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双拥办组织召开2023年度双拥工作培训会
2月16日至17日,广州市2023年度双拥工作培训会议在市烈军属疗养院举行,驻穗部队有关单位群工干部,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络员,各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分管局领导和负责双拥工作人员,市双拥办工作人员70余人参加会议。
会议总结2022年双拥工作成绩,分析当前双拥创建面临形势,加强军政军民团结、双拥模范城(县)创建和迎检工作以及政策法规解读等专题授课,部署2023年工作任务,号召全市各部门推进双拥工作高质量发展,高标准推动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工作落实落地,确保实现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十连冠”目标。
会议认为,2022年,广州市双拥工作在省双拥办的正确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区双拥部门的通力合作下,在驻穗部队官兵的大力支持下,着力推行“1+1+7”工作模式,多层次、多场景开展双拥宣传,倾心尽力支持部队建设,积极主动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在全国双拥模范城届中考评成效显著,走在全省前列。
会议强调,党的二十大深刻指出,要“加强军人军属荣誉激励和权益保障,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新形势下,双拥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纪念延安双拥运动80周年,也是全国双拥模范城考评之年。当前,国际形势复杂严峻,军队建设改革纵深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对双拥工作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会议要求,一是提高政治站位,统筹双拥工作。要深刻把握新时代双拥工作的特点规律,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高质量发展要求上来,全力以赴做好我市双拥工作,不断开创广州军政军民团结新局面,助力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局。
二是把握双拥政策,提高双拥质量。要立起“向战为战”鲜明导向,认真落实“双清单”制度;要切实增强对练兵备战的支撑力,聚焦部队急需、备战急用、官兵急盼的问题解决好;要优化整合系统资源,广泛调动社会力量,为官兵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
三是紧盯目标攻坚,确保创建成功。今年是广州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十连冠”的关键之年、迎评之年,时间非常紧迫,任务十分繁重。各级各部门要根据迎检时间点,在去年迎接届中调研考评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相关工作资料,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创建工作。
会议明确,一是高标准完成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十连冠”工作。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十连冠”是市委市政府的既定目标,是全市军民的共同政治责任和政治荣誉。要全面加强创建工作的统筹领导,举全市全系统之力,全力以赴推动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十连冠”工作落实落地。继续深化“一区一品牌,一街一特色”双拥精品工程,打造推出一批走在全省前列、在全国叫得响的双拥工作广州品牌,高标准迎接全国和省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对我市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工作及省双拥模范城创建的检查调研,确保实现市委市政府既定目标。
二是高起点推动服务备战打仗工作。坚持把服务练兵备战作为双拥工作的主责主业,聚焦服务备战打仗,持续加大支持部队建设力度,努力解决部队急需、官兵急盼的问题。
三是高质量推动政策法规落地。“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当前,国防和军队改革正在向纵深推进,军地各项法规制度相继出台,学习好、理解好、落实好相关法规,是我们开展好双拥工作的当务之急。要做好《退役军人保障法》《军人地位和权益保障法》《广州市拥军优属实施办法》等政策法规的宣传贯彻落实。要进一步组织开展多层次、多场景的双拥宣传,不断浓厚双拥工作氛围,不断激发社会各界重视双拥、支持双拥、参与双拥的热情,让关心国防、支持军队、尊崇军人成为全社会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凝聚军民团结的磅薄力量。
会议组织分组讨论,深入分析支持部队建设和统筹地方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进一步明晰服务备战打仗的工作重点,并就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十连冠”提出很好的意见建议,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夯实军地合力的思想根基,为我市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十连冠”打下坚实基础、提供有力保障。
市双拥办领导、驻穗部队有关单位群工干部、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络员、各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分管局领导、双拥工作人员等参加会议。
2月23日,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会议还同时套开省新冠感染防控领导小组(指挥部)会议、省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会议,传达学习中央有关会议及文件精神,审议我省《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广东农业科技创新主攻方向攻关方案》《关于高质量推进制造业强省建设的意见》等文件稿。省委书记黄坤明主持会议。
会议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充分肯定我国疫情防控取得的重大决定性胜利,科学分析当前全球和国内疫情形势,对抓实抓细新阶段疫情防控各项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扎实做好新阶段疫情防控工作,坚决巩固来之不易的重大成果。要紧盯关键环节毫不动摇落实“乙类乙管”措施,加强疫情监测和常态化预警能力建设,加强医疗救治工作,科学谋划下一阶段疫苗接种工作,促进老年人接种率持续提升。要建强卫生健康服务体系,抓好常态化分级分层分流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统筹推进卫生健康领域科研攻关,持续加强医疗物资生产保供,切实守护好人民群众健康安全。要弘扬伟大抗疫精神,讲好中国抗疫故事、广东抗疫故事,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热情。要压紧压实“四方责任”,保持各级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有效运转,为新阶段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会议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把各项工作想在前、抓在前,确保总书记、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广东不折不扣落实到位。要从政治和全局高度深化对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认识,把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贯穿机构改革全过程各方面,始终做到服从大局、令行禁止。要认真组织做好我省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加全国两会工作,抓好学习培训,引导代表委员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为完成大会任务做好准备。要扎实做好今年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力完成各项目标任务,确保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开好局、起好步,努力跑出好成绩。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全面加强各类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认识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加强统筹协调,加大政策支持,努力推动我省基础研究实现高质量发展。要强化基础研究前瞻布局,以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为牵引,高水平建设鹏城实验室、广州实验室,争取更多全国重点实验室在粤布局,构建一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深入实施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十年“卓粤”计划,打造原始创新重要策源地。要深化基础研究体制机制改革,形成长期稳定增加的投入机制,探索差异化分类管理机制,建立符合基础研究规律的评价机制。要加大高水平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抓住用好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的重大机遇,不断壮大科技领军人才队伍和一流创新团队。要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在全社会树立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时代风尚。
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结合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切实守住守好“三农”基本盘。要高质量完成好今年乡村振兴各项目标任务,明确责任分工,强化统筹协调,推动农业强省建设取得新突破。要突出主攻方向强化农业科技创新,持续推进优良品种选育、先进种养技术、关键农机装备、精深加工和食品制造等科研攻关,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有力支撑农业现代化。要进一步压紧压实乡村振兴责任,坚持五级书记一起抓,强化督查考核,推动各级切实把责任担起来,把乡村振兴任务落实下去。
会议强调,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对于支撑我省高质量发展,推动广东在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至关重要。全省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高质量推进制造业强省建设,坚持一把手亲自上手亲自抓,推动各方面力量资源向制造业聚焦用力,坚定不移把这份厚实家当做大做强,加快塑造广东在新发展格局中的战略优势。要实施“大产业”立柱架梁行动,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实施“大平台”提级赋能行动,打造一批具有全球引领力的产业发展平台。要实施“大项目”扩容增量行动,打造吸引全国全球重大项目和投资的首选地。要实施“大企业”培优增效行动,努力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群。要实施“大环境”生态优化行动,建设国际一流的制造业发展环境高地。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2023-02-28 10:20 来源:中国环境报
本报见习记者邹祖铭北京报道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协调有力的一体化推进格局,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数字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数字技术创新实现重大突破,数字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到2035年,数字化发展水平进入世界前列,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数字中国建设体系化布局更加科学完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数字化发展更加协调充分,有力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规划》明确,数字中国建设按照“2522”的整体框架进行布局,即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两大基础”,推进数字技术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深度融合,强化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和数字安全屏障“两大能力”,优化数字化发展国内国际“两个环境”。
在全面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规划》特别指出,要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具体体现在推动生态环境智慧治理,加快构建智慧高效的生态环境信息化体系,运用数字技术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完善自然资源三维立体“一张图”和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构建以数字孪生流域为核心的智慧水利体系。加快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倡导绿色智慧生活方式。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