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荔湾区聚焦聚力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
秋冬季是每年大气污染防治的关键时期,为着力提升区域空气质量,荔湾区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按照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的要求,聚焦聚力抓攻坚、抓落实,守护天蓝云碧的良好生态环境,坚决打好秋冬季大气污染百日攻坚战。
一、强化统筹,高位推进。游志红副区长主持会议,专项研究部署荔湾区秋冬季大气污染百日攻坚工作;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多次听取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汇报,提出优化管理意见;成立区大气污染攻坚专班,制定攻坚督导方案,以区政府分管领导为督导指挥组组长,各相关部门街道依职责牵头督导巡查;编制《荔湾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简报》(11期),定期通报工作进展情况。
二、精准施策,长效推进。推进移动源污染防治。持续开展机动车尾气道路执法抽检、用车大户抽检工作,今年以来抽检柴油车2163台,遥感监测柴油车4056台;抽检移动机械52台;抽检重点用车大户车辆22台。巩固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成效。今年以来对已完成挥发性有机物整治任务的企业开展“回头看”83家次,开展挥发性有机物专项执法行动,检查企业437家次,发现问题87个,责令整改26宗,立案6宗,从严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力促重点区域周边华飞汽修公司撤除喷漆工序、关停一批无名布匹复合厂助力污染物减排。强化扬尘污染管控。区建设工程扬尘整治联席会议办公室今年以来检查建设工程检查项目2103项次,发出涉及工地扬尘问题整改单553份,执行省动态扣分163项次、不规范行为登记25项次;各街道利用扬尘APP检查建设工程1641项次,督促问题整改落实。加强餐饮油烟污染管控。重点对国控点周边1公里范围内21家大中型餐饮开展全覆盖检查,督促餐饮单位持续做好油烟净化设施的清洗及日常维护管理。
三、加强科技运用。全市率先引入第三方提供FID、红外成像仪高科技服务,对全区加油站开展油气泄漏监测精准帮扶,整改加油站油气泄漏问题42个,经整改20家加油站监测结果均达标。利用无人机巡查、走航监测,引入第三方颗粒物在线监测等新技术锁定污染源。
四、加强社会宣传。组织锅炉企业召开天然气锅炉低氮改造及生物质锅炉淘汰推进工作会,压实企业减排社会责任;向加油站、印刷、汽修、家具制造等企业下发《关于错峰卸油、夜间加油和绿色出行的倡议书》《关于重点企业加强污染物减排的倡议书》。向学校、社区下发《绿色低碳出行倡议书》,引导全民参与治气。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荔湾分局)
在中国快递业务进入存量竞争阶段,出海几乎成了所有主流快递企业抢滩的“蓝海”。2022年以来,众多快递企业纷纷发力海外,顺丰速运、菜鸟网络、中通快递等企业将“主战场”聚焦在东南亚地区,同时巴西、中东等区域的拓展也在加速进行。
专家指出,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使得未来出口需求持续增长,中国快递业可抓住跨境电商快速发展契机,对接国际物流资源,加速在国际市场占一席之地。
以出海为谋,快递企业寻找新增长点
2022年2月,泰国中通在曼谷转运中心开始试运营,泰国全境快递业务正式启动,同年,本土业务落地马来西亚;极兔于2月宣布正式进驻拉丁美洲市场,并在墨西哥顺利起网运营,世界杯期间,极兔还宣布足坛巨星梅西为其首位全球品牌代言人;11月14日,菜鸟首次公开巴西3年发展规划,目前菜鸟快递网络覆盖巴西全境的1000多城,本地下单后平均2日到3日送达,圣保罗等核心城市可实现次日达;12月1日,百世宣布在马来西亚启动快运网络;12月21日,圆通速递国际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公司中文名称已由“圆通速递(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更改为“圆通国际快递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过去的一年,各家物流企业“摩拳擦掌”,皆加快了出海的步伐。
“出海是快递企业迈向综合物流企业的必经之路。纵观全球快递巨头的发展历程,在本国市场具备一定的领先地位后,拓展海外市场有利于拓展业务市场区域,实现国内外业务平衡,降低单一依赖国内业务的风险,不断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易观分析品牌零售行业咨询顾问魏建辉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快递出海也符合中国政策鼓励方向、产业升级转移及输出,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安全性诉求,推动中国对外开放发展进程。
鲸平台智库贸易合规专家陈晓秋向国际商报记者表示,近年来,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使得未来出口需求持续增长,而海外市场尤其是东南亚、拉丁美洲的物流配送能力跟不上,刚好中国快递的布局可填补需求端的市场空白。加之多年快递行业的激烈竞争为中国快递出海积累了丰富经验,未来,中国快递业可抓住跨境电商快速发展契机,对接国际物流资源,加速在国际市场占一席之地。
以政策为帆,做深做细海外市场
2022年,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助力快递企业出海“掘金”。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意见》指出,支持市场主体内外贸一体化经营。鼓励有条件的大型商贸、物流企业“走出去”,加强资源整合配置,优化国际营销体系,完善全球服务网络。支持跨国大型供应链服务企业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招商交运近日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补强国际快递能力将成为未来重点发展方向之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2022年1月1日生效实施后,通过关税减免等制度安排也进一步推动了跨境贸易,提升了跨境物流效率。同时,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双边贸易额持续上升,也为跨境物流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诸多利好进一步鼓励国内快递企业“走出去”,通过自建或并购搭建海外快递网络。
“预计未来快递企业将继续做深做细东南亚、中东、拉丁美洲等市场。” 天使投资人、知名互联网专家郭涛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不过,东南亚、拉丁美洲等地区物流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在文化、理念、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差异,消费者的关注点和需求与国内并不相同,物流企业需不断攻坚克难。
魏建辉预测,2023年,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会陷入衰退,使得中国外贸出口增长乏力风险增大。当前,跨境电商是外贸增长的新引擎,快递企业发展又与跨境电商存在强关联,或给快递企业出海带来较大挑战。“比如对快递企业跨境服务全链路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会加速业务服务单一企业出局,市场份额进一步向具备组织敏捷、业务布局得当、产品及技术适配性更高的企业集中。”
岁末年初,万物蛰伏之时,羊城大地依然生机勃勃。市里组团出国招商推介,各区比学赶超各有亮点,重大项目建设热火朝天……
2022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广州作为GDP超2.8万亿元的经济大市,始终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主动担当、奋发有为,让经济体量更大、体魄更强,让经济大市名副其实。
过去一年,广州坚定扛起经济挑大梁的政治责任,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大盘保持稳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以高质量发展之“进”,更好支撑全省大盘之“稳”,在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中体现更大担当。
紧密对接落实国家战略
《南沙方案》发布后,南沙开发建设势头强劲。2022年1-11月规上工业产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均领跑全市
广州,作为实际管理人口超2200万、GDP突破2.8万亿元的经济大市,被国家赋予国家中心城市、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发展核心引擎等定位的国际大都市,是承载国家战略意图的重要载体。积极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和省的发展战略,是广州的应有之义、应尽之责。
广州南沙,这片珠江出海口803平方公里的热土,总是能更早感受到来自伶仃洋的风。
2012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广州南沙新区发展规划》。南沙的开发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我国第六个国家级新区,也是广东省唯一的国家级新区。
2015年,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广州南沙新区片区挂牌,自贸区南沙片区60平方公里成为广东自贸区的最大片区。
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公布,南沙区被定位为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要求携手港澳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创新发展示范区、金融服务重要平台和优质生活圈。
2021年5月,广州市公布《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全文约1.2万字,其中南沙被提及95次。《纲要》提出,突出抓好南沙“一把手工程”,做强南沙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航运、金融和科技创新功能承载区,强化中心城区和南沙战略连接,夯实建设用地、基础教育等发展根基,建成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引领区和示范区。“一把手工程”的提出,再次释放了大力推进南沙开发开放的强烈信号。
2022年6月,南沙又迎来重磅利好。《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以下简称《南沙方案》)正式出台,支持南沙打造成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做出的又一重大决策部署。中央及省对南沙寄予厚望,广州也提出“举全市之力推动南沙开发开放”,打造全市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和动力源。
牢记嘱托,不辱使命。年轻的南沙在改革开放的新征程中有了全新的定位,前途不可限量。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合作平台,南沙紧紧抓住《南沙方案》的重大历史机遇,在2022年步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南沙方案》发布后,南沙开发建设势头强劲。2022年1-11月规上工业产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均领跑全市。
过去一年,是广州利好叠加的一年。除了国务院印发《南沙方案》,华南国家植物园也正式揭牌,承担国家战略植物资源保护利用等重大使命。广州期货交易所上市首个交易品种工业硅期货和期权,服务国家完善重要原材料价格形成机制、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去年12月上市以来成交额达186亿元……一系列的重磅利好,为广州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澎湃动力。
制造业当家挺起产业“脊梁”
去年,全市工业投资扩大至1230亿元、增长11%,连续4年稳定在千亿元以上。新增8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2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实体经济是构筑广州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以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增强经济韧性的关键,也是夯实经济大市地位的基础。
过去一年,广州坚持制造业当家,加快壮大实体经济,充分发挥“链长制”和工作专班作用,开展“智车”“强芯”“亮屏”“融网”“健药”“尚品”行动,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与健康、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新材料与精细化工等“3+5”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促进纺织服装、美妆日化、定制家居等都市消费工业转型升级。去年,全市工业投资扩大至1230亿元、增长11%,连续4年稳定在千亿元以上。
汽车、医药制造业发挥稳增长重要支撑作用。据市统计局发布,2022年前三季度,广州汽车制造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13.7%;而全国汽车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至9月同比增长为6.9%。广州汽车工业的表现,已超越全国整体水平,堪称制造业“优等生”。去年全年,广州汽车产量突破300万辆,稳居全国城市第一,是名副其实的“汽车之城”。其中,链主广汽集团的利润更实现逆势增长。
同样在稳增长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的医药制造业,去年的表现也不俗。达安基因、万孚生物、百济神州等都实现大幅增长,广药集团品牌价值增速位列中国医药品牌第一。去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至31.5%。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去年,广州金融业占GDP比重9.7%,贷款增速位居北上广深津第一位,主要投向制造业、科技服务业等,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用更加凸显。
筑牢重大项目“压舱石”
广州深入实施重点项目“攻城拔寨”行动,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年度投资5230亿元、创历史新高
重大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抓发展说到底是抓项目,抓大项目。面对当前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抓好项目建设,既是经济大市稳经济、促发展的当务之急,又是积蓄后劲、厚植优势的长远之策。
过去一年,广州坚持把重大项目作为促投资稳增长的重要抓手,高规格成立推进重大项目稳投资领导小组,跨部门组建重大项目并联审批要素保障工作专班,深入实施重点项目“攻城拔寨”行动,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年度投资5230亿元、创历史新高。粤芯三期、因湃电池、广石化技改、增芯等重大项目相继动工,华星光电T9、广丰五线、现代氢能等项目投产,广交会展馆四期建成。
基础设施是保障城市高效运行和健康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和民生保障的基本前提。去年,广州447个基础设施项目,完成年度计划101.7%,超过时序进度10个百分点。广州坚持高水平建设国际航运、航空、铁路枢纽,获批建设广州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南沙港区四期、顺丰华南航空枢纽投用。
目前,广州高铁班次数量全国第一,广州南站旅客到发量居全国铁路枢纽站第1位。广州港航线通达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港口,港口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分别由全球第6、第7位提升到第4、第5位。2020年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白云机场旅客吞吐量跃居全球第1。
百舸争流千帆竞,潮头踏浪奋者先。目前,广州全市上下已然形成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浓厚氛围。过去一年,各区在抓大项目工作上,也是比学赶超、赛龙夺锦。比如黄埔区新引进高端集成电路制造等项目;增城区实行项目专班推进、清单式管理、账单式落实机制,新引进增芯等项目;花都区新引进采埃孚汽车电子项目;南沙区新引进融捷锂电池系列项目等;海珠区新引进30家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等。
深挖招商引资“源头活水”
2022年广州市新签约项目约1500个,同比增长30%;注册项目约1700个,增长30%,其中签约注册投资总额100亿元以上项目预计达26个
招商引资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和源头活水。过去一年,广州坚持把抓招商引资作为重中之重,摆在关键位置,全面调动招商引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大招商引进大项目,助力大发展,持续提高经济大市的成色。
据初步统计,2022年广州市新签约项目约1500个,同比增长30%;注册项目约1700个,增长30%,其中签约注册投资总额100亿元以上项目预计达26个,在穗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累计达335家。
从企业看,去年广州市场主体新增42万家、总量达316万家。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19家,主要集中在机械制造、新材料、软件服务等行业。“专精特新”企业新增55家,主要分布在高端制造、软件信息、绿色石化等领域,有力补链强链。从外资外贸看,跨境电商、保税物流充满活力,带动外贸累计进出口由负转正。
今天的招商就是明天的产出、后天的发展。2022年12月下旬,为抢抓新一轮经济复苏发展机遇,进一步推动高端产业和创新领域的国际合作,广州市领导带队赴德国、瑞士、韩国、日本等地,开展针对性招商推介,拜访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对接推进氢能源汽车、现代商贸、医疗器械、精密制造类企业等产业项目,分别在瑞士纳沙泰尔和日本东京举办了两场投资交流活动。
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广州既坚持大力招商,又坚持用心用情服务好企业,让企业把“根”留住。优渥的营商环境为招商引资提供了强大“磁场”,也推动了高端资源和大项目向广州集聚。近年来,广州持续深化营商环境改革,着力建设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电子政务等3项指标代表国家向世界推介,近日出炉的《2022年广东省营商环境评价报告》显示,广州的营商环境位列第一档。
打造科技创新“强引擎”
过去1年,广州创新主体发展壮大,新增高水平企业研究院15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1.23万家,创历史新高
谋科技就是谋未来,抓创新就是抓发展。作为经济大市,必须要以做强科技创新“底色”,提升高质量发展。广州科研资源富集,集中了全省半数以上的普通高校、97%的国家重点学科,在强化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上具有显著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在“自然指数-科研城市”排名中,广州首次跃居全球第十。排名再创新高的背后,是广州锚定成为世界重大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先行之地、国际科技赋能老城市新活力的典范之都、全球极具吸引力的高水平开放创新之城的决心。
过去一年,广州实验室重大科研任务取得显著进展,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入轨运行,自主设计的我国首艘超深水大洋钻探船实现主船体贯通……科技跑出加速度,创新驱动开新局,科创实力强劲的城市,往往是科研机构、知识服务较为密集的地区,而广州正是科技创新人才的聚集地。过去1年,广州创新主体发展壮大,新增高水平企业研究院15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1.23万家,创历史新高。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首次突破10万件。新增独角兽企业9家,增量全国第一,而且这些独角兽主要集中在走在科创最前沿的人工智能、新能源等先进制造领域,打通了“实验室”走向市场的壁垒。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扑面而来,有着创新基因的广州,在激荡的时代中迸发出更强的创新生态。2022年,广州入选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中山大学、广州市政府、科技领军企业协同建设的生物医药与新型移动出行未来产业科技园获批建设试点单位,成为全国首批10家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试点单位之一。广州数据交易所挂牌运行,民营科技园成为全国智慧园区优秀案例,有理由相信,广州能够在厚积薄发中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创新之路。
守护大城民生幸福
“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羊城行动培训24.28万人次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建设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群众生活更幸福。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广州解民忧办实事,切实兜底基本民生,“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羊城行动培训24.28万人次,同时建成首批62家村居(社区)就业驿站,城镇新增就业28.1万人。
民生稳,人心就稳,社会就稳。每个城市中,老人、小孩和特殊群体都需要格外关心。过去1年,广州稳步提高城乡低保,企业退休人员社保、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推动长护险、穗岁康提质增效。广式养老经验在全国推广,颐康服务站覆盖53%村居。
家是心灵的港湾,住有所居,是每个中国人最朴素的愿望,广州不断补齐住房保障短板,持续改善市民居住条件。2022年广州基本建成保障性安居工程7602套,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13万套,旧楼加装电梯数量稳居全国首位。
在教育方面,过去1年,广州新增公办基础教育学位14.5万个,完成规范75所“公参民”学校,双减工作走在全国前列,让更多适龄儿童从“有学上”到“上好学”。同时,广州成为唯一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学习型城市网络会员的中国城市。
在这特殊的一年,广州始终坚持把老百姓对健康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卫生健康工作的奋斗目标,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广州呼吸中心、广医附属第三医院黄埔院区、市妇儿中心增城院区等投入使用,成立10个区域急救医疗中心,村卫生站“一元看病”覆盖率达97.1%。
经济大市勇挑大梁,高质量发展注定不是一场短跑,但只要步履坚定、足音铿锵,终点一定就在前方。
经济大市敢担重任,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有开阔天空,也有惊涛骇浪,在风雨兼程中,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
经济大市有所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并不一定有先例可循,但新征程呼唤新担当、新使命要有新作为,广州这座经济大市,必将继续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继续勇立时代潮头,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广州实践。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