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区打造诗酒渔场 烟火九江,让乡村大地无处不美学!
无论走过多少路,最牵挂的是那一抹乡愁。当前,佛山正争当传承岭南广府文化的领头羊,南海提出要建设成为“最岭南”的人文之城、家门口的“诗和远方”。九江地处桑园围核心,拥西江五千米之浩淼,享鱼塘四万亩之粼粼,数百年来儒、渔、侨、商在此激荡,独特的历史文化魅力在此沉淀。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为重塑乡村风貌、唤发文化自信,九江镇决定实施“九江乡村美学复兴计划”。
九江镇党委副书记朱敏华在“党建引领 全民聚力 美学赋能——九江镇乡村振兴工作推进大会”上发布九江镇乡村美学复兴计划。(戳图详看报道)
通过系列具体行动,以美学设计优化城乡建设规划,以美学项目带动全域文旅升级,以美学教育滋养全民善美品格,以美学复兴引领全面乡村振兴,推动乡村建设从“硬件塑形”升级为“软件铸魂”,凸显时代潮流与乡村振兴美美与共,让九江大地无处不文化,无处不美学,全面打造“诗酒渔场 烟火九江”。
让乡村聚落留住美丽乡愁
故乡是记忆中的一艘船,是盘根错节的大榕树,是屋旁潺潺的小河流。以深耕儒林湾重大平台为契机,将美学融入城乡规划,让人们既能享受城市配套,又能品味乡村味道。善用专业力量,注重空间的规划和构造,因地制宜,让乡村规划设计与九江岭南广府文化、桑基鱼塘肌理、特色乡土建筑等充分融合,延续乡村本土记忆,焕起乡愁。
让山水林塘彰显生态底色
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是九江最重要的底色;清晨在鹭鸟声中醒来,是最具诗意的乡村想象。通过突出保护桑基鱼塘、河涌湿地、江心岛屿、野趣山岗、古树名木、野生鹭鸟等珍贵的九江特色生态资源,加快推进万亩美丽渔场、二十公里西北江湿地公园、十公里农旅活力环和南乡森林公园建设,传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化,再现烟锁海岛、江阔堤固、渔场如镜、鱼跃鹭飞的水乡自然美景。
让乡村大地镌刻历史记忆
九江百条村,村村有段古。通过发动地情专家、乡亲乡贤、热心人士参与编写村志,深研文化语境,深植本地资源禀赋,深挖建筑文物、历史故事、人文风俗、特色方言、名人事迹等历史文化资源,讲好九江故事。活化文保单位、不可移动文物,激活朱九江公园、吴家大院、玄憬龙等博物馆群。运用新形式、新材质、新媒介,为古建筑、古村落、古遗址注入新活力,实现岭南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和发展。
让美学魅力激活公共空间
公共空间是乡村美学的集中展示区。加强前期规划设计,利用文化再生、艺术介入等方式,对河涌岸、榕树头、四小园、休闲场所等小微公共空间和社区空间实施再造,形成空间小而美、内容新而特、主客共享的再生空间;聚焦传统风貌建筑、工业遗址等植入文化内容,打造市民游客文化休闲、艺术体验的时尚消费空间;实施美丽种子计划,美化乡村公共空间,实现开窗见绿色、漫步在公园、四季闻花香。
让乡村经济厚植文化内涵
乡村振兴既要经济先行,又要善于文化赋能。融合文化创意、生活美学和深度体验,加强运营理念和运营主体培育,塑造“一村一品”乡村美学经济产业品牌。加快落地游船体验、蚕房美食、文创盲盒、乡村民宿、农旅观光等项目,培育户外、民宿、研学、露营、骑行、剧本杀等休闲度假业态,推动“好玩九江”更出圈。
让数字科技赋能乡村美学
科技是艺术的翅膀,美学必须顺应时代的潮流。试水国风园,结合研学创新时尚化、现代化表达,引领国潮新风尚。探索乡村旅游数字经济新业态、乡村文旅管理新模式,完善文旅设施资源整合共享机制,发展数字藏品、虚拟演艺、云上赛事、沉浸式景区、AR/VR实景探索游戏、虚拟人等项目,创新体验场景与商业模式,升级文旅产品和消费模式,让游客从线上线下享受沉浸式的乡村体验。
让水上文旅再现水乡画卷
水是九江的灵魂。串联璜矶鹭鸟天堂、九江龙舟训练基地、龙腾鹭影文旅项目、烟桥古村、河清等主要景点,打造海晏河清、正道烟南之旅。推动岸线整治工程,打造西北江生态文化景观碧道。携手西樵、龙江,深入挖掘沿线历史故事,活化以堤围、古窦闸、河涌水系一体的桑园围游径,提供尝河清烟火、观鹭影龙腾、品窦闸古韵的丰富文旅体验,把桑园围打造成覆盖全域的文化公园。
让九江蚕房化身百变IP
蚕房是九江独具特色的时代印记。统筹保育、系统规划、整体推介沙头蚕种场和分布在各村(居)约200所蚕房资源,探索“传统+潮流”的多样化形式,用创新点燃传统,活化和丰富蚕房功能定位,让蚕房成为餐饮美食、文化体验、本土艺术作品展示、体育健身、红色阵地等功能百变的游玩休闲目的地,打造独具特色的公共活动空间、乡村艺术殿堂、乡愁记忆载体和文旅体验基地。
让圩里九江焕发百年生机
新时代要留住旧记忆,老城区要有新活力。围绕万寿街区民国建筑群,在原有街坊里弄的城市肌理上,保留和修复骑楼、名人建筑、九江涌、粤剧馆等城市乡愁记忆符号。谋划圩市复兴计划,规划建设老字号一条街、创意办公区、粤剧艺术馆、侨乡创意酒店、双蒸体验馆和九江圩原真生活馆,以“圩里九江图”文旅新场景为主题,以民国特色、侨乡文化为亮点,植入文创新业态,形成九江里文创街区。
让民间祠堂凝聚乡建力量
让祠堂是读懂乡村的文化密码。深入思考与年轻人需要、城乡融合进程相适应的祠堂“进化”路径,把崔氏宗祠、何氏宗祠、树德堂等乡村祠堂建设成为多功能的文化宣传阵地、村民议事空间、课堂文化娱乐场所等,让祠堂成为凝聚浓浓乡愁的阵地,激发乡村振兴奋进力量的源泉。
让风貌塑造贯穿城乡景观
城乡风貌需要兼顾“颜值”与“内涵”。通过采用传统材料、结构形式,结合现代新技术和新工艺,对地标建筑、自建房、农房、田头棚、绿化、标语、栏杆、路灯、公厕、三线、公告牌、村口标识、市政设施等融入乡村美学规划,通过色彩设计、文化融入,引入现代文化创意。以“美学乡建”为主题,推动乡村私宅潮玩翻新。让乡村处处洋溢活力,彰显文化软实力,塑造九江独特风貌。
让文艺活动更具烟火气息
文艺源自烟火,演绎烟火。鼓励本土文艺作品创作,融入怀旧复古、时代新潮、童真童趣,支持利用蚕房、侨房、祠堂、书斋等场所,开设书画馆、摄影馆、艺术展馆。加强传统民俗文化传承,多样化举办九江赛龙舟、数鱼花、炸煎堆、舞狮、正道成人礼等传统民俗活动,深入打造“儒林湾之夜”“农民丰收节”等文艺品牌,推动传统与潮流相融合,打造更多微文旅IP,让文化传承走进寻常百姓家。
让九江美食名扬五湖四海
九江美食独具一格,是“舌尖上的艺术”。煎堆碌碌,啖大谷叉烧;鱼生如雪,饮双蒸米香。充分发挥九江美食旅游协会作用,制定九江特色美食烹饪标准。结合龙舟文化,打造九江龙船饭标准,让龙船饭成为九江美食独有品牌。挖掘九江双蒸、奇峰酱油、辣椒饼等本地调味料,以及叉烧、鱼生、煎堆、河鲜、沙头腊味等特色美食背后的故事,以故事激发味蕾。依托本地传统食材,不断改良创新,创新融合历史韵味、品质时尚的美食文化。
让美学素养根植大众内心
让美学的生命力在于深入人心。利用蚕房、侨房等旧建筑,开设乡村美学研习社;将九江镇委党校建设为乡村美学人才的孵化基地;在全镇各读书驿站开辟“美学书架”,在乡村推广规划设计、艺术创意、文学艺术等书籍;开设大众美学实践课程,有序开展美育进校园、进家庭、进厂企、进社区,依托读书驿站、农家书屋等阵地,开展亲子美学阅读、美学读书分享会等,让群众学习发现美、理解美、追求美、创造美。创新美学传播方式,加大力度研发和推广富有九江特色、群众喜闻乐见、蕴含美学韵味的文创产品。
让善美之风互生发展动能
善美精神,是乡村的内在气质,蕴含着推动乡村振兴生生不息的力量。将精神文明建设融入乡村建设,积极开展村规民约、政策宣讲、移风易俗、文化进村、示范典型评选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引导村民改变以往乱堆乱放的陋习,培养村民乐善互助精神,在社会广泛凝聚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精神力量。
让机制创新护航美学复兴
乡村美学需要内化于心,也需要主动作为。梳理九江乡村的人文历史自然资源,建立数据库。选取精品四小园、乡村市政绿化、建筑材质运用成功案例,建立样本库,为村居具体实施提供参考;挖掘本土设计师、规划人才、艺术家等力量,建立九江乡村观察团和乡村振兴人才库;由乡村振兴、文化部门统筹指导,实施乡村振兴建设项目审核把关机制,提升项目文化门槛和美学标准。
让美学复兴汇聚蓬勃力量
大众是乡村美学的拥有者和受益者,更是乡村美学的推动者和创造者。大力弘扬九江的乡贤文化,让海内外乡贤成为乡村振兴和美学复兴的重要推动力量。积极调动广大群众、企业、智库专家、非遗传承人等在乡村建设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公有资本的引导作用,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吸引各类社会资源和人才回留。成立乡村美学志愿队伍,参与建筑装饰、绿化、彩绘、雕塑等志愿行动。开展“发现九江”探宝之旅、“青春美学集中营”、“美学创业计划”等青年活动,凝聚一批有家乡情怀、有艺术水平、有运营能力的年青人参与乡村建设,主导美学复兴,让年青人恋上九江、聚在九江、乐在九江,创在九江。
近日
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在疫情防控发布会上表示
鼓励家庭自备抗原试剂盒
抗原自测有哪些步骤?
需要特别注意什么?
怎么判断测试结果?
文字版来了
检测结果图
Q:什么是抗原检测?和核酸检测有啥区别?
A:抗原检测的是病毒表面的蛋白(可理解为病毒外面穿的“衣服”)。抗原检测简单易操作,获取结果时间短,但敏感度稍差。
核酸检测的是新冠病毒内的遗传物质RNA(也就是病毒里面的基因)。核酸检测操作复杂,对实验室环境有严格要求,需要相应仪器设备,获取结果时间长,但敏感性和特异性更高。
Q:抗原检测可以代替核酸检测吗?
A:不可以。抗原检测作为补充手段,可以用于特定人群的筛查,有利于提高“早发现”能力,但核酸检测依然是新冠病毒感染的确诊依据。
Q:检测结果是阳性怎么办?
A:自测结果呈阳性的,不论是否有呼吸道、发热等症状,居民应当立即向所在社区(村镇)报告,并配合当地疫情防控措施。
Q:接种新冠疫苗会不会影响抗原检测结果?
A:接种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后,紧接着接受新冠病毒的抗原检测,可能出现假阳性。一般不建议居民在接种疫苗的24小时内开展抗原检测。
为创造更好的道路交通环境,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畅通,缓解道路拥堵和遏制道路交通事故,根据《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公安部令157号)第十六条规定,现将顺德区最新一期建设完毕并投入使用的固定式交通技术监控设备的设置地点向社会通告, 具体如下:
新增电子监控设备分布点
↓↓↓
为此
请广大车主和驾驶员
自觉遵守交通法规
养成良好的文明交通出行习惯
共同营造安全、和谐、畅通的
道路交通环境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