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街道:多方参与 精细管理 建设社区环境治理“样板间”(组图)
(图:彩虹街道安排工作人员修复破损路面)
(图:彩虹街道安排工作人员修复树池)
彩虹街道辖区是典型的老旧小区,虽然经历多次社区微改造提升,小区内的公共基础设施已基本补齐,但与此同时,社区环境也面临着新问题:新建的电动车充电车棚为居民停车充电提供方便,但同时也成为了最“方便”杂物堆放点;居民楼道堆放着废旧的杂物,让居民怨声载道;各项设施设备老化,地面不平整、电线裸露、多次出现下水道化粪池堵塞等现象,让住地居民深受困扰。这些问题应该谁来解决、怎么解决、多久解决,也是制约彩虹城市发展的“木桶短板”。为打造干净、整洁、有序的社区环境,提高问题整改的效率和力度,彩虹街道制定了《社区环境整治工作指引》,按照“多方参与+精细管理”的工作模式,围绕社区环境问题“清单”,立足于“人”,聚焦到“事”,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解群众“急难愁盼”。
社区领建,筑牢社区环境门户。社区居委会的社区基干和网格员作为一线工作者,在社区环境建设和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责任定位不清晰、整改经费不足、沟通渠道不畅等问题,导致社区居委不能很好完成城市社区建设所提出的客观要求。《工作指引》全面明确了社区居委负责的环境整治问题清单、经费标准、处置渠道、工作时限等内容,从制度上厘清了社区环境问题整治职责界限,社区网格员都在深入社区、街道常态化开展“扫街”巡查时,第一时间发现问题、推动立即解决,全面提升了问题解决效率,让社区环境时刻都是“样板间”。
街道统建,让社区环境提档升级。针对需要大量投入而解决的社区环境问题,《工作指引》详细明确了整治违法建设、整治道路破损、整治污水乱排、整治线路乱拉等城市环境容貌提档升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明确了承办科室和解决期限,明晰了责任链条的分界点、衔接点,杜绝了街道各科室和社区之间的推诿扯皮,强化了“马上就办”的工作作风。同时街道对于历史遗留问题和环境问题难点,积极纳入社区微改造彻底解决。
机关帮建,为社区环境整治查漏补缺。对于街道层面不能解决的问题,如市政道路、设施的破损,涌边10米范围内的保洁和设备维护,绿化树木的修剪等问题,承办科室及时向对口的区级相关职能部门反映情况,协调联动,形成工作合力,解决社区环境问题。街道与区各职能部门加强信息共享和沟通协调,建立健全上下贯穿、左右联动的协调机制,共同缔造美好人居环境。
人居环境提档升级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彩虹街道将不遗余力全心全力为民服务,对整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正确处理整治与疏导的关系;共同推动社区环境整治深入开展,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让社区有变化、居民有感受、社会有认同,让每一个居民都能感受到彩虹街道社区环境整治带来的变化。

(图:活动现场)
多宝街道为了进一步倡导关心儿童、爱护儿童、尊重儿童、理解儿童的良好社会氛围,充分展示社区未成年人茁壮成长、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营造隆重热烈、幸福祥和的节日气氛,由丛桂社区联合孩子王、多宝街社工站于2023年5月27日在逸翠湾四楼中心花园开展开展“大手拉小手 托起明天的太阳”——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活动。通过社区居民之间的互动,推动文明社区建设及和谐关系发展,营造社区良好互动氛围,推动居民齐齐参与社区公益活动。
这次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有节目表演,如两组古琴独奏表演,有知识宣传,如海姆利克教学小堂和健康口腔护理知识宣传,还有让小朋友一起动手参与的环保活动--制作纸箱动物。活动现场还设置社区义卖、未成年人保护知识宣传、关爱儿童良好家风家规宣传、垃圾分类宣传等活动摊位,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激发居民参与的热情。
本次社区活动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亮点,以点带面,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让孩子在游戏中获得更多的正能量,增强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和公益意识。
为进一步提高我市农业科技人员的技术水平,充分发挥“产业联农带农,科技兴农惠农”作用,5月24-26日,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增城荔枝小镇举办“荔枝高效栽培和病虫害绿色防控”高级研修班。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处、全市农技推广机构、科研院所以及荔枝种植大户等60多人参加了研讨。
广州是全国著名的荔枝之乡,荔枝是广州重要的“土特产”。本次高研班,我们在荔枝高效栽培和病虫害绿色防控课程的基础上,增设了“粤农技”及数字+轻骑兵平台运用、农业短视频制作与推广、荔枝采后保鲜与加工综合技术等内容,组织学员就如何更好促进我市荔枝产业发展进行了深入交流讨论。大家都认为在当前新的市场环境下,要推进我市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首先要把“土特产”这3个字琢磨透,针对我市荔枝产业发展痛点、难点和堵点,应用“粤农技”“广州农博士”线上服务平台等新手段开展线上线下全方位精准农技服务,拓展“短视频”等新的营销模式,用好我市荔枝资源禀赋,开发荔枝保鲜深加工等荔枝产业新业态,发展生态旅游,促进荔枝“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进一步推动我市荔枝产业振兴。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