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宗局开展《民法典》合同编专题辅导培训
5月29日,广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开展《民法典》合同编专题辅导培训,局各处室、协管中心有关负责同志参加。
广东沁森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刘惠萍律师作专题授课,分别从合同编构成、一般规定以及合同订立规则、效力、履行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讲解,切实提升参训人员对《民法典》合同编相关内容的理解,进一步提高机关干部法律素养和法律适用能力,增强合同相关的风险防范意识。
(局政法处)

为纪念延安双拥运动80周年,进一步加强军政军民团结,凝聚社会拥军力量,实现军地资源优势共享,发扬军地共建精神,全力推动新时代双拥工作高质量发展,花都区双拥办开展了务实有效的双拥共建系列活动。
双拥共建结对签约现场(摄影:付衡)
签约!军地携手双拥共建。5月30日,花都区双拥办组织地方政府机关与驻区部队举办军地共建结对签约仪式,结为“双拥共建单位”。省、市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区政府(职能部门)、驻区部队等相关领导出席仪式。仪式上,军地双方分别就单位基本情况作了介绍,提出以发挥军地双方特长和优势,开展协作和共建活动,形成长效机制,让军地共建活动实现正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双拥军地共建一直以来都是花都区军民亲如一家和谐局面的真实写照。根据协议,军地双方将坚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原则,建立健全定期沟通交流、召开例会等机制,在交流互鉴中拓宽共建思路,在互帮互助中强化组织,更好地实现军地资源互补、优势共享,多谋互惠之策、多办共建之事,以更高起点、更大力度、更硬作风推动军地深度融合发展。
拥军项目启用仪式现场(摄影:付衡)
保障!部队需求解决有力。2023年3月,驻区部队某部提出了在部队营区门外安装红绿灯方便战备出动的需求,花都区委、区政府领导高度重视,随即召开现场办公会落实部队需求,区双拥办、区交通运输局、区公安交警等部门进行了现场勘查、施工设计评审、施工招标,共计投入65万元,用时一个半月完成红绿灯项目安装施工。5月30日,花都区举办了交通红绿灯正式启用仪式,以实际行诠释了花都区“鱼水情深满花都、双拥花开映兵城”双拥品牌特色。
近年来,花都区先后投入1489万元为驻区部队建设图书馆1处、文化活动中心2处、儿童游乐园2处、交通红绿灯2处、文化墙1处、垃圾分类站2处。安置随军家属31名,安排285名军人子女入学就读。特别是疫情期间,为部队官兵进行核酸检测和接种疫苗3万人次,与10支驻区部队签订医疗服务协议,搭建“绿色生命”直通道。联合举办“我们的节日“七夕”等婚恋主题活动,为单身青年军人搭建“爱情桥梁”。
慰问!军地畅叙鱼水情。5月30日,花都区双拥办在区领导的带领下,带着全区人民的深情厚意,视频慰问驻区某部野外驻训官兵,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对他们长期以来支持花都经济社会发展表示衷心的感谢,希望部队官兵能够继续发扬拥政爱民和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营造“军爱民、民拥军”的浓厚氛围,不断提高战斗力,一如既往地为花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合力共创双拥模范区。
下步,花都区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拥工作重要论述,积极服务部队练兵备战打仗,在家属随军就业、军人子女入学、退役军人安置、优抚政策落实等方面积极排忧解难,满腔热忱为驻区部队办好事、做实事、解难事,更加奋发有为,推动新时代花都区双拥工作发展,画好军民鱼水情深同心圆,不断巩固花都区军政军民团结的良好局面,以实际行动为纪念延安双拥运动80周年献礼。
近日,2023年第二期广州社会组织讲坛(总第54期)在市社会组织培育基地举行,该讲坛由广州市社会组织管理局指导、广州市民政发展研究中心主办、广州社会组织研究院承办,主题为社会组织品牌作用发挥、品牌创建的实践经验与有效模式。广州市社会组织管理局钟庆华副局长、广州市民政发展研究中心李绍滨主任等出席。广州市社会组织评估专家、品牌社会组织各负责人分别作引导发言、主题分享和圆桌对话。全市社会组织代表共50余人参加。
立足创建地方特色,品牌效应辐射深远
社会组织评估专家刘忠在引导发言中介绍,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意味着要从过去的粗放型发展转向集约型发展,从注重数量转向注重质量。从社会组织管理的视角看,所谓高质量就是结构合理、组织高效、功能彰显、行为规范,这与社会组织的品牌化打造理念不谋而合。
刘忠介绍,广州社会组织在创建品牌社会组织的过程中,要准确理解地方标准《品牌社会组织评价指标》的构成逻辑和考察视角,品牌创建的根本目的是让组织提供更好的产品来实现其社会影响力,创建工作的核心要旨是社会组织服务项目品牌化打造,要围绕机构的使命和业务服务开展创建工作,打造过硬过强的机构品牌和项目品牌。
统筹行业优势资源,助力新时代城市发展
促进专业服务发展是粤港澳大湾区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广州注册会计师协会协助广东省粤港澳合作促进会成立了“会计专业委员会”,致力促进新时代粤港澳三地会计行业交流共融。近年来,协会参加“港澳大学生暑期内地实习计划”,协办粤港澳高校会计商业知识竞赛,与深圳“双城联动”举办湾区杯财税知识网络竞赛。在对外交流方面,协会与香港会计师公会、香港青年会计师发展交流协会签订合作协议,促进共融发展,进一步深化在人才、资源、业务等方面的务实合作,优势互补,全方位助力湾区建设。
广州现代城市更新产业发展中心(以下简称GRID)理事长江浩介绍,近年来GRID在广州市开展了大量城市更新项目实践,包括荔湾区坑口旧村改造项目前期专业技术协同与咨询、黄埔区茅岗村集体复建物业项目前置招商策划、白云区小坪村集体复建物业项目前置招商策划、荔湾西塱村镇工业集聚区改造项目咨询、白云区永泰村新海PARK微改造项目策划及后续推进工作等,为村集体、企业提供包括技术统筹、旧改推动、资产盘活、政策申报等一系列专业服务,促进老城区旧貌焕新颜。
作为行业协会类智库,广州金融业协会着力打造珠江金融论坛、珠江金融实验室等品牌项目,助力推动金融服务实体,优化金融行业发展生态,强化现代化金融人才支撑。广州金融业协会副秘书长宋思琪介绍,截至2023年4月,协会共举办珠江金融论坛29期,论坛“线上+线下”累计参与人数超过500万,并发行研究成果《珠江金融论坛丛书》14本;从2015年起,珠江金融实验室组织撰写《金融要情快报》《金融政策内参》超100期,承接或参与国家省市区级课题超50项,致力打造华南地区的金融研究高地和“最强大脑”。
在广州 “打造全球会展之都”的路上,离不开行业协会广泛联系企业、服务行业的身影。自1993年成立伊始,广州市家具行业协会即自办家具展销会,连续举办了三届广州市家具精品展览会,开创了地方性行业协会组织家具展览会的先河。1999年起,协会成为了中国(广州)国际家具博览会的协办单位之一,持续助力打造全球规模最大、品质和影响力首屈一指的大型家居博览会。此外,协会还自主策划打造了多个面向行业和社会大众的展览。2023年4月-5月,协会策划承办了“守艺·非遗之美——中国非遗技艺美学展”,展示非遗美学的独特魅力。
汇聚社工专业力量,打造为民服务名片
在服务民生领域,品牌社会组织尤其是社会服务机构发挥着重要作用。自2021年3月起,广州市和悦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为番禺区涉案未成年人及监护困境儿童构建综合帮扶服务网络,提供陪审、心理疏导、权益维护、安置帮教、监护帮扶和法律援助等服务,助力其走出当前困境,重新回归家庭和社会。
“远亲不如近邻”。促进邻里守望,有助于推动社区群众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广州市北斗星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依托黄埔街社工服务站打造“街坊四邻,邻里互助”项目,营造社区“友邻”互助,推动社区“能邻”培育,搭建社区“助邻”平台,联动社区多元主体参与“善邻”,提升居民社区主体意识,孵化和培育社区自组织,以集体行动参与社区问题解决,打造社区“大邻里”。北斗星社工理事长梁国勇介绍,项目共培育了16支社区团队,并推动12支社区团队注册为社区社会组织,通过邻里互助介入解决5个社区问题,并联动了89个社区主体参与社区问题解决,共服务超过5万人次。
2021年起,广州市天河区启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与番禺区大石街平安促进会合作,共同开展“五社联动,同心护航”心理支援服务项目,以应对并预防心理危机频发问题。项目联动派出所、综治办、居委、学校等,联合开展心理危机介入,并整合社工、心理咨询专业资源,打造社区心理求助平台,开展情绪支持、心理疏导及心理健康社区教育。
近年来,广州市持续推进品牌社会组织战略,发挥品牌社会组织示范引领作用,促进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据广州市社会组织管理局钟庆华副局长介绍,广州市在品牌社会组织创建过程中,涌现出一批党建引领好、内部治理好、服务能力好、社会公信力好的社会组织,在社会服务、互联网、金融、法律、运输、制造业等不同领域发挥着示范带头作用。2016年,广州市在全国率先实施社会组织品牌战略,制定并实施了《广州市社会组织品牌战略实施方案》和《广州市品牌社会组织评价指标体系(试行)》,并于同年启动社会组织创建试点工作。2020年,广州出台全国首个品牌社会组织评价指标地方标准——《品牌社会组织评价指标》。截至2023年3月,广州市已评选出七批次品牌社会组织57家,包括社会服务机构25家、社会团体32家,广州社会组织发展上实现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在经济建设、社会治理、乡村振兴、服务民生、对外交流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