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应急管理局到番禺区考察调研
7月21日上午,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应急管理局到番禺区考察调研,市应急管理局相关人员,化龙镇副镇长,区应急管理局、石楼镇等相关人员参与调研。
第一站到达广汽研究院,考察调研智能网联实验室、模型设计实验室。
第二站到达广汽埃安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考察调研科技展厅、总装车间、电池车间。
本次调研重点考察企业安全生产监测预警,应急预案编制及演练,物联感知终端建设等相关情况,调研双方对应急指挥中心建设进行深入交流,进一步提升番禺区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

从广州黄埔老港海关码头东门出来,进入丰乐南路,一路向北可达广州科学城、中新广州知识城,最终直抵黄埔区北部与白云区交界处。这条纵贯黄埔南北的道路名叫创新大道,由南向北依次串联起黄埔港、科学城、知识城三大经济功能区。
这条聚集40多个生物制药产业项目、80家集成电路产业上下游企业以及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群的大道,正在成为激发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创新活力的纽带。近日,新华网走访沿途多家高校院所、高新技术企业,多角度探索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城市发展主导战略,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创新密码。
构筑产教融合高地
激发创新动能
近年来,以创新大道为轴,中新广州知识城汇聚了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广东粤港澳大湾区黄埔材料研究院(航空轮胎大科学中心)、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广州研究院等12所研究院,为知识城注入创新基因。
2020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广州研究院(以下称西电广研院)落户知识城。“到广州之后,我们把与本地产业发展契合度较高的新一代通信技术、材料、集成电路半导体、人工智能等学科领域搬迁过来,做更深度的产教融合。”西电广研院党委副书记刘涛说。
刘涛介绍,西电广研院落户知识城聚焦与产业密切相关的前沿创新领域,解决急难险重的技术问题。三年来与本地企业进行了多项合作,共建了17个校企联合中心,针对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服务本地经济高质量发展。
广州开发区企业丰海科技是合作的受益者。“我们是一家智慧交通领域的专业设备制造商和服务提供商。公司在战略转型、开展新业务时遇到了雷达技术瓶颈,西电广研院为我们提供了创新力量支持。”丰海科技常务副总经理杨俊说,与西电广研院的合作让企业突破了毫米波雷达技术,新产品能实现智慧交通、车路协同路侧交通数据采集及智能家居领域人体存在感知、姿势检测、目标跟踪。
产教融合、产研结合、校企联合、校地聚合不断发生化学反应。链接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的创新大道就像一条大动脉,源源不断吸纳创新的新鲜血液,引才、育才、聚才、助才,最终把创业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融通。
打造开放创新生态
厚植科技沃土
一个个充满活力的创新因子在开发区涌动,丰厚的创新资源赋能产业发展。
在中新广州知识城凤凰湖,阿波罗智行科技(广州)有限公司(下称“百度阿波罗”)“黄埔哨兵”自动驾驶巡检车在路上进行巡检,对机动车违停、非机动车违章等28种事件进行智能化识别。
2020年,百度阿波罗落户广州开发区,开展“智慧+”车城网新型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目前已在一期102个车路协同路口、133公里高精地图覆盖路网基础上启动二期工程建设,新增230个车路协同路口和437公里高精地图路网,可进一步加强车路协同路网覆盖,打造全区数字城市发展的一张“经络图”。
百度智能交通广东省分公司副总经理杨斌介绍说,该创新项目目前已累计自动驾驶巡检40万公里,识别各类交通/市政类事件超47.9万起,有效率达90%以上。
更多的产业想象空间随着“新基建”数字底座的完善打开。截至2023年5月,广州开发区已吸引三家车城网生态企业落地,共同创新新技术、探索新应用,完善产业链条。
有了创新的土壤,产业创新生态奔赴而来。2016年成立于新加坡、2017年落户中新广州知识城的百吉生物是一家专注细胞与基因治疗的创新药公司,主要致力于免疫细胞治疗领域的研究和创新。百吉生物首席科学官张曦表示,未来希望利用这个平台,引进并孵化更多海外项目,串联起粤港澳大湾区和新加坡医疗资源,让技术转化为产品,开辟高水平开放路径。
黄埔区建管中心知识城园林景观部部长胡蓉表示,规划和建设创新大道的初衷是引导创新要素汇聚,如今这条大道已经发展成为一条具有创新特色的魅力大道,规划蓝图变为高质量发展的现实画卷。
鱼香肉丝、药膳蒸鸡、椒盐大虾、鲜味肉片汤……一道道营养均衡、色香味俱全的精美菜品被摆上餐桌。这是海珠区双拥驿站——融通旅发广州华海宾馆为驻区某部队专门举办的烹饪培训班现场,参训官兵运用所学,切丝滑刀、蒸馏炖焖、煎炒烹炸,积极展现培训成果,赢得在场人员赞许好评。
突出实用性 打造培训“多元菜单”
“我们通过前期调研,了解了官兵在烹饪技能上的自身情况和和实际需求,精心制定了培训方案,设计了培训课程,希望通过有针对性、实用性的培训,让参训官兵真正能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学有所用。”旅发广州华海宾馆负责人介绍。
宾馆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相统一,为参训官兵精心准备了丰富多彩、实用性强的多元化学习“菜单”,通过理论知识学习、实用技巧应用、实践操作交流等内容,帮助参训官兵提升烹饪技能,力求实现切菜有“形”、烹制有“色”、搭配有“味”。
突出针对性 打造培训“特色菜单”
“我是水兵,出海一待就是好几个月。蔬菜保鲜期短、品种又比较单一,希望能学会如何能荤素搭配和一种食材多样做法,让战友们吃上可口的饭菜。”一名参训士兵说。
为满足参训官兵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宾馆将“要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培训理念贯穿全过程,为学员量身定制了灵活多样、针对性强的特色化学习“菜单”,按照学员的“点餐”,开展个性化、差异化、精准化教学,帮助他们进一步提升技能水平,达到最优学习效果。
突出操作性 打造培训“精品菜单”
“‘舌尖上’的保障也要适应新时代的需要。如今的年轻人对饮食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消除官兵的味觉疲劳,吃出幸福感来,是我们迎面碰上的一个挑战,此次培训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一直困扰我们的难题。”驻区某部队负责人表示。
为高标准满足官兵对伙食的保障需求,宾馆抽调经验丰富的掌勺大厨任带班教员,进行“面对面”讲授和“手把手”传授,为参训官兵精心配置了覆盖面广、专业性强的精品化学习“菜单”,针对重难点问题和薄弱环节逐一进行细致帮教。在教员的悉心指导下,参训官兵很快掌握了“粗菜细作、细菜精作、精菜妙作”的烹饪技能,制作出一道道色香味美的“作品”。
“培训中我学习了烹饪理论,也掌握了烹调技巧,确实很有收获。回去我要为战友们烹饪出营养健康的美味佳肴。”一名参训士兵自豪地说道。
海珠区“双拥驿站”是由海珠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和融通旅发广州华海宾馆联手打造,专门针对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提供餐宿接待保障,倾力为他们打造了社会化拥军的温馨港湾。
下一步,海珠区双拥驿站将继续探索为军服务新路径,持续为部队送培训、送技能、送服务,积极为部队做实事、解难题,将暖心事办到官兵心坎上。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