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建设非机动车专用道超一千公里,电动自行车注册总量达177万!
8月19日,据佛山公安交警部门消息,目前全市电动自行车注册总量达177万,居各种交通出行方式第二位,但停放无序、违规行驶、违规充电等现象也随之而来,给道路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带来隐患。
去年,市委、市政府将电动自行车管理工作纳入城市“畅通工程”,今年7月中旬,市公安局、市住建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城管执法局等部门成立“电动自行车专项整治行动”工作专班,每周开展不少于两次联合执法整治行动,并形成常态化机制。
电动自行车专项整治行动以来,多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覆盖电动自行车的生产、销售、使用、停放等全链条,取得明显成效。
严打交通违法
40多天查纠21.9万宗
“停下,你这样骑行不安全!”在岭南大道的交通执勤点,一名市民骑着电动自行车被交警拦截,原因是他没有佩戴安全头盔。这显然违反了《佛山市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有关骑行电动自行车需佩戴头盔的规定。
在全市27个“文明路口”示范点交通路口,每逢早晚高峰时段,全市公安机关每日投入1000多名警辅力量,联合交通志愿者,对路口交通秩序严管严控,重点整治电动自行车不戴头盔、电动自行车载人、无牌上路、不走非机动车、闯红灯道等违法行为。
与此同时,全市设置110个摩电宣传教育点,对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推行教育劝导“五选一”,并配备视频播放设备,交通违法行为人通过观看警示教育片,让其直观感受交通违法带来的严重后果。7月以来,全市共查纠各类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21.9万宗。
为实现全链条整治,市交通运输局、市公安局、市城管执法局联合举行全市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运营企业约谈会,并对禅城区骑电、美团两家共享电动自行车企业开展检查,督促企业落实一车一牌,优化智能技术,规范驾驶人自觉佩戴头盔。市场监管局也联合公安、工信、生态环境等部门开展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共检查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主体1087家,与销售主体签订《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对存在问题的电动自行车销售主体立案43宗。
完善基础设施
建成专用道超1000公里
“自从有了专用道,骑行安全了许多。”市民罗女士每日骑行上下班,对禅城区同济路新建成的电动自行车专用道赞不绝口。她说,以前骑车外出,不仅要和行人抢道,有时还要与汽车抢道,非常危险。
城市“畅通工程”明确提出要新建、提升自行车及电动自行车专用道1500公里,截至目前,全市已经完成1046公里非机动车专用道建设。这些专用道用醒目的绿色涂装,与机动车道区分开来,部分路段还用分隔栏等进行物理隔离,非机动车骑行的安全性、连续性、舒适性等方面明显提升。据统计,今年以来,佛山市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下降20.6%。
市交通运输局在牵头各区组织技术人员挖掘道路资源的同时,还抽取重要点段共97.44公里的电动自行车专用道进行实地检查,对发现大小问题建立清单和整改意见,下发各区责任单位限时落实整改。
在规范整治停放秩序方面,市城管执法局组织补划、加划非机动车停放点位6505个,目前全市划设非机动车停放点位24405个。同时,结合市民出行高峰时段,全市加大路面共享电动自行车静态管理的巡查力度,对人流密集的点位实施“定人定岗”,分时段合理地投入执法人员,督促各运营企业调运车辆15.7万辆次,提高市容秩序管理实效。
全链条管理
实现一车一牌安全充电
2020年,佛山市就启动电动自行车登记注册工作,实行“一证一牌”,改变了以往电动自行车没有牌证管理的无序状况,理顺了源头管理工作。为做好登记注册工作,佛山市在电动自行车销售商铺推行“带牌销售”模式,市民购买电动自行车即完成办理登记注册手续,免去了跑登记注册网点的路途。近期,市场监管部门在联合检查行动发现,有“带牌销售”商铺违规销售拼装、擅自改装、篡改控制器的问题,目前已有6家存在上述问题的商铺被取消电动自行车“带牌销售”的资格。
强化源头管理之余,规范末端环节的安全充电也很重要。佛山市正不断推广建设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点,督促全市住宅小区物业服务企业落实停放充电管理责任,同时,严肃整治电动自行车“入梯上楼”充电违法违规行为。
据了解,部分住宅小区的电梯轿厢已加装报警器,在楼栋入口前安装电动自行车识别系,发现电动自行车进入相关区域即发出报警,劝阻电动自行车上楼。另有个别小区在电动自行车停放管理方面也有创新探索,譬如南海区灯湖领秀小区不仅将电动自行车“请下楼”,还“送出小区”。经该小区业主表决支持,在楼盘四周设置了6个停车区共计384个停车位,将电动自行车“送出小区”。
不知要接的人在哪里?
找不到停好的网约车?
不久之后
佛山西站这些常见难题
都将获得更加智慧的解决方案
8月19日,佛山市南海区佛山西站枢纽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发布了《佛山西站枢纽配套车场运营管理规定》,将原西进站平台改造为网约车快速接客区,原西出租车场一层改造为西进站平台,两者预计9月初投入使用。
据介绍,该方案进一步优化了佛山西站枢纽配套区域功能设置,提升广大旅客出行效率和出行体验,为共同创建文明、有序的佛山西站高铁服务形象“锦上添花”。
改造一:将西进站平台改造为网约车快速接客区
网约车快速接客区的改造,旨在通过优化区域功能设置、调整网约车辆进出规则的方式,达到网约车“快进快出”载客,提升旅客出行体验的目的。因此,整个网约车快速接客区域共设置六条车道,实行网约车限时免费进出,网约车辆接载旅客后能够快速离场,无须缴纳停车费。
根据该区域运营管理规定,进入该区域的车辆每次停留时间不能超过10分钟,若累计两次停留超过10分钟或单次停留时间达到20分钟时,该车辆将列入网约车快速接客区禁入名单,30天内禁止驶入该区域,满30天后自动解禁后方能重新进入。
为了提醒广大车主和旅客,网约车快速接客区入口旁还将新增LED显示屏,告知广大车主和旅客此区域的进入规则,显示因违反进入规则被列入禁入名单的车辆信息;出口处也将设置闸机语音提示和显示屏,显示因违反进入规则被列入禁入名单的车辆信息,以数据化、可视化提升接客区管理效率。
改造二:将西出租车场一层改造为西进站平台
改造后的西进站平台,主要服务于搭乘出租车和社会车进站的旅客,整体功能与东区进站平台相同。旅客从改造后的西进站平台步行到南进站口距离只有约200米,大大缩短了进站乘车时间。
尤为注意的是,网约车快速接客区和西进站平台将于9月初投入使用。届时,佛山山西站枢纽配套车场根据使用功能,划分为东/西进站平台、东/西出站平台(其中东出站平台暂未启用)、网约车快速接客区、西出租车上客区、公交车场以及公交蓄车场、东/西停车场。进入配套车场的车辆根据车辆类别,进入专用区域运营,且应急抢险等特殊车辆均可在以上配套车场通行。在极大提高旅客、网约车司机的获得感和体验感的同时,有效保障应急情况处置。
近期,国内多地出现疫情,当前又值暑期、汛期,文化和旅游部提醒广大游客,要密切关注旅游安全,健康平安出游。
一、合理安排行程。通过权威渠道了解出发地及目的地最新疫情防控政策,自觉遵守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发布的公告警示提示,提前了解景区开放、限流和门票预约措施,不前往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旅游。出现感冒、发热等症状时,应停止游览并及时就医。
二、加强个人防护。自觉遵守疫情防控规定,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勤通风,养成“一米线”好习惯。乘坐交通工具、入园游览时自觉与其他游客保持间距,就餐时拉开桌椅间距,避免扎堆。咳嗽、打喷嚏时,注意用肘部或纸巾遮掩,不随地吐痰。
三、注意出行安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要携带违禁危险物品,提前了解安全锤、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和逃生门窗位置,掌握紧急逃生正确方法,行驶途中系好安全带。自驾游要做好车况检查,切勿带故障上路,杜绝疲劳驾驶和酒后驾车,行驶途中系好安全带,做到安全驾驶、文明行车。
四、关注汛期安全。及时关注目的地及沿途天气情况,特别是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根据天气状况及时调整行程。在山区、河谷等区域要防范山体滑坡、落石、泥石流、山洪暴发等安全风险。听从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提示和安排,及时应急避险。
五、注意游览安全。根据个人年龄、健康、心理等状况,并在专业人士指导指引下,谨慎参与高空、高速、探险等高风险项目,不在没有安全保障的水域游泳。遵守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景区的安全提醒提示。不要前往没有正式开发开放接待旅游者、缺乏安全保障、生态环境脆弱的区域和违规经营的私设“景点”,以免发生安全事故和产生不必要的纠纷。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