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融合教育交出中期答卷
广州民生实事“关爱特殊少年儿童专项”中期汇报
今年年初,由团市委牵头、广州市少年宫具体实施的“关爱特殊少年儿童,提供免费融合教育课程和公开课活动”项目入选“2023年广州市十大民生实事”。5月21日,在第33个全国助残日到来之际,“同在一座城 我们更有爱”大型融合教育公益开放日活动在广州市第二少年宫举行。
活动现场,广州关爱特殊少年儿童融合教育发展公益行动计划正式启动,计划以广州市少年宫原有普惠性公益课程为基础,共同搭建“宫+家+校+社”关爱特殊少年儿童协同育人平台,链接各方资源形成工作合力,打造特殊少年儿童融合教育有效模式,助力广州特殊教育普惠发展。
25年来提供超2.4万个融合教育免费公益学位
今年年初,由团市委牵头、广州市少年宫具体实施的“关爱特殊少年儿童,提供免费融合教育课程和公开课活动”项目入选“2023年广州市十大民生实事”。2023年进程即将过半,这项民生实事进展如何?活动现场还进行了广州民生实事“关爱特殊少年儿童专项”中期汇报。
“今年入选民生实事后,我们在融合教育上有几个指标。首先是要供给2000个以上的免费公益学位,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50%的公益培训量的供给,接下来在6月份的暑期班以及下个学期的教育班,会推出剩下的1000多个免费公益培训学位,按期完成计划。”广州市少年宫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展演、体验活动,教师培训等方面,完成量几乎过半,“今年能够入选民生实事,对我们来说是莫大的鼓励,我们也希望社会各界对融合教育工作给予更多的帮助和支持,通过艺术打开孩子们的心。”
据了解,广州市少年宫自1998年开办全国第一个“特殊儿童美术实验班”以来,25年来为市内特殊儿童、重症儿童、困境儿童等提供超过2.4万个融合教育免费公益学位,并成立“雨后彩虹”融合艺术团,以文艺展演和艺术展览等方式,促进普特儿童融为一体,倡导特殊人士和社会大众的融合。
融合课堂为特殊孩子们带来了自信和光
孩子们在融合课堂学到了什么?他们是怎么上课的?在“雨后彩虹”融合艺术团——现代舞团舞蹈公开课和特殊少年儿童美术学习创作公开课上,以上的疑问都可以找到答案。艺术给特殊孩子们带来了自信和光,释放了孩子们无限的可能。
在特殊少年儿童美术学习创作公开课上,学员在帮助下开展学习
“特殊人士虽然天生有残缺,但他们同样有无限可能。”视障青年王子安的家长十分感慨。记者了解到,王子安曾在广州市少年宫长期学习音乐,现在英国皇家伯明翰音乐学院就读硕士。“从前很多人甚至部分老师都认为,只有学习盲人按摩,才是视力障碍人士唯一的出路,但是广州市少年宫的融合艺术教育,给了子安不一样的人生。广州市少年宫为特殊孩子们提供了教育资源、平台和数十年如一日的付出。”王子安家长告诉记者。
“雨后彩虹”融合合唱团成员蔡仙佑是一名“来自星星”的孩子,在广州市少年宫已经学习了一年多的钢琴,钢琴给了他信心、勇气和力量。“未来我想当一名人民教师,把我所学所感所想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的学生,我希望像我的钢琴老师一样,给学生带来快乐和幸福。”
融合教育发展2023年公益行动计划正式启动
在活动当天,广州关爱特殊少年儿童融合教育发展2023年公益行动计划正式启动。该行动计划包括面向特殊少年儿童的“融合教育成长计划”、面向特殊少年儿童家长的“融合教育互助计划”、面向特殊教育工作者的“融合教育种子计划”、面向企事业单位和公益组织的“融合教育伙伴计划”以及面向热心公益市民群众的“融合教育服务计划”五大部分组成,搭建共享共建互惠互利公益平台,打造特殊少年儿童融合教育有效模式,助力广州特殊教育普惠发展。
在活动现场,广东省孤独症康复教育协会名誉会长、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主任邹小兵教授说,多年前曾诊疗过的儿童在广州市少年宫老师的帮助下学会了修钢琴,目前已经成为一名钢琴调律师。“孤独症儿童非常需要家庭的介入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帮助,广州市少年宫的融合教育板块将社会各界力量聚集在一起,挖掘孩子们的艺术天赋,让孩子们融入广州这个有爱的城市。”
据悉,近三年广州市少年宫已培训大湾区的特殊教育学校、公益机构的老师3000多人次,组织近4200名志愿者,形成21支志愿服务团队常态化提供服务,“1对1”陪伴特殊青少年成长。

今年以来,增城区积极推进“数字政府2.0”建设工作,围绕发挥数字政府的“大平台”“大服务”“大治理”“大协同”等方面,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落地见效,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
拓展数字政府“大平台” 优化区内营商环境
依托粤商通平台搭建的招商引资对接平台,汇聚区域农村招商资源,为增城区政府实现精准招商、协同招商、智慧招商提供技术服务支撑。增城区印发了《关于做好增城区政策兑现事项全量进驻统一平台管理相关工作的通知》,要求有关单位按时梳理、核对政策相关信息,并组织政策兑现业务系统培训,指导区直部门、各镇街做好“政策兑现”相关业务系统录入工作,推动增城区政策兑现补贴项目上线“粤财扶助”平台。同时,定期统计分析乡镇企业诉求、承办单位办结情况、办理时长、群众满意度等,找出意见相对集中和容易快速解答的诉求,联系相应承办单位提供回复口径,同步上传广州12345知识库,有效提升了涉农市场主体诉求办理效率。
做优数字政府“大服务” 推动城乡政务服务均等普惠
增城区积极推动来穗、人社、公安、残联、税务等13个部门310项高频服务事项下沉到各镇街、村居党群服务中心办理,实现“最多跑一次”,持续提升基层政务服务能力;编制了《增城区政务服务规范手册》,组织各镇街政务服务中心开展政务服务礼仪培训,从岗位形象、岗位服务、职场情绪疏导、窗口冲突预警与处理技巧等方面进行规范培训,切实提升全区窗口服务人员整体素质,规范大厅服务行为;为基层群众提供7×24小时全天候不间断的自助服务,在镇街、村居、园区等52个服务网点部署83台粤智助政府服务自助机,可办理公安、民政、人社、税务、公积金等部门200多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
完善数字政府“大治理” 提升区内治理数字化水平
增城区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打造“云、数、网”三位一体的基础设施底座,统筹全区政务信息资源归集共享、安全运行。目前,区政务云平台为荔湖乡丰5G智慧农业平台、丝苗米智慧信息化平台、地质灾害监测系统等基层业务系统提供云资源;区政务信息共享平台搭建了165万人的基础档案数据库,已进驻56个成员单位,接入237个数据主题,日均交换数据达26万条;为13个镇(街)及其367个村(社区)提供电子政务外网接入,实现镇(街)和村(社区)政务外网光纤100%全覆盖,并通过虚拟专用网络连接政务外网的方式,助力基层居家办公。建设区“增智管”城市运行管理中枢,部署数据中台、二维可视化平台、低代码平台、物联网平台等公共基础支撑能力平台,并以此为基础,建设各类数据资源库,丰富“1+7”主题建设内容,着力实现乡村气象灾害、垃圾处理等信息数据的快速分析、实时跟踪、靶向发布等。
深化数字政府“大协同” 提升基层政府运行效能
增城区建设全区统一的自动化办公平台,实现跨层级、跨部门协调办公、“掌上”办公,现已普及全区13个镇街总用户数量2082人。今年以来,基层通过区自动化办公平台进行公文办理,总流转量达5.8万件;向基层推广应用填表报数系统,开展填表报数系统操作培训,助力基层减负,15个城中村通过填表报数系统共汇聚上报7479条数据;在全区部署了77套高清智能视频会议系统,满足省、市、区、镇街四级视频会议联动需求,有效减少基层开会来回跑时间成本。
标清不能播放,切换为高清

以“小切口”解决“大问题”!天河区人大常委会依托公众号的“随手拍”功能,开启了人大代表监督的“指尖时代”。市政设施管养、水环境治理、交通疏解等多个领域,都成为人大代表常态化监督的范畴。
两年多来,“随手拍”共推动多个领域的近2000宗问题得到解决,80%以上基本实现立行立改。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