宜弟,兄弟和睦。”兄弟和睦了,而后可以教国人的。如果自己都兄弟相残,如何能够教国人兄弟和睦呢?
《诗经》中说道:“其威仪庄严,成为四方邦国的表率。”只有能够成为父子兄弟效法对象,而后百姓也会跟着效法的。
这就是为什么说治国关键是要齐家的。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