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齐家治国
第十章 齐家治国
1.齐家治国
【原文】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
【注解】治国必先齐家,如果家里都教不好,而能够把别人给教好的,自古以来是没有的事情的。所以说君子虽然不出家门口,而可是都已经感化教化于国了的。舜作为君子,虽然还不出家门口呢,其美名远播了的,影响了远近的许多人了的。尧帝年迈的时候,让长老四处寻找继承人,就找到了他。把天下托付给了舜帝的。
2.孝悌慈爱
【原文】孝者,所以事君也;悌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
【注解】孝顺,虽然这个是侍奉父母的,如此可以用来事君的,道理是类似的;孝悌,虽然这个是对待家里面的兄弟的,如此可以用来对待长辈的;慈爱,虽然这个在家是对待孩子的,如此可以用来对待百姓的。对待百姓要有慈爱之心的,不是用严峻的刑罚来对待的,而是首先要教化的,实在是恶性不改才可以去用刑罚的。
3.如保赤子
【原文】《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
【注解】《康诰》中说道:“如同慈爱婴儿一样。”对待百姓如果能够像慈爱婴儿一样,如此就可以感化百姓了的。
只要以诚心去求,以诚心去做,以诚心去对待百姓,虽然有时候也许做的有点不对,也差不太远了的。从来没有先要去学着养小孩,而后才去嫁人的。
4.一人定国
【原文】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
【注解】如果一家都仁爱,一国就会兴仁;如果一家都礼让,一国也就兴礼让了的;如果一人贪婪暴戾,一国就会作乱了。就是这么关键紧要的,天机如此的。也许有人说似乎说得严重了吧,这一点都不严重的。特别是在上位的人,在上位的君主,影响更加的深远的。桀纣暴虐,一国就乱了的。心为一身的主宰,心如果乱了,身体就会有危机了;君主为一国的主宰,君主如果不正,如果乱了,邦国就危险了的。
所以说不可不予以重视的,一句话可以坏事,一个人可以定国的。一根风筝的线牵引,风筝就飞的很高很稳;一颗有良知的心,就可以使得身体康泰的;一个方向盘,就可以操控车船平稳的;四两可以拨千斤的。一句佛号可以灭掉万年的愚痴的,有如此的神奇吗?念佛号可以入于静定的。
先王尧舜以仁作为表率而帅天下,而百姓都会被感化的,也会跟从的。齐王爱紫色的衣裳,全国的人都爱穿的;楚王喜爱细腰的美女,全国的人都爱细腰的美女,女子都纷纷减肥的。唐玄宗爱丰满的杨贵妃,全国的人都以肥为美了的。桀纣贪婪物欲,贪婪美色,以暴帅天下,而百姓也是跟从的。桀纣所命令别人的,跟对待自己的刚好是相反的,而百姓是不会服从的。
5.后求诸人
【原文】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
【注解】所以说君子对待自己怎么,而后才能够这样去要求别人的。如果自己贤德,可以要求百姓贤德的。如果自己都做不到,如何去要求百姓去做呢?自己都是喜欢安乐,喜欢享受,如何要求百姓勒紧裤腰带去交很重的税赋呢?自己先要去做到,才可以要求别人去做到的。
如果对待自己的恶事恶念都藏在身上,还是宽恕了自己;而对待别人比较严苛,如此是根本行不通的。所以说治国关键还是要齐家的。尧帝齐家做的很好,并不是以一己的私欲而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丹朱的,而把天下托付给了贤德的舜帝的。尧帝考察人也是很特别的,各方面都全面考察的。为了考察舜帝能否慎独,把自己的两个女儿下嫁给了他。
6.宜其家人
【原文】《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
《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
《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注解】《诗经》中说道:“桃花如此的美丽,其枝叶繁茂。这个姑娘要出嫁了,适宜全家人的,使得家人和睦的。”让全家的人和睦,而后才可以教国人的。如果一家都不能和睦,如何能够教别人呢?
《诗经》中说道:“宜兄宜弟,兄弟和睦。”兄弟和睦了,而后可以教国人的。如果自己都兄弟相残,如何能够教国人兄弟和睦呢?
《诗经》中说道:“其威仪庄严,成为四方邦国的表率。”只有能够成为父子兄弟效法对象,而后百姓也会跟着效法的。
这就是为什么说治国关键是要齐家的。
第九章 修身齐家
1.修身齐家
【原文】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
【注解】齐家关键在于修身。人往往对于亲近的人,所爱的人就会有所偏爱的。人往往对于自己厌恶的、憎恨的人就会有所偏见的。人往往对于自己所畏敬的人,会有所偏见的。人往往对于自己觉得可怜的人,就会有所偏心的。人往往对于自己所轻视的人,就会有所偏见的。
对自己的孩子比较慈爱,就会偏于溺爱了的,如何能够教育得好自己的子女呢?如此就不能齐家了的。对于自己偏爱的美色女人,就会陷入溺爱了。比如周幽王为了博得红颜一笑,而烽火戏诸候。对于自己的父亲存在敬畏之心,父母有什么过失,也不敢委婉的指出来,如何能够齐家呢?如果怀有厌恶和憎恨之心,如何能够齐家呢?如此看来齐家的关键还是修身的。
2.天下鲜矣
【原文】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
【注解】所以说如果喜好一个人,而能够知道其厌恶的一面;厌恶一个人而能够知道其美好的一面的,这样的人天下就很少见了的。
3.莫知子恶
【原文】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注解】所以有一句谚语这么说的:“人都不知道自己孩子的坏,人都不满足自己地里庄稼的好。”所以说身如果不修,就不可以齐家的。
序言
这本书是儒家重要的经典,孔子的孙子担忧孔门心法失传或者年代久远会有偏差,所以写了这部书。由此可以知晓其中的分量。
程颐曾说:“此篇为孔门传授心法。”世人以为儒家没有心法,儒家没有得道,这个是误解来的。如果孔子没有得道,如何能够读韦编三绝呢?如果去读《论语》,就能够知晓孔子已经得道了的。孔子把道看得比性命还要重要,朝闻道夕死可矣。孔门心法类似于禅门以心印心的传承方式的。
程颐又说:“子思担忧唯恐时间日久,就越来越偏离了,乃至于心法失传了,所以就把它写成一本书,把它传授给孟子。”孔子圣人如同黑暗中的明灯,照亮了世人。圣人去世后,时间转远,子思的担忧是有道理的。王阳明先生弘扬的就是孔门正法,可是一开始却被非议和排挤。由此可见,世人对正法所持的偏见有多么的严重的。我们依照子思给我们传的心法修习,就可以尽得孔子的真传了的,就是儒门正宗了的。
程颐又说:“全书始终只是说一个理。中庸之中可以散而为万事万物,然而又会复合为一理。”中可以散开为万事万物。一缕太阳光可以散开为七色,如果能够和,就美不胜收,形成彩虹。一心散开为喜怒哀乐,就有了七情六欲了。如果情绪适度平和,心情就愉悦的。如果不能平和,心情就不好的。七情六欲也能够归于平静,归于中。如此收放自如,也就是中庸之道了。对于历史也是如此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这种玄之又玄,可以说是众妙之门了的。我们可以用阴阳八卦图来描述的,中庸之道通过这个来描述就更加形象了的。乾卦可以称之为中的;坤卦可以说是散为万事万物到了极点的。
程颐又说:“此中庸之道如果放之,就可以广大无比,充斥于天地六合之间;如果卷起来又可以退藏于密,此道又无比隐秘而精微的,其味无穷,这些都是实在的学问来的。”此道为绝学来的,不学而知的。 虽然说是隐密,只是由于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而已。这一片遮住心的叶子就是我们每个人的私欲的。
让我们开始去学习儒门心法吧。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