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珠:污涝同治水脉通,率先开闸收获丰
海珠区水务局及下属事业单位建设的海珠区北降涌流域排水单元达标创建试点工程勘察设计施工总承包项目,作为海珠区区第一个排水单元达标试点工程,以及第一个打开截污闸的工程,获得了“2022年广州市建设工程优质奖”。
一是恢复渠箱雨水通道功能,保持渠箱出口常开,大大改善庄头社区、南边社区的排水条件,有效降低水浸风险;二是实现清污分流、污水全收集,确保晴天无污水入涌,有效提升河涌水质、优化生态环境。
建设过程中,区水务局及下属事业单位落实“硬要求”、拿出“硬措施”、展现“硬作风”,克服了旧城区施工场地狭窄、作业空间不足,地下管线复杂等工程难点,多次实地调研、精心组织梳理片区内各排水单元排水情况、优化施工方案,历时335个日日夜夜,新建了排水管道34.95公里,整改排口34处,改造居住和事业单位单元59个,整改28个工商企业单元,整改后截污纳管污水量达3370吨/日。2020年7月顺利开闸后,北降涌流域实现“闸常开、水常清、岸常绿”,助力绘就海珠水务高质量发展底色。
4月4日上午,市人大常委会城乡建设环境资源工委副主任钟洁到南沙区调研排水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发挥效益情况,市水务局二级巡视员毛艳荣等领导同志陪同调研。
市人大常委会城乡建设环境资源工委副主任钟洁同志带队实地参观了龙穴社区污水处理站和珠江工业园污水处理厂,现场听取了南沙区水务局关于龙穴社区污水处理站和珠江工业园污水处理厂发挥效益情况的汇报,就南沙区污水处理设施规划、建设和管理等相关工作进行了深入交流,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两点要求:一是科学谋划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按照因地制宜、查缺补漏、有序建设、适度超前原则,综合谋划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积极适应高质量时代发展。二是继续强化污水处理设施管理。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及排水管网管理,确保污水收集到位、污水设施运营维护到位、污染物排放标准到位,有效提升污水收集处理效能。
调研现场
设定云道为主游线、创作“儿童花园”……揭秘广州园博会背后的故事
花开满羊城,赏春正当时。第30届广州园林博览会(以下简称“广州园博会”)正迎接市民游客前来打卡,各具创意的园林作品备受喜爱。
在这场浪漫的花事盛会幕后,经历过怎样的思考和策划?又有哪些独具匠心的创意和创新?本届广州园博会策划执行单位总负责人黄志辉为读者揭秘幕后的精彩故事。
始于“初心”, 规划“1+1+3”游览模式
今年,广州园博会在会场的规划上,相较往届有着很大的不同。组委会采用全新的“1+1+3”游览模式,以广州云道为主游线,从越秀公园东北门出发,串联了主园址白云山(含辖下雕塑公园、麓湖公园、云台花园)和市儿童公园、流花湖公园、兰圃3个公园分会场,开启“漫步园林”的春天之约。
本届园博会将花境“舞台”设置在市民家门口的公园和景区,创新打造“1+1+3”的游览模式
对会场的规划设计,是广州园博会组委会非常重视的内容,也是展开本届广州园博会全部筹备工作的前提基础。据黄志辉介绍,今年是广州园博会30周年,它的成功举办一直和城市公园、城市生活以及城市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这是广州园博会最大的初心,组委会以此为策划出发点,聚焦最能代表广州的“云山珠水”,考虑到前几届广州园博会都在珠水之畔的海心沙举行,这一次开始将目光转向了另一个方向的白云山。
同时,组委会提出:“能否通过创意和内容的连接,让作为广州园博会起点的越秀公园与本届策划的核心白云山联系在一起呢?”黄志辉和锐丰文旅策划团队找到的答案正是广州云道。
黄志辉说,经过不断地丰富和细化,在形成“1+1+3”游览模式后,一个以“漫步”为核心的游玩方式跃然纸上,而这也是能让市民游客沉浸式体验绿美广州建设成果的最佳模式。
立于“三十”,展览内容再创新
对黄志辉而言,如何在广州园博会30年的成功经验上继续创新,是摆在面前的又一道难题。围绕“花容粤貌 绿美湾区”的主题和“1+1+3”的游览模式,黄志辉和策划团队认为展会内容策划的重点是回答三个问题,一怎样用好云道?二如何赋予云道连接的各大城市公园亮点内容?三如何讲好湾区绿美故事?
首先是云道,黄志辉和策划团队希望市民游客能通过云道看到花城广州的城市“花容”。“如果说前几届广州园博会将海心沙打造成了一座生态景观岛,那本届园博会我们将把云道和它连接的各大公园景区,设计成一条自然艺术长廊。”黄志辉说。为此,黄志辉和策划团队特别邀约9名国内外艺术家齐聚云道,创作11组与自然共生长的大地艺术作品,让创意成为城市生活的一部分。
而在云道串联的各公园景区,组委会更是联合了广州市11个区、广州市总工会、广州市城市绿化协会、各公园景区管理单位等各方力量,并结合公园景区环境特性,通过规划展出艺术园圃、花境、专类花园、雕塑等丰富多彩的园艺内容,用更多的精力和心思将作品融入现有实景中,让园林作品更显大气美观,最终实现多元化呈现广东生态“粤貌”的主题设想。
根据本届广州园博会的主题设定,讲好湾区生态发展的绿美故事是题中的应有之意。为此组委会向大湾区各兄弟城市积极发出邀请,并得到深圳、香港、澳门等兄弟城市的热烈响应,最终含广州4个湾区城市的精品展园得到了各方嘉宾的认可和市民游客的喜爱。
黄志辉说,在今年火出圈的“粤港澳大湾区·东盟国际高校营造大赛竹艺展”也是不得不提的亮点,本届竹艺展不仅增加了作品数量,在作品的来源上也扩充了,特别邀请了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越南、老挝5个东盟国家,展现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风范。
本届广州园博会还首次提出以儿童为主体,创作“儿童花园”。“十四五”以来,越来越多的湾区城市开始注重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广州更是其中的先行者。黄志辉说,践行儿童友好使命,广州园博会以“一米高度”和“一米温度”设计理念,将第30届广州园林博览会大学生园林设计竞赛金奖作品“岩野植趣”和小园圃“星河”落地广州市儿童公园,助力儿童友好型花园建设,为孩子送去春日礼物。
融于生活,探索互动游玩新方式
不只是在展览展示内容上,本届广州园博会还在互动方式和消费场景上,实现了新的突破和创新。黄志辉介绍:“我们提出在白云山山顶广场打造‘云山市集’,这是往届没有做过的,我们希望去探索一些园博会游玩的新方式,让它更贴近人民生活。”也因此,今年的广州园博会出现了艺术家现场分享会、园林作品征集、广州园博会30周年图片征集等一系列互动活动。
此外,AR作品的出现,为广州园博会开启了新的作品创作维度和创作理念。云道作品《朴朴与你云道散步》带来AR沉浸式体验,通过扫描现场二维码,市民游客框住广州景色,在云端与虚拟角色朴朴一起漫步公园,聆听音乐,度过愉快的时光。而这也是广州园博会实现体验现代化的重要尝试。
在此次采访过程中,传承和创新是黄志辉说得最多的词汇。站在前29届广州园博会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融入城市现代化的新理念和新生活方式进行不断创新,塑造出今年广州园博会的精彩内容。而这或许也是市民游客在雨天也不减游玩热情的最大奥秘。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