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站点
> 探秘珠三角最大孔子后裔自然村,就在狮山!
详细内容

探秘珠三角最大孔子后裔自然村,就在狮山!

时间:2024-08-27     人气:1094     来源:南海狮山     作者:
概述:为期两个月的石碣社区第二届孔子文化艺术嘉年华圆满闭幕。嘉年华期间,石碣社区举办了数十场文化活动,这不仅是一场文化盛宴,更是对孔子文化的创新传承......

珠三角最大孔子后裔村


4000余年历史的古海岸遗址


南海非遗藤编......


狮山石碣文化名片,闪耀全城!


8月25日晚,为期两个月的石碣社区第二届孔子文化艺术嘉年华圆满闭幕。嘉年华期间,石碣社区举办了数十场文化活动,这不仅是一场文化盛宴,更是对孔子文化的创新传承。


闭幕式上,精彩的故事朗诵、古筝独奏、醒狮表演、舞蹈等节目轮番上演,观众席中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当天,身为狮山石碣人的粤剧名家名师、南海区粤剧非遗传承人白庆贤还回到家乡献唱,一连两个节目让现场观众大饱耳福。


事实上,石碣社区历史悠久,颇具岭南古村历史遗韵。不仅有保存完好的百年古祠堂,保留着错落有致幽静曲折的古村街巷肌理;还有千年古树、古海岸遗址散落村中。石碣是珠三角最大的孔子后裔自然村,这里盛产的西瓜更是南海的特色农产品。闭幕式当天,不少远道而来的群众聚在此地打卡拍照。


史料记载,石碣有着650余年的历史,从古至今,村中流传着孔子第55代孙来此落户开村的故事。如今,有着近六千人的石碣村中,孔姓人士占了八成,这里也成了珠三角最大的孔子后裔聚居地。


古村,是时光的见证者。在石碣社区的青石板路上游走,总会探寻到很多关于孔圣家族的痕迹,仍能从留存的建筑中感受到浓厚的儒家风范——如村中大祠堂与一般祠堂沿用姓氏作为堂号不同,堂号为“阙里旧家”,是按照孔氏家庙的格局而建造,为典型的“三进二庑”结构。


作为孔子后裔的聚居地,石碣社区有着浓厚的文化气息,曾出过多名进士、举人。细心观察不难发现,这里的经济社与巷子的命名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亲仁村、亲义村、诗礼巷、亲仁里……客观的反映着儒家所倡导的仁、义、礼思想。


漫步村中,在石碣社区居委会大院的百年榕树下,可见一排横贯南北、连绵百余米的“怪石山”犹如崛地而起的石头屏障,特别让人震撼。谁也不曾想到,这里曾经是4000年前珠三角“海洋”的北岸,如今已成为珠三角保存最完整的“海蚀遗址”。


古海岸遗址长约200米,宽20余米、高8~10米,蔚为壮观。其中,海蚀崖高10米,铁骨峥嵘,陡峭非常,仿如凌空凸起,西南侧更是被海水冲击成3个深达2米、高约3米的海蚀洞。


专家推测,海蚀遗址形成于中到晚期的全新世海进时期,距今约4640至5000年。石碣海蚀遗址进一步表明珠三角是冲积平原,经受千百年地壳运动,陆地上升、海面下降,从而形成古海岸海蚀崖。这个遗址对于研究珠三角的自然环境变化、古地理、古气候、海浸海退、地壳升降等都有重要科学意义。


文化的传承,令石碣社区闪耀出不一样的光芒。在8月23日-27日举行的桃园音乐节暨美食嘉年华中,石碣社区70多岁的长者欢姨在体验区教市民制作南海非遗藤编,吸引大批市民群众驻足观看。她说,希望能通过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助力南海藤编这项非遗技艺一直传承下去。


而在开幕式当天,白庆贤也获颁优秀乡贤证书。未来,石碣社区将期望与其携手,推广传承粤剧艺术,让优秀传统文化在狮山落地生根。


结合孔子文化、古海岸线遗址、南海非遗藤编等文化资源,狮山不断致力打造石碣社区“儒韵石碣”文化IP,如开展孔子文化艺术嘉年华、西瓜文化旅游节等,全方位展示大桃园产城活力区的生态农业和文化旅游资源,为狮山文化注入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未来,狮山将深入发展“文化+农业+旅游”等新业态、新模式,从不同角度展现文化、活力、创新与潮流的多元融合,积极探索产城人文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声明: 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