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成功入选第一批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城市

5月8日至23日在广州举办 15朵“梅花”即将精彩绽放
梅香四海,花开湾区。5月8日晚,“第九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在广东省友谊剧院隆重开幕。当晚,广州粤剧院李嘉宜主演的参评剧目《文成公主》作为开幕大戏,精彩上演。
据悉,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戏剧家协会、广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承办的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于5月8日~23日在广州举办,将有15朵“梅花”精彩绽放。
17位演员角逐本届戏剧梅花奖
中国戏剧梅花奖创办于1983年,取“梅花香自苦寒来”寓意,是中国第一个以表彰和奖励优秀中青年戏剧表演人才、繁荣发展戏剧事业为宗旨的艺术大奖,被誉为我国戏剧表演领域的最高奖。
本届梅花奖共有17名演员进入终评,来自15个省和直辖市,涉及京剧、昆剧、越剧、黄梅戏、粤剧、秦腔、晋剧、河北梆子、龙江剧9个戏曲剧种和话剧、歌剧等戏剧艺术门类。17名演员,既有来自国家级、省市级重点院团,也有来自基层剧团和民营剧团,年龄最大的45岁,最小的33岁。
本届梅花奖参评剧目既有整理改编传统剧目和经典再创的剧目,如京剧《春草闯堂》《马超》、昆曲《牡丹亭》《夜奔》、河北梆子《野猪林·白虎堂》、越剧新版《梁祝》、晋剧《望海楼台》、龙江剧《荒唐宝玉》、话剧《雾重庆》等,用艺术创造伟力彰显和弘扬中华文化时代价值;也有现代剧目,如昆剧《瞿秋白》、京剧《石评梅》、黄梅戏《共产党宣言》、歌剧《与妻书》等,紧贴时代主旋律,传承红色基因,讲好中国故事;还有新编历史剧,如京剧《阳明悟道》、粤剧《文成公主》、河北梆子《瓦桥关》、秦腔《诗圣杜甫》、越剧《唐琬》、黄梅戏《汤显祖》等,以历史故事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17名演员将以现场演出的形式参加终评,经终评评委现场观摩,差额评出15名获奖演员,于5月21日晚与第25届曹禺戏剧文学奖的5部获奖剧作一同揭晓,并举办颁奖晚会。
创办以来首次联合港澳举办终评活动
今年恰逢梅花奖创办40周年。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建设,本届梅花奖在广州设立主会场的同时,在香港、澳门设立分会场,将举办17台现场终评演出和1台颁奖晚会,其中在广州展演的15台剧目,主要安排在广州大剧院、广州粤剧院红线女大剧院、友谊剧院、广东艺术剧院、广东粤剧艺术中心、蓓蕾剧院6个剧场。另外,国家京剧院《春草闯堂》剧组将赴香港演出,上海昆剧团《牡丹亭》剧组将赴澳门演出。
据悉,这是梅花奖自创办以来首次联合港澳举办终评活动,将积极推动内地与港澳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也是文艺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的一次崭新尝试。
为进一步提升“梅花奖”在市民群众之间的影响力,本届梅花奖将举办系列惠民活动,让广大市民走近“梅花”、欣赏“梅花”、爱上“梅花”。组委会将拿出部分公益票,邀请现役军人、医务人员、武警消防人员等群体代表走进剧场,共享艺术盛会。
本届梅花奖活动期间,将通过“送欢乐下基层”“少儿戏曲小红豆荟萃”“梅花进公园”“梅花进社区”等惠民活动,邀请部分“竞梅”演员举办分享会,增强市民参与度。此外,还将通过网络等方式将赛事展演推向全球,强化高品质文化艺术产品供给。
此外,在开闭幕演出上,还将进一步呈现广州文旅科技装备最新成果,打造“科技+文化”的艺术盛宴。
梅花四度“绽放”广州
这是广州继成功举办第14届、第27届、第28届梅花奖后,第四次举办梅花奖。
为什么再度选择广州?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濮存昕直言:“广州是一个文化深厚的城市。”两千多年来,广州一直是岭南文化中心城市,有着灿烂的戏剧、音乐、绘画……近年来,广州大力实施岭南文化中心建设工程,为戏剧艺术的传承发展提供了丰沃的土壤。
近年来,广州打造了多部彰显中国精神、时代气象、岭南风韵的文艺佳作,并且屡获殊荣。比如,舞剧《醒·狮》荣获第十一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奖,话剧《大道》获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导演奖”……
梅花奖在广州举办,促进了广州戏剧人才的成长,助力广州文化高质量发展。粤剧是“南国红豆”,据统计,仅广州粤剧院就有欧凯明、黎骏声等9位艺术家先后荣获10次中国戏剧梅花奖。在广州此前举办的三次梅花奖终评活动中,广州粤剧界摘下了多朵“梅花”——倪惠英获第14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在第27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上,欧凯明摘得“二度梅”,吴非凡、麦玉清获得梅花奖;曾小敏、苏春梅获第28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获得梅花奖也极大激励了戏剧演员继续传承发展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倪惠英主编的《粤剧表演艺术大全》“为粤剧留下根和源”,被誉为“传承活态艺术遗产的文化壮举”;欧凯明近年来拍摄了多部粤剧电影,其中《南越宫词》获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戏曲片奖”。
正如濮存昕所言:“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终评活动既是奉献给大湾区人民的一道丰盛的文化大餐,也是戏剧家为我们党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献上的一份厚礼。”
粤剧《文成公主》打头阵
5月8日晚,作为本届梅花奖的开幕大戏,广州粤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李嘉宜主演的《文成公主》在友谊剧院精彩上演,这是一部具有盛唐雍容风范、交融汉藏富丽色彩、烁亮高贵人性灵魂的史诗正剧。该剧以文成公主进藏的历史事件为依据创作,全剧以民族大团结为主题,以文成公主进藏辅佐松赞干布、促进汉藏融合为主线,以文成公主与汤昊之间的莫逆之交、君子情谊为副线,形成了叙事复调。
本届梅花奖的开幕大戏《文成公主》剧照。
《文成公主》 剧照
文成公主的扮演者李嘉宜是近年颇受关注的粤剧新星之一。剧中,李嘉宜从文成公主的15岁一直演到55岁,角色年龄跨度有40年,行当涵盖了小生、花旦、刀马旦、青衣和老旦。
尤值一提的是,《文成公主》中,与李嘉宜配戏的,除了欧凯明,还有另外两位梅花奖得主——黎骏声和陈韵红。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
在新的更高起点上谋划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黄坤明王伟中林克庆孟凡利出席
5月8日上午,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第九次全体会议在广州召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听取我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有关情况汇报,审议有关文件,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省委书记、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组长黄坤明主持会议并讲话,省委副书记、省长、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王伟中,省政协主席,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林克庆,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孟凡利出席会议。
会议通报了近年来我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有关进展情况,审议了《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2023年工作要点》,听取了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合作平台建设进展情况及下一步工作汇报。省直有关单位书面汇报了有关重点专项工作情况。
黄坤明指出,自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启动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省主动协同香港、澳门做好谋划和落实工作,稳步推进基础设施“硬联通”,不断拓展规则机制“软联通”,持续深化产业科技合作,加快建设横琴、前海、南沙等重大合作平台,深入推进民生领域合作,较好完成阶段性目标任务。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我们立足新阶段认真研究谋划大湾区建设,坚持把规划抓在手上、把项目落在地上、把未来融在路上、把百姓记在心上,携手港澳加大力度向前推进,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呈现新气象。
黄坤明指出,4月10日至13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广东视察,深刻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在全国新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强调要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为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系列重要论述精神,自觉用以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始终沿着正确方向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行稳致远。要深入领会把握服务“一国两制”大局的一以贯之的重要要求,始终着眼“一国两制”推进大湾区建设,支持港澳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不断增强港澳同胞对国家的向心力和“一国两制”的认同感。要深入领会把握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以贯之的重要要求,切实把高质量发展要求贯穿大湾区建设全过程各方面,充分发挥三地综合优势,推动大湾区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发挥示范引领、支撑带动作用。要深入领会把握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一以贯之的重要要求,把大湾区建设作为广东深化改革开放的大机遇、大文章抓紧做实,摆在重中之重,牵引带动全省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广东和大湾区的发展实践充分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光明前景和显著优势。
黄坤明强调,要深入领会把握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的全新定位,在新的更高起点上谋划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举全省之力办好这件大事。要深刻认识这一定位标明了大湾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使命任务,自觉把大湾区建设放在全国发展大局中思考、谋划和推动,落实好规划纲要确定的发展目标和重要任务,更好服务“一国两制”大局,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发挥更大作用。要深刻认识这一定位标明了大湾区建设的优势、高度和方向,充分发挥大湾区交通区位条件好、国际化程度高、经济活力强、产业体系完备、创新要素集聚等优势,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大胆改革、勇于创新,把大湾区的广阔空间、无限潜力充分释放出来。要深刻认识这一定位标明了大湾区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路径,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出路、唯一出路,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增强在世界湾区中的综合实力和整体竞争力,充分彰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黄坤明强调,要抓住关键、突出重点,高水平推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要抓创造型引领型改革,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率先取得新突破,重点加强与港澳的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在科技创新、要素市场化、投融资、营商环境建设等重点领域研究推出更多改革举措,不断提升大湾区市场一体化水平。要抓经济纵深拓展,增强畅通国内大循环和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功能,强化大湾区与京津冀、长三角、海南自由贸易港等区域重大战略的联动发展,深化对内经济联系、增加经济纵深;深耕欧美发达国家市场,深化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联系,持续拓展“朋友圈”,巩固“引进来”优势,塑造“走出去”优势。要抓制度型开放,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发挥自贸试验区改革“试验田”作用,对接用好RCEP等国际经贸规则,携手港澳抱团出海,用好三地重大展会平台,联手开拓国际市场、参与全球竞争。要抓深圳先行示范区和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合作平台建设,用足用好中央政策利好,加快集聚高端要素资源,更好促进粤港澳合作发展。要抓全方位互联互通,发挥香港—深圳、广州—佛山、澳门—珠海极点带动作用,深化港深、澳珠全方位合作,加快广佛同城化建设,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发展;推进“轨道上的大湾区”和世界级港口群、机场群建设,打造大湾区“1小时交通圈”;推动深化民生领域合作,高水平建设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打造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
黄坤明强调,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担当,全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点任务落地落实。省领导小组要牵头抓总,谋划重大工作、解决重大问题,省大湾区办要发挥统筹协调和督办、考核作用,珠三角九市要扛起主阵地责任,粤东粤西粤北各市要找准融入大湾区的切入口和着力点,共建共享大湾区。要落实好年度工作要点各项任务,结合主题教育深化调查研究,谋划推出一批新招实招硬招。要加强宣传推介,讲好大湾区故事,携手港澳面向重点国家开展联合招商,不断增强大湾区的影响力、吸引力。要凝聚各方力量,营造人人支持大湾区、人人参与大湾区的良好氛围。
王伟中强调,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粤港澳大湾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新的战略定位,举全省之力办好这件大事,携手港澳加快建设世界级湾区、发展最好的湾区。要以更大力度推进基础设施“硬联通”和规则机制“软联通”,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和世界级港口群机场群,推动港澳专业人士便利执业、“湾区标准”等工作取得更大突破。要加快推进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强化三地创新资源协同,持续推动科研资金、仪器设备、技术信息等创新要素高效便捷跨境流动,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要大力推进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建设,吸引更多澳人、澳企到横琴合作区发展,进一步优化前海合作区管理体制机制,统筹省、市、区各方资源力量推进南沙开发建设。要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扎实抓好深圳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办好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进一步提升大湾区的全球吸引力和国际竞争力。
省领导陈建文、张虎、王曦、张晓强、肖亚非、张少康、张新、吕玉印、陈良贤、郑轲,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专项小组牵头单位主要负责同志,省政府横琴办及广州、深圳有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