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农业环境与植物保护总站完成流溪河流域面源污染监测点位布设工作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以钉钉子精神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重要指示精神,稳步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监测评估工作,结合我市种植业实际,近期,广州市农业环境与植物保护总站完成了2023年度流溪河流域种植业面源污染监测评估点位布设工作。
2月份以来,市植保总站联合华南农业大学技术团队通过图上作业、结合需要、综合研判等,初步筛选了流溪河流经的白云、花都、从化区50余个监测点位;3月份,对前期初筛点位进行全面评估、现场查看、实地调研,从中选定监测点位25个(含备份点位5个);并根据《全国农业面源污染监测评估实施方案》相关要求,制定了流溪河流域面源污染监测工作计划,将每月开展例行监测采样、理化分析、数据汇总以及情况报告。
市植保总站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化农田面源污染监测体系建设,逐步摸清种植业面源污染对环境的影响因素,科学评估、报告、预警农田面源污染风险,久久为功,打赢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助力广州市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为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拒腐防变、廉洁奉公意识,结合“提站位、转作风、促业务、讲奉献”专题学习教育工作安排,3月31日,市农监所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到黄埔区育廉馆参观学习。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党员干部深入理解了“廉”字的起源,学习北宋时期包拯、明朝时期海瑞等廉洁事迹,以及一系列负面案例的警示。通过沉浸式的参观学习,让党员干部在思想上接受了一次拒腐防变的洗礼,深刻认识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工作的重要性,市农监所将持续努力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促进所的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近日,《广州市农村水利治理规划(2021-2030年)》(下称《规划》)由市水务局正式印发。《规划》提出,到2030年,农村水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城乡水务一体化、服务均等化程度更加深化,其中,将继续实施农村地区供水改造,通过最大化普及市政自来水,确保农村供水水量稳定、水质达标。
《规划》提出的目标是:
到2025年,农村水利现代化治理能力大幅提升,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短板基本补齐,农村水利行业监管能力大幅提升。
到2027年,农村水利治理基本实现现代化,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全面完备,农村水利行业监管能力全面提升。
展望2030年,农村水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城乡水务一体化、服务均等化程度更加深化,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效率和效益显著提高,全市水利工程全面实现标准化管理,基本建成平安绿色生态水网,广州市农村水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进一步夯实。
《规划》中明确,加强农村供水安全保障。在全面实现黄埔、番禺、南沙区农村市政自来水全覆盖建设任务的基础上,按照城乡一体化思路,以用户终端水质水量为导向,继续推进白云、花都、从化、增城区的农村供水规模化标准化建设。实施农村地区供水改造,通过最大化普及市政自来水,对农村地区小型集中式供水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建成后由供水单位统一推行城乡一体化供水服务,确保农村供水水量稳定、水质达标。
完善农村水利灌溉体系。扎实推进农业节水行动,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促进农业生产条件持续改善,助力现代农业发展。协同推进中型灌区改造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先安排在中型灌区范围内实施。积极推行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完善农业供水计量设施建设,加强用水监控与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高精准灌溉水平。
提升农村水利防汛抗旱能力。大力推进全省中小河流治理(二期)以及部分乡村中小河流整治工程,重点解决近年来洪涝灾害损失严重的乡村中小河流防洪问题,实现全市中小河流整治全覆盖。以排涝泵站建设与改造为重点,结合水闸重建、加固,配套排涝渠道建设、渠系疏浚整治,有序推进农村涝区治理。
《规划》同时提出,要改善农村水生态环境,弘扬乡村水文化。全面实施河长制湖长制,开展河湖健康评价,试行一河(湖)一策、一河一档,切实落实区级、镇(街)级河长湖长的责任,充分发挥村级河长和民间河长作用,推动村民共治,建立健全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
结合万里碧道建设打造具有广州地区特色的水文化景观驿道和水利风光带。立足产业特色及文化特性,盘活乡村水文化资源,促进乡村水文化产业发展。以北部地区生态、中部都市城郊、南部滨海水乡等三大农村旅游片区为重点,开发以水文化为特色的绿色体验游。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