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探索“物业城市”模式,以绣花功夫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智慧化水平
走进大良“物业城市”试点项目部,一项项智能技术为城市治理升级赋能:AI巡逻车与无人机在城市穿梭,自动采集城市管理问题;智能扫地机器人与无人保洁船各司其职,所到之处垃圾尽入“腹”中;噪音传感器实时监测着公园噪音分贝;果皮箱传感器会在即将满溢时发出提示;井盖传感器也能识别异常情况,守护城市地下“动脉”。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如何提升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智慧化水平,打造更整洁舒适的城市环境?顺德“物业城市”模式给出了答案。
今年以来,顺德积极探索“物业城市”模式,在大良、伦教、勒流、乐从、陈村等多个镇街落地试点项目,下足“绣花”功夫,以小切口、准发力、硬举措、实效果,绘就民生“幸福底色”。据悉,杏坛“物业城市”试点项目也将于年内启动。
搭建数字化平台,整合城市治理力量
“物业城市”的概念来源于物业小区,是将物业小区的管理模式延伸到城市层面的一种城市治理模式。顺德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通过引进专业的物业管理企业作为“城市管家”,开展精细化城市管理作业,包括环卫保洁、绿化管养、市政维护、市容秩序巡查和劝导等。
“我们通过有效整合和合理快速调度城市管理作业力量,在与以往同等投入的情况下提升作业标准和质量。”顺德区城管局负责人指出,这种高效的资源整合离不开一站式智慧管理平台的建立。一方面,“物业城市”范围内各个网格的作业人员及其设备信息均会上传至平台,并通过电子工牌、GPS、视频监控等进行实时监管,确保每个环节人员到位、设备到位,并能根据实际需要迅速调度人员或车辆。
另一方面,智能机器设备与巡查人员也会及时发现环境卫生、市容秩序问题。以大良试点项目为例,运营单位引入了10余种、1500余件智能化作业设备,包括无人清洁船、AI巡逻车、AI无人巡查机、扫地机器人等,并引入智慧运营调度平台,将城区内的作业人员、车辆、建筑、设施设备等数据上传平台,打造线上远程运营与线下现场执行相结合的模式。“比如AI巡查车或巡查人员发现了市容问题,会拍照上传智慧管理平台,由系统生成工单,及时派单至对应网格内的工作人员处理,再由工作人员将清理结果拍照上传系统,后台审核通过后即为完成。”大良试点项目运营单位负责人李俊介绍。
在“物业城市”模式下,伦教街道长城街加强了巡回保洁力度,商户自觉落实好“门前三包”,环境卫生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勒流试点项目落地后,原本脏、乱、差的工业区环境也逐步改善,政和中路、龙升北路、建设路的绿化杂乱问题,也在合理改造下变得错落有致。
鼓励市民参与,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除了资源整合化、手段智慧化、处理快速化外,“物业城市”模式还注重社会参与。李俊指出,大良试点项目开发了“云报事”小程序,市民发现城市管理问题可拍照上传,智慧管理平台同样会形成工单后派单,整改后以短信告知市民,助力实现“自己的家园自己建”。据悉,“云报事”小程序已累计产生36560件周期性工单,完成率超99%。乐从试点项目也开发了类似的“城市e家”小程序,方便市民上报城市管理问题。接下来,各报事小程序还将探索与“行走顺德 美化家园”小程序实现信息互通,以此提升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时效和水平。
此外,项目运营方还与社区共同组织以退休人员为主的社区志愿巡查队,协助开展问题发现、上报和劝导工作。在寒暑假,项目运营方也会鼓励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开展大学生活分享会、法律知识讲座等等,在城市管理刚性监管的基础上注入柔性引导。
提升农村管理标准,缩小城乡管理二元差异,也是顺德城市品质提升绕不开的课题。陈村镇根据实际,首创了“物业村居”模式,以潭洲村登州片区为试点,以村居城管工作站为载体,引入物管企业协助城管执法部门巡查、发现、上报城市管理和人居环境问题,因地制宜地开展便民服务和人居环境美化的小型项目,鼓励市民参与城市管理工作。
顺德区城管局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总结好目前各个试点项目的成效和不足,在各镇街坚定不移、因地制宜地推广“物业城市”模式。同时,用好闲置公有资源和城市公共空间,交予“物业城市”项目运营方通过改造活化、引入项目等,提升城市品位和城市空间利用率,减少城市乱象,增加经济收益,反哺城市管理投入,推动“物业城市”模式发挥更大效能,真正实现日常管理提标、城市品位提质、经济投入提效。
近日,南海区正式印发《佛山市南海区数字政府“十四五”发展规划》(下称《规划》)和《佛山市南海区“数字政府”改革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下称《计划》)。
《规划》作为总纲,明确了到2025年高质量建成“整体智治,下沉基层”的“南海数字政府2.0”目标。《计划》则是围绕《规划》的总体目标,制定未来三年数字政府建设的“路线图”。《计划》提出了45项具体任务,并明确了各项任务完成时间,努力实现“数字治理更精准”“数字服务更便捷”“数字协同更高效”“数字生态更活力”“数字底座更夯实”。
实现“四个领先”
构建“1+3+4”数字政府建设体系
近年来,南海区成立了区数字政府改革建设领导小组,并相继组建区、镇(街道)两级政数部门,与各部门数据管理队伍共同构成南海数字政府改革建设的管理体制。2021年2月,佛山市南海区获批创建广东省数字政府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南海此次出台的《规划》,为“十四五”数字政府建设锚定方向。
根据《规划》,到2025年,南海将打造成数字治理先行、政务服务满意、机关效能高效、数字赋能活跃的“数字政府”示范标杆,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努力实现“四个领先”的发展目标。
按照计划,南海将努力实现城市治理精细化水平引领全国区县,基本建成以城市大脑为核心的区镇村三级城乡智慧治理体系,改变传统“人海战术”的治理模式;努力实现政务服务便捷化程度走在湾区前列,以“网上办事”为主要发力点,区内高频服务事项实现100%“指尖办、零跑动”。
南海还将努力实现政府运行数智化能力跻身国内一流,强化政府内外部业务协同,形成区镇村一体、部门间协同的高效运转机制,基层减负取得明显效果;努力实现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成为标杆示范,促进数据要素流通交易,数据资源进一步实现创新增值,数字政府赋能数字经济迸发新活力。
《规划》提出,南海区围绕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的工作主线,以实际需求和业务应用为导向,以共建共治共享为思路,以安全可信为原则,以数据治理为核心引擎,构建“1+3+4”的数字政府建设体系,即通过打造1个数字底座、3套保障体系,优化“一网统管”“一网通办”“一网协同”“一网兴业”4大业务应用体系。
其中,1个数字底座包括政务云、政务外网、感知端等基础设施,数据支撑、应用支撑、人工智能(AI)支撑三大支撑,以及感知中心、决策中心、指挥中心、协同中心、赋能中心五个智能中心。
3套保障体系即构建保障有力的安全体系、完善科学实用的标准规范、优化党建引领的体制机制建设,构建全方位、多层次、一体化的保障架构;4大业务应用体系则包括“一网统管”“一网通办”“一网协同”以及“一网兴业”。
南海区政数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一网统管”聚焦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治理、生态治理四大职能,打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闭环的数字化治理模式,构建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的城乡治理工作体系。
在政务服务提升方面,“一网通办”聚焦政务服务流程和政务服务方式系统性重塑,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促进线上、线下各类政府和社会服务渠道深度融合,实现政务服务事项从“可办”“能办”向“好办”“易办”转变。
在政府内部业务协同方面,“一网协同”聚焦提升政府内部运行数字化水平,强化政府内外部业务协同,提高各级党政机关跨层级、跨地域、跨部门协同联动能力。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已经成为数字时代的基础性战略资源和革命性关键要素。“一网兴业”聚焦以数字政府建设推动数据经济创新发展,探索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营造数字政府可持续发展生态。
提出45项重点任务
为城市数字化转型建设服务赋能
《计划》作为未来三年南海区数字政府建设实施路线,在充分调研部门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南海实际,围绕“数字底座、数字治理、数字服务、数字协同、数字生态”五大方面提出45项重点任务,构建起五位一体的数字政府建设体系。
45项重点任务包括数字底座、数字治理、数字服务、数字协同、数字生态五大部分。换言之,南海将从夯实底座建设、治理场景开发、服务水平提升、协同能力升级以及生态环境营造等着手,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为城市数字化转型建设服务赋能。
具体来看,数字底座提出6项重点任务,按照全区“一朵云”“一张网”“一平台”“一堡垒”整体部署,构建赋能中心、感知中心、决策中心、指挥中心及协同中心,全面加速驱动数字政府创新发展,实现“一栈赋能”“一图感知”“一数决策”“一键指挥”和“一体联动”。
数字治理提出20项重点任务,围绕“经济治理、市场治理、社会治理、环境治理”四大方面,基于“空天地”一体化治理模式,横向构建多部门协同共治的处置链,纵向打造三级互动的指挥链,打造N个场景应用,不断深化数据沉淀与业务创新示范效应,加速政府治理数字化转型。
数字服务为公共服务提质增效,该部分共提出11项重点任务作为落实方向,一方面,将聚焦群众办事的难点、堵点,拓展教育、医疗、社保、就业、住房、文化旅游、人才、养老等数字化公共服务,深度开发各类便民应用;另一方面将聚焦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推进公共资源交易数字化转型,持续完善构建“益晒你”企业服务体系。
数字协同提出5项重点任务,推动数字技术与政府履职能力深度融合,大数据辅助决策有效支撑政府处理复杂治理问题,智慧党建、数字档案、办文、办会、办事等党政机关协同联动能力得到提升。
数字生态提出3项重点任务,推进全区公共数据资源开放,探索开展个人和法人数据空间应用试点。
《计划》还提出,南海区将以“数字底座”为基石,以“数字协同”为路径,以“数字治理”为突破,以“数字服务”为纽带,以“数字生态”为牵引,实现政府治理流程优化、服务模式创新与履职能力提升,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优化能力、数据驱动阶段;第二阶段是丰富应用,共享赋能阶段;第三阶段是完善生态,开放共赢阶段。
南海区政数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南海数字政府建设将充分运用“开放思维、创新思维、生态思维”等互联网思维,以城市大脑体系深度赋能各领域应用,全面提升线上线下服务融合度、操作易用度、办理便捷度、体验敏捷度,大力推动政务服务资源均等化、高效化、便利化,努力打造线上全领域、线下全覆盖。围绕“政府搭建,市场聚力”的思路,以政府数据安全有序开放为引领,促进各类社会数据有序开放,加快数据要素化、资源化、市场化开发应用,开展地域性、特色化、群众化应用部署。
12月1日,三水区农业农村局联合三水海事处在河口船舶监管点及西北江流域开展商渔船防碰撞安全警示教育活动,通过商船船长与渔船船长、代表面对面的方式,让渔民切身体会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进一步保障渔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三水辖区良好的通航秩序,积极落实三水区政府与市海事局会议精神。
“夜晚光线较暗,加上大船工作人员精神状态较差,一不小心大船就有可能撞到较小的渔船。”12月1日下午,执法人员邀请渔民代表登上一艘自卸砂船。该船是航行在西北江的较大型船舶,空载时船首盲区达200米之多。在自卸砂船上,执法人员向商船驾驶员、渔民代表介绍了航行时商渔船可能会发生的碰撞事故和注意事项。
“如果避让不及后果不堪设想。”渔民代表卢先生表示,自卸砂船船身高、盲区大,船头200米范围完全看不见。“以后我们一定遵章守法,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卢先生说。
据悉,三水区农业农村局和三水海事处签订了《佛山三水海事处 三水区农业农村局“商渔共治”协作机制》,细化海事农业(渔政)联合执法机制,使各项工作按照规范开展,全力防范化解商渔船碰撞安全风险。例如,分批推动渔船便携充电式AIS设备升级为固定式太阳能AIS设备,提高渔船AIS设备的使用率。本次行动旨在进一步加强水上运输和渔业船舶安全风险防控,深化商渔共治2022专项行动成果。
接下来,三水区农业农村局和三水海事处将充分发挥水上交通安全联席会议机制作用,强化季节性、重点时段水上安全监管,加大对商渔船交汇密集区、事故多发水域的巡查力度。此外,两大部门依职责继续做好“三无”船舶的清理和拆解,消除安全隐患。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