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征求意见
11月10日,广州市公安局在官网发布公告,公开征求公众对《广州市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共41条。广州市公安局在起草说明中称,该《规定》涵盖了生产、销售、登记、通行、停放、充电等电动自行车全链条管理,对公众具有良好的行为导向,行政管理部门可以有法可依。此外,征求意见稿明确,广州市不鼓励发展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根据不同区域的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以及市民实际需求,可以适度投放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具体办法由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制定,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征求意见起止时间:2022年11月10日至11月29日。
电子邮件:gzjjfzdd@126.com
聚焦市场主体需求,打造高效便民的政务服务体系;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为市场主体带来更多便利;聚焦提供透明、可预期的法治保障服务,加强政府诚信建设……
《佛山市市场主体服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2022年7月1日起施行。为做好条例的宣传普及和贯彻落实工作,6月14日,佛山召开《佛山市市场主体服务条例》颁布实施新闻发布会,介绍《条例》颁布实施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作为全国范围内第一部就如何更好服务市场主体进行专门立法的地方性法规,《条例》将佛山行之有效的许多专门针对服务市场主体的改革措施和行动方案上升为地方性法规制度,旨在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提升服务市场主体的能力和水平,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明确部门职责分工
构筑服务市场主体体系
市人大法制委副主任委员、法工委副主任刘高林在发布会上表示,按照市委“小切口、小快灵”的优化营商环境立法要求,《条例》以“服务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为切入点,着力于市场主体的开办、运营、成长、注销的全生命周期闭环服务,立体化涵盖政务服务、公共服务、法治保障等涉企服务领域,多维供给促进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
《条例》共6章36条,分别是总则、政务服务、公共服务、法治保障、法律责任、附则。其中,总则部分以体系化思维全面统筹市场主体服务工作,明确了立法目的、总体要求、政府职责以及市场主体服务的年度考评监督机制等,明确要求服务市场主体应当遵循依法规范、公开透明、诚实守信、便捷高效的原则,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
《条例》规定了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职责。要求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市场主体服务工作统筹协调机制,密切与市场主体的联系,增强为市场主体提供优质服务的能力,提升服务市场主体数字化、智能化的水平。
为了鼓励广大干部群众在营商环境推进中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佛山还积极推动创新改革过程中的容错机制建设,为推动改革实践的创新者免除后顾之忧。
《条例》明确,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在法治框架内积极探索服务市场主体的改革举措和提升服务水平的具体措施。对探索中出现失误或者偏差,但符合规定条件的,可以予以免责或者减轻责任。
《条例》还建立起对市场主体服务工作的监督考核机制,要求市人民政府每年定期组织开展市场主体服务体系的考评工作。
吸纳改革创新成果
展现政务服务佛山特色
作为经济总量过万亿的制造业大市,当前佛山的市场主体已经突破120万户。稳住市场主体就是稳住国民经济的根基,以“服务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为立法切入点,《条例》致力于为市场主体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体系。
“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条例》从市场主体从设立开办、落地投产、经营发展、注销登记全生命周期等方面,建立包容开放的监督管理模式,给市场主体带来用工便利、产权保护便利、通关便利、注销破产便利。”市发展改革局副局长朱小建说。
在企业开办环节,《条例》提出,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市场主体最多只需要到综合性实体服务大厅办理一次的政务服务事项清单,清单事项应当实现一网通办,申报材料一次采集,办理工作一步办结。同时明确,在本市依法设立登记的市场主体,由登记机关提供标准化、规范化的服务,享受免费刻制首套印章、领取“税务UKey”或者通过自动授信方式开具全面数字化电子发票等服务。
市场主体要实现快速成长,离不开良好的人才环境支撑。针对佛山市市场主体急需的“产业工人和技能人才”的保障政策,《条例》提出,市、区人民政府应当依法为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紧缺急需人才及其家属提供相关服务;结合我市相关行业发展实际,为产业工人和技能人才提供住房、医疗、教育等民生服务,优化产业工人和技能人才及其家属落户政策。
佛山还致力于打破部门壁垒实现数据信息共享,对企业屡屡反映的多头、重复收集数据等现象,《条例》明确,市、区人民政府应当规范和优化市场主体数据信息报送管理,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有关数据信息在主管部门之间的共享,避免向市场主体重复收集数据信息。
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条例》提出,因突发事件发生造成市场主体普遍性经营困难时,政府应当为市场主体提供必要的扶持政策,包括组织评估突发事件对本地区经济和重点行业的影响,根据评估结果精准制定实施救助、补偿、补贴、减免、返还、安置等措施。
《条例》还确保市场主体实现从“成立”到“注销”的全过程政务服务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在注销环节,要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优化市场主体注销登记办理流程,实现注销申请跨部门预检、清税证明实时传送。对有债权债务的市场主体,在债权债务依法解决后及时办理注销。
充实法治保障措施
提升法治服务水平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条例》总结固化我市实践探索的经验措施,着力为市场主体提供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法治保障。”刘高林表示,这是《条例》的又一亮点。
为充实法治保障措施,《条例》明确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加强涉及市场主体服务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宣传精准度和及时性;明确市场主体投诉举报渠道和处理期限;明确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探索建立统一在线商事纠纷多元化化解平台,帮助市场主体应对国际贸易摩擦。
根据《条例》,市场主体可以通过“市长直通车”等平台或者“12345”政务服务热线等方式,对市场主体政务服务等工作提出意见建议,对侵害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等违法行为进行投诉举报。市、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在一个工作日内提出初步办理意见,并在法律法规规定的期限内办结并向建议人、举报人反馈结果。
《条例》还要求,市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建立统一的市场管理容错机制,建立市场主体轻微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免予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清单,对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对违法行为情节轻微或者社会危害较小的,可以不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对违法行为依法需要采取法定措施或者给予行政处罚的,应当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
为避免监管过程中重复打扰企业,《条例》要求,市、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根据监管需求,加强协作,明确联动程序,推动“人工智能+双随机”等新型监管方式的应用,提高跨部门、跨领域联合检查效能。不同部门需要在特定区域或者时段对同一市场主体实施多项检查的,应当采用联合检查的方式,由主责部门牵头组织其他部门实施一次检查,完成所有检查内容。
水、电、气等公共服务是城市发展环境的重要环节,也是市场主体高度关注的重点需求。《条例》明确政府要建立预警保障服务机制,以应对突发停电、停水、停气等情况,并明确要求公开办事流程和办事时限,禁止设立非必要前置条件,不得强制要求市场主体接受服务。同时,《条例》要求发挥工商联和行业协会商会的作用,明确其协助政府开展政策解读、人才培训、化解行业性纠纷等工作,维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
《佛山市市场主体服务条例》摘要
部门行动
市发展改革局:
市发改局将把贯彻实施《条例》作为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来抓,加强与各部门、各区协作配合,确保《条例》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强化配套举措,研究制定配套政策文件,细化落实《条例》中方向性、原则性的条款;通过试点先行、逐步推开,落实《条例》中鼓励性的条款。
此外,强化评价监督。以《条例》为指引,及时对《构建佛山“益晒你”企业服务体系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行动方案(2022年度版)》进行评估修订;同时,将《条例》的落实情况作为全市优化营商环境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督促各区各部门不折不扣落实。
市司法局:
市司法局将积极推动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优化我市营商环境有关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律师行业专业力量,纾解我市市场主体法律服务需求。接下来,市司法局、市律师协会还将鼓励律师行业研发法律服务创新产品、经典案例汇编、行业调查报告等,持续创新服务市场主体方式方法,打造服务市场主体新品牌、新亮点,积极参与构建“益晒你”企业服务体系,助力我市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市市场监管局将在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方面继续挖潜力、想实招,进一步提升监管效能。在今年的市场主体信用风险抽查中,佛山市将采取人工智能风险赋值定抽取概率和国家通用型企业信用风险分类指标体系计算结果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分类结果对低风险、中低风险企业、中风险以及高风险企业采取不见面远程监管、实地检查、提高抽查比例等差异化监管检查措施,将风险预警服务监管资源配置,进一步推动从无差别、粗放式监管向差异化、精准化监管转变。
市金融工作局:
为了提升市场主体的融资便利度,市金融局将从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两个方面同时发力,推动《条例》的落实。在间接融资方面,将构建贷前对接、增信,贷中贴息、稳贷,贷后过桥、补偿的全流程支持体系,强化数据赋能,缓解企业信用不足、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平衡银行机构的收益和风险,推动银行敢贷、愿贷、能贷,提高企业贷款的可获得性,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在直接融资方面,将实施上市企业倍增计划,提供企业上市全过程的“陪伴式”服务。为企业发行债券提供辅导、培训,风险缓释和补贴。
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市政数局将以《条例》出台为契机,继续深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积极为市场主体做好服务。一是推进政务服务“全程网办、全市通办”改革,加强事项管理标准化、服务支撑一体化,提升全程网办便利化,推进全市通办规范化,以高频服务应用倒逼政务服务一体化运行。二是推进“一照通行”改革,推动“照后减证并证”,加快推进电子证照归集运用和电子营业执照应用,完善基于电子印章的数字签名功能和应用,推动实现涉企证照电子化。
《佛山市市场主体服务条例》摘要
1、市场主体服务应当遵循依法规范、公开透明、诚实守信、便捷高效的原则,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
2、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市场主体最多只需要到综合性实体服务大厅办理一次的政务服务事项清单,清单事项应当实现一网通办,申报材料一次采集,办理工作一步办结。
3、结合我市相关行业发展实际,为产业工人和技能人才提供住房、医疗、教育等民生服务,优化产业工人和技能人才及其家属落户政策。
4、市、区人民政府应当规范和优化市场主体数据信息报送管理,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有关数据信息在主管部门之间的共享,避免向市场主体重复收集数据信息。
5、组织评估突发事件对本地区经济和重点行业的影响,根据评估结果精准制定实施救助、补偿、补贴、减免、返还、安置等措施。
6、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企业用水用电用气监测预警保障服务机制。
7、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履行向市场主体依法作出的政策承诺以及依法订立的合同。
8、市、区司法行政部门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为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免费提供法治体检、合规管理等专项法律服务。
据新华社电 将风险区调整为“高、低”两类,纠正“一天两检”“一天三检”等不科学做法,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加快新冠肺炎治疗相关药物储备……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这是否意味着放松防控?为何对这些措施进行优化?如何督促地方落实优化措施?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12日举行新闻发布会,针对上述社会关切问题作出权威回应。
因何调整?
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雷海潮介绍,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我国持续跟进全球疫情态势和病毒变异特征,动态评估防控举措实施效果,结合疫情处置经验和药物疫苗等技术进步,因时因势调整优化防控举措,不断提高科学精准防控水平。
“结合对第九版防控方案等政策实施情况的评估结果,经过专家深入研究和论证,提出了二十条优化的政策举措,不是放松疫情防控,更不是‘躺平’。”雷海潮表示,每一次对防控措施的优化调整,都是十分审慎的,也是经过专家科学论证的,确保积极稳妥、风险可控。
据介绍,优化之后的举措,能够明显缓解各地疫情处置中遇到的一些“瓶颈”问题,如隔离资源相对紧张、流调人员相对不足等,能够更好地集中资源,更好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米锋表示,二十条优化措施是为了进一步提升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是为了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密接管控为何变“5+3”?
二十条优化措施在第九版防控方案的基础上,对风险人员管控、风险区域划定、入境人员管控、医疗服务和疫苗接种、重点场所防控等方面进行了优化调整。其中,对密切接触者的管理措施由“7+3”改为“5+3”,即由“7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健康监测”调整为“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
国家疾控局副局长常继乐介绍,评估显示,随着新冠病毒变异,其潜伏期逐渐缩短,在5天内发现阳性的概率很高。同时,考虑到奥密克戎最长潜伏期为8天左右,5天集中隔离结束后实施3天居家隔离能最大限度管控住风险。
二十条优化措施还将高风险区外溢人员“7天集中隔离”调整为“7天居家隔离”,对结束闭环作业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由“7天集中隔离或7天居家隔离”调整为“5天居家健康监测”。
常继乐介绍,评估显示,高风险区外溢人员阳性检出率为4.9/10万,均在风险区域划定后7天内检出,外溢主要与风险区划定不及时、范围不准确、协查不及时有关。评估还显示,解除闭环管理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感染风险极低,阳性检出率为1.6/10万,通过闭环和居家健康监测期间规范开展核酸检测,可以及时发现感染者。
“这些调整,是基于多地疫情防控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相关评估数据作出的。”常继乐说。
为何不再判定“中风险区”?
根据二十条优化措施,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同时将风险区由“高、中、低”三类调整为“高、低”两类。
常继乐介绍,评估显示,“密接的密接”人群规模大,但感染风险极低,故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
评估还显示,中风险区阳性检出率低。此前,中风险区划定后,导致大量人员被管控,出行和流动受到限制,同时消耗了一定的基层工作人力,因此取消中风险区判定。
常继乐表示,二十条优化措施要求更科学、更精准、更规范、更快速地开展疫情防控,把该管住的重点风险管住、该落实的落实到位、该取消的坚决取消,充分利用资源,提高防控效率。
如何避免“一封了之”?
二十条优化措施中提到,要做好重要民生商品储备,保障居民治疗、用药等需求。
商务部消费促进司副司长安宝军表示,商务部将持续强化市场监测与预测预警,及时投放肉类储备。督促重点商贸场所,针对可能出现的涉疫情况提前规划临时替代场所。保障末端配送力量充足,满足封控隔离居民基本生活需要。同时,各地对事关产业链全局和涉及民生保供的重点企业,不得擅自要求停工停产。
雷海潮说,在发生疫情的地方难免会有阳性感染人员到医疗机构就诊,医疗机构不能简单一封了之、一关了之,一旦做完终末消杀,评估风险已得到有效管控,应第一时间恢复医疗机构日常诊疗秩序,不能持续关闭很多科室。
针对群众十分关心的纠正核酸检测“一天两检”“一天三检”等不科学做法,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管理处研究员王丽萍介绍,此条优化措施是对第九版防控方案进一步的重申和强调。根据第九版防控方案,当发生疫情以后,基于流调研判,明确传播链清晰,没有发生社区传播,无须开展区域全员核酸检测,只需对风险区域和重点有感染风险的人员进行核酸检测,开展快速疫情处置。
如何纠正“层层加码”?
雷海潮说,更重要的是要把优化措施组织好、落实好,要加强对于“一刀切”和“层层加码”问题的整治力度。
据介绍,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每天进行调度,对于各地网民、人民群众反映遇到的相关问题,进行积极有效回应,转交有关地方予以推动解决。今后,要及时收集整理各方面群众和有关媒体反映,进一步保证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原原本本、不折不扣地得到贯彻和执行落实。
如近期部分地区出现的交通物流过度管控等问题。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副司长韩敬华表示,将加强督办转办,推动问题立行立改。对于通行过度管控问题反复出现、督办转办问题解决不及时不到位、货车司机投诉举报较为集中的,将加大通报、公开曝光力度,强化警示震慑效应。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