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委员杜兰、焦杨分别荣获全国、省三八红旗手称号
为表彰先进、树立榜样,进一步引领和激励广大妇女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奋进新征程,豪情满怀、意气风发投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日前,全国妇联决定,授予钱素云等10人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称号,授予蔡凤辉等298人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授予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等199个单位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称号。其中,市政协委员杜兰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为表彰先进、树立榜样,激励广大妇女见贤思齐、建功立业,省妇联决定授予李方方等102名同志广东省三八红旗手称号,授予国家税务总局广州市天河区税务局猎德税务所等50个单位广东省三八红旗集体称号。其中,市政协委员焦杨荣获广东省三八红旗手称号。
杜兰 市政协委员、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科大讯飞华南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裁
积极响应全国妇联科技创新巾帼行动号召,充分发挥巾帼力量。
科技公益,将“语言扶贫APP”带到少数民族地区,让乡亲们通过学习普通话走出大山;把“语音标注”工作机会带给贵州毕节和江西寻乌的搬迁脱贫群众,实现在家门口就业;把智慧医疗和智慧教育布局到云南怒江等地,解决医疗与教育资源匮乏问题;关注特殊群体,为听障人群提供语音技术服务。
协同育人,在省妇联支持下打造“家校社共育”公益直播项目,让数百万家长汲取全国百强名校长的真知灼见;连续7年召集青少年与科学家对话,点燃他们的科技梦想;与学习强国共同发起党史和科技大篷车全国巡展公益活动,让党史教育和科普工作深入人心。
心系民生,连续五年提出24份政协提案,呼吁人工智能要与改善民生相结合。作为“粉红丝带”公益大使,在两会上多次提案呼吁关注女性健康。
深耕科技,作为多校讲席教授、博导,推动成立校企联合实验室与省级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让技术研发和创新业务孵化在大湾区落地生根,塑造了有核心竞争力、能解决社会刚需的人工智能行业品牌。连接世界,推动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实现史上首次“沟通无障碍”。多次奔赴全球大力宣传大湾区人工智能产业,向世界讲好中国科技故事。
焦 杨 市政协委员、市社会组织联合会秘书长
焦杨从事社会组织工作10年,以广州市社会组织联合会为工作平台,10余次到四川甘孜州,广东梅州、清远等地考察,动员335个社会组织开展帮扶项目1000多个,投入扶贫资金500多万元。开展消费扶贫,动员100多家省市社会组织、爱心企业连续三年参与广州荔枝公益定制活动,定制果树3100余棵。创新助农新渠道,联合社会力量投入400万元,开展乡村产业项目孵化。在参与疫情防控的工作中,牵头编制并正式发布全国首个《社会组织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规范》地方标准,成立广州市社会组织“暖业援企”专业服务团,创新开展“云招聘”搭建劳动力供需平台和社会组织助力复工复产复市工作机制。先后动员89家省市社会组织筹集价值达912.5万元的医疗和生活保障物资,支援广州防疫工作。作为广州政协委员,她积极提交政协提案倡议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等行业组织作用,为广州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来源:市妇联宣传部、南粤女声
3月1日至2日,政协第九届广州市天河区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召开,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区委书记陈加猛,市政协副主席陈雄桥,区委副书记、区人民政府区长陈建荣,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蓝小环等领导应邀出席大会。
会议审议通过天河区政协第九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关于第九届二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区政协第九届三次会议决议。
会议强调,新的一年里,天河区政协和广大委员要结合政协职能,把准“五个定位”,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抓好区委各项部署落实,以高质量履职写好政协答卷:一要把准时代政治定位,在工作中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二要把准政协统战定位,在促进团结上主动担当作为;三要把准年度工作定位,围绕助力高质量发展履职尽责;四要把准身份职责定位,发挥好委员作用与优势;五要把准能力素质定位,不断提高履职工作水平。
文:天河区政协 李舒平
图:天河区融媒体中心 李舒怡
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今年的全国两会将如何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开局之年把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转化为具体奋斗目标,切实解决百姓关心的急难愁盼和热点问题,通过发展不断提升民生福祉?
5日提请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请审查的计划报告和草案、预算报告和草案,从多个方面部署民生新举措,勾勒出民生发展新图景。
就业: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左右。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计划报告提出,实施2023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行动,组织就业见习和专项培训。深化百万见习岗位募集计划。组织开展国聘行动等专项服务活动。预算报告提出,中央财政就业补助资金安排668亿元、增加50亿元,支持各地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
湖南师范大学副校长谢资清委员说,2023届高校毕业生的规模将达到1158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建议发动行业协会、社会机构、知名企业广泛参与,线上线下相结合,举办更多有特色的行业专场招聘。对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残疾等困难毕业生实施重点帮扶,优先推荐岗位。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灵活就业。
收入: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大宗消费,推动生活服务消费恢复。
计划报告提出,探索多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众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持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预算报告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对绿色智能家电、绿色建材、节能产品等予以适当补贴或贷款贴息。
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龚六堂委员建议,除了规范发展资本市场外,同时畅通土地、资本等要素的流动,缩小城乡、地区之间的财产性收入差距。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代表建议,在提升传统消费的同时,围绕消费升级需求创新消费场景,支持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教育医疗文化体育服务等消费。要发展农村物流,拓展农村消费市场,充分释放农村消费潜力。
医疗: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
医疗领域的举措重点在于“提质”与“均衡”。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
计划报告提出,增加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医疗资源。建强以公立医疗机构为主体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预算报告提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达到每人每年640元,并同步提高个人缴费标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5元,达到每人每年89元。
齐鲁制药集团总裁李燕代表建议,鼓励优质医疗机构通过托管、医联体等方式帮扶基层医院。通过大数据技术推进省市县乡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全覆盖。以技术帮扶、业务指导等方式培养基层医生,形成“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格局。
疫情防控:防重症、保重点人群、推进疫苗迭代升级和新药研制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已进入“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阶段。围绕保健康、防重症,重点做好老年人、儿童、患基础性疾病群体的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推进疫苗迭代升级和新药研制。
计划报告提出,促进老年人接种率持续提升。推动城市医疗资源下沉农村,畅通市县两级转诊机制,补齐农村疫情防控短板。预算报告提出,适当延长新冠患者救治经费保障政策,对其符合新冠病毒感染诊疗方案的住院医疗费用,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按规定支付后,个人负担部分由财政给予补助。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委员表示,接下来要对重点人群加强监测管理、建立完善疫情监测预警系统、监测新冠毒株变异,为下一阶段疫苗接种工作提供科学支撑。
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委员建议,根据各地摸底的高危风险人群基数,尽快完成抗病毒药物等疫情防控医疗物资的保供准备。要强化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让重点人群可以在新冠病毒感染的早期得到有效治疗。
教育:义务教育均衡、职业教育提质、高等教育创新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进高等教育创新。
计划报告提出,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强化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发展。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预算报告提出,增加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资金安排250亿元、增加20亿元。改善普通高中学校办学条件补助资金安排100亿元、增加30亿元。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资金安排404亿元、增加10亿元。
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副院长张文明委员建议,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充分发挥集团校的作用,建立双向流动补贴制度,让城乡学校师资流动起来。
中石化第四建设有限公司高级技师张振连代表说,企业里钳工、焊工等特殊工种的老师傅每年都有100多人退休,可招聘来的新人留下的不到一半,技能人才“青黄不接”。他建议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鼓励校企合作,培养更多能工巧匠。
“一老一小”:加强养老服务保障,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养老服务保障,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
计划报告提出,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预算报告提出,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代表说,要抓住重要窗口期,通过“真金白银”、暖心贴心的改革举措,织牢“一老一小”民生保障网。他建议将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更多向老年人的身边、床边、周边延伸。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教授甘华田委员表示,除了生育补贴政策,要从增加产假、普惠托育、妇女产后就业等多个方面加大社会支持力度,提高年轻人的生育意愿。
住房: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
计划报告提出,因城施策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实施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发挥住房公积金支持作用,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预算报告提出,支持完善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有效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探索长租房市场建设。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张斌委员表示,新市民住房需求主要集中在租赁住房和首套刚需购房两个方面。建议优化住房金融服务,在人口净流入大中城市构建保障多层次、产权多元化的住房供给体系,切实解决这一群体的住房难题。
生态环境: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计划报告提出,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目标设定为降低2%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预算报告提出,中央财政大气污染防治资金安排330亿元,重点支持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中央财政水污染防治资金安排257亿元、增加20亿元。中央财政重点生态保护修复治理资金安排172亿元。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陈松蹊委员说,建议研究实施更严格的空气质量标准,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我们将建设好电力双碳中心,通过新型电力系统,催生碳服务、碳交易、碳监测等新业态,助力提升双碳产业创新能级。”国网天津电力党委书记、董事长赵亮代表说。
乡村振兴: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国家关于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的政策,务必通过细致工作扎实到位。
计划报告提出,在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实施一批补短板促振兴重点项目。预算报告提出,进一步增加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规模,安排1750亿元、增加100亿元,重点向乡村振兴底子差的地区倾斜。
湖北名羊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锦秀代表,自2003年起带领村民养殖黑山羊共同脱贫致富,目前饲养总量超过26万只。2022年,养殖基地建立了“盒马村”,实施产品精细化分层与定制化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她建议,推动农企对接,促进农产品产销衔接,多渠道构建拓宽农产品营销渠道。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