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迎来了飞一般的发展
高明,起飞了!
随着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建设的推进
高明迎来了飞一般的发展
快来看看高明将有什么新变化
如果说,曾经的高明,因为区位原因,依然远离珠三角发展的中心,那在“十四五”的新发展阶段,粤港澳大湾区的顶层设计就给高明送上了一份足以改变命运的“大礼”。
今年3月,中国民用航空局正式批复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选址,同意将佛山市高明区更合北场址作为新机场的推荐场址,这也意味着,高明将跃升为粤港澳大湾区四大航空枢纽之一。
高明将大力实施“12345”发展计划,通过锚定一个总目标,建设两个全域示范区,打造三大片区,锻造四大发展长板,实施五项系统工程,努力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生态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
这之中,高明将全区937.81平方公里作为整体,规划打造“全域临空经济示范区”,通过临空经济示范区的辐射半径,构建“两城一带”协同发展新格局,在东部推动荷城、杨和、西江产业新城一体化建设,建设高品质的山水田园城市;在西部以更合镇为重点,围绕临空产业培育发展,加快打造产城共融、充满活力的产业新城。而在南部,高明将以中部明城镇为重点,打造300平方公里的乡村振兴连片示范区域,推动高明乡村振兴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本月5日,高明区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一系列对外公布的数据都在显示:前三季度,高明区经济延续去年以来持续恢复、稳定向好的发展态势。
从招商引资看,全区制造业项目引入势头良好,尤其是今年以来高明全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项目数量和效益均有提升。
从产业发展看,高明区一三产业挖潜空间仍较大。今年以来,在农业“万亩千亩”工程带动下,实现稳中向好,预计未来将保持较快增长;文旅接待游客数量、旅游收入较去年同期翻番,将带来较强增长动力;同时,目前高明在建项目多,通过新增限上建筑企业、鼓励建筑公司在本地设立子公司等方式,大力促进建筑业数据回流,年内力争建筑业产值增长50%,支撑发展能力不断加强。
产业空间历来是高明的重要比较优势。目前,高明正在规划建设160平方公里的大工业园区,同时还将打造临空产业园、环保科技产业园、先进装备产业园等一系列工业园区,其中临空产业园首期3.6万亩项目土地已启动收储工作。未来,高明的发展空间将得到极大拓展。
西江之滨,坐拥“六山一水三分田”的高明,绿色向来是其发展底色。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高明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底气所在。近年来,高明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守护生态底色。
“十三五”期间,高明区连续五年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稳居全市第一,“高明蓝”成为高明的一张靓丽名片。在此期间,高明的省考断面水质连年达标,城乡黑臭水体全面消除。与此同时,高明区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也实现了新突破。2019年,高明区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优质的生态环境得到了国字号认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高明深谙此理,也坚定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心。近年来,高明区致力于推动协同高效的大气污染源头精细治理,通过各部门精细分工、紧密合作,严厉打击各类大气污染行为。同时,深入整治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扬尘污染、餐饮污染、农业污染等污染行为。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高明区计划以“一年打基础、两年强核心、三年提价值”为目标,实施“碧水”“绕城”“点亮”“生态经济”四大行动,带动滨水经济带的加速形成,实现生态新名片建设与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美丽高明”大行动的深度融合,持续厚植生态优势,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中突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地位和关键作用。
奋进吧,新高明
加油!
历史长河中的短短一瞬,却实现了工业三水到城市三水的重大跨越。
这五年,三水砥砺奋进。在千亿经济体量上锚定新方向、再塑新优势,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竞合中找准定位、开辟航道,在广东省乡村振兴综合改革中担当“三水示范”“三水模式”,三水以时不我待勇争先的姿态,打赢了一场场事关发展的硬仗。
这五年,三水蓝图落地。经济发展动能加速转换,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乡村振兴华丽蝶变;改革发展彰显活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一张张蓝图落地成景,城市三水迈进了更加美好的新时代。
11月9日,三水将正式进入“两会”时间。城市三水再创新辉煌的具体路径,即将锚定。
超越自我|在转型创新中增强动能
立足千亿再跨越,百强榜上竞风流。
从2017年三水位列中国工业百强区第15名、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第36名,到2020年跻身全国高质量发展百强区第25位、全国综合竞争力百强新城区第20位,三水始终走在各领域权威的全国百强榜单前列。
跃动在百强榜上的数据,是这五年间三水显著增强的综合实力。2016年~2020年,三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3%,2020年达到1251.13亿元;人均GDP更是突破15万元,达到发达地区中位数水平。
早在2015年末,三水地区生产总值已迈过千亿元大关。站在更高起点谋划稳增长,呼唤更深的改革与创新,更强的动能与活力。产业作为三水发展之基,五年来围绕强动能、促转型主线,带动区域经济开启高质量时代。
工业根基越发壮实,龙头引领产业集群加速崛起。
企业育强结出硕果,广东邦普、凤铝铝业、兴发铝业、日丰等行业巨子接连增资扩产,均是冲刺三水首批百亿企业的重磅选手。招商引资厚积薄发,2016年至今新引进项目超过1000个,招商引资总额突破2500亿元,食品饮料、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核心产业项目投资总额占比超70%。
今日的三水,规上工业企业突破1000家、总产值超3500亿元。项目强则产业茂。先进制造业、泛家居产业集群双双挺进千亿产业俱乐部,还有电子信息、食品饮料特色产业集群,在全国叫得响、立得住,擦亮着“三水制造”名片。
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加速转换区域发展动能,激发更强活力。
数字化、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效率更高、含金量成色更足。截至2020年,三水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量,分别是2015年的7.7和3.1倍。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日益积极,2016年至2020年累计投入技改资金771亿元。
创新土壤营养元素日益多元,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佛山分中心等科创平台,IBM车库创新项目、卡奥斯工业互联网等数字化服务平台相继落户,不仅服务制造业转型升级,还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增添动力。过去五年,三水三次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现代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81亿元,占服务业比重提升至57.2%。
短短五年间,三水发展理念和模式因时而变,高质量发展道路越走越宽。
如今,三水高质量发展新经济走廊雏形已现,以佛高区大同湖科技产业园、佛高区云东海电子信息产业园、白坭聚龙湾智能装备产业园等为代表的一批新型产业载体,开启了三水接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同的快速通道。
聚力突围|在城乡融合中再创优势
对标一流强品质,城乡融合谱新篇。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千帆竞渡、百舸争流,唯优势更优、短板补长,方能拔得头筹。放眼大湾区核心城市群,三水是为数不多手握承东启西区位优势,既有坚实产业基础,又有优异生态禀赋,既有完善城乡功能,又有广袤产业载体的城市。
过去五年,三水开启城市三水新阶段,推动城市塑品质、拓功能、优环境,以城市引领高质量发展。
现代交通体系外联内优,承东启西区位优势愈加凸显。随着广佛肇高速、佛清从高速、佛山一环西拓北环段建成通车,三水实现全部镇街10分钟上高速;广佛肇城轨直通莞深,1小时至1.5小时能通达广州、深圳。
以交通先导打开城市格局,以人为核心锻造城市品质。
过去五年,三水常住人口增加18.06万人、突破80.32万人,拥有大学及以上文化人口突破11万,城市三水绽放青春活力。人们纷纷落户三水,只因这座城市正在蓬勃生长。
五年间,三水告别城市单核结构,铸强了“三水新城+新城老城区+北江新区”中心组团,提质了白坭、乐平、大塘三大副中心,北部的芦苞、南山也各具特色,城市三水以更大格局,承载更强发展张力。
观看世界一流交响乐团演出、握手国内外知名剧团,带家人朋友赏析名家名作、陶冶性情愉悦身心,曾经需要奔赴一线城市才能满足的精神文化需求,如今,三水人在家门口垂手可得。拥有“五馆一体”的三水区文化中心投入使用,新动力广场、钧明汇等新商圈相继开业,城市三水有了“文艺范”,也有了“烟火气”。
一座别具气质的城市,所到之处皆是美好,无论是城里,还是乡间。
三水扛起改革使命,奋力建设全省乡村振兴综合改革点,“三水示范”“三水模式”让乡村变化翻天覆地,绘就了农业更加兴旺、农村更加美丽、农民更加富裕的美丽图景。
铺开三水地图,南部西江十里画廊勾勒水乡风情,中部千年村落散发悠长古韵,北部生态高地守护绿水青山,乡村振兴三大示范片区整片联动、错位发展,秀美的乡村田园风光串珠成链、仿如画廊。西江十里画廊获评“广东美丽乡村精品路线”。
城市三水的城乡空间,始终以“生态绿”为发展底色。
在三水的环境治理提升组合拳下,过去五年空气优良天数比率稳定保持在80%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超25平方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此外,万亩云东海湖加快创建国家湿地公园,三水区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越擦越亮的生态底色,赋予了群众更美好的生活。
用心改革|在为民惠民中共享幸福
民生发展重温度,改革开出幸福花。
城市与人最好的关系,是双向奔赴。在三水探寻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中,“民生”二字的分量越来越重。过去五年,三水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围绕惠民生、增福祉、保平安写好民生大文章,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三水以大气魄、大手笔推动教育、医疗、政务服务等重要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以改革补短板、激活力,以民生暖民心、聚民力。
教育事业重优化、勇创新,持续满足市民对优质教育的期盼。
过去五年,三水投入75亿元深化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新(改、扩)建中小学校11所,新增义务教育学位10150个,让更多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资源。集团化办学、“名校+”等一系列改革掷地有声,三水区思贤小学与老牌名校区实验小学联袂打造“名校CP”,北江新区学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名校资源辐射。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升,三水中高考成绩屡创新高,市民对“学在淼城”信心更足。
卫生与健康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手笔投入55亿元,与教育改革齐头并进。
一方面,三水加快珠江医院三水医院、白坭医院、北部医疗中心建设,大力推动区人民医院实施高水平医院建设“登峰计划”,打造引领带动全区医疗服务水平提升的高原高峰。
另一方面,三水积极探索对口帮扶、远程医疗等方式,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让优质医疗服务触手可及,使得群众健康更有保障。
城市公共服务供给,既要讲求效率和质量,更要讲求温度和关怀。
过去五年,三水不遗余力优化政务营商环境和民生服务环境,一系列政务服务改革“拴心留人”。2020年底,三水建成“1+7+8+36”区镇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群众不用出远门即可办理150余项高频民生事项,这一为民服务新体系赢得“国字号”荣誉。凭借走在全市前列的不动产登记“一小时审批”改革、中介超市建设等实招,三水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跻身2020年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区。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五年来,三水每年完成“民生十件实事”,不断提升就业、养老等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水平,全面增强社会保障,让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一项项重点改革深入推进、一笔笔民生投入到位、一件件民生实事办好,三水努力不懈地让群众在温暖中奔向美好生活。
扫描过去五年三水社会经济发展亮点
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51亿元;人均GDP突破15万元,达到发达地区中位数水平。
规上工业企业突破1000家、总产值超3500亿元,先进制造业和泛家居集群挺进千亿产业俱乐部。
2016至2020年累计实现财政总收入1120亿元、进出口总额108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2亿元、工业投资1723亿元,招商引资总额超2500亿元。
引进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佛山分中心等科创平台,国家级孵化器、首台(套)装备实现零的突破。
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40家、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07家,分别是2015年的7.7倍和3.1倍。
广佛肇高速、佛清从高速、佛山一环西拓北环段建成通车,镇街实现10分钟上高速。轨道交通直通“广深港”,高铁城轨出行日益便捷。
省级公共文化示范项目“祠堂+文化”顺利推进,大型粤剧《红头巾》荣获广东省艺术节剧目大奖,并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剧目进京展演。
高质量完成全省乡村振兴综合改革试点任务,获省级及以上荣誉30多项。成功创建省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县,青岐村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上榜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
培育农业龙头企业5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26家,芦江水产专业合作社成为全市唯一的“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2020年,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23万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35:1,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建成“1+7+8+36”区镇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获评“2020年度政务服务改革创新奖”;不动产登记“一小时审批”改革、“中介超市”建设走在全市前列,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全区市场主体突破5.5万户,是2015年的1.78倍,跻身2020年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区。
投入75亿元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新(改、扩)建中小学校11所,新增义务教育学位10150个。
投入55亿元推进医疗卫生改革,珠江医院三水医院、白坭医院、北部医疗中心加快建设,区人民医院成功创建国家级胸痛中心、高级卒中中心及两项国家示范单位。
财政民生支出累计223.2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至4.12万元,比2015年增长54.3%,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党建引领、三治结合、四会联动”基层治理模式获“中国十佳民生决策”,“重要事权清单管理制度”入选全国乡村典型案例。
电动车要出新规了?
老司机看过来!
为了规范电动自行车管理,维护道路交通秩序,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和火灾事故,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广东省司法厅微信公众号于11月6日发布了《广东省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送审修改稿)》(下称《条例》),面向社会公众征集意见,截止时间为2021年11月30日。
《条例》分为8章51条,除总则及附则以外,主要对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与维修、电动自行车登记制度、通行规则、停放与充电、监督管理、法律责任进行规定。
禁止非法加装改装电动自行车
《条例》要求生产用于国内销售的或者进口的电动自行车,应当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并获得强制性产品认证。生产用于国内销售的或者进口的电动自行车充电器、蓄电池、电动机等零部件应当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
《条例》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实施下列行为:(一)改装电动自行车的电动机、蓄电池等动力装置,或者更换不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的电动机、蓄电池;(二)更换不同型号的电动机;(三)拆除或者改动限速装置;(四)加装或者改装车篷、车厢、座位等改变外形结构影响行驶安全的装置,但将后座改装为儿童安全座椅的除外;(五)其他影响电动自行车安全的加装或者改装行为。
对于有非法加装、改装电动自行车经营性行为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对于驾驶非法加装、改装的电动自行车上道路行驶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责令恢复原状,处二百元罚款。
电动自行车登记后方可上路
《条例》显示,电动自行车将实行登记制度,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登记,方可上道路行驶。车辆所有人初次申请电动自行车登记,应当向其住所地或者居住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出,交验电动自行车,并提交车辆所有人身份证明、购车发票等车辆来历证明、整车出厂合格证明或者进口凭证。
对于使用伪造、变造电动自行车号牌、行驶证或者使用其他电动自行车号牌、行驶证的,《条例》明确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扣留车辆,收缴号牌、行驶证,并处五百元罚款。
《条例》还要求,电动自行车驾驶人应当年满十六周岁,且没有妨碍安全驾驶的身体缺陷或者疾病。成年人驾驶电动自行车只能搭载一名不满十二周岁的未成年人;搭载六周岁以下未成年人的,应当使用固定儿童安全座椅。十六周岁以上未成年人驾驶电动自行车不得搭载人员。电动自行车驾驶人应当规范佩戴并督促乘坐人员规范佩戴安全头盔。
新建小区应配套停放充电场所
对于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设施建设,《条例》指出,新建、改建、扩建住宅小区应当规划和配套建设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场所及充电设施。有条件的已建住宅小区应当根据实际配套建设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场所及充电设施。道路以及车站、地铁站、医院、商场、公园等大中型公共场所应当配套建设电动自行车停放场所。
驾驶人不得在人行道上行驶
送审修改稿明确了电动自行车的概念。送审修改稿指出,本条例所称电动自行车,是指以车载蓄电池作为辅助能源,具有脚踏骑行并能实现电助动或者电驱动功能,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的两轮自行车。
此外,在通行规则上,送审修改稿新增了“在道路上驾驶电动自行车,驾驶人不得在人行道上行驶。”与此同时,送审修改稿将“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麻醉药品后驾驶电动自行车”也列进了通行规则中的驾驶人不得实施的行为之一。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