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 加强“数字政府2.0”建设 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今年以来,增城区积极推进“数字政府2.0”建设工作,围绕发挥数字政府的“大平台”“大服务”“大治理”“大协同”等方面,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落地见效,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
拓展数字政府“大平台” 优化区内营商环境
依托粤商通平台搭建的招商引资对接平台,汇聚区域农村招商资源,为增城区政府实现精准招商、协同招商、智慧招商提供技术服务支撑。增城区印发了《关于做好增城区政策兑现事项全量进驻统一平台管理相关工作的通知》,要求有关单位按时梳理、核对政策相关信息,并组织政策兑现业务系统培训,指导区直部门、各镇街做好“政策兑现”相关业务系统录入工作,推动增城区政策兑现补贴项目上线“粤财扶助”平台。同时,定期统计分析乡镇企业诉求、承办单位办结情况、办理时长、群众满意度等,找出意见相对集中和容易快速解答的诉求,联系相应承办单位提供回复口径,同步上传广州12345知识库,有效提升了涉农市场主体诉求办理效率。
做优数字政府“大服务” 推动城乡政务服务均等普惠
增城区积极推动来穗、人社、公安、残联、税务等13个部门310项高频服务事项下沉到各镇街、村居党群服务中心办理,实现“最多跑一次”,持续提升基层政务服务能力;编制了《增城区政务服务规范手册》,组织各镇街政务服务中心开展政务服务礼仪培训,从岗位形象、岗位服务、职场情绪疏导、窗口冲突预警与处理技巧等方面进行规范培训,切实提升全区窗口服务人员整体素质,规范大厅服务行为;为基层群众提供7×24小时全天候不间断的自助服务,在镇街、村居、园区等52个服务网点部署83台粤智助政府服务自助机,可办理公安、民政、人社、税务、公积金等部门200多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
完善数字政府“大治理” 提升区内治理数字化水平
增城区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打造“云、数、网”三位一体的基础设施底座,统筹全区政务信息资源归集共享、安全运行。目前,区政务云平台为荔湖乡丰5G智慧农业平台、丝苗米智慧信息化平台、地质灾害监测系统等基层业务系统提供云资源;区政务信息共享平台搭建了165万人的基础档案数据库,已进驻56个成员单位,接入237个数据主题,日均交换数据达26万条;为13个镇(街)及其367个村(社区)提供电子政务外网接入,实现镇(街)和村(社区)政务外网光纤100%全覆盖,并通过虚拟专用网络连接政务外网的方式,助力基层居家办公。建设区“增智管”城市运行管理中枢,部署数据中台、二维可视化平台、低代码平台、物联网平台等公共基础支撑能力平台,并以此为基础,建设各类数据资源库,丰富“1+7”主题建设内容,着力实现乡村气象灾害、垃圾处理等信息数据的快速分析、实时跟踪、靶向发布等。
深化数字政府“大协同” 提升基层政府运行效能
增城区建设全区统一的自动化办公平台,实现跨层级、跨部门协调办公、“掌上”办公,现已普及全区13个镇街总用户数量2082人。今年以来,基层通过区自动化办公平台进行公文办理,总流转量达5.8万件;向基层推广应用填表报数系统,开展填表报数系统操作培训,助力基层减负,15个城中村通过填表报数系统共汇聚上报7479条数据;在全区部署了77套高清智能视频会议系统,满足省、市、区、镇街四级视频会议联动需求,有效减少基层开会来回跑时间成本。

(图:西村街开展出租屋消防隐患排查整治)
为深刻汲取海珠区5.14出租屋火灾亡人事故教训,切实做好出租消防隐患巡查整治工作,近日,西村街综合保障中心迅速落实区和街道工作部署,联合街执法办、社区基干以出租屋“八查”为重点,以“人屋”信息登记核查和消防安全检查为核心,对辖区所有出租屋开展地毯式消防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
此次排查行动,以老旧出租屋重点,针对出租屋内是否有电动车违规室内停放充电,电线是否乱拉乱接,消防通道是否畅通、屋内是否设有逃生口、消防器材是否充足等情况进行全面细致检查。此次行动共出动106人次,巡查出租屋462套,发现隐患45处,现场整改37处,发出限期整治告知书8份,告知相关职能部门8宗。
此次整治行动切实提升出租屋消防安全,排查出潜在性消防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有效整改,为群众提供了安全保障。
打造12个海绵城市建设示范片区
从化吕田小杉水库,天蓝水绿,青山延绵。
近日,广州市河长办印发2023年河湖长制工作要点,提出不断提升河湖管理保护治理水平,努力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在已完成147条黑臭水体治理的基础上,今年广州河湖长制工作将紧密结合“四水四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和绿美广州生态建设等工作部署,积极谋划推进全域幸福河湖建设;今年还将打造12个海绵城市建设示范片区,35%以上的建成区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防治水污染
在水环境综合治理方面,统筹实施水污染防治和“一断面一策”方案,强化水污染防治督导协调帮扶和水质监测预警,督促补齐城乡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管理短板,持续提升污染物削减效能;加快推进水环境治理工程建设,2023年底前全市建成区排水单元达标面积达到683平方公里以上;继续推进443条合流渠箱清污分流改造,2023年累计完成430条合流渠箱清污分流改造任务。持续推进排水单元问题整改工作,落实属地责任,狠抓整改闭环。
建设千里碧道
今年要持续推进千里碧道建设,积极探索“碧道+水经济”“碧道+生态”修复实施路径,结合省万里碧道规划中期评估工作,完成万里碧道“十廊”项目合规性审查;开展幸福河湖建设。高质量完成南岗河幸福河湖建设,紧密结合“四水四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和绿美广州生态建设等工作部署,积极谋划推进全域幸福河湖建设。推动绿色水经济新业态高质量发展,积极探索市水经济试点,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创新发展为驱动,整合第一、二、三产业相关资源,完善水产业发展基础设施。
落实节水行动
保护水资源方面,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严控流域区域用水总量和强度,将再生水资源纳入水资源配置体系,完善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中再生水源利用指标考核相关规定;推进广州市水资源综合规划修编。
提高供水保障能力,推进2000年前建设的既无物业管理又无加压设施的5.8万户老旧用户共用用水设施改造。
强化水价对提升供水质量的激励作用和促进节约用水的杠杆作用,加快推进市自来水公司供水范围内各行政区水价调整。
严格落实防洪排涝
保障水安全方面,将加快城市防洪排涝工程体系建设,排查防洪排涝设施薄弱环节,加快堤防、水库、排水管网和泵站、排水通道、雨水源头减排、河涌整治、调蓄设施等建设,2023年完成47宗工程项目;完成《广州市2023年“攻城拔寨”项目计划》中水利防灾减灾类别项目的建设任务;系统推进内涝点整治及防涝应急管理工作,逐点明确“三个责任人”,编制落实“一点一策”,实施工程治理、日常维护管理和应急抢险等措施;加强应急、水务、交通、公安等部门协同联动效率,做好防涝应急管理工作。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