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散水节能中心组织开展混凝土原材料信息上传操作培训
为进一步完善预拌混凝土质量源头追溯链条,推动预拌混凝土企业及其原材料供应企业更好落实《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混凝土原材料信息上传工作指引的通知》文件精神,近日,市散装水泥与建筑节能中心组织开展混凝土原材料信息上传操作培训活动。
(培训现场)
培训邀请了粤建三和公司何晓雷工程师作专题培训讲座,重点围绕预拌混凝土原材料信息上传的账号注册、企业信息登记和供应数据录入等相关操作进行了讲解和交流,起到了很好的实操指导效果,约500家企业参加培训。
本次操作培训,进一步加深了混凝土原材料企业对预拌混凝土质量安全的认识,促进了相关从业人员及时掌握混凝土原材料信息上传工作的方法及要求,为进一步促进预拌混凝土质量提升、夯实建设工程质量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

(图:人大代表进社区接访群众,听取民意)
守护“她”健康,凝聚“她”力量。3月8日上午,彩虹街道人大工委牵头联合广州市荔湾中心医院在党恩雅苑外广场举办守护“她”健康,助力彩虹街道高质量发展——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113周年义诊活动。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钟秀霞、罗思慧等市区两级人大代表、彩虹街道和荔湾中心医院有关领导参加本次活动。
市区两级人大代表为辖内困难妇女、环卫女工送上一批健康大礼包,并向她们致以节日的问候。在义诊活动中,人大代表积极协助荔湾中心医院医护人员开展测血压、测血糖、号脉等义诊活动,并为居民群众发放健康知识宣传单,普及妇女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治疗保健及饮食指导等知识。现场还设置了人大代表倾听民意摊位,及时回应群众诉求,以实际行动为居民办实事、办好事。
此次义诊活动充分发挥了人大代表主体作用,是人大代表履职尽责、关注民生、服务群众的一项惠民举措,同时也为社区女性居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3月7日上午,2023年广州市民政工作会议召开。市政府谭萍副市长出席会议并讲话,市政府正局级干部黄光烈主持会议,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苏佩作工作报告。
会议指出,2022年,在广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民政部门的悉心指导下,全市民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充分发挥惠民生、兜底线、救急难、保平安的主力军作用,交出一份卓有成效的民生答卷。广式养老服务获国务院督查激励,长者饭堂获评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优秀案例,基层治理“五社联动”实践、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工作经验被民政部推广,越秀区、白云区成功创建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区,南沙区被确定为全国“深化乡村地名服务 点亮美好家园”试点地区。
会议强调,全市各级民政部门要深刻把握新时代新征程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新任务新要求,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上担起责任、展现作为,为广州高质量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3年重点抓好七方面工作: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固本强基,夯实高质量发展政治保证。深化民政基层党建“强基前列”工程,实施抓党建促重大任务攻坚计划,全面落实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各项部署要求,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维护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二是坚持精准救助、兜底保障,守牢高质量发展民生底线。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完善精细化救助帮扶机制,优化救助服务“穗救易”平台,推动社会救助智能申请、智能审核、智能监管、智能服务。继续稳步提升社会救助标准,落实价格临时补贴、分类救济机制。加强特殊群体关爱帮扶,深化特困人员评估和护理服务机制,做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服务,落实残疾人福利保障。三是服务一老、守护一小,稳住高质量发展民生基本盘。夯实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基础,动态调整基本养老服务清单,统筹提升颐康中心服务能力、使用效益和长者饭堂、医养结合、家政+养老“3+X”服务品质,加大适老化改造力度,加快村居颐康服务站建设,探索CCRC(持续照料退休社区)等养老模式,试点打造一站式融合养老社区,全面形成“1+N”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努力推动优质养老服务有效供给、基本养老服务触手可及。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支持养老服务消费,办好广州养老服务供需对接、老博会等系列活动,引导多元社会资本参与提供更多成本可负担、方便可及的普惠性养老服务。支持南沙区在“跨境”养老方面率先探索,便利港澳居民养老。健全“六位一体”的新时代未成年保护工作格局,推动修订《广州市未成年人保护规定》,巩固推广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创建成果,探索符合不同区情特色的实践模式,推动镇(街)未保工作站建制立标,努力打造走在全国前列的“广州标准”。四是坚持落细落小、末端发力,加快构建基层治理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加强村(居)民委员会规范化建设,持续推广社区议事协商“116”工作法,打造村级议事协商示范名片。开展和谐社区(幸福村)以及智慧社区示范点建设,完善社区为民便民安民功能。深化慈善、社工、志愿服务融合发展,完善社工服务项目目录,优化“红棉守护”热线服务模式。五是坚持活力有序、健康规范,创新推动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深化社会组织党建“提质扩面”行动,支持新兴支柱产业、新兴优势产业、未来产业等领域主体成立社会组织,开展“社联万家、社助消费”2023年助力消费升级专项行动等,引导社会组织在助力乡村振兴、民生保障、经济发展等方面展现更大作为。六是坚持贴近群众、创新服务,打造高质量高品质民政专项服务体系。深化“慈善之城”创建,发挥慈善在第三次分配中的重要作用,推动发展慈善信托,做优做强慈善品牌项目,加强社区慈善基金建设,引导支持更多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公益慈善事业。推进全国“深化乡村地名服务 点亮美好家园”试点,加强地名宣传和地名文化保护传承。推动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和广州(中国)婚姻服务创新综合平台建设,持续挖掘婚俗改革工作特色,打造婚俗改革“广州经验”。巩固殡葬综合改革成果,推动殡葬服务提质增效,抓好殡葬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拓展惠民殡葬成果。七是坚持统筹兼顾、安全稳定,加固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底板。加快推进民政领域落实《南沙方案》重点任务,在跨境民生合作的新赛道中塑造发展新优势、探索更多新经验。拓展民政领域服务经济发展新空间,发挥好全国养老服务改革发展先行示范作用,用好广州(中国)婚姻服务创新综合平台,引导推动银发经济、“甜蜜经济”发展。稳步推进民生重点工程建设。深化民政科技创新、法治建设和标准化建设。全面实施民政服务保障“能力倍增”计划,增强“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夯实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底板。
会议要求,全市各级民政部门要围绕新时代新征程民政工作使命任务,进一步强化党的领导,以高质量党建成效引领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统筹安全发展,毫不松懈抓好安全管理责任和防范措施落实,深化风险隐患与矛盾纠纷排查整治行动,建设平安民政;进一步凝聚发展合力,强化统筹协调,整合资源力量,引导社会参与,形成推进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通讯员 李国全
(人民日报客户端2023年3月7日)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