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区住建水利局召开实名制服务商大会,严厉打击实名制考勤造假
顺德区住房城乡建设和水利局近日召开实名制服务商大会,针对一指通、中冠两家实名制设备服务商因考勤数据造假被提请禁入顺德2年一事,要求各服务商吸取教训,严守红线,杜绝实名制考勤造假不良风气。
会议对近期专项检查情况以及23家违规服务商处理情况予以通报,顺德区住房城乡建设和水利局要求其中5家存在违规问题的服务商代表作检讨发言,以此开展一次规范实名制服务、杜绝考勤造假的警示教育。
顺德区住房城乡建设和水利局通报称,该局在近期巡查中发现,部分工地关键岗位人员实名制考勤存在造假现象,给实名制考勤数据真实性带来严重危害。建筑市场监管科高度重视,立即组织力量开展全面排查,近期共抽查了90个项目的实名制考勤情况,约谈了13家施工单位、3家监理单位以及23家服务商,并做了调查笔录39份,发现5种类型的考勤造假方式。
据了解,佛山市建筑工地实名制信息平台2023年正式上线。顺德区住房城乡建设和水利局高度重视实名制信息平台在建筑工地的全面运用,及时跟进,积极部署,迅速组织工地完成市实名制平台的对接及人员信息录入工作,提升“智慧监管”能力,并不断加强实名制平台使用情况的巡查监管,重点关注关键岗位人员考勤到岗情况。
顺德区住房城乡建设和水利局副局长肖志勇指出,各实名制服务商要充分认识工地实名制考勤数据真实可靠的重要性,严守红线,合法经营,对工地提出的考勤造假的不合理需求要坚决抵制。各服务商要吸取教训,切实整改,不得使用技术手段协助工地逃避监管,坚决杜绝工地考勤作弊现象,为净化顺德区实名制服务市场作出贡献。
相关稿件:
填表报数看似是“小事情”,却曾是基层工作中的“大负担”。6月8日,据禅城区政数局信息,禅城全力推动填表报数改革工作,从机制体制、系统支撑、数据赋能等一系列举措赋能基层减负。经过摸排和优化整合,如今禅城固定表格压减率超67%。
禅城南浦社区工作人员正在使用广东省填表报数系统。 /部门供图
对症下药 推行填表报数改革
此前,禅城区政数局主动申请全省和佛山市填表报数改革试点,拉通区、镇(街道)、村三级开展密集调研。根据摸排,基层表格存在严重的“三多二少”问题,即数量多、重复多、纸质多、时间少、共享少。
禅城区政数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经统计,村居要填的表格多达383张。这些表格存在内容重复、纸质存档、人工送达、填报任务突然等问题。比如一个部门刚要求填过某一表格,同一时间另外一个部门又要求填,甚至存在同一个局不同科室下发相似表格的情况。
“而这些表格没有统一的系统支撑,都是分散、互不相通的,数据也无法共享。”该负责人说,根据调研反馈,村居每天要填报各类上级下达的表格就占据日常工作40%的精力,严重分散了做群众工作的时间。
为彻底解决这一痛点,区政数局从机制体制、系统支撑、数据赋能等一系列举措赋能基层减负,让报表“做减法”,服务“做加法”,将基层减负做深做实。
建章立制 压减废止表格210张
“《禅城区基层减负填表报数暂行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已正式印发,各单位表格必须通过广东省填表报数系统下发,取消其他一切渠道,而且不得随意下发增加基层负担。”日前,在针对填表报数工作办法解读和系统实操培训会上,禅城区政数局工作人员如是说。
据了解,为了推进改革,禅城在全省率先印发上述《办法》,从制度上规范表格填报工作。办法明确了各单位、镇街和村居的职责,确定源头压减、统一目录、统一平台、统一审核等执行原则。
经过前期的摸排和优化整合,禅城区共梳理表格底数383张,其中固定周期表格313张,压减废止210张,固定表格压减率超67%,剩余103张表格形成全区在填表格统一目录。
如今,禅城区各单位、镇街和村居所有表格填报工作统一使用广东省填表报数系统,原则上“系统外无填报”。该平台可实现表格任务一键分发、超期智能提醒、结果一键收取、内容自动合并,同时打通数据壁垒,实现已有数据智能填报,大大缩减了部门发表、填表、收表等各环节工作时间。
同时,禅城落实表格准入审核制度,实施年度表格区级备案,紧急表格事后备案,严控表格数量。各部门新增表格必须经本单位首席数据官审核同意,确保下发到基层填报的每一张表格都是必要的、有用的、管用的。
《办法》还明确,通过广东省填表报数系统报送的表格材料,可以直接作为有效归档材料,解决了基层线上线下重复报送和纸质版盖章报送的问题。
成效初显 基层从表格中“解放”
推行填表报数改革,最初的目的就是为基层减负,提高工作效率。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前行,如今成效初显。
“过去,我一个人负责的工作中日常就有10多张表要填,一个表搞下来少则半天,复杂的一天都搞不完。”塔坡社区工作人员赵小姐说:“现在要填的表少了,而且实现系统在线填报、一键提交,省去了很多在路上的跑腿时间,极大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
南浦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崔美玉介绍,南浦社区经梳理可废止表格107张,以一张表格需要填报15分钟计算,一个填报周期就是减负了26.75小时,有效减轻了基层负担。
“将我们的工作人员从表格中‘解放’出来,耗在表上的时间少了,我们也就有更多时间去解决辖区中群众的问题,群众对我们的工作也更满意了。”塔坡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谭翠婵提到表格减负工作也很有感触。
而为防止表格减负成效反弹、回潮,区政数局还建立了监督反馈机制,村居通过系统可随时将上级部门不合理下发表格的情况进行反馈。区政数局联合区智治办跟进核实,定期将情况通报并纳入考核。
相关稿件:
遇见大美佛山,共享世界精彩非遗。6月10日上午,由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的2023年佛山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启动活动在南风古灶举行。活动以多元化的平台和创新的形式,展示佛山与多个国家的精彩非遗项目和非遗转化成果,让更多市民近距离体验佛山非遗的技艺之美、匠心之美和生活之美。
这场非遗盛会上,《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实施,聚焦完善非遗保护体系、加强非遗传承传播、促进非遗合理利用等方面,以良法善治护航佛山非遗传承保护事业。
这一项项非遗佳绩,源于近年来佛山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传统与现代融合发展,蹄疾步稳创新非遗传承利用工作机制,有力有效延续佛山城市根脉,令佛山传统工艺焕发新时代光彩,助力佛山城市高质量发展。
转化成果斐然 非遗频频出圈
自2001年起,我国由政府主导推动的非遗保护工作已走过22个年头。十多年来,佛山非遗保护工作取得显著进展,抢救性保护、整体性保护、生产性保护等方式在实践中获得广泛响应,社会公众参与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与积极性不断增强。
在佛山中小学校,不少学生随口就可念出一连串佛山非遗项目,并亲身感受过非遗魅力。六月初,由佛山市博物馆、佛山市非遗保护中心主办的“小手拉大手 大城小工匠”2023年佛山秋色赛会活动之“非遗工艺进校园——师生传承制作课程”开课,佛山彩灯、龙舟说唱、广东醒狮、石湾陶塑技艺等6个项目走进市内各校,非遗传承人手把手传授技艺,以非遗教育润泽童心。
在佛山街市,你可以看到,佛山剪纸、石湾陶塑、佛山狮头等非遗元素融进城市规划设计,让地铁站、公园等公共空间焕然一新,不仅城市文化价值有了提升,还得到社会、业界的高度评价。
不止于此,佛山诸多非遗项目以出圈、跨界的形式让海内外人士了解佛山。特别是《南狮绝学》《粉狮少女》等视频在海内外热播。还有网友发现,佛山舞狮及狮头扎作技艺、佛山武术融入到人气手机游戏王者荣耀,由此创作出广受玩家喜爱的文化产品。
石湾陶艺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在中国工艺美术界占有一席之地。“石湾杯”青年陶瓷大赛至今已成功举办10届。该赛事面向全国中青年陶艺工作者展示优秀陶瓷作品,不仅强化了全国各高校、陶瓷产区的联系,也为石湾陶产业链条提供了人才储备。
不难发现,佛山非遗传承正搭乘互联网快车,与时尚结合,走进年轻人的生活圈;年轻一代对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强烈关注,也正形成一种文化自觉。
佛山非遗从“活起来”到“火起来”
十多年来,佛山非遗保护工作迅速发展,各项非遗成果位于全省前列。截至2023年6月,佛山共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5个,省级项目56个,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5人,省级非遗传承人56人。此外,佛山拥有1个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7个省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1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站。
佛山高度重视对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在全省率先出台资金扶持政策资助重点与濒危非遗项目以及代表性传承人,形成了市、区联动的完善扶持体系。2021年修订完善的管理办法提出,代表性传承人补助由“市级非遗传承人每人每年3000元”调整至“市级及以上非遗传承人每人每年10000元”,同时建立“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增强互联互动、落实主体责任。
除政策扶持外,非遗进校园、进社区工作在五区持续开花结果。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让市民零距离接触非遗文化,对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加大非遗项目的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的保护意识有重要意义。
去年,一批年轻的佛山非遗传承人顺应成立佛山青年非遗传承人联盟,以群体力量推动佛山非遗逐渐出圈。
一些石湾陶艺家为佛山白酒设计制作酒瓶、为佛山灯饰设计制作造型,佛山剪纸非遗传承人为企业设计出文化味浓郁的产品包装与主题礼品,石湾酒厂还推出了“太吉陈咖啡”与“陈太吉生肖酒·粤博联名款”……这些非遗文创产品一经上市便取得不菲的销量,让世人看到佛山非遗从“活起来”到“火起来”。
为记录佛山非遗历史和发展,佛山市、区文化、非遗等部门组织文博专家撰写、编制非遗系列丛书,逐步推进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并建设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有效延续了佛山历史文脉。
深耕非遗交流 提升佛山文化国际传播力
近年来,佛山将醒狮、武术等特色非遗项目编排成故事性强、可接受度高的节目,赴澳大利亚、沙特、瓦努阿图等国家开展文化交流。2020年~2023年,佛山连续4年承办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物以载道——中国非遗数字展”,助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世界对话。
2020年起,佛山连续举办“遇见·非遗”体验活动,邀请驻穗总领馆总领事及相关人员参加,在广州总领事馆界产生轰动效应;在多个海外社交平台开设“发现佛山”账号,宣传佛山非遗项目及活动,辐射海外粉丝超40万名。
为了让更多观众了解佛山历史文化,佛山市博物馆积极组织石湾陶、木版年画等代表作品赴成都、昆明、上海等地办展,呈现佛山特色非遗项目的发展谱系与亮点辉煌。
为发力粤港澳三地文化交流,佛山联合省文旅厅连续多年举办“广东(佛山)非遗周暨佛山秋色巡游活动”,邀请泛珠三角区域和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多个非遗代表性项目参加秋色巡游及非遗展示,目前已成为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活动品牌。建立与港澳及海外交流合作机制,每年组织粤剧、武术、木版年画等特色非遗项目赴香港参展“香港·佛山节”活动。
立法守护“非遗”根脉 多方聚力助发展
随着非遗工作的深入推进,佛山种类繁多的非遗项目有了更高的保护需求。在此背景下,《办法》应运而生,并于6月10日起施行。
《办法》总结形成分类保护的实践经验,明确根据非遗代表性项目的属性、特点以及存续状况,实行分类保护。如对濒临消失、活态传承困难的代表性项目,应当采取优先安排保护经费等措施,实行抢救性保护。
广府非遗研究中心副主任、广东省非遗研究基地主任谢中元解读《办法》时谈到,认定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时,中职教育及以上相关专业学习年限可计入从艺时间,可缓解佛山传承人因年限不足难以认定的问题,壮大非遗传承队伍。家族传承的非遗项目,同一级别传承人不多于3人,可鼓励非遗传承人打破仅家族内部授艺的传统,扩大传承范围。
《办法》提出,市、区政府要对具有本地特色的非遗项目开展特色保护,如推动非遗有机融入景区、度假区、公园、酒店,鼓励开发非遗主题旅游线路、研学旅游产品和文艺作品;指导非遗传承人将涉及知识产权的传统手工技艺、生产工具等申请专利、注册商标、申报地理标志和著作权登记。文化和旅游部门与教育、文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主管部门,逐步构建非遗课程体系、人才体系,推动非遗融入国民教育。
《办法》的实施,获得不少非遗传承人连连点赞。冯了性药业副总经理、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传统组方及工艺非遗传承人霍嘉茵说,《办法》将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等中医传统制剂方法相关项目纳入产业扶持范围,并支持符合条件的传统医药类代表性传承人依法取得医师资格,这些政策均利于佛山中医药的再发展。
“我们将以《办法》的出台为契机,围绕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遗这一主线,进一步增强全社会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非遗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让古老的非遗连接现代生活,绽放迷人光彩。” 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相关稿件: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