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关于领取2021年度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专题补助“免申即享”补助资金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根据《广州市推动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扶持办法》及《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管理办法》有关要求,经审核,广东爆破工程有限公司等3600家单位符合补助要求,拟以“免申即享”方式拨付科技专项资金共计5.892亿元。本项目资金分三批次拨付(第一批次:黄埔区、南沙区、从化区;第二批次:天河区、番禺区、增城区;第三批次:越秀区、海珠区、荔湾区、白云区、花都区),补助清单及批次安排详见附件1。
请获得资助的第一批次单位于2023年3月31日至2023年4月20日期间、第二批次单位于2023年4月14日至2023年5月15日期间、第三批次单位于2023年5月5日至2023年6月5日期间(截止日下午17时截止)登录“广州科技大脑”(https://gzsti.gzsi.gov.cn),按照系统操作指引(https://gzsti.gzsi.gov.cn/pms/index.html#/newsDetail?id=3b915e71-1bdf-b9fc-57b9-2f91072e30fb),进入2021年度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专题,更新复核单位基本信息和银行账户信息,确认领取意愿,然后跳转到“广东政务服务网”或手机登录“穗好办”APP,进入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专题补助事项,完成身份认证和领取确认。逾期未办理的,视为放弃本次补助。如自愿放弃补助领取,应在“广州科技大脑”上传放弃领取补助声明(见附件2),并加盖单位公章。
完成身份认证和领取确认后,一般情况下,科技专项补助经费将于30个工作日内拨付到账。存在资金账户异常、不具备资金拨付条件等情况的,暂缓拨付补助资金,超过预算当年的,原则上不再拨付补助资金,不再给予补助支持。
咨询联系方式:“广州科技大脑”,020-83124114、020-83124194;广东政务服务网,12345;广州市科学技术局高新技术处,020-83124032、020-83124171;广州市高新技术企业协会:020-38029233、020-38029263。
附件:
广州市科学技术局
2023年3月30日

南源街道综合治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南源街道综治办”)拟对“齐筑禁毒屏障,共建和谐社会”宣传活动的媒体宣传服务进行公开询比,在参与询比且符合要求的媒体方选取一家承办单位,欢迎符合资格条件的意向人参加询比。
一、服务概况
(一)项目名称
“齐筑禁毒屏障,共建和谐社会”宣传活动媒体宣传服务。
(二)项目内容
根据采购人的要求,负责为“齐筑禁毒屏障,共建和谐社会”宣传活动提供活动拍摄、视频剪辑、活动宣传稿件等宣传服务,同时在广东广播电视台、中国禁毒在线微博、法治日报、市禁毒网、新浪、网易、新快报以上七个媒体发布。
(三)拟选定服务供应商数量
1家。
(四)价格:
最高报价限价:¥25000元(大写:贰万伍仟元整),具体按实际发生费用为准,供应商报价需包含商品价、税费、快递(运)费等全部相关费用。
二、供应商资格条件
(一)投标人须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且向采购人提供相关服务的企业法人。
(二)投标人须具有同类业绩且无质量和安全事故,具有完成本项目所需的专业技术能力,并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记录。
(三)投标人须具有有效的营业执照、营业执照经营范围应包含商务服务业相关资质。
三、项目文件的组成及要求
(一)文件组成
1.营业执照(复印件)。
2.法定代表人证明书或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托书(原件)。
3.被授权人身份证(复印件)。
4.单位履行合同的实力证明材料。
5.报价书(原件),以表格的形式报价。
(二)文件提交要求
1.报价单位须一次性报出价格,不得更改。
2.报价单位应仔细阅读公告内容,按公告的要求提供报价文件,并保证所提供全部资料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一经发现有虚假行为的,将取消其参加询价或成交资格,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报价采用的币种为人民币,其他币种报价无效。
4.报名文件每页需盖单位公章,并将资料装订成册,密封盖章。
四、报名方式及时间
(一)报名时间:公告发出之日起至2023年4月11日(9:00-11:30,14:00-18:00,不含节假日及周末)
(二)报名提交方式:快递邮寄(以寄出时间为准)/上门提交。
(三)收件地址和收件联系人:广州市荔湾区南源街道南岸路45号之二二楼综治办办公室,联系人:温小姐,联系电话:020-86534214。
南源街道综合治理办公室
2023年4月4日
近日,由广州市科技局牵头提出、广州市科学技术交流馆有限公司和广州市番禺质量技术监督检测所起草的《科普基地标识标牌建设规范》通过广州市市场监管局审核,即将正式发布实行。广州坚持“科普发展,制度先行”,《科普基地标识标牌规范》发布后将成为我省首个针对科普基地标识标牌的推荐性标准,为科普资源单位建设标识标牌系统提供科学、统一、专业的参考指引,提升科普基础设施对公众的友好度和配套服务能力,进一步推动我市科普事业的规范化、体系化建设。
一是制度规范先行,优化生态环境。广州市率先在全国范围内出台首个地方科普工作条例《广州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立法规定市、区两级人民政府将科普经费纳入本级财政年度预算,明确了各科普参与主体的责任和权利;较早制定《广州市科学技术普及基地认定管理办法》,明确了科普基地准入规则与管理标准,是广州市科普基地规范管理的重要制度保障;率先制订发布《公共科普场馆运营规范》《科普基地标识标牌建设规范》等地方标准,推动科普资源建设标准化、管理规范化,为科普工作的深化实施创造了良好生态环境,助力提升广州市科普资源服务质量,推动广州市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抓好基层建设,夯实科普阵地。在广州市科技局的统筹部署下,全市科技、科普有关单位深化责任意识,在科普协同工作机制的引导下积极投身科普事业发展。截至2022年底,基地总数突破性地达到了225家,数量、规模和覆盖领域均位居全国城市前列,科普供给能力普遍提升,社会化大参与格局日益凸现。各科普基地在“做大做强做新”理念的号召下积极运用多种方式发挥资源优势、落实科普惠民,2022年全市科普基地线上线下共开展超2.3万场科普活动,全平台、全渠道覆盖人数超1.67亿人次,产出一大批视频、图书、课程等优秀科普成果,为培育全民科学文化素养、营造良好科技创新氛围贡献科普力量。
三是鼓励模式创新,赋能产业发展。依托改革开放桥头堡地位,广州市前瞻性地支持引导科普工作主体引入市场机制与发展模式,鼓励以企业为核心的社会力量开展多元形式的科普产业实践探索,钻研打通“高端科技资源科普化,优质科普资源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聚力推动科普供给结构转型升级。正佳集团利用市中心商业大厦自行投入建设了自然科学博物馆、雨林生态植物园、极地海洋世界等一批科普场馆,力争打造民营科普场馆标杆集群;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科普基地立足全国首个机场类科普基地的特色资源,围绕航空文化、机场消防、飞机知识等主题打造了多层次的付费研学课程体系,具备全天候、大规模的接待能力,课程内容深受青少年受众欢迎;花都宝桑园将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在蚕桑领域所取得的科研成果进行转化,将蚕桑科普内容以农事采摘、文化展教、现代化种植大棚等“文旅农”项目立体呈现。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