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黄埔141项举措升级营商环境
6月28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召开营商环境改革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广州市黄埔区 广州开发区聚焦产业高质量发展 营造一流营商环境行动方案》。《方案》以“服务产业发展”为主题,将营商环境的核心要素由政策政务服务转向产业生态构建,围绕专业高效政府服务、“六链融合”产业生态、优良可靠基础配套“三个环境”,提出30个方面重点任务、141项具体改革举措,致力打造有温度、有气象、有格局的开发区。
据悉,这是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自2018年以来营商环境改革的第6次系统性升级。2018年以来,黄埔区先后推出5版营商环境改革方案,实施近500项改革举措,集中破解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形成了一批在全国、全省复制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连续4年获评为全国经开区营商环境便利度第一,被企业和人才称为“离成功最近的地方”。
融合:护航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比前5版营商环境改革方案,此次改革,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在当好企业“保姆”的同时,更注重做好产业发展“守护者”的角色,把服务产业发展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发挥营商环境改革的牵引作用,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作为广州实体经济主战场、科技创新主引擎、改革开放主阵地,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正纵深推进“万亿制造”计划,计划到202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突破万亿级。
而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六链融合”的产业生态。
“此次改革提出将产业链纵深建设、产业生态圈优化提升为主轴,加强与创新链、人才链、数据链、资金链、政策链融合,推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布会上,广州开发区营商环境改革局局长李永伟在发布会上表示。
其中在产业链方面,通过构建以“六个一”(一名链长、一个链主企业、一个产业链联盟、一组产业链架构图、一批公共服务平台、一套扶持政策)工作体系为核心的“双链制”,加速构建完整产业链条;在优化资金链配置方面,提出完善“开信融”平台、优化普惠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推动碳金融衍生品等绿色金融产品创新等,持续提升企业融资便利度。
在创新链方面,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正全力构建“2+3+N”战略科技创新平台集群。“我们以广州实验室和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为牵引,重点在集成电路、纳米科技、生物安全等前沿领域开展科技攻关,打造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发展策源地。”黄埔区科技局二级调研员季思在发布会上介绍,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还将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科技企业培育链条,形成全链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加快创新型企业培育,仅今年已发动27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超过1200家企业申报高企。
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还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针对产业链的弱链和缺链环节,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并发挥区内优势产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和产业生态朋友圈优势,实施稳链强链补链延链工程。
作为新型显示产业的“链主企业”,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有体会。
“以前跟上下游企业交流可能存在沟通不畅的情况,有了广州开发区在产业链上搭建的平台,企业间沟通成本、信任成本降低了许多,更有利于打造产业链上下游抱团式发展‘朋友圈’。”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孟大伟表示,企业的快速成长得益于黄埔区营商环境的持续升级,对于未来黄埔区民营经济发展信心十足。
升级:打造精准基础配套环境
此次改革还把重点瞄准了基础配套。在2022年营商环境改革提升“硬环境”的基础上加码发力,聚焦企业生产经营以及员工生活需求,助力市场主体创新创业。
特别在企业用地、用房保障方面,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提出推行多宗土地整体打包的产业链供地模式,探索在片区尺度下二三产业的综合开发和混合利用。广州开发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建筑设计总监黄玉琦表示,将在国土空间规划中重点保障“万亿制造”产业空间,同时通过加速成片连片用地保障、加快建设用地报批、创新土地市场配置方式等措施,不断提升用地保障效能。
此外,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提出进一步做优“摩天工坊”等工业用地立体解决模式,在满足生产需求的前提下,推动“工业上楼”“园区上楼”,打造一批样板项目,构建产业链上下游就在“上下楼”“隔壁栋”的产业生态。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创新打造“集成”式云招商服务平台——产业载体超市,为投资方投资、选址提供便利服务,有力增强招商推介力和投资吸引力。
“强化‘载体招商’、推动‘工业上楼’,通过搜集整理区内超100个重点产业载体动态信息,将分散在全区的超1000万㎡载体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可服务1万家企业投资落户,实现‘企业找场地如同逛超市’。”广州开发区投资促进中心副主任黄嘉庆表示,世界500强企业赛默飞、德国百年仪器制造企业赛多利斯、全球医疗器械100强企业费雪派克、人工智能明星企业商汤科技智能算力服务中心等重点项目已落户区内载体。
作为企业关注的重点,此次改革也对水、电等要素保障作出规定,将充分挖掘加压站蓄水和调配能力,科学分析调配水量和水压,最大限度保障供水;加强现代化绿色低碳强电网投资建设,保障电力供应平稳有序,满足企业用电需求,为重点企业提供双源双回路接入条件。
据悉,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正在开展工业园区转供电改革,全国首创“智慧平台+智能电表”管理模式,实现“平台管理、计量装置、收费规则”三个统一,持续规范转供电收费,此举将大大降低中小企业用电成本。
此外,《方案》还提出完善住房、交通等基础配套设施。如支持工业用地配套建设宿舍型保障性租赁住房、探索区属国企闲置物业纳入保障性租赁住房运营模式,通过优化智能网联无人驾驶公交、小型社区公交等便民服务车体系等措施,破解企业员工居住和出行等难题。
高效:项目筹建大提速
项目从签约到投产要多久?从签约到动工仅用了21天,从开工到投产仅用了18个月,这是华星广州t9项目筹建的速度,也是黄埔营商环境给出的答案。
“比我们计划建成投产时间足足提前了3个月。” 广州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技术合作管理工程师李雨竹表示,这是目前行业内最快封顶、最快搬入、最快点亮、最快投产的液晶面板生产线项目,更刷新了广州开发区历史上重大项目筹建的速度。
乐金OLED项目仅用1年时间就完成56万平方米厂房建设,9个月时间完成3000多套大型设备进场组装;小鹏汽车项目从动工到首车下线仅9个半月……“黄埔温度”和“黄埔速度”广受好评。
“作为统筹协调项目筹建部门,我们通过组建专班、不断优化信任筹建、项目筹建合伙人等服务机制,全力推动筹建项目早动工、早建设、早投产,重点项目建设速度比原计划平均提前6个月以上。” 广州开发区民营经济和企业服务局副局长党晓玲表示。
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把打造专业高效的政府服务环境作为此次改革的重点,提出将围绕政务服务、产业服务、法治服务、开放服务等方面加强服务供给。例如,政务服务方面,围绕项目筹建、审批提速、税务服务等,提出优化项目筹建合伙人工作机制、深化订制式审批服务体系、打造“埔小税”数字客服等举措,推动“审批大提速、效能大提升”;开放服务方面,围绕投资贸易便利化、国际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等,提出探索拓展保税研发物理空间范围、推动黄埔南沙两区建筑工程领域港澳专业企业和专业人士互认等举措,全力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优化营商环境“软实力”,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秀出招商推介力和投资吸引力“硬实力”。今年1-5月,全区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6万户,同比增长 37.84%;签约项目已超150个,引进了孚能30GW动力电池、TCL中环25GW光伏电池等百亿级项目6个;实际利用外资约13.38亿美元,同比增长69.4%。
攻坚:强化营商环境改革基层探索
“基层是改革创新的源头活水,改革‘接地气’,才能切实提升企业、群众的获得感。” 广州开发区营商环境改革局副局长何德满表示,此次改革提出要强化营商环境改革基层探索,首次明确街镇、园区营商环境改革任务,坚持问计于民,从基层中找答案,激发基层改革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基层切实解决企业实际困难,把产业高质量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早在2022年9月,黄埔区联和街便成为广州市第一批优化营商环境创新试点街镇试点。此次改革提出推进联和街试点街镇建设,建立“部门+街镇+企业+商会”共同参与、协作推进的营商环境工作机制,在企业服务、行会商会建设、监管执法等领域先行先试。
李永伟表示,接下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将以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为契机,深化广东省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坚决落实好营商环境改革各项任务,持续推出更多具有引领型、首创型、集成式、突破式的改革举措,努力在推动营商环境改革中走前列、作示范,不断打造宜业、宜商、宜居的黄埔。
(徐洁芹、范敏玲、廖俊豪)
文化黄埔,以乐动人,以歌颂党。6月27日晚,中国1921——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交响音乐会在广州科学城国际会议中心举行,邀请广州交响乐团,著名作曲家、指挥家李海鹰,以及广州交响乐团团长、著名双簧管演奏家陈擎等艺术家带来一场音乐盛宴。
本次活动由黄埔区委宣传部,黄埔区委组织部、广州开发区党工委组织部,黄埔区直机关工委,黄埔区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黄埔区文化馆承办,黄埔区李海鹰工作室协办。黄埔区、广州开发区高层次人才和企业家、身边好人、道德模范、最美科技工作者和党员代表近700人观看了演出。
在《中国1921》中重温百年前红色记忆
小提琴的乐声缓缓叙事,鼓点密集铺底气势渐起,管乐加入气势雄浑壮阔……活动伊始,交响序曲《亮剑》带观众开启这场音乐之旅,广交风采惊艳全场。接着,广州交响乐团团长、著名双簧管演奏家陈擎与交响乐团默契配合,带来的《情到深处》《爱如空气》演奏柔情似水,余音不绝。
开篇的演出锋芒毕露,以情叙事,交响乐《中国1921》则成为当晚演出的重头戏。伴随着音乐声,听众们感受到波澜壮阔的百年征程,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一个世纪的风雨苍黄始于百年前的星星之火。
据了解,交响乐《中国1921》是广州交响乐团委约著名作曲家李海鹰创作的一部大型交响乐作品。结合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李海鹰以“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开篇,以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的8个地方,每一个作为一个乐章,将全曲分为9个乐章(第一章为开篇序曲),着力表现共产主义精神在亚欧大陆各处绽放。作品以音乐描述了百年前一批最优秀的中华青年儿女率先觉醒,为国家民族寻找出路的波澜壮阔的情景。曲中还采用独特的音乐语汇,包括每个地方的音乐元素,比如《国际歌》主题、日本东京的“摇摆华尔兹”、中国北京的京剧旋律、长沙的湖南花鼓戏、广东音乐等,突出音乐中的画面感,仿佛看到彼时当地的风土人情。据悉,该作品入选彩票公益金资助——中国福利彩票和中国体育彩票国家艺术基金2022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获得2022年度国家艺术基金立项支持的四部交响乐作品之一。
“回望这段历史可以发现,在各地发起共产主义小组的人之中,这些觉醒之士在中国共产党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之时,都是二三十岁的青年人。正因如此,《中国1921》这部作品的音乐面貌充满青春与理想的昂扬之气。”作曲人李海鹰分享了他的创作理念,他表示,自己是土生土长的黄埔人,《中国 1921 》在黄埔演出,有很深厚的意义,希望这部作品能得到更多推广,让高雅的交响乐走入老百姓日常生活。
“感受到无数先辈为了国家的振兴、民族的幸福而抛头颅、洒热血的可敬、可贵!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邵国安听完很受感动,并表示,“产业报国,追赶世界一流,是新时代科技工作者的初心使命。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只有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心怀天下,才能更好地践行初心使命。”
“音乐党课”让党性教育“声”入人心
音乐会精彩落幕,现场掌声不断,听众们在回味经典感受艺术中陶冶情操,共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
“在七一建党节到来前夕,我们希望通过‘音乐党课’丰富党性教育形式,激励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凝聚起团结奋斗的磅礴伟力。”活动主办方表示,接下来还将继续探索创新党性教育形式,以载体创新和形式创新推动主题教育开好局起好步。
“在激昂的旋律中重温百年峥嵘党史,这种特别的党史学习教育方式,触动人心、催人奋进,我深受鼓舞。”获评黄埔区“最美科技工作者”的广东省大湾区集成电路与系统应用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云表示,将牢记先辈革命历史,继承当代红色精神,“接下来在科技创新领域扎实耕耘,推动集成电路科研工作与产业发展,为黄埔高质量发展贡献‘芯’力量。”
广东大湾区空天信息研究院副院长王天武表示,“音乐会场面充满激情、场面恢弘,回顾了我们党建设102周年以来的奋斗历程,让我们重温了那段波澜壮阔的激情岁月,也体会到了党员的光荣使命。信息技术的革命,更加便利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作为科技工作者,我们不仅要面向科技前沿,还要为地方经济发展,为人民追求美好生活不断努力奋斗。”
“《中国1921》为这个伟大的历史瞬间,留下了生动的音乐印记。”现场党员干部表示,“音乐会带我们重温了那段波澜壮阔的燃情岁月,也体会到了党员的光荣使命。作为新时代党员,将积极投身高质量发展的火热实践中,为黄埔区、广州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近年来,黄埔区推动全区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在馆舍及空间营造、精品文艺创作、文化惠民活动组织、数字资源建设与服务等方面形成黄埔特色,打造了公共文化品牌“品乐黄埔”。今年以来共举办各类文艺活动超100场次,总覆盖人群达50万人次。黄埔区文化广电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继续创新文化艺术表现形式,依托“品乐黄埔”活动品牌,推出更多高质量文化活动,为区域经济文化发展赋能,为黄埔区在新阶段迈上新台阶提供文化力量。
(刘丽春、余惠红)
“最近因为业务原因,大部分时间都在省外,原本以为还要特地来拿证,没想到网上就申领到了排水许可证。”
近日,简先生通过手机操作实现了“秒”出电子排水许可证,这也是番禺审核发放的全市首张“秒发秒办”的城镇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证(电子证照)。
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智能审批服务水平,番禺区在排水管理系统建设中落实数字化审批,将原有的纸质审核发放流程转变为无纸化审批。申请人无须到政务大厅现场办理,只要通过“禺好办”微信小程序录入排水许可申办电子表单,由政务机器人自动识别表单信息。依托电子证照关联和政务系统内部信息共享,精准判断用户信息是否符合审批条件,并对审核合格的工单予以批准。审核不通过的工单由系统立即出具一次性告知通知书,告知缺失项目和补正时限,确保快捷、便民。
审批全程无须到现场排队等候,网上随时受理,后台无人工干预,审批结果秒出,实现排水许可审批服务智能化、便捷化、高效化和政务服务“不见面、零跑动、无纸化”,同时大大降低廉政风险,并大幅提高用户幸福感、获得感。
据了解,番禺区通过水务、政数、排水公司等单位协同推进秒发电子排水许可证工作,加强协调沟通,不断破解数据分享、识别认证等难题;通过政务窗口、宣传栏、宣传单张等方式,向企业、市民普及办证流程和手续,使办证人员充分了解相关要求。部门协同合作,实现对企业排污行为的实时监控,切实做到减证明、减环节、减材料,方便群众一次申请、一网通办、一次办成。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