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站点
> 广州市新型研发机构“院长沙龙”走进季华实验室
详细内容

广州市新型研发机构“院长沙龙”走进季华实验室

时间:2024-05-12     人气:352     来源:市科技局     作者:
概述: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1312”思路举措......

科技创新力量集结,共谋发展新篇章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1312”思路举措,深化科技创新领域的合作交流,促进“广佛同城”区域一体化发展,学习探寻新型研发机构成果转移转化新模式、新方法,进一步提升成果转化效能,构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新质生产力形成,5月8日上午,由市政协副主席、市科技局局长王桂林同志带队,会同21家新型研发机构、实验室、高校、科技服务机构等科技创新平台机构负责同志,赴佛山南海区开展了“院长沙龙”—走进季华实验室调研专场活动。季华实验室理事长、主任曹健林出席并讲话,常务副主任宋志义、副主任孟徽出席并作交流。市科技局二级巡视员李江、市九三学社专职副主委何江华参加。

  季华实验室作为广东省委、省政府于2017年12月启动的首批省实验室之一,承载着打造先进制造科学与技术领域国内一流、国际高端的战略科技创新平台的重任。实验室重点聚焦新型显示装备、半导体技术与装备、高端数控机床等先进制造装备关键技术领域,以及佛山传统产业转型升级“3+1”主要方向,致力于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系统攻关和重大装备研制。

  调研活动伊始,季华实验室副主任孟徽带领各单位参观了实验室展厅,各单位实地了解实验室目前在高端科技产业方面取得的阶段科研成果和专利技术应用。孟徽从实验室建设背景、组织架构、队伍建设、科研条件、成果转化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并与各单位深入交谈,共同探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可行性路径。

  季华实验室理事长、主任曹健林详细介绍了实验室的建设原则和发展规划。他强调,实验室始终遵循“顶天立地”的建设原则,既要追求顶尖的科研水平,又要确保科研成果的实用性和产业化。为此,实验室明确了两条技术发展路径:一是结合产业升级和企业急需,研发可被直接应用的先进技术;二是依托实验室已有的研发成果,汇聚社会资源,培育高端装备及核心材料、器件生产科技企业,为高端装备产业构建“实战演练”和“验证平台”。在人才培育方面,实验室创新性地建立了“能上能下”的岗位职级制度、“能高能低”的收入分配机制以及“能进能出”的人才流动机制,为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

  广州市政协副主席、市科技局局长王桂林表示,要充分利用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坚持科技强市、产业强市、经济强市战略方向,集中力量攻克关键核心技术难题,抢占创新发展制高点。他要求各平台机构要认真学习季华实验室经验和做法,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推动创新动力源“由弱到强”,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需求端、供给端、服务端“三端”同向发力,打通堵点、难点,促进科技成果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此次“院长沙龙”活动不仅为广州市的科技创新平台机构搭建了一个交流合作的桥梁,更为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注入了新活力。展望未来,广州市将继续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加强产学研用一体化建设,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广州实验室、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广州)、生物岛实验室、广东省新一代通信与网络创新研究院、广州工业智能研究院、广州市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广东人工智能与先进计算研究院、湖大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研究院、广州软件应用技术研究院、广东省大湾区华南理工大学聚集诱导发光高等研究院、广东粤港澳大湾区黄埔材料研究院、广东省新兴激光等离子体技术研究院、广州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广州研究院、广东空天科技研究院(南沙)、广东大湾区空天信息研究院、广东智能无人系统研究院(南沙)、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广州)、中山大学、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广州)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代表出席了此次活动。

(声明: 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