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公布 广州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入选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将天津商贸服务型等25个国家物流枢纽纳入2022年度建设名单,广州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入选。
根据《通知》,此次发布的25个国家物流枢纽具有三方面显著特征:一是枢纽协同能力增强,二是多式联运功能突出,三是产业联动更加紧密。其中,在谈到枢纽协同能力时,《通知》以广州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为例,讲述其如何积极推进城市群物流一体化协同发展,推动枢纽设施共建共享共用,完善物流通道网络和供应链分工体系,培育有机协同的物流产业集群。
《通知》中说,近年来,广州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不断增强枢纽协同能力,依托白云国际机场、综合保税区,建设亚太航空物流中心,加强与广州港口型、佛山生产服务型以及深圳空港型、港口型、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的协同联动,积极打造服务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全球的航空物流门户网络。
据统计,25个国家物流枢纽从地区分布看,东部地区6个、中部地区7个、西部地区10个、东北地区2个;从枢纽类型看,陆港型5个、空港型3个、港口型2个、生产服务型7个、商贸服务型5个、陆上边境口岸型2个、陆港型及陆上边境口岸型合并建设1个。
据悉,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的决策部署,2018年12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印发《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在127个城市布局建设212个国家物流枢纽,包括41个陆港型、30个港口型、23个空港型、47个生产服务型、55个商贸服务型和16个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其中,广州入选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2019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已牵头发布四批年度建设名单,共包括95个国家物流枢纽。
国家物流枢纽建设目的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在“点”上,系统整合存量物流基础设施,减少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同质竞争,引导物流资源集聚形成规模经济效应;在“线”上,依托枢纽打造跨区域的物流通道,完善区域内集疏运体系,提高干支物流和末端配送一体化运作水平;在“网”上,推动建设国家物流枢纽网络,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在“面”上,发挥枢纽资源集聚和区域辐射作用,带动制造、商贸等产业集聚,与物流融合创新发展,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1200张床位、近千个停车位、地铁无缝衔接、自带停机坪……佛山中心城区、南庄镇绿岛湖畔,一艘“龙舟”即将逐梦湾区。目前,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新院区建设项目按进度推进,包括门诊楼、眼科楼在内的建筑已全面封顶,将在本月月底迎来主体结构全面封顶,力争在2024年7月投入使用。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新院区建设项目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新院区建设项目是省重点建设项目,也是省重点项目推进工作专班重点推动的100个项目之一,占地120亩,总投资超24亿元,设有佛山市眼科中心、门诊楼、医疗住院楼、感染楼等功能区,设置床位1200张(已预留1800张的收治能力),预计满足日门诊量10000人次,建成后将填补禅西片区三甲综合医院的空白,在进一步优化佛山医疗资源配置、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计划设立35个临床科室
设置独立五层感染楼
为满足市民群众对高水平医疗服务要求,新院区将设立35个临床科室,重点发展眼科、心血管、呼吸内科等特色专科,配备中心手术部共31间手术室,引进钟南山院士专家团队等高端人才团队,全面提升整体医疗水平和科研能力。
同时,新院区将创新运用5G新一代网络技术项目,设置“气动物流+中型箱式物流+AGV机器人+生活垃圾污衣被服的复合型物流系统”等智能化设施设备,着力建设一所科技、生态与人文并重的“智慧型医院”。
新院区建设备受关注。“按照佛山市委、市政府要求,市二医院优化了新院区感染楼布局,将原感染楼(含发热门诊)优化设置为独立五层感染楼和独立二层发热门诊楼,设置了检查、检验、抢救和手术等功能,基本可以通过闭环管理满足突发应急事件的处置。”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张武介绍,新方案在规模上扩大了5140平方米,负压床位数由20张计划增加至108张,能够更好地满足突发应急收治及抢救能力。
项目建成投入后,市二医院将形成“一院两区”双驱发展格局,届时,两院区将一体化管理、同质化服务、高效化运维,实现区域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
佛山地铁4号线直达院区
停车位近1000个
新院区融入了水、龙舟的元素,裙房造型行云流水,塔楼形如龙舟,打造出“水岸龙舟”的医疗建筑形态。同时,建筑立面表皮采用金属铝板遮阳百叶,横向延展并在形体起伏处随形变化,形成“水韵倒影”之感。
在室内,新院区将为来院患者和家属提供富有特色的自然景观休憩空间,中央轴线两侧和主要节点安排多媒体服务区和等候区,材质选择以温润的木色纹理为主,营造舒适、放松、专业的就医体验。
在全方位提高新院区“硬软件”之外,新院区项目在便利市民就医上也下足功夫,特别体现在交通上。佛山地铁4号线绿岛湖北站出口将直通市二医院新院区负一层开敞式落客街区,同时,新院区设置960个停车位,于项目东侧将配套5层公交枢纽站,规划设置703个停车位,具备扩展至超1000个停车位能力,充分满足市民出行和停车需求。
此外,医院内部设计有107台电梯,其中垂直电梯71台,自动扶梯36台,将极大地缩短来院患者和家属等候时间。
创新探索建设模式
引入医疗工艺流程设计咨询服务
在建设过程中,项目创新性地设置建设指挥中心和数控钢筋加工中心,运用13种建筑机器人等,实现数字化、精细化、智慧化管控质量。
项目在市内医院建设中首次引入专业的医疗工艺流程设计咨询服务,根据医院的发展战略及管理规划目标,科学合理布局各医疗功能单位空间,优化一、二、三级医疗工艺流程方案及医疗装备配置。同时,充分调动发挥使用部门、科室主任、护士长及医护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提前介入,为项目建设设计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确保医务人员、患者更高效、便捷地看病、就诊。
重点项目的高质量推进,离不开党建的引领和保障。今年7月,佛山积极组建重点项目建设三级临时党组织体系,包括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新院区建设项目在内,佛山437个省、市重点项目实现临时党支部全覆盖,一面面党旗高高飘扬在项目建设一线。
“优化新院区感染楼布局任务时间紧任务重,临时联合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的统筹协调作用,统筹各方力量、协调解决调配资源问题,同时完成调整原污水站、液氧站、高压氧等单体建筑位置及相应综合管线,以及地块西侧新增市政开口,助推项目‘加速跑’。”张武表示。
目前,佛山卫生健康系统共有15个项目正处于开工建设阶段,并纳入2022年佛山市重大项目指挥部责任清单,总投资超过200亿元。而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佛山也将把卫生健康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据新华社电 二十条优化措施发布以来,各地整治“层层加码”问题专班发挥主导作用,指导各方面进一步提升疫情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纠正与第九版防控方案、二十条优化措施不相符的做法。
从疫情发生地返回是否需要隔离?如果遇到滞留怎么办?围绕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有关专家作出权威回应。
问题一:有网友问从疫情高风险区、低风险区返回居住地,是否还需要隔离?具体隔离措施有什么区别?
答:高风险区外溢人员指的是在判定高风险区域前离开风险区的人员。根据试点评估结果,高风险区外溢人员的风险较低,因此二十条优化措施将管控措施进行相应调整,将高风险区外溢人员“7天集中隔离”调整为“7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
假如A地划定了高风险区,对于高风险区内的人员要实施封控管理,对于A地划高风险区之前流入到B地的风险人员,在B地追踪到以后要对这些人员进行7天居家隔离管控。根据第九版防控方案,管控周期从离开A地的时间算起。如果B地在排查时已经超过这个管控周期,原则上无需再进行隔离管控。
根据第九版防控方案,从疫情低风险区回来,流入地对有低风险地区7天旅居史的人员,3天内完成两次核酸检测(三天两检),并做好健康监测。
问题二:如何防止对返回人员加码管控?如何统筹滞留人员疏解和有效防止疫情扩散?
答:二十条优化措施中,要求各地分类有序做好滞留人员的疏解。疫情发生地滞留人员较多时,要专门制定疏解方案,加强与目的地信息沟通和协作配合,在有效防止疫情扩散的前提下稳妥安排。目的地不得拒绝接收滞留返回人员,并按照要求落实好返回人员的防控措施,既要避免疫情扩散,也不得加码管控。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对防范跨地区疫情扩散提出明确要求:一是针对当前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的地区,要切实承担起防范疫情扩散的首要责任,及时精准划定风险区域,尽快排查管控风险人员和风险点位,对非隔离非管控人员在离开出发地前,要严格落实查验健康码和核酸检测信息措施,防止非法运营车辆跨省载客运营等行为。同时,加强与目的地的信息沟通与协作配合,及时推送溢出的风险人员信息。
二是针对当前没有疫情但溢入风险较高的地区,要进一步完善疫情跨地区传播防控工作方案,关口前移,面向流入人员提供“落地检”服务。从疫情所在县区返回人员要主动向当地报备,社区要主动开展摸排登记,严格落实3天两次核酸检测措施(间隔24小时以上)。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