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舜其大知
第六章 舜其大知
1.舜其大知
【原文】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解释】孔子说道:“大舜可真是有大智慧呀!舜能够谦虚的不耻下问,甚至是那些看似浅近的问题也都要去多问问。”舜帝接受了尧帝的禅让,持守中和之道。他很担心自己执政有所偏差,所以多请教大臣,多了解民意。如果有什么偏差,百姓那里必定有所反应的。
孔子又说道:“舜帝能够做到隐恶扬善。”如果不是故意犯错,舜帝宽大包容,不在人前说别人坏话。如果别人做得好的,就不吝啬夸奖别人。孔子当年向老子求道的时候,老子送给他的临别赠言就提醒他,不要在背后议论别人是非,做到隐恶扬善的。有许多聪明人落于死地,就是由于议论别人是非的。
孔子又说道:“舜帝在倾听了之后,选择善言。然而善言也有不同的意见的,甚至是完全相反的意见的。舜帝不偏不倚,持守中庸之道,切实地做好对百姓有益的事情。这也许是舜之所以成为舜的原因吧。”左右两端是两个极端,舜帝持守中庸之道,实在难能可贵。中庸之道并不是说和稀泥的,并不是说不惩罚恶人,也不奖赏善人的。不可执着于左,也不可执着于右,难道就可以执着于中了吗?股票投资也是如此的,不可执着于短线,不可执着于长线,也不可执着于中线的。
第五章 道其不行
1.道其不行
【原文】子曰:「道其不行矣夫。」
【解释】孔子感慨的说道:“大道难道真的是行不通了吗?”孔子周游列国,就是为了推行大道于天下。这里孔子是感慨大道能行于天下的。中庸之道可以说是正道的,如果人人都能够持守中庸之道,大道就能够行于天下了。中庸之道为中和之道,前面已经解释过了中和了。中庸并不是和稀泥的,并不是说什么都折中就好的。
第八章 回之为人
1.回之为人
【原文】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解释】孔子说道:“颜回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只要选定了中庸之道,进善道一分,就会谨记于心胸之中,不轻易失去它。”
颜回是真的懂了中庸之道,才能够如此持守不失的。大道如同天上的月亮,圣贤给我们用手指指出来了,有的人根本都不相信,不仅笑话它,还会诋毁反对它;有的人半信半疑;有的人就会勤而行之了的。颜回是一听就相信大道的那种人,对中庸之道是真的知晓了,也真的相信了的,不再改变了的。拳拳服膺(ying)是奉持中庸之道的样子,得到了一点善道,就持守的紧紧的,放在心胸之中,恐怕失去一点点。
颜回求道很精进了的,唯恐退转了的。修道的悟性是不断增长的,可是如果不能坚守中庸之道,又跑去做了恶事,可能前功尽弃了的。前面有讲,我们做善事就会存隐形的钱,这里颜回好不容易得到一点这样的钱,就抓的紧紧的,唯恐失去了的。这些都是进道的资粮的。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