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南沙启动全国首个港澳青年公寓住房公积金按月付房租项目
为助力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建设,5月29日,广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与南沙开建集团在南沙创新大厦三楼大会议室举行“湾区青年乐安居,筑梦南沙启航程”住房公积金按月付房租全面合作协议签署暨“港澳新青寓”按月付房租启动仪式。
南沙区委常委、区委统战部部长阮晓红,广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党组书记、主任冯卫,广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各部室、区委统战部、区财政局、区住建局、南沙开建集团及其属下人才乐居公司相关负责人出席活动。
在活动现场,来自香港的专创国际青年社区运营经理何智彬在手机小程序上演示操作过程,通过刷脸认证即可申请使用公积金按月付房租,全过程不超过5分钟,即使人在香港也可异地办理,十分便利。
“不用专门记住交房租的日子去转账,也不需要使用自己的工资,直接用单位每个月缴存的公积金就能付房租,每个月可支配的资金就更灵活了。”在南沙区港澳青年五乐服务中心工作的执行经理、香港青年萧惠萍表示。
“拎包入住,家具家电齐全,位置和交通便利,还有共享免费的健身房、电影室、阅览室等,最重要的是南沙国企提供24小时专业管家式服务,我们刚开始来南沙不用自己想办法去租房子,就能有既实惠又舒适的公寓入住,确实安心很多。”已经入住南沙“港澳新青寓”数月的何智彬表示。
南沙住房公积金按月付房租业务为全国首例
据了解,去年,南沙区试点推动了住房公积金按月付房租业务,并在全区人才公寓广泛应用,成为全国首例。
今年,南沙继续深化与广州住房公积金中心的合作,推动入住港澳新青寓的港澳青年可以用住房公积金按月付房租。此次战略合作签约,既是南沙人才公寓工作持续深化与广州住房公积金中心的合作交流,也是南沙区不断便利港澳青年安居生活的进一步探索。
南沙为港澳青年居住提供更大便利
据冯卫在活动上介绍,在广州市内,已有超过7000位港澳青年开通缴纳公积金,其中超过2000位港澳青年有提取使用公积金的记录,当中有约100位港澳青年使用公积金在广州购房。南沙在全国范围首创港澳青年使用公积金按月付房租后,将为港澳青年来广州南沙工作生活提供更大便利性。
在签约仪式环节,广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与南沙开建集团负责人签署全面合作协议。
据悉,为助力南沙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提升人才发展环境,南沙开建集团于2022年成立了专业化的人才安居业务运营主体——人才乐居公司,目前,自持物业已达25个,房源将近6000套,管理着将近50万平方米核心地段的住宅(公寓)物业。
为构建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多措并举实现“住有宜居”,人才乐居公司打造有“青俊人才社区”“港澳新青寓”等中长租公寓品牌,为南沙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打造粤港澳人才高地添砖加瓦。

各区人民政府,行业(商)协会,有关企业:
根据《广州市重点供应链服务企业认定办法(试行)》(穗商务规字〔2022〕2号),通过组织申报、专家评审、公示等程序,现将2022年度广州市重点供应链服务企业名单予以公布:
广州市嘉诚国际物流股份有限公司
风神物流有限公司
广州华新商贸有限公司
侨益物流股份有限公司
中捷通信有限公司
乐禾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交通集团物流有限公司
广东京邦达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
建发(广州)有限公司
广东卓志供应链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广州广日物流有限公司
宝供物流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广州市商务局 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广州市交通运输局
广州市农业农村局 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2023年5月24日
5月28日,市林业园林局党组书记、局长蔡胜到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管理中心调研。市林业园林局总工程师粟娟,办公室、营造林管理处和服务监督处有关负责同志及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管理中心党政主要负责同志陪同。
蔡胜局长听取了管理中心关于绿美广州生态建设、信访维稳、安全生产等工作的情况汇报,随后提出了七点工作意见:一是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开展主题教育的部署要求,以高度政治责任感和求真务实作风,推动主题教育不断向纵深发展;二是始终紧绷安全生产这根弦,强化责任意识、全面排查隐患、抓好重点区域、夯实安全基础,有效防范遏制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三是严格落实“三防”责任制和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强化巡查监控,密切关注汛情,确保安全度汛;四是深入推进绿美广州生态建设,以“护水、连山、串景、融育”为主线奋力打造绿美广州生态建设北部示范点,为广州市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增添生态底色;五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继续紧抓电网改造移交、天然气管网建设、供水改造等民生实事,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历史遗留问题,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六是以群众需求为导向,通过自然教育基地和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加快推进森林公园建设的步伐,精心塑造多色彩特色森林景观,开放公园绿地草坪,拉近生态文明建设和群众日常生活之间的距离,真正让群众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七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通道,依法依规、公平公正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把矛盾纠纷处理在初发阶段、化解在萌芽状态,为高质量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