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科技创新百强企业榜单发布 高明上榜企业盈利能力强
日前召开的佛山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发布了“佛山科技创新百强企业”榜单,高明有4家企业上榜。其中,高明区上榜企业盈利能力较强,平均净利润率、户均上缴税收均位居全市第一。
佛山科技创新百强企业榜单由佛山市高新技术产业协会在佛山市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下设立,旨在建立佛山市优质高新技术企业发现机制,培育发现有潜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助力佛山高新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对2021年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实力水平、创新效率水平、开放创新水平等指标进行量化测评,以及现场走访核查等形式,佛山市高新技术产业协会确定了100家佛山科技创新百强企业。
高明此次入选的企业共4家,分别是佛山市海天(高明)调味食品有限公司、佛山汇百盛激光科技有限公司、广东万和电气有限公司、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
从五区来看,高明区此次上榜企业盈利能力较强,平均净利润率达18.5%,户均上缴税收4.4亿元,这些指标均位居全市第一。
此次高明区上榜的企业基本为区内大型骨干企业,科创实力雄厚,在产品研发、工艺创新等方面均走在全区前列。
以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下称“广东溢达”)为例,该企业作为国内纺织行业知识型创新龙头企业,曾获得“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中国企业创新能力100强”等荣誉,先后八年登上“佛山市专利富豪榜”,并连续两年位列榜首。截至2023年3月,广东溢达已申请专利2291件,其中1747件已获得授权,在已授权中国专利中,发明专利613件。
去年,广东溢达历时近9年研发出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颠覆性技术——零水染,实现节盐100%、上染环节节水100%和降低能耗39.3%,染料固色率达到97%以上,溶剂回收率更高达99%以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近年来,高明大力营造浓厚创新氛围,出台《佛山市高明区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专项行动方案(2021—2023年)》,持续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优化申报服务,聘任16名“首批科技特派员”,助力企业加快建立科研体系。
2022年,全区共有130家企业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通过率超80%。截至目前,全区高新技术企业存量为310家,同比增长26.02%。
高明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该局将进一步提高政策吸引力和企业申报的积极性,同时继续做好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和服务工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有效提高全区中小微企业基数,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培育量质双提升。
相关稿件:
日前,第四届佛山高新技术进步奖表彰大会举行,三水企业作为主要完成单位的项目有4个获颁二等奖,5个获颁三等奖。获奖项目突破了行业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展现了三水企业较强的科技攻关能力。
第四届佛山高新技术进步奖中,三水有9家企业获奖,包括三水区合洋水产有限公司、佛山市金银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新翔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翔星”)等。此外,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长东还荣获佛山高新技术成就奖。
梳理获奖项目清单可以发现,三水企业的获奖项目创新领域广泛,涵盖新材料、智能装备、陶瓷建材等行业,涉及材料研发、工艺创新、设备开发及应用等领域,解决了行业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可为企业乃至行业带来显著效益。
其中,新翔星与华南理工大学合作完成的“含环氧基和酯基有机硼硅粘接促进剂增粘高折射率加成型有机硅封装胶的研究开发”项目,获得第四届佛山高新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据悉,早期用于封装保护LED器件的加成型有机硅封装胶,主要用甲基硅树脂制成,存在折射率低、粘接性能差等问题,致使LED器件的出光效率低,可靠性下降。
新翔星研发部经理潘科学介绍,公司研发的含环氧基和酯基有机硼硅粘接促进剂,可以提高加成型有机硅封装胶的折射率及粘接性能,进一步提高LED器件的出光效率和可靠性。
自2017年新翔星开启此项研究以来,项目研发成果已成功落地,拥有2件授权专利,为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潘科学介绍,现阶段,新翔星公司已建成了年产150吨的高折射率加成型有机硅封装胶生产线,实现销售收入533万元。在项目完成后的三年内,根据市场推广程度,项目预计平均年产量可达120吨/年。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近年来,三水着力实施创新“强基”和“摘星”行动,积极推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成果,加速创新成果落地转化。
2022年,“湾区孵化三水转化”实现突破,粤海信自主研发的新一代龙勃透镜亮相全国“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正典生物全球首款“兔球虫病活疫苗”获国家一类新兽药证书;通宝精密“超薄铝/不锈钢层状复合带材制备与示范性应用”粤港澳联合创新项目成功转化。
三水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三水将实施科技创新“强基”计划,建立并动态更新高企研发项目库,动态更新项目进展情况,根据项目进度,组织科技服务机构辅导企业申报各级科技计划,提升企业研发水平。
相关稿件:
据南海区农业农村局消息,《佛山市南海区关于扶持预制菜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正在公开征求意见,抢抓农产品加工产业转型升级机遇,进一步提升全区预制菜产业发展水平。
此外,《南海淡水鱼预制菜全产业链技术规范速冻调制鱼制品》(以下简称《规范》)也将于近期公开征求意见。这是全国首个淡水鱼预制菜全产业链技术规范团体标准,标志南海预制菜产业进入标准阶段,在提高特色农产品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供给上迈出重要一步。
资源集聚形成全产业链条
南海是全国最大的淡水鱼养殖区,淡水资源丰富、产业配套齐全,发展预制菜产业优势突出。2022年4月,南海区获批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当前,南海预制菜全产业链产值超200亿元,产业链企业超1500家,未来前景广阔。
南海抢抓机遇,主动作为,推出相关扶持发展措施。《措施》从产业发展、科技研发、市场营销、品牌打造、金融保障、行业引导等6大产业链模块,生产加工、招商引资、企业培育、平台建设等12方面加大对预制菜产业培育扶持力度,引导相关资源集聚,形成全产业链条。
围绕创建预制菜产业集聚区,南海将优化供地流程,开通项目报建审批“绿色通道”,推动“拿地即开工”。
南海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加大预制菜产业链引育力度,以行业龙头企业为引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育及引进优质项目扎根南海。通过“市场发力+政策加持”,锚定目标,不断拓展预制菜产业领域、丰富内涵、提升效益,让南海预制菜产业成为引领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标准引领生产经营规范化
近几年,不少看好预制菜产业的本地企业率先发力,提前进行产业布局。如广东何氏水产有限公司获评为佛山市预制菜示范产业园,预制菜产品畅销全国25个省份、50多个大中城市,收入占比增加到30%。
在产业链初具规模的基础上,南海对标最高最好最优,推出系列行业规范措施和标准,引导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2022年5月,南海发布《佛山市南海区关于推进十大国家级示范项目引领预制菜产业加快发展工作方案》,提出要建立1套国家级预制菜质量安全和品质检测体系。
此次《规范》的制定,也是稳步落实规范预制菜全链条质量安全监管的体现。该文件将淡水鱼预制菜全产业链分为9道标准化流程,分别是池塘养殖、活鱼运输、暂养、生产加工、仓储、冷链运输、销售及召回等环节,为生产经营者、监管部门提供指引,推动生产经营标准化、规范化。
万亿赛道撬动消费“新蓝海”
预制菜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也是农民“接二连三”增收致富的新渠道。面向这片万亿级“新蓝海”,南海因势利导,积极作为,2023年开春,南海区预制菜产业园在九江镇动工建设,这是全省首个预制菜全产业链植入并集中连片动工的预制菜产业园。“南海区预制菜产业园集中开工,是区委区政府谋划许久、下定决心支持的项目,未来将成为南海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点。”南海区区长王勇信心十足。
政府发力,企业鼓劲,预制菜市场越来越热。消费者的热情直观体现在数据上:
2022年,南海举办预制菜消费券活动,累计销售额2365.12万元,核销金额1246.23万元,带动预制菜消费超4000万元,销售订单覆盖全国近30个省(自治区或直辖市),广东省外订单量占比
51.8%;今年1月,南海推进“年鱼游进千万家”活动,区内水产龙头企业的“年鱼”预制菜产量近3000吨,销售额超1.5亿元,同比增长超15%……
预制菜消费大火的背后,展现了预制菜市场的巨大潜力,也彰显南海抢占预制菜“蓝海”的决心和信心。
下一步,南海将深入贯彻落实省加快推进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力争用3年时间构建数字化、市场化、集群化、规范化的南海预制菜产业发展新体系。
数读南海预制菜产业发展现状
●预制菜全产业链产值超200亿元
●产业链企业超1500家,产业上规模企业9家
●全区水产流通企业37家,带动全国水产批发市场250多个、经销商1000多个
●南海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2个预制菜产业项目签约落地
●2022年,南海举办预制菜消费券活动,带动消费超4000万元,几乎覆盖全国
●2023年1月,南海推进“年鱼游进千万家”活动,“年鱼”预制菜销售额超1.5亿元
相关稿件: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