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区开展商渔船防碰撞安全警示教育活动
12月1日,三水区农业农村局联合三水海事处在河口船舶监管点及西北江流域开展商渔船防碰撞安全警示教育活动,通过商船船长与渔船船长、代表面对面的方式,让渔民切身体会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进一步保障渔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三水辖区良好的通航秩序,积极落实三水区政府与市海事局会议精神。
“夜晚光线较暗,加上大船工作人员精神状态较差,一不小心大船就有可能撞到较小的渔船。”12月1日下午,执法人员邀请渔民代表登上一艘自卸砂船。该船是航行在西北江的较大型船舶,空载时船首盲区达200米之多。在自卸砂船上,执法人员向商船驾驶员、渔民代表介绍了航行时商渔船可能会发生的碰撞事故和注意事项。
“如果避让不及后果不堪设想。”渔民代表卢先生表示,自卸砂船船身高、盲区大,船头200米范围完全看不见。“以后我们一定遵章守法,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卢先生说。
据悉,三水区农业农村局和三水海事处签订了《佛山三水海事处 三水区农业农村局“商渔共治”协作机制》,细化海事农业(渔政)联合执法机制,使各项工作按照规范开展,全力防范化解商渔船碰撞安全风险。例如,分批推动渔船便携充电式AIS设备升级为固定式太阳能AIS设备,提高渔船AIS设备的使用率。本次行动旨在进一步加强水上运输和渔业船舶安全风险防控,深化商渔共治2022专项行动成果。
接下来,三水区农业农村局和三水海事处将充分发挥水上交通安全联席会议机制作用,强化季节性、重点时段水上安全监管,加大对商渔船交汇密集区、事故多发水域的巡查力度。此外,两大部门依职责继续做好“三无”船舶的清理和拆解,消除安全隐患。
“千亩茶园”更合镇白洞、老香山片区以及杨和镇石水片区建设有新进展。近日,高明区人大常委会召开第25次主任会议,听取了高明区政府关于“千亩茶园”项目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并提出创新茶叶制作工艺、做好茶产业专项资金规划等意见建议。
“千亩茶园”更合白洞片区由高明红公司牵头建设,规划占地面积约1504.08亩,将建成现代化茶叶加工厂、品牌展示中心以及400亩标准化茶园,老香山片区已完成1500亩一、二、三茶产业融合发展规划。“千亩茶园”杨和石水片区主要集中在榄坑村和塘窝村两个地块种植,目前榄坑村已种植450余亩茶园,塘窝村启动了“桉改茶”一村一品项目,面积达600余亩。
高明区人大代表李迎春指出,要将高科技与茶产业有机融合,提高智能化种茶、采茶、制茶水平和质量。高明区人大代表何威霖认为,在种茶园区选址上,要充分考虑海拔和气候环境因素,提高茶叶品质和茶汤口感。
高明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利学时建议,高明区农业农村局要和高明区国资部门加强沟通,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提高“千亩茶园”产业规模,同时做好品牌定位,从茶产品包装入手,充分融入时尚元素,提高茶叶销量。高明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智聪建议,要通过“公司+农户”的模式,进一步扩大茶苗种植面积,也要创新茶叶制作工艺,做好茶产业专项资金规划工作,优先将资金用于茶苗培育等基础工作。
高明区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麦兆雄表示,要深刻认识“千亩茶园”项目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快出台“千亩茶园”项目建设扶持政策,加大对“高明红”茶叶的宣传和推广力度,抓好中低产茶园改造工程,大力引进和培育适合该区种植发展的名特优新品种,探索茶旅相结合,打造一批有潜力的茶主题公园、茶文化村。
“党的二十大报告主题鲜明、思想深邃、站位高远、视野宏阔,是凝聚全党智慧、反映人民意愿、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纲领性文献,极大地鼓舞了我们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信心决心,凝聚了我们团结奋斗、追赶超越的精气神。”近日,高明区明城镇党委书记曹瑛琳在接受佛山日报专访时表示,明城镇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将自觉用党的二十大精神统一思想和行动,进一步认清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明城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具备的条件基础、肩负的历史使命,以建设现代化品质明城的生动实践,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明城落地落实。
明城镇将以高质量乡村规划引领高质量乡村振兴。图为明城镇沧江河一河两岸。
狠抓重大项目 增强产业发展竞争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作出重大部署。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也是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迫切要求。
上月底,位于高明区明城镇的德方纳米锂动力研究院正式揭牌,聚焦新能源、新材料、新制造,致力打造新能源先进材料创新高地;今年9月,佛山华兴玻璃有限公司5号炉成功点火,标志着该公司年产55万吨绿色智能项目一期工程正式进入投产阶段。按照企业三年战略计划,华兴玻璃将投资15亿元分期建设55万吨/年玻璃瓶罐扩建工程项目。扩建完成后,佛山华兴玻璃预计年产量将达到95万吨,将成为全球单个最大规模的日用玻璃瓶罐生产基地。
今年以来,明城镇通过倾斜土地、政策资源,扶持镇内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带动上下游企业进驻,推动形成产业链。在引导现有“单打冠军”做大优做强的同时,明城镇还狠抓产业项目、做强重大平台。今年上半年,明城镇引进项目13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个,工业项目11个。同时,培育智能装备制造、医药器械、环保科创等新兴产业,引入万马(佛山)高端装备智造产业园、科曼斯工业园等产业平台,探索发展平台经济。
在激活存量的同时,明城镇还优选增量促转型,完善产业发展结构,在激烈竞争中争取更大的主动权。曹瑛琳表示,接下来,明城镇将以低效产业用地整治为抓手,推动企业进行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注重引入对产业链建链强链补链的优质项目,推进在谈8个超亿元项目尽快落实,加快已动工建设的13个重点产业项目建设,积极推动产业平台招商,集聚一批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持续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不断增强产业发展竞争力。
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也是明城镇打造“两廊一镇”、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曹瑛琳表示,明城镇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找准建设现代化品质明城的主抓手和关键点。接下来,明城镇要坚定高质量发展、坚持制造业当家,充分发挥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做优做绿第一产业,做实做强第二产业,做精做活第三产业,探索建设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全区争当产业发展的“全能冠军”“全能选手”提供明城实践。
依托资源禀赋 打造文旅发展新标杆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乡村兴,则高明兴。今年以来,高明区高标准推进“凤鸣朝阳”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其中,高明以中部明城镇为重点,打造300平方公里的乡村振兴连片示范区域,引领带动全区乡村全面振兴。作为全区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的“主力军”,明城镇将以明阳村红色村组织振兴建设试点为核心,以“红色文化+金色丰收+绿色生态”理念,串联各村现代农业项目资源以及丰富的红色文化元素、绿色生态禀赋,打造“文旅+农旅”新型旅游综合体。
曹瑛琳表示,明城镇将锚定力争创建全国乡村振兴示范镇,助力全区乡村振兴进入全省第一方阵目标,进一步强化抓乡村规划引领、抓现代农业发展、抓农村综合改革、抓农业稳产保供、抓农文旅融合发展,为高明乡村振兴战略注入新动能。
接下来,明城镇将以1个示范带总体规划、沧江河滨河风貌、云勇慢行道等5个专项规划及14村(居)规划,构建“1+5+14”明城乡村振兴规划体系,以高质量乡村规划引领高质量乡村振兴。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抓住农业大项目的“牛鼻子”。曹瑛琳表示,明城镇将加快万亩稻田(富硒丝苗米产业)、千亩美丽渔场、苗迳禽畜现代养殖示范区等项目的建设,推动优质农产品种养加工、预制菜产业发展,稳步推动智慧创意农业、零碳农业发展,力争打造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现代都市型农业标杆,带动沿线乡村“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推动全镇农业产值翻一番,年内超过11亿元。
此外,明城镇还计划将明城镇历史文化、红色资源与农业发展结合起来,打造“全域乡村振兴+全域旅游”融合发展的明城样本。积极推动三谭故里·红色文化旅游区创建为国家4A级景区,重点推动东门圩项目一期于年底正式开放,打造特色消费街区;推动陌上花开、千里嘉禾、花田喜事等重点文旅项目建设,打造文旅发展新标杆;推动云勇村加快建设森系民宿、坟典村打造和美乡村、水镇村发展特色旅游等,形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乡村发展新形态。
激发党建活力 建设“基层党建示范带”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
2020年,明城镇明阳村被中央组织部、财政部确定为红色村组织振兴建设试点。曹瑛琳表示,近两年来,明阳村以组织振兴为引领,逐步破解以往开发保护红色文化资源力度不足、党群服务体系建设不够健全等问题,在党组织建设和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方面作出了积极探索。同时,因地制宜建立了28项党建微创新制度,以制度建设不断夯实党组织基础,巩固党组织战斗堡垒,不断激发党员活力;构建“4+X”议事协商机制,建立了一支以党支部书记、党员骨干为核心的“明理人”调解队伍,推进实施“三单”管理机制,形成了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基层治理体系;坚持党建引领,抓细“三治融合”,推进移风易俗。
曹瑛琳表示,接下来,明城镇将坚持以明阳村全国红色村组织振兴建设试点为契机,因地制宜复制推广组织振兴试点经验,将试点探索经验分门别类,列出组织振兴试点工作必做清单、自选清单和创新清单。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打造全区首个整镇联动的“基层党建示范带”,进一步完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体系,建好乡村振兴的雁阵队伍,全面提升全镇党建工作质量和水平。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