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区杏坛镇获得“2022广东文化强省建设示范案例(镇)”荣誉
12月26日,首届岭南文化湾区论坛日前公布了文化强省建设、岭南文化保护与传承方面的优秀案例,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获得“2022广东文化强省建设示范案例(镇)”荣誉。
杏坛镇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岭南文化在这里发展传承近千年,拥有“广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美誉,其中,杏坛镇的龙舟说唱、光华人龙舞、八音锣鼓已被收录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永春拳被评为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与推广项目。近年来,杏坛镇大力推动非遗文化传承,持续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并成立非遗文化青创中心,为青年人才传承非遗文化提供支持与服务,统筹全镇非遗人才培训及交流展示。今年,该镇开展非遗进景区、进古村活动20多场,新增省级传承人1人、区级传承人5人、区级传承基地10处。
在历史上,杏坛镇先后出过黄士俊、梁耀枢两位状元,拥有浓厚的状元文化,同时该镇河网交织,大小河涌交相呼应,现存古桥16座,是古石拱桥之乡。一直以来,杏坛镇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先后筹资4000多万元,推进右滩黄氏大宗祠等30多处文物单位的修缮。值得一提的是,杏坛推动实施文物活化利用“杏韵守望工程”,鼓励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文物保护工作,今年,针对和之梁公祠活化,该镇成功引入阅生活家居科技有限公司,将和之梁公祠打造成高端时尚的“和之美学馆”,成为了杏坛镇文物老建筑活化探索实践的优秀案例。
近几年,杏坛镇还积极引入社会力量,探索“青田范式”,通过“政府+高校+基金会+村民”的运作模式,实现多方联动,推动实现“复兴乡村文明,重构乡村价值,保育乡村文化,实现本心回归”,探寻中国乡村文化复兴路径。今年,“青田范式”还被收录进《中国乡村文化建设发展报告(2018—2021)》蓝皮书。
以水为脉,杏坛镇正在打造滨水文物连片长廊,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文化保育传承,打造一站一特色的滨水文化景观体系。接下来,该镇还将深挖“状元文化”“永春文化”“水乡文化”“龙舟文化”,将文化基因渗透到杏坛城市建设、旅游开发、古村落活化、产品制造等方面,让文化在保护传承中实现更大的发展。
12月26日,高明区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部署,立足新起点,担当新使命,以高质量发展为牵引,奋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县域样本,加快建设佛山西部经济新中心,争当全市高质量发展新引擎。高明区委书记杨永泰代表区委常委会作报告。
会议指出,今年以来,区委认真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紧紧围绕迎接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实施“12345”发展计划,改革活力有效焕发,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担当干事、追赶超越氛围愈加浓厚,全域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经济总量预计突破千亿大关,实现历史性跨越。
会议强调,全区上下要立足新起点、把握新优势、直面新挑战、扛牢新使命,增强发展自信,激扬雄心壮志,着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县域样本,争当县域振兴典范、争当城乡协调标杆、争当三产融合示范、争当追赶超越标兵、争当绿色发展高地,以追赶超越的奋进姿态走好高明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用今天的艰苦创业换来明天的高而明亮。
会议强调,要踔厉奋发、真抓实干,奋力开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县域样本新局面。要练好当家本领,着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抓好关键一招,不断激发内生发展动力;要突出融合联动,加快推进区域协调发展;要立足所需所能,深入推进科教文化强区;要创造美好生活,积极补齐民生事业短板;要坚持生态优先,致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要统筹发展安全,促进社会安全治理现代化。
会议强调,要落实好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激发担当作为动力,坚持大抓基层导向,坚定正风肃纪反腐,不断增强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自觉,为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县域样本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12月26日,据佛山市水利局消息,今年以来佛山市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擦亮佛山绿韵水乡新名片,14个国考、省考断面全部达标,饮用水水源地水质长期100%达标,完成65条农村黑臭水体整治。
佛山市水利局日前召开了2022年度工作总结大会,并对2023年工作任务进行全面部署。据悉,2022年佛山市全面实施水环境全流域强统筹大兵团分层治理,全年预计完成治水投资153.3亿元,14个国考、省考断面全部达标,饮用水水源地水质长期100%达标,完成65条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全面推进江河两岸整治提升,清理17195宗问题,清理占地面积295.26万平方米,拆违后绿化面积约58万平方米,新建碧道298公里;成功防御北江流域大洪水,五区均完成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创建。
佛山市水利局局长赵颖表示,2023年佛山市水利工作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党对水利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深入推进水环境全流域强统筹大兵团分层次治理,深入推进水环境质量稳步提升、生活污水处理“双转变双提升”、江河两岸环境整治提升、河湖水生态保护;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持续构建水务安全全链条管控体系,全面提升城乡防洪排水防涝能力、水务工程建设运行管理能力、水旱灾害防御和应急处置能力、水务安全风险防范能力;坚持两手发力和改革创新,持续强化水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支撑保障作用;坚持完善体制机制法治管理,持续推动水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