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宣讲送上门!佛山呼唤更多企业成为专精特新“小巨人”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连接起产业基础核心领域和产业链关键环节,对佛山市高质量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12月26日上午,佛山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申报政策解读宣讲系列活动的首场在三水区举行,为本土数十家企业详细解读申报政策,呼唤更多企业成为专精特新“小巨人”。
本次活动主题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申报政策解读宣讲,由佛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主办、佛山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协办、佛山市经发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承办。
作为系列活动的头炮,本期宣讲会特邀请了佛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四级调研员刘芳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申报政策作深入浅出的解读。刘芳详细诠释了申报专精特新“小巨人”的政策指引、企业特性、认定标准、材料证明等,并从财政扶持、融资促进、人才支撑及公共服务四个方面,详细介绍政府对专精特新企业的各类扶持政策。
“唯有专心专注,方能专业专精,也唯有培育更多的专精特新企业,才能带领佛山实现从‘博大’走向‘精深’。”在活动中,佛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刘炯表示,佛山将抢抓制造业当家的重大机遇,支持企业梯度发展,重点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推动制造业在佛山的支柱性地位再巩固、在全国的标志性地位再强化、在世界的样本性地位走向实现。
三水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局长陈玉虎表示,三水区始终把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作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并将在政策上发力、在服务上用力,以“小巨人”企业为引领,构建专精特新梯度化培育体系,目前,全区的广东省创新型中小企业和各级“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分别达到253家、247家。他呼吁全区广大中小企业要积极利用好这个政策“大礼包”,持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据悉,佛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在不久前举行的“2022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和复核推荐”工作中,发现了一批有实力、有潜力冲刺专精特新“小巨人”的中小企业。为了进一步做好企业服务,帮助更多企业申报成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佛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特意组织了这一系列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申报政策解读宣讲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在当日的政策解读宣讲会现场,佛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还邀请专家企业关注度较高的出口信用保险、银行融资政策等做了解读。接下来,该局还将组建佛山市专精特新企业服务专员队伍,对全市专精特新“小巨人”后备企业进行申报服务指导工作,以一对一帮扶的形式,帮助更多有潜质的企业在2023年度成功申报成为专精特新“小巨人”。
近日,佛山发布《促进佛山云东海生物医药产业园高质量发展扶持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加快推进佛山云东海生物医药产业园及大同湖产业园(以下简称“产业园”)建设。这是市委、市政府谋划建设十大创新引领型特色制造业园区,印发出台的首份专项扶持政策。
《办法》从全面建设药品监管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先行区、自主创新推动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大做强产业园内企业品牌、打造专业化服务体系等方面出发,出台了重磅支持举措。其中,对落地产业园的项目,最高按实际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0%给予资助,单个企业累计资助不超过1亿元。
建设先行区
推动“港澳药械通”在佛山落地
9月28日,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与佛山市政府签署《共同推进佛山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办法》指出,市、区与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共同探索在招商引资、创新研发、注册审评、上市许可、监督管理、产业服务等方面构建管理服务机制,推动在产业园区打造全省项目引进、审评审批、行政许可、检测检验、安全评价等领域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先行区。
为靠前服务生物医药企业和创新团队,提升园区公共服务技术支撑水平,《办法》明确,市、区为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评认证中心、广东省药品检验所、广东省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所等在平台建设场所、专业人员、资金配套等方面给予支持。同时,市、区向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申请,优先把落户产业园的生物医药企业和项目分别遴选为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
《办法》明确指出,推动“港澳药械通”在佛山落地,助推港澳药品、医疗器械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生产试点落户产业园,全力打造岭南中医药名城,重点强化与港澳在中医药产业等方面合作,携手共建世界一流中医药生产基地和创新高地,助力佛山中医药产业国际化。
鼓励自主创新
多元化支持药物器械研发
《办法》对中药、医疗器械产品、新药及检测服务和临床平台、生物医药企业等的支持做了详细部署。
在中药方面,对获得批准文号并在产业园内生产的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品种,最高按实际研发投入费用20%给予不超过500万元资助,单个企业每年累计资助不超过1000万元。在医疗器械方面,支持市场需求大、社会急需的重大疾病或传染病的体外诊断试剂在产业园研发生产,单个企业每年累计资助不超过1000万元。在新药方面,对化学药创新药、生物制品创新药、中药创新药,最高按实际投入研发费用40%给予资助,单个企业每年累计资助不超过3000万元。在平台方面,支持药物及医疗器械第三方检测服务、GMP共性实验室、实验动物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单个平台累计资助不超过3000万元。
《办法》还在支持项目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支持企业、科研试验平台及公共服务平台落户产业园,支持企业设立地区总部等方面制定了详细的支持举措。支持项目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对落地产业园的项目,最高按实际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0%给予资助,单个企业累计资助不超过1亿元。
支持企业设立地区总部。对世界500强、全球制药企业50强、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在产业园设立地区总部且持续经营1年及以上,在我市统计核算的产值规模不低于10亿元的,最高分别给予1000万元、600万元、300万元一次性资助。
支持企业规模做大做强。对产业园内企业年度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5000万元、1亿元、2亿元、5亿元、10亿元的企业,分别给予10万元、20万元、30万元、50万元、100万元奖励。
12月26日,首届岭南文化湾区论坛日前公布了文化强省建设、岭南文化保护与传承方面的优秀案例,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获得“2022广东文化强省建设示范案例(镇)”荣誉。
杏坛镇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岭南文化在这里发展传承近千年,拥有“广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美誉,其中,杏坛镇的龙舟说唱、光华人龙舞、八音锣鼓已被收录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永春拳被评为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与推广项目。近年来,杏坛镇大力推动非遗文化传承,持续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并成立非遗文化青创中心,为青年人才传承非遗文化提供支持与服务,统筹全镇非遗人才培训及交流展示。今年,该镇开展非遗进景区、进古村活动20多场,新增省级传承人1人、区级传承人5人、区级传承基地10处。
在历史上,杏坛镇先后出过黄士俊、梁耀枢两位状元,拥有浓厚的状元文化,同时该镇河网交织,大小河涌交相呼应,现存古桥16座,是古石拱桥之乡。一直以来,杏坛镇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先后筹资4000多万元,推进右滩黄氏大宗祠等30多处文物单位的修缮。值得一提的是,杏坛推动实施文物活化利用“杏韵守望工程”,鼓励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文物保护工作,今年,针对和之梁公祠活化,该镇成功引入阅生活家居科技有限公司,将和之梁公祠打造成高端时尚的“和之美学馆”,成为了杏坛镇文物老建筑活化探索实践的优秀案例。
近几年,杏坛镇还积极引入社会力量,探索“青田范式”,通过“政府+高校+基金会+村民”的运作模式,实现多方联动,推动实现“复兴乡村文明,重构乡村价值,保育乡村文化,实现本心回归”,探寻中国乡村文化复兴路径。今年,“青田范式”还被收录进《中国乡村文化建设发展报告(2018—2021)》蓝皮书。
以水为脉,杏坛镇正在打造滨水文物连片长廊,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文化保育传承,打造一站一特色的滨水文化景观体系。接下来,该镇还将深挖“状元文化”“永春文化”“水乡文化”“龙舟文化”,将文化基因渗透到杏坛城市建设、旅游开发、古村落活化、产品制造等方面,让文化在保护传承中实现更大的发展。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